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色小镇的建设发展模式,现在已经有了诸多创新。地方政府不会再像过去那样自己亲自出马,事事亲力亲为,而是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来做。
浙江当前正在推进建设特色小镇,第一批37个省级特色小镇已于6月下旬公布。这项工作于2014年8、9月间,就已着手开展。
在浙江“块状经济”特别发达的情况下,结合开发区建设和小城市建设培育,创建百家特色小镇,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特色小镇的建设发展模式,现在已经有了诸多创新。地方政府正在“学乖”,他们不会再像过去那样自己亲自出马,事事亲力亲为。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来做。
天上飘下一朵云
在云计算时代,互联网基础设施和资源无处不在,消费者的特定需求随时随处能得到满足,解决海量数据计算,实在是小菜一碟。
杭州云栖小镇的战略目的,就是把这朵云请下来落地,成为促进杭州发展的新产业,成为杭州经济的新增长点。云栖小镇位于杭州西南面的转塘风景区,当年设立云栖小镇的战略目标,就是打造全国最重要的云计算产业集聚区,占据全球云计算产业制高点。如今梦想正在步步实现。
杭州云栖小镇,是第一批37个省级特色小镇中的一家。杭州云栖小镇请云落地的一个具体做法,是形成以阿里为支撑的集聚发展模式。云栖小镇正是西湖区依托阿里云公司和转塘科技经济园区两大平台,着力打造一个以云生态为主导的产业小镇。
通常而言,政府是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发展主体。而在杭州云栖小镇,则已形成了政府与阿里结合的双主体结构,诸如政府与阿里共同打造“超级孵化器”,共同促进阿里云开发者大会等。一着新招,摘下了一片新的云彩。
深圳天安数码城,也就这样在富阳硅谷小镇闪亮登场。这个被富阳引进的开发团队,之所以在国内外名声斐然,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其神话般的亩产效益。
如,其开发的深圳天安福田数码城园区,项目占地450亩,年产值逾450亿元,税收40亿元。而在富阳的富春硅谷,亦规划450亩地,按这个模式开发建设,希望他们在富阳复制“天安数码”亩产神话。一批新人,书写了一首新的乐章。
浙江经济长期以内源型发展为主,这当然符合浙江实际,但也有较大局限。而在特色小镇建设方面,进一步打开大门,恭请全国一流团队,正是集聚全国要素,集聚省外智慧,助推浙江发展的重要一环。所以特色小镇建设发展,不仅是浙江产业转型和空间优化方面的一个创新,亦将是具体建设发展模式上的一个创新。
浙江省创建特色小镇还有一个重大秘密,就是真正做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鹊桥相会。浙江省特别强调,所有的特色小镇都要打造成3A级以上景区,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按5A级景区标准建设。
天上飘来一朵云,云中款款而下的百家小镇,势令浙江平添百余美景。
点上突破与经济据点
特色小镇的关键是“特”,应该高度体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要求。按照浙江省提出的要求,特色小镇建设应聚集于支撑浙江未来发展的七大产业,包括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以及高端装备制造业。
分析浙江省已公布的37个特色小镇名录,可以粗略地以其产业特点,划分为五大类。
一是高科技产业,如前文所说的以云计算产业为主的云栖小镇,以信息经济为主的富阳硅谷小镇等;二是金融旅游等服务业,如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奉化滨海养生小镇等;三是战略性装备制造业,如宁波江北的动力小镇,海盐核电小镇等;四是先进智造产业,如路桥沃尔沃小镇,瓯海时尚智造小镇等;五是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产业,如越城黄酒小镇,常山赏石小镇等。
特色小镇的“特”字,基本出发点是集中战略资源用于特定的战略性产业。不少产业集聚区,由于招商和市场竞争的不确定,难以集中资源发展特色产业,而这几乎也是全球性通病。
浙江省的特色小镇起步伊始,即咬定青山不放松,把最宝贵的资源定向用于特色战略性产业,最大程度地体现一个“特”字。
特色小镇的这个“特”字,按个人理解还应具有两方面具体要求。一是小镇上某个企业具有主体地位,如横店集团之于东阳市的横店镇,意尔康集团之于青田县的温溪镇,这两个企业都占当地经济的60%以上。
当然,一个镇的经济系于单个企业之上,或有若干风险,但这两个企业都采取了一系列风险分散的战略对策,不至于整体出现困窘。
二是小镇某个产业或某个产品决定着全镇命运,如制笔之于桐庐分水镇,早在2005年,这个镇就已实现了可给全球60亿人,人均提供一支笔的目标。从实际看,无论是小镇上的主体企业,抑或小镇上的主体产业或主体产品,起码应占四、五成或以上份额,这当然可以包括横向或纵向产业链。
特色小镇这个“镇”字,正在回复镇这个汉字的原本含义。镇最早为军事据点,古代在边境驻兵戍守称为镇。只是到了宋代,军事色彩降低,演变为经济比较发达、人口聚成的市镇。
根据浙江省创建特色小镇的具体做法,完全可以把特色小镇的“镇”,作为经济据点使用。当然,特色小镇的“镇”字,仍兼有若干行政区划中的“镇”的含义,因为特色小镇投资密集、产业密集,生态绝佳,相当部分特色小镇或将具有较高品质的人居功能。
“小”字的争论
“小”当然是特色小镇的一个基本要求。这个“小”字,一方面是“特”的内在要求,如果不是小,那就缺少其本来的特定内涵,又将回复到早几年的开发区,无异是“穿新鞋走老路”。
特色小镇可能以不大于10平方公里、10万人口为宜,且在实际工作中以一批不超过3至5平方公里和3至5万人的镇及产业集聚区为主。这些小镇的建设现状,通常1平方公里左右。
这一规划面积的目标很可能仍是偏大,实际很可能3平方公里以内。因为只有小,才能真正做到集聚集约集成;只有小,才能真正做到高强度大投入;只有小,才能真正做到高度特色。
之所以把特色小镇面积的上限取10平方公里,主要是考虑到了一部分特色小镇的可扩展性。当然,这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规模扩张概念,而是在不具有或较少具有空间扩张状况下,具有较好的品质提升,特色增强,以及销售规模扩张的发展前景。
所以说,并不是所有的特色小镇,都应该具有空间上的可扩展性,有些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以及资源稀缺和需求特定的特色小镇,关键是做强特色和提升品质,并不需要或较少需要其地理上的空间拓展。
如基金小镇,面积做大几乎毫无意义,关键是机构密集、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但确有一些小镇,是需要一定预留空间的,如战略性装备制造业小镇,又如特定生态资源的旅游休闲养生健康小镇。
这些都是浙江未来发展的重要生长点,一旦有较好基础,就会有一个较好的扩张性未来。所以,从规划起步开始,即预留若干空间,确保未来相当时期内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为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长)
浙江当前正在推进建设特色小镇,第一批37个省级特色小镇已于6月下旬公布。这项工作于2014年8、9月间,就已着手开展。
在浙江“块状经济”特别发达的情况下,结合开发区建设和小城市建设培育,创建百家特色小镇,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特色小镇的建设发展模式,现在已经有了诸多创新。地方政府正在“学乖”,他们不会再像过去那样自己亲自出马,事事亲力亲为。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来做。
天上飘下一朵云
在云计算时代,互联网基础设施和资源无处不在,消费者的特定需求随时随处能得到满足,解决海量数据计算,实在是小菜一碟。
杭州云栖小镇的战略目的,就是把这朵云请下来落地,成为促进杭州发展的新产业,成为杭州经济的新增长点。云栖小镇位于杭州西南面的转塘风景区,当年设立云栖小镇的战略目标,就是打造全国最重要的云计算产业集聚区,占据全球云计算产业制高点。如今梦想正在步步实现。
杭州云栖小镇,是第一批37个省级特色小镇中的一家。杭州云栖小镇请云落地的一个具体做法,是形成以阿里为支撑的集聚发展模式。云栖小镇正是西湖区依托阿里云公司和转塘科技经济园区两大平台,着力打造一个以云生态为主导的产业小镇。
通常而言,政府是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发展主体。而在杭州云栖小镇,则已形成了政府与阿里结合的双主体结构,诸如政府与阿里共同打造“超级孵化器”,共同促进阿里云开发者大会等。一着新招,摘下了一片新的云彩。
深圳天安数码城,也就这样在富阳硅谷小镇闪亮登场。这个被富阳引进的开发团队,之所以在国内外名声斐然,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其神话般的亩产效益。
如,其开发的深圳天安福田数码城园区,项目占地450亩,年产值逾450亿元,税收40亿元。而在富阳的富春硅谷,亦规划450亩地,按这个模式开发建设,希望他们在富阳复制“天安数码”亩产神话。一批新人,书写了一首新的乐章。
浙江经济长期以内源型发展为主,这当然符合浙江实际,但也有较大局限。而在特色小镇建设方面,进一步打开大门,恭请全国一流团队,正是集聚全国要素,集聚省外智慧,助推浙江发展的重要一环。所以特色小镇建设发展,不仅是浙江产业转型和空间优化方面的一个创新,亦将是具体建设发展模式上的一个创新。
浙江省创建特色小镇还有一个重大秘密,就是真正做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鹊桥相会。浙江省特别强调,所有的特色小镇都要打造成3A级以上景区,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按5A级景区标准建设。
天上飘来一朵云,云中款款而下的百家小镇,势令浙江平添百余美景。
点上突破与经济据点
特色小镇的关键是“特”,应该高度体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要求。按照浙江省提出的要求,特色小镇建设应聚集于支撑浙江未来发展的七大产业,包括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以及高端装备制造业。
分析浙江省已公布的37个特色小镇名录,可以粗略地以其产业特点,划分为五大类。
一是高科技产业,如前文所说的以云计算产业为主的云栖小镇,以信息经济为主的富阳硅谷小镇等;二是金融旅游等服务业,如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奉化滨海养生小镇等;三是战略性装备制造业,如宁波江北的动力小镇,海盐核电小镇等;四是先进智造产业,如路桥沃尔沃小镇,瓯海时尚智造小镇等;五是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产业,如越城黄酒小镇,常山赏石小镇等。
特色小镇的“特”字,基本出发点是集中战略资源用于特定的战略性产业。不少产业集聚区,由于招商和市场竞争的不确定,难以集中资源发展特色产业,而这几乎也是全球性通病。
浙江省的特色小镇起步伊始,即咬定青山不放松,把最宝贵的资源定向用于特色战略性产业,最大程度地体现一个“特”字。
特色小镇的这个“特”字,按个人理解还应具有两方面具体要求。一是小镇上某个企业具有主体地位,如横店集团之于东阳市的横店镇,意尔康集团之于青田县的温溪镇,这两个企业都占当地经济的60%以上。
当然,一个镇的经济系于单个企业之上,或有若干风险,但这两个企业都采取了一系列风险分散的战略对策,不至于整体出现困窘。
二是小镇某个产业或某个产品决定着全镇命运,如制笔之于桐庐分水镇,早在2005年,这个镇就已实现了可给全球60亿人,人均提供一支笔的目标。从实际看,无论是小镇上的主体企业,抑或小镇上的主体产业或主体产品,起码应占四、五成或以上份额,这当然可以包括横向或纵向产业链。
特色小镇这个“镇”字,正在回复镇这个汉字的原本含义。镇最早为军事据点,古代在边境驻兵戍守称为镇。只是到了宋代,军事色彩降低,演变为经济比较发达、人口聚成的市镇。
根据浙江省创建特色小镇的具体做法,完全可以把特色小镇的“镇”,作为经济据点使用。当然,特色小镇的“镇”字,仍兼有若干行政区划中的“镇”的含义,因为特色小镇投资密集、产业密集,生态绝佳,相当部分特色小镇或将具有较高品质的人居功能。
“小”字的争论
“小”当然是特色小镇的一个基本要求。这个“小”字,一方面是“特”的内在要求,如果不是小,那就缺少其本来的特定内涵,又将回复到早几年的开发区,无异是“穿新鞋走老路”。
特色小镇可能以不大于10平方公里、10万人口为宜,且在实际工作中以一批不超过3至5平方公里和3至5万人的镇及产业集聚区为主。这些小镇的建设现状,通常1平方公里左右。
这一规划面积的目标很可能仍是偏大,实际很可能3平方公里以内。因为只有小,才能真正做到集聚集约集成;只有小,才能真正做到高强度大投入;只有小,才能真正做到高度特色。
之所以把特色小镇面积的上限取10平方公里,主要是考虑到了一部分特色小镇的可扩展性。当然,这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规模扩张概念,而是在不具有或较少具有空间扩张状况下,具有较好的品质提升,特色增强,以及销售规模扩张的发展前景。
所以说,并不是所有的特色小镇,都应该具有空间上的可扩展性,有些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以及资源稀缺和需求特定的特色小镇,关键是做强特色和提升品质,并不需要或较少需要其地理上的空间拓展。
如基金小镇,面积做大几乎毫无意义,关键是机构密集、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但确有一些小镇,是需要一定预留空间的,如战略性装备制造业小镇,又如特定生态资源的旅游休闲养生健康小镇。
这些都是浙江未来发展的重要生长点,一旦有较好基础,就会有一个较好的扩张性未来。所以,从规划起步开始,即预留若干空间,确保未来相当时期内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为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