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末,一直在家里写作业的小木,抬头望望外面的好天气,一脸神往。父亲进来了,看到小木的表情,顿时明白了。“儿子,为了奖励你刻苦学习,我带你去个神秘的地方。”小木欢呼起来:“太好了,我终于可以去透透气了!”
不一会儿,他们来到小河边,河面被太阳照得银光闪闪。父亲在河边租了一条船,来到了河中心,拿起随身携带的鱼竿开始钓鱼,嘴里还叼着烟斗,悠然自得。“爸爸,我干什么呢?”“别着急,等我钓上鱼啊,带你到河边吃烤鱼。”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父亲专心致志地钓鱼,几乎忘了小木的存在。小木想:老爸只顾着钓鱼,都不理我,怎么才能让他跟我玩儿呢?鱼儿在水里这么快活,把它们做成烤鱼,是不是有点残忍了?怎么才能让爸爸打消钓鱼的念头呢?
突然,小木脑袋里冒出了一个想法。他脱了衣服,跳入水中,像鱼儿一样,穿梭自如。哇,在水里游泳好舒服啊!这时,前方出现了一条黑黑的线,原来是父亲的鱼钩啊。小木把准备好的白板挂到鱼钩上,然后若无其事地回到船上,甩甩头发,穿好衣服。
这时,父亲发觉鱼钩沉沉的。小木急忙说:“爸爸,瞧,鱼钩动了,一定有一条大鱼上钩了!”父亲赶忙用力一提鱼钩,一个白白的东西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这哪是鱼,明明是一块白板嘛!上面还写着字:我们今天不想来,致礼!——鱼儿。父亲看出来这是小木写的字,再看看小木期待的表情,就知道怎么回事了。他哈哈大笑:“儿子,今天鱼儿跟你一样,也放假了呢!我们不钓鱼了,改去看电影吧!”
小木几乎要跳起来了,开心地大叫:“太好了,看电影去咯!”
点评
这是一篇看图习作,小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合理,在细节上下了功夫,一系列动作、心理描写非常生动,人物对话鲜活、真实,实现了从图到文的转换。
看图习作,首先要整体看图,前后比较:图中多了什么,少了什么,改变了什么,了解图画的主要内容,也就是整个故事的大概内容,确定主题。这篇《鱼儿来信》,从图中来看,孩子和大人关系很亲密,不妨把他们理解成父子。而“我们今天不想来”,这封由儿子写的“鱼儿来信”,则揭示了故事主题。
明确了主题,再细读图片。作者画图时,每一笔都有目的,对图意的表达都是有作用的,特别要研究变化的因素。图中,爸爸原先在钓鱼,最后钓到了儿子的字;儿子原先在船上,后来跳入河中游泳,把写了字的白板挂在了鱼钩上。这些变化就是故事的经过。故事的结尾是怎样的呢?儿子为什么要写这封信?父亲看到字后会有什么反应?大家可以把图中的人想象成自己,设想在这样的情景下,自己怎么做,怎么想,有什么感受,這样就能写出真情实感来,使读者身临其境。
(点评人:李吉银,扬州大学教科院附属杨庙小学校长,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不一会儿,他们来到小河边,河面被太阳照得银光闪闪。父亲在河边租了一条船,来到了河中心,拿起随身携带的鱼竿开始钓鱼,嘴里还叼着烟斗,悠然自得。“爸爸,我干什么呢?”“别着急,等我钓上鱼啊,带你到河边吃烤鱼。”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父亲专心致志地钓鱼,几乎忘了小木的存在。小木想:老爸只顾着钓鱼,都不理我,怎么才能让他跟我玩儿呢?鱼儿在水里这么快活,把它们做成烤鱼,是不是有点残忍了?怎么才能让爸爸打消钓鱼的念头呢?
突然,小木脑袋里冒出了一个想法。他脱了衣服,跳入水中,像鱼儿一样,穿梭自如。哇,在水里游泳好舒服啊!这时,前方出现了一条黑黑的线,原来是父亲的鱼钩啊。小木把准备好的白板挂到鱼钩上,然后若无其事地回到船上,甩甩头发,穿好衣服。
这时,父亲发觉鱼钩沉沉的。小木急忙说:“爸爸,瞧,鱼钩动了,一定有一条大鱼上钩了!”父亲赶忙用力一提鱼钩,一个白白的东西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这哪是鱼,明明是一块白板嘛!上面还写着字:我们今天不想来,致礼!——鱼儿。父亲看出来这是小木写的字,再看看小木期待的表情,就知道怎么回事了。他哈哈大笑:“儿子,今天鱼儿跟你一样,也放假了呢!我们不钓鱼了,改去看电影吧!”
小木几乎要跳起来了,开心地大叫:“太好了,看电影去咯!”
点评
这是一篇看图习作,小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合理,在细节上下了功夫,一系列动作、心理描写非常生动,人物对话鲜活、真实,实现了从图到文的转换。
看图习作,首先要整体看图,前后比较:图中多了什么,少了什么,改变了什么,了解图画的主要内容,也就是整个故事的大概内容,确定主题。这篇《鱼儿来信》,从图中来看,孩子和大人关系很亲密,不妨把他们理解成父子。而“我们今天不想来”,这封由儿子写的“鱼儿来信”,则揭示了故事主题。
明确了主题,再细读图片。作者画图时,每一笔都有目的,对图意的表达都是有作用的,特别要研究变化的因素。图中,爸爸原先在钓鱼,最后钓到了儿子的字;儿子原先在船上,后来跳入河中游泳,把写了字的白板挂在了鱼钩上。这些变化就是故事的经过。故事的结尾是怎样的呢?儿子为什么要写这封信?父亲看到字后会有什么反应?大家可以把图中的人想象成自己,设想在这样的情景下,自己怎么做,怎么想,有什么感受,這样就能写出真情实感来,使读者身临其境。
(点评人:李吉银,扬州大学教科院附属杨庙小学校长,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