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的游牧人:以舟为家,四海漂泊的蛋民生活(中)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124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蛋民的生活出路:捕鱼采珠,落海为盗,募为水军
  蛋民的生活基本上都是围绕着水上活动展开的。一般而言,蛋民的经济活动主要包括造船、制盐、捕鱼、采珠和运输等等,间或也有少量的妇女从事竹类编织活动。总体来说,蛋民很难进入到主流社会,属于边缘群体,基本以捕鱼采珠为生,亦有不甘久居人下者落海为盗,成为沿海的盗患,颇令官府头疼。另有一部分则是被招募为水军,用以剿灭盗患或者抗击外敌,算是进入主流社会的唯一通路。
  捕鱼采珠,大海里的性命相搏
  捕鱼,是蛋民的基本生活来源。宋人乐史《太平寰宇记》卷157“新会县”条记载:蛋民“生在江海,居于舟船,随潮往来,捕鱼为活。”南宋诗人杨万里《蛋户》诗云:
  天公吩咐水生涯,从小教他踏浪花。
  点蟹当粮那识米,缉蕉为布不须纱。
  夜来春涨吞沙嘴,急遣儿童砍获芽。
  蛋民将“捕鱼为活、点蟹当粮”,采集捕捞水域周围的食物等,视为上天的安排。捕鱼又有“讨小海”与“讨大海”之分,前者在内港捕鱼,如寻捕贝类、蟳、虾、淡水鳗、鲫、螺等,后者出海捕鱼,如捕取鲂鱼、鲨鱼、带鱼之类,且一定要年轻力壮的男子始能胜任。
  古时蛋民出海主要依靠木船和钩、网、周缣等粗陋工具,若遇狂风巨浪,每遭不测,因此他们往往抱有消极的人生观,喜欢喝酒,不事积蓄。
  然而比捕鱼更能获得收入,也更危险的生计是另外一种方式:采珠。
  三国时期,吴政权的丹阳太守万震所著的《南州异物志》中有这样一段记述:“合浦民善游,采珠儿年十余岁,便教入水,官禁民采珠,巧盗者,蹲水底,刮蚌得好珠,吞而出。”这是至今为止见到最早的,关于合浦珠民采珠的记录。这里所说的采珠儿,就是蛋民中采珠为生的群体。
  由于古代沿海地区普遍都比较贫困,没有田地种植,他们只能通过采集珍珠这份工作养家糊口。他们这种方式在古代叫“耕海采珠,以珠易米”。可以想象,在茫茫大海通过徒手的方式,找到一颗珍珠是何等艰难,很多珍珠往往都是在一些地势非常险要的地方,这些采珠人的生命随时会受到威胁,很多采珠人也因此丧命。
  宋代曾任钦州教授的周去非在《岭外代割》中记述了采珠的危险:“旧时蛋人采珠之法,每以长绳系腰,携竹篮入水,拾蚌置篮内则振绳,令舟人汲上之,不幸遇恶鱼,一线之血浮水上,则已葬鱼腹矣。亦有望恶鱼而急浮,至伤股断臂者。”
  采珠人的死亡率之高,可谓触目惊心。明朝廉州知府在《采珠行》说:十万壮丁半生死,死者常葬鱼腹间。嘉靖八年,两广巡抚林富上书说:“五年采珠之役,死者五十余人,而得珠仅八十两。天下谓以人易珠,今日恐以人易珠亦不可得。”明弘治12年,明孝宗组织了8000艘船,强征了8000采珠人进行大规模的采珠活动,这一次大行动,就有将近680名采珠人死亡。就是在这样极其危险的海底作业中,采珠人与大海相搏,换来了璀璨夺目的珍珠,也付出了无数生命和鲜血的代价。
  落海为盗,不甘久居人下的铤而走险
  由于饱受严重盘剥和社会歧视,蛋民一直过着极为艰辛的生活,且几乎没有任何上岸居住,进入正常社会体系的通道。因此蛋民里有很多不甘久居人下之辈,他们的“晋身之道”大多是去做海盗,铤而走险,掠海行劫。清朝嘉庆年间的番禺蛋家仔郭婆带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酷爱读书,日常起居的海盗船里摆满了书籍,船舱上则挂了副对联:“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人之患,束带立于朝”。郭婆带建立了战船数百艘,部众万余人的海上大帮,以黑色为记,号曰黑旗帮,官兵剿捕多年,皆损兵折将,无功而返,眼睁睁看着郭婆带在海上做大,却又无可奈何。
  清朝著名的海盗王张保仔,也是蛋民出身。张保仔盗帮经常活动于清政府势力偏远的南洋海域,所到之处经常杀掠沿海村落,抢劫来往商船货物,勒索通行费,购买大量火器船备,扩张势力。全盛时期有部属7万多人,大小船1000多艘。大船装有大炮,备有不少短刀、长矛等,小船装有旋转炮,横行于南海海域。张保仔的劫掠对象以过往的官船、洋船为主,清政府多次派兵剿灭,均遭失败。嘉庆十五年,张保仔投诚官府,成为清朝水师官员,积极参与剿匪,屡立战功,获得了副将之职。
  对于海盗,各地方蛋家史书多有记载恶评:“蛋家本鲸鲵之族,其性嗜杀”、“无巢穴者之盗多,则蛋家其一類”、“其性凶善盗,多为水乡祸患”、“粤故多盗,而海洋聚劫,多起蛋家”。事实上,蛋民海盗,一般是亦商亦盗,帮人押标,运送货物,为商;见有富家商船或官家商船,有大利可图即抢,而为盗。所以,海盗往往又称为海商集团,单纯的海盗多是小股不成气候的。当然,海盗所抢,绝大多数是富家官家,而绝少贫苦的渔民,因其无利可图。
  募为水军,官府认证的“进身之阶”
  由于蛋民常年舟行海上,长于水性,且在航海、水战等方面有着与生俱来的优势,往往成为朝廷水师的招募对象。北宋年间,朝廷就曾征集蛋民以增置“广东水军”;元代吸纳蛋民的“白沙水军”巡海范围远达西沙;郑和下西洋中也有不少蛋民。
  从明洪武年间开始,为了除去海上的盗匪隐患,官府开始怀柔招安,收编蛋民。用其擅水不惧风浪的长处,招做水军为朝廷所用,借以压制海盗加强海防。此外,戚继光、郑成功的部队有不少是蛋民;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期间亦曾招募了大量“渔民蛋户”组成水勇,乘快艇出击沿海的英国侵略军。“蛋家军”在海上的战斗能量,正如清广州左卫指挥使花茂向皇帝所奏的那样:“上无养兵之劳,而水师自足。一旦有事,旦暮可集矣。”
  蛋民被收编为军,其身份就转化为军户,逐渐与原来蛋户的身份脱离。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一些人用不同的方法再转成民户。其中一些人参加科举猎取功名,踏入仕途,也有宣称自己是士宦后代的人,建立起显赫的宗族。
  编辑/徐展
其他文献
宋画,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座高峰。  在这些作品中,自然与艺术取得了完美的平衡。艺术史家高居翰曾赞叹宋画之美:“他们使用奇异的技巧,已达到恰当的绘画效果,但是他们从不纯以奇技感人;而用一种古典的自制力掌控了整个表现,不容流于滥情。”  宋画大多尺幅不大,但这并不影响画家对于画笔的运用和意趣的表达。当我们把这些画放大,细细品味这些作品的局部时,一种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一  宫廷画家马远,作品多是“高大
期刊
18岁时,我第一次来到中国,深深为中国文化所吸引。孝、尊重他人、友朋、育人等,在许多方面,我感受到中国文化同西方个人主义不一样的精神内核。在学习中国哲学知识的过程中,我有中国师父;成为老师,站在北京大学课堂上,我有家庭的感觉,学生尊称我和妻子为师父、师母。我对中国文化感兴趣,不仅仅是因为《论语》《大学》《中庸》《淮南子》这些精彩非凡的书籍,更是因为几十年来我所接触到的人。  在我的认识中,中国文化
期刊
从无名小卒到一国之君,他金戈铁马并吞八荒,她生死相随无怨无悔。她的一生,都陪伴着他,也陪伴着大明王朝和子民,倾尽所有,直至死亡。  马氏因家道中落,为父友郭子兴夫妇所收养。郭氏夫妇可怜她的身世,不仅对她视如己出,還道要为她物色一个好夫婿。她渐渐出落成一位端庄美丽的女子,不仅能书善画,还继承了郭夫人的刺绣活。  至正十二年,郭子兴在定远聚众起义,自称了元帅。直到那时,她的命定之人才高冠束发策马而来。
期刊
“晨曦微明,映一团青影印轩窗时,又是一日的开始。每到此时,满头华发的徐德音必会取出香篆,香粉来印香,她手法娴熟地一点点填香,眼中满是虔诚和安宁。  只是在那一缕袅袅细烟升腾而起时,她总会失神片刻,一炉篆香,宛如划开时光的罅隙,让她又回到从前的岁月。烟影飘渺之际,她总能看到他拿着一卷书认真研读的样子,于是,她也抽出案头的书卷安静地读起来,仿佛燃起了这一炉香就有了陪伴的那个人。  出生于世宦家庭的徐德
期刊
养生,是生活向每一个人发出的——一张张没有定期的请柬。没有定期的请柬,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层,是说养生及早但不嫌晚;第二层,是说养生没有止境;第三层,是说生活的养生请柬,是在不断地发出,只是要你敏感地去接受,并欣然付约。  养生先养心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平和的心态,不争不恼不怒,春风得意——不忘乎所以,不如意时——知足常乐,倒霉时——自得其乐,健康
期刊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毛主席曾说“如果说,秦以前的一个明代是诸侯割据称雄的封建国家,那么,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就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而关于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程又是如何?  公元前247年,嬴政13岁时即王位。公元前238年,22岁的嬴政在故都雍城舉行成人加冕仪式,并平定长信侯穋寡的叛乱,之后又除掉权臣吕不韦,开始“亲理朝政”,不拘一格
期刊
1  我同书结缘,始于一个名叫“52ebook”的网站。我曾经是一名理科生,但成为今天这样天天跟书打交道的人,这个已经消失了的网站“功不可没”。  那时我还在大学,学校图书馆渐渐不能满足我的阅读需求,我就到网上找,有天突然就掉到“52ebook”这个坑里了。  这个网站有多牛?举个例子,比如你下载到一个名为“汉译学术名著全集”的文档,点开一看,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那套汉译学术名著,整整一两百种,齐齐汇
期刊
喜欢读清人的日记,也喜欢读清人的家书。清人日记喜欢翁同稣和恽毓鼎的日记,至于家书,我最喜欢的,就是曾国藩和左宗棠的家书了。特别是左宗棠,置身军旅,驰驱戎马,还不忘远方课子,家书不断,难能可贵矣。  昨读吴庆坻《蕉廊脞录》,又见其收录的左宗棠家书数则,其中的“富贵怕见开花”,印象最深,颇有感慨。这句看似平常的俗语,其实蕴藏着很深的道理。花开即见花谢,告诉家人不要贪恋富贵,要知道放手,懂得节制。富贵时
期刊
天气逐渐转凉,到我这看眼病的老人也渐渐多了起来。如昨天来的李大爷,说早晨起来,正要出出门晨练,眼眶里突然“溢满泪水”,必须停下来擦擦眼泪。又如刚才来的王大妈,说自己在公园里散步时遇到了以前的好友,本来正聊得开心,一阵风吹过,忽然间泪光闪现,让人好不尴尬,只好忙不迭地解释这并非伤心的眼泪,而是因为患有眼疾。  生活中其实很多老人像李大爷与王大妈一样被“流泪”困扰着,他们常抱怨眼泪像“鬼影”一样,不期
期刊
一片枯萎的树叶飘落,像一只蝴蝶在飞,秋天到,菊花黄,九九重阳在天高云淡下到来。  重阳节赏菊饮酒,是民间传统风俗。九九重阳还有一清雅称呼:菊月。意即秋高气和,菊花盛开,片片金黄,一丛丛菊花开在窗前篱下,清丽与端庄,芳香不绝如缕,让秋天的诗意如水般流淌。  “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汉代,《西京杂记》中有记载。相传,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侍候戚妇人的宫女贾某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