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专业成长,更离不开学生的生命个体自由健康地发展。学生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举足轻重的育人使命。德育为先,作为其一分子的少先队工作,更应自觉主动地发挥它的辅助作用,给学校发展增添勃勃的生机与活力。然而,就民工子弟学校现状而言,情况不容乐观。民工子弟学校的少先队员组织如何像当地的少先队组织一样适应现代化发展,开展有新意、有实效、有水平,为广大少先队员喜爱的活动。我认为,要想在民工子弟学校少先队组织中构建特色活动,应紧紧依托实际拓展思路,充分利用学生来自各个地区的独特资源。
【关键词】民工子弟学校 行为规范 民族文化
前言
随着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多,摆在眼前的是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以下称为新市民)的教育问题已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四五年前,外来务工人员只是为了方便将自己子女带在身边,他们对于自己子女的教育情况并不多关心。近些年来,这些外来务工人员本身素质都有提高,他们希望自己的子女能进入当地的公办学校,接受像当地孩子一样的良好教育。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下,也给身为民工子弟学校的老师们带来了压力与挑战,那么到底怎样才能让这些新市民在学校受到良好的教育呢?
小学少先队工作渗透在德、智、体、美、劳等五育的教育中, 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少先队工作也在民工子弟学校发挥作用,让民工学校的德育工作走在健康持久的发展轨道上,让少先队工作发挥养德育人的功效。
一、民工子弟学校少先队存在的问题
1.学校领导对少先队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许多学校领导对少先队工作往往是喊的响、做的少,缺乏对少先队工作应有的认识。特别是对学校中队辅导员的选拔和配备不重视,相当一部分的中队辅导员、中队长,都是由班主任、班长兼职,他们或许因管理班级教学、学习的事务繁忙,以至于忽略了真正意义上的少先队工作,或许因职能不清、不明,导致许多工作无法真正开展。
2.少先队工作开展的硬件设备不足。不与城区,乡镇学校相比,即使与当地农村学校相比,民工子弟学校少先队组织活动阵地数量稀少,甚至于活动阵地为零。队员们开展活动流于形式,且活动基本上在校内开展。拿我校来说,不说校外活动阵地,因场地限制,少先队没有自己的少先队室。
3.家长的配合意识不强,学生的参与精神淡漠。家长普遍对少先队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少先队活动不过就是组织孩子们玩玩而已,因此大部分家长对少先队活动的支持配合意识都不强,缺乏必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大多数少先队员都没有主动参与少先队活动的意识,少先队活动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民工子弟学校少先队工作开展策略
1.抓好学生日常行为教育
新市民有着与当地孩子不同的特点,他们好动,没有规矩,贴近原生态。为此, 我们始终把行为教育作为我校少先队工作的主线。每学期开学初, 我们大队部制定或修改班级管理制度, 各班也根据本班特色和实际制定了本班级管理制度、利用班会或队会, 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我们少先大队活动的主题是: 文明礼仪,让你我更近一点。使每一名少先队员在活动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最后都基本达到思想进步, 行为规范的合格少先队员。此外, 本学期我校尝试了一周一个行为训练目标,用这种方式强化学生的行为习惯,后期以好习惯少年成长记录卡为激励,激励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把这些措施落到实处, 我们又安排了我校试行了行政值周、值周教师、值日教师三支队伍共同治理。每支队伍都有其自己的职责。其中一段时间学校还将每个星期五的午自习时间定为德育队伍的交流时间,主要回顾本周的学生表现情况,存在什么问题以及下周要注意的方面。大队部方面。红领巾值日执勤、红领巾监督岗的同学每日进行早中晚三遍检查, 并作好记录, 并且要求每周进行考核评比, 评出获得流动红旗的班级。同时, 不断加大红领巾值日执勤力度, 使得违纪违规的学生极少, 把日常行为教育落到实处。这样做即使队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大大加强, 又使队员在活动中思考、体会, 提高了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形成了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2.根据学校的管理规律,营造独特的少先队文化氛围
特色品牌1:“练字练人”营造独特的少先队文化氛围。新市民因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较差,他们普遍存在书写不端正的问题。为让队员们激发练字的兴趣,我们将每一个队员的书写塑封,张贴在教室外的墙上,形成一道书写墙。一学期下来,队员们能够在书写墙上看到自己的进步,激发了他们的荣誉感和上进心。学校通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不间断训练中,培养了学而不厌、孜孜以求的精神。我们学校力求写字教学具有一种“励志”行为,通过练字,在写字中融入自我、发现自我,表现自己的学养、涵养、德养,在潜移默化中体验人生的意义,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特色品牌2:“学军人,扬正气”。每年开学初,学校开展为期两天的军训生活。新市民,他们因为从各个地方而来,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家长或者他们多少带着一种防卫意识。通过军训,可以培养队员们的合作精神。合作精神,小而言之,是一种人的社会功能的体现,大而言之,是一种民族凝聚力的体现。在军训中,队员们都被編成班、排、连,参加的大多是一些集体完成的项目,自己的行为与集体的荣誉紧密相连,“自我”失去了市场,集体观念强了,合作精神有了。军训不但培养人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能磨练人的坚强意志,规范队员的站立坐姿。
特色品牌3:“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新市民中,有很多是少数民族的。学校可以发动学生、家长开展多民族文化资料收集工作,内容包括民族服饰、生活用品、特色饮食、工艺品、少数民族杰出人物介绍以及民族歌舞、器乐、体育活动等的相关实物、图片。在此基础上,编印《丰富多彩的多民族文化》校本教材。学校营造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首先应该重视环境熏陶,学校可以利用学校的围墙绘制“民族文化墙”,绘有“各民族人民大团结”主题画和校内学生所属主要民族的介绍;教室布置和板报、园地、专栏名称采用体现民族特色,突出民族味。其次宣传感染。作“多民族文化教育”国旗下讲话,每月举办一次“民族风采”中队活动,红领巾广播站每周进行一次“多民族文化”介绍,宣传窗定期展示多民族文化内容,每学期出一期民族知识专刊,学校还可为各中队订阅宣传民族文化知识的书刊,让队员在耳濡目染中接受多民族文化的熏陶。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部分家长本身属于少数民族或来自少数民族地区这一资源,开展“大手拉小手,小手牵大手”让家长成为少数民族文化知识的传授者。在“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作为助教介绍各自的民族文化;在“民族文化展示周”,让能歌善舞的家长进行民族歌舞或器乐表演;在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到来的时候,让会制作民族特色食品的家长指导学生制作民族食品等。有家长的参与和带动,队员对多民族文化越来越感兴趣,学习热情也愈来愈高。在活动中,学校可以安排队员“给父母讲一个多民族文化故事”、“和父母一起学一首民族歌曲”、“与父母一起收集各民族新闻”等,在“民族文化展示周”、“多民族文化游园活动”中,家长与孩子一同体验各民族的劳技活动,一同欣赏多民族文化艺术,在互动中自觉接受多民族文化知识,领略多民族文化的魅力。“多民族文化教育”的蓬勃开展,促进了队员综合素质和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
少先队组织,是队员健康成长的摇篮。丰富的队活动使校园生活变得多姿态多彩,一个一个的队活动,拓展了孩子们的视野,增强了孩子们对美与丑、善与恶、是与非的辨识能力,也让孩子们学会感受美、创造美。有意义的队活动,更是引导学生奋发向上的动力。队活动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优化教育为立足点,深入挖掘实际中的“特色因素”,根据少年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讲究教育性和趣味性的结合,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激起队员参与活动过程的兴趣,让队员在活动中体验明理、导行,并享受到成长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刘文修.教育管理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2]袁振国.新世纪教师教育丛书[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教育研究,2000,(4)、(5)、(7)、(9).
[4]万福,于建福.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M ].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
[5]蒋太岩,刘芳,谷颖,王坤.从歧视走向公平---中国农民工及其子女教育问题调查与分析[M].东北大学出版社,2008,(12):130,183,184.
[6]杨润勇.新背景下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分析与建议[J].当代教育论坛.112
[7]邱达明,曹东云,杨慧文. 南昌市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中国健康教育,2008,24(1):33-34,37.
[8]周皓.流动儿童心理状况及讨论.人口与经济,2006(1):48-54.
[9]曾守锤.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教育安置方式的比较及其政策含义.辽宁教育研究,2008(7):46-49.
【关键词】民工子弟学校 行为规范 民族文化
前言
随着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多,摆在眼前的是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以下称为新市民)的教育问题已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四五年前,外来务工人员只是为了方便将自己子女带在身边,他们对于自己子女的教育情况并不多关心。近些年来,这些外来务工人员本身素质都有提高,他们希望自己的子女能进入当地的公办学校,接受像当地孩子一样的良好教育。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下,也给身为民工子弟学校的老师们带来了压力与挑战,那么到底怎样才能让这些新市民在学校受到良好的教育呢?
小学少先队工作渗透在德、智、体、美、劳等五育的教育中, 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少先队工作也在民工子弟学校发挥作用,让民工学校的德育工作走在健康持久的发展轨道上,让少先队工作发挥养德育人的功效。
一、民工子弟学校少先队存在的问题
1.学校领导对少先队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许多学校领导对少先队工作往往是喊的响、做的少,缺乏对少先队工作应有的认识。特别是对学校中队辅导员的选拔和配备不重视,相当一部分的中队辅导员、中队长,都是由班主任、班长兼职,他们或许因管理班级教学、学习的事务繁忙,以至于忽略了真正意义上的少先队工作,或许因职能不清、不明,导致许多工作无法真正开展。
2.少先队工作开展的硬件设备不足。不与城区,乡镇学校相比,即使与当地农村学校相比,民工子弟学校少先队组织活动阵地数量稀少,甚至于活动阵地为零。队员们开展活动流于形式,且活动基本上在校内开展。拿我校来说,不说校外活动阵地,因场地限制,少先队没有自己的少先队室。
3.家长的配合意识不强,学生的参与精神淡漠。家长普遍对少先队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少先队活动不过就是组织孩子们玩玩而已,因此大部分家长对少先队活动的支持配合意识都不强,缺乏必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大多数少先队员都没有主动参与少先队活动的意识,少先队活动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民工子弟学校少先队工作开展策略
1.抓好学生日常行为教育
新市民有着与当地孩子不同的特点,他们好动,没有规矩,贴近原生态。为此, 我们始终把行为教育作为我校少先队工作的主线。每学期开学初, 我们大队部制定或修改班级管理制度, 各班也根据本班特色和实际制定了本班级管理制度、利用班会或队会, 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我们少先大队活动的主题是: 文明礼仪,让你我更近一点。使每一名少先队员在活动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最后都基本达到思想进步, 行为规范的合格少先队员。此外, 本学期我校尝试了一周一个行为训练目标,用这种方式强化学生的行为习惯,后期以好习惯少年成长记录卡为激励,激励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把这些措施落到实处, 我们又安排了我校试行了行政值周、值周教师、值日教师三支队伍共同治理。每支队伍都有其自己的职责。其中一段时间学校还将每个星期五的午自习时间定为德育队伍的交流时间,主要回顾本周的学生表现情况,存在什么问题以及下周要注意的方面。大队部方面。红领巾值日执勤、红领巾监督岗的同学每日进行早中晚三遍检查, 并作好记录, 并且要求每周进行考核评比, 评出获得流动红旗的班级。同时, 不断加大红领巾值日执勤力度, 使得违纪违规的学生极少, 把日常行为教育落到实处。这样做即使队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大大加强, 又使队员在活动中思考、体会, 提高了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形成了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2.根据学校的管理规律,营造独特的少先队文化氛围
特色品牌1:“练字练人”营造独特的少先队文化氛围。新市民因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较差,他们普遍存在书写不端正的问题。为让队员们激发练字的兴趣,我们将每一个队员的书写塑封,张贴在教室外的墙上,形成一道书写墙。一学期下来,队员们能够在书写墙上看到自己的进步,激发了他们的荣誉感和上进心。学校通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不间断训练中,培养了学而不厌、孜孜以求的精神。我们学校力求写字教学具有一种“励志”行为,通过练字,在写字中融入自我、发现自我,表现自己的学养、涵养、德养,在潜移默化中体验人生的意义,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特色品牌2:“学军人,扬正气”。每年开学初,学校开展为期两天的军训生活。新市民,他们因为从各个地方而来,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家长或者他们多少带着一种防卫意识。通过军训,可以培养队员们的合作精神。合作精神,小而言之,是一种人的社会功能的体现,大而言之,是一种民族凝聚力的体现。在军训中,队员们都被編成班、排、连,参加的大多是一些集体完成的项目,自己的行为与集体的荣誉紧密相连,“自我”失去了市场,集体观念强了,合作精神有了。军训不但培养人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能磨练人的坚强意志,规范队员的站立坐姿。
特色品牌3:“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新市民中,有很多是少数民族的。学校可以发动学生、家长开展多民族文化资料收集工作,内容包括民族服饰、生活用品、特色饮食、工艺品、少数民族杰出人物介绍以及民族歌舞、器乐、体育活动等的相关实物、图片。在此基础上,编印《丰富多彩的多民族文化》校本教材。学校营造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首先应该重视环境熏陶,学校可以利用学校的围墙绘制“民族文化墙”,绘有“各民族人民大团结”主题画和校内学生所属主要民族的介绍;教室布置和板报、园地、专栏名称采用体现民族特色,突出民族味。其次宣传感染。作“多民族文化教育”国旗下讲话,每月举办一次“民族风采”中队活动,红领巾广播站每周进行一次“多民族文化”介绍,宣传窗定期展示多民族文化内容,每学期出一期民族知识专刊,学校还可为各中队订阅宣传民族文化知识的书刊,让队员在耳濡目染中接受多民族文化的熏陶。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部分家长本身属于少数民族或来自少数民族地区这一资源,开展“大手拉小手,小手牵大手”让家长成为少数民族文化知识的传授者。在“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作为助教介绍各自的民族文化;在“民族文化展示周”,让能歌善舞的家长进行民族歌舞或器乐表演;在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到来的时候,让会制作民族特色食品的家长指导学生制作民族食品等。有家长的参与和带动,队员对多民族文化越来越感兴趣,学习热情也愈来愈高。在活动中,学校可以安排队员“给父母讲一个多民族文化故事”、“和父母一起学一首民族歌曲”、“与父母一起收集各民族新闻”等,在“民族文化展示周”、“多民族文化游园活动”中,家长与孩子一同体验各民族的劳技活动,一同欣赏多民族文化艺术,在互动中自觉接受多民族文化知识,领略多民族文化的魅力。“多民族文化教育”的蓬勃开展,促进了队员综合素质和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
少先队组织,是队员健康成长的摇篮。丰富的队活动使校园生活变得多姿态多彩,一个一个的队活动,拓展了孩子们的视野,增强了孩子们对美与丑、善与恶、是与非的辨识能力,也让孩子们学会感受美、创造美。有意义的队活动,更是引导学生奋发向上的动力。队活动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优化教育为立足点,深入挖掘实际中的“特色因素”,根据少年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讲究教育性和趣味性的结合,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激起队员参与活动过程的兴趣,让队员在活动中体验明理、导行,并享受到成长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刘文修.教育管理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2]袁振国.新世纪教师教育丛书[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教育研究,2000,(4)、(5)、(7)、(9).
[4]万福,于建福.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M ].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
[5]蒋太岩,刘芳,谷颖,王坤.从歧视走向公平---中国农民工及其子女教育问题调查与分析[M].东北大学出版社,2008,(12):130,183,184.
[6]杨润勇.新背景下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分析与建议[J].当代教育论坛.112
[7]邱达明,曹东云,杨慧文. 南昌市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中国健康教育,2008,24(1):33-34,37.
[8]周皓.流动儿童心理状况及讨论.人口与经济,2006(1):48-54.
[9]曾守锤.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教育安置方式的比较及其政策含义.辽宁教育研究,2008(7):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