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改前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来评价思品课:老师的面孔冰冷冷——无情;教学的内容干巴巴——无味;教学的方式孤单单——无趣;学生的精神昏沉沉——无劲。今天新课改理念已深入人心,要求变陈旧、单一的学习方式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变,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不再好好备课,甚至是无教案进课堂,部分教师认为只要根据学生的讨论提问回答组织教学,课备得再好也没有用。这值得我们思考和深思,下面谈谈自己的肤浅认识,以便与同行们交流探讨。
新课改大力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于是课堂变成了活动表演课,上课从头到尾,都是各种各样的活动:小组讨论、辩论赛、表演、观察……看似课堂热热闹闹,紧张活泼有序。有些教师在组织课堂讨论时,不以教材为依托,偏离教材实际,听任学生进行“自由无序”的讨论,也不予以及时引导;有些教师因为对教材没有深入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处于无为境地,缺乏主导意识,不能及时捕捉、随机处理课堂的新信息,对学生的新问题采取避开或漠视的态度。学生的潜力发挥有限,预期的效果达成也不太理想,完不成教学任务。一些老师误以为课堂不再需要教师的讲授,因此讲授一度成了老师在课堂上所尽力回避的,似乎讲授就意味着灌输,就违背了课改精神。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教师不管教学内容的深浅、难易,把教学过程全交给学生。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都让学生去探究,可学生就是探究不出来。教师主导作用的效果应以学生主体功能的发挥是否充分来衡量,然而知识理解没有深度,能力没有提高,学得糊里糊涂,知识、能力、情感目标无法达成。
我认为新课改下课堂教学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一、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应做到高效,避免花哨
夸美纽斯说:“……假如没有一个学生违背本人的意志,被迫去学习任何学科,我们就不会有发生厌恶和智力受到抑制的情形了,每一个人都会顺着他自然的倾向去发展。”这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谋而合。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课堂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积极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亲身体验思品课的乐趣。但是,设计的活动要适度、适量、有针对性。要注意结合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水平,切合学生的实际,注意结合教材实际、符合教学规律;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要着眼于加深学生理解,擅于把握挖掘教材,突出教学重点;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要着眼于引发学生思考,争取把每一个学生都调动起来,否则,脱离了对象(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无用功。设计的问题要少而精,要有针对性、启发性、时代性和趣味性,能真正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多而花哨的活动要了又有何用?多了又有何益?
二、教师适时讲解点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排斥教师的主导,更不排斥教师的讲授。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精心设计的语言,能把模糊的事情讲得清晰、有条理,能把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讲得生动、活泼,启发学生去追问、去探寻,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从而大大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我们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其本意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思考讨论。教师必须成为学生学习上的指导者、帮助者,莫让活动教学徒具形式、浮于表面。所以课堂上在学生“对话”受挫时、“体验”受限时、“探究”受困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讲授,有效地搭起学生与困惑、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使教学在民主、宽松、愉快的氛围中逐步深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仍然需要教师适时适度的点拨和讲授,但是,对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逻辑思维水平可以完成的情况下,要做到三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能自学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尽可能减少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过度干预,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达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是师生同唱一台戏,老师和学生都是主演,老师更应是导演。教师只有准备好“剧本”,主角们登场亮相,施展才华,才能演出一台好戏来。
新课改大力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于是课堂变成了活动表演课,上课从头到尾,都是各种各样的活动:小组讨论、辩论赛、表演、观察……看似课堂热热闹闹,紧张活泼有序。有些教师在组织课堂讨论时,不以教材为依托,偏离教材实际,听任学生进行“自由无序”的讨论,也不予以及时引导;有些教师因为对教材没有深入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处于无为境地,缺乏主导意识,不能及时捕捉、随机处理课堂的新信息,对学生的新问题采取避开或漠视的态度。学生的潜力发挥有限,预期的效果达成也不太理想,完不成教学任务。一些老师误以为课堂不再需要教师的讲授,因此讲授一度成了老师在课堂上所尽力回避的,似乎讲授就意味着灌输,就违背了课改精神。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教师不管教学内容的深浅、难易,把教学过程全交给学生。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都让学生去探究,可学生就是探究不出来。教师主导作用的效果应以学生主体功能的发挥是否充分来衡量,然而知识理解没有深度,能力没有提高,学得糊里糊涂,知识、能力、情感目标无法达成。
我认为新课改下课堂教学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一、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应做到高效,避免花哨
夸美纽斯说:“……假如没有一个学生违背本人的意志,被迫去学习任何学科,我们就不会有发生厌恶和智力受到抑制的情形了,每一个人都会顺着他自然的倾向去发展。”这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谋而合。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课堂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积极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亲身体验思品课的乐趣。但是,设计的活动要适度、适量、有针对性。要注意结合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水平,切合学生的实际,注意结合教材实际、符合教学规律;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要着眼于加深学生理解,擅于把握挖掘教材,突出教学重点;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要着眼于引发学生思考,争取把每一个学生都调动起来,否则,脱离了对象(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无用功。设计的问题要少而精,要有针对性、启发性、时代性和趣味性,能真正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多而花哨的活动要了又有何用?多了又有何益?
二、教师适时讲解点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排斥教师的主导,更不排斥教师的讲授。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精心设计的语言,能把模糊的事情讲得清晰、有条理,能把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讲得生动、活泼,启发学生去追问、去探寻,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从而大大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我们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其本意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思考讨论。教师必须成为学生学习上的指导者、帮助者,莫让活动教学徒具形式、浮于表面。所以课堂上在学生“对话”受挫时、“体验”受限时、“探究”受困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讲授,有效地搭起学生与困惑、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使教学在民主、宽松、愉快的氛围中逐步深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仍然需要教师适时适度的点拨和讲授,但是,对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逻辑思维水平可以完成的情况下,要做到三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能自学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尽可能减少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过度干预,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达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是师生同唱一台戏,老师和学生都是主演,老师更应是导演。教师只有准备好“剧本”,主角们登场亮相,施展才华,才能演出一台好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