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名著阅读是提升初中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名著阅读却因各种原因不被重视,不少学生的名著阅读无法落到实处。为了解决学生阅读名著所存在的各种问题,教师应首先摒弃功利化的名著教学观念,静下心来研读文本,探究和总结引导学生高效研读名著文本的方法,再推己及人,注重对学生阅读方式和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提升阅读品位,增加文化积淀,丰富精神世界。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导读策略
一、当前名著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名著阅读是提升初中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初中阶段的教学推荐阅读的名著篇目众多,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耐心阅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名著阅读却因各种原因而不受重视,不少学生的名著阅读无法落到实处。目前中考名著阅读分值较少,考点多为情节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或艺术特色赏析等,一线教师较易把握考法。教师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讲述给学生听,让学生“简而读之”,甚至是“以练代读”的现象比比皆是。学生习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阅读和深入思考、感悟名著的过程。倘若真正拿起一本名著来,他们也只愿挑着合口味的随便看看,囫囵吞枣般应付老师的检查,大多没有耐性坚持全篇阅读。因此,大量的人物与情节只是机械地进入他们的视野,并没有经过大脑的深层加工,读过就忘也就成了必然,这也造成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买一本名著参考书的作用远胜于看一堆原著。总之,名著篇目多、篇幅长、内涵深与学生阅读时间紧、方法缺、理解浅的矛盾,亟待解决。教师应首先摒弃功利化的名著教学观念,静下心来研读文本,探究和总结引导学生高效研读名著文本的方法,引导学生提升阅读品位,增加文化积淀,丰富精神世界。
二、有效解决目前名著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画图为导,串珠成链
考纲推荐的名著阅读篇目多、篇幅长、内涵深,学生阅读的时间紧、方法缺、理解浅,如何引导学生在有限的阅读时间中较快地熟悉内容、了解人物显得尤为重要。这个引导过程需经历由共性到个性,由填充到绘制的过程。可在名著阅读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引导。运用思维导图,可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思维形象化,把繁多的信息简易化、条理化,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首先,在师生共同制定具体阅读计划之后,教师根据阅读内容画好部分留白的思维导图,学生则在阅读过程中填充思维导图。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让学生自主阅读、梳理、分析、归纳、整合的过程,有利于对阅读内容形成条理化、清晰化的长时记忆。其次,在学生已有一定量的阅读基础上,教师则可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充分尊重个体差异,给个性化的理解插上腾飞的翅膀。
教师在名著阅读过程引入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由填充到绘制,由加工到独创,将所读内容进行梳理、概括、提炼,并以形象化、可视化、清晰化的“思维导图”进行呈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总之,以图为导,串珠成链,既可帮助学生在纷繁复杂的人物与情节中理出线索,相比纯文字更易于记忆,也可尽量避免学生只阅读不思考,走马观花、流于形式读名著的问题。
(二)引文为范,赏读有法
教师优先引用课文节选的名著内容作为赏读范文,适当选取教材为引入的经典文段,根据不同的名著文体,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指导专题活动,从概括情节、赏析语言、把握人物形象、赏析艺术手法、把握主旨、精读、略读等方面教给学生赏读名著的方法,同时指导学生批注文本,学做读书笔记。
如课堂上引导学生赏读施耐庵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笔者首先以九年级上册语文书“名著导读”部分节选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和第五单元中《智取生辰纲》,作为赏析范本。在课堂上,笔者侧重于引导学生如何通过抓住关键信息概括回目情节,通过分析重点词语、细节描写、对比衬托等方法引导学生概括鲁智深脾气火爆、重义轻财、侠肝义胆、嫉恶如仇、武艺高强、粗中有细的人物形象,精读与略读相结合,进而以小见大,感受《水浒传》擅长把人物置于激烈矛盾中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
由于语文教材内容有限,仅在教材范围内对阅读材料反复阅读作用也是有限的。因此,在课堂示范文段赏读的基础上,笔者还精心编制导学案,引入其他经典片段,如《水浒传》中“景阳冈武松打虎”“黑旋风斗浪里白条”“宋公明三打祝家庄”“吴用智赚玉麒麟”等情节,通过设置问题引导、交流展示等方式,在课堂上训练学生自主赏析文本的能力,巩固学生自主阅读分析名著的方法,提高学生赏读名著的能力,使学生切实做到赏读有法。
(三)对比研读,深入领悟
叶圣陶先生指出:“阅读理解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通过一段时间图文并茂的阅读引导,与课堂文段赏读示范、学案巩固训练相结合,在学生基本掌握赏读名著的基础上,再由教师进一步牵线搭桥,以“相似情节”“相同遭遇”“相同主旨”“相近性格”等方面,引导学生延伸文本阅读范围,在特定文本的比较阅读过程中探求异同。这样能够训练学生发散迁移的能力,深化学生对人物的理解、对文本的解读、对主旨的把握,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此外,比較阅读也不用局限于同一部名著,如从“反抗”主题出发,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水浒传》《西游记》《汤姆·索亚历险记》,找出三部名著中体现“反抗”主题的主要人物、相关情节,以此勾连名著,使学生对所学名著有更系统、更深刻的体会。另外,教师需搭建交流展示平台,如利用每周一次的小作文训练,给学生自主赏析《水浒传》人物的空间,并举行“水浒人物我品评”“逼上梁山非我意”“谁是打虎真英雄?”等专题阅读活动,学生通过课堂赏读、学案练读、作文展读、口头评读等方式,扩展阅读时空,深化阅读理解。
总之,在当前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初中生良好的名著阅读习惯,探索高效引导中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以提高学生自主阅读名著的综合素质。以上只是列举出了一部分措施,要引领学生把阅读名著提到新高度,还需不断探索、实践。同时,如何在当下应试教育时间紧、篇目多的情况下,切实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愿意读、有法读、高效读,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更是急需教师探索解决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导读策略
一、当前名著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名著阅读是提升初中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初中阶段的教学推荐阅读的名著篇目众多,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耐心阅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名著阅读却因各种原因而不受重视,不少学生的名著阅读无法落到实处。目前中考名著阅读分值较少,考点多为情节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或艺术特色赏析等,一线教师较易把握考法。教师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讲述给学生听,让学生“简而读之”,甚至是“以练代读”的现象比比皆是。学生习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阅读和深入思考、感悟名著的过程。倘若真正拿起一本名著来,他们也只愿挑着合口味的随便看看,囫囵吞枣般应付老师的检查,大多没有耐性坚持全篇阅读。因此,大量的人物与情节只是机械地进入他们的视野,并没有经过大脑的深层加工,读过就忘也就成了必然,这也造成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买一本名著参考书的作用远胜于看一堆原著。总之,名著篇目多、篇幅长、内涵深与学生阅读时间紧、方法缺、理解浅的矛盾,亟待解决。教师应首先摒弃功利化的名著教学观念,静下心来研读文本,探究和总结引导学生高效研读名著文本的方法,引导学生提升阅读品位,增加文化积淀,丰富精神世界。
二、有效解决目前名著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画图为导,串珠成链
考纲推荐的名著阅读篇目多、篇幅长、内涵深,学生阅读的时间紧、方法缺、理解浅,如何引导学生在有限的阅读时间中较快地熟悉内容、了解人物显得尤为重要。这个引导过程需经历由共性到个性,由填充到绘制的过程。可在名著阅读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引导。运用思维导图,可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思维形象化,把繁多的信息简易化、条理化,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首先,在师生共同制定具体阅读计划之后,教师根据阅读内容画好部分留白的思维导图,学生则在阅读过程中填充思维导图。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让学生自主阅读、梳理、分析、归纳、整合的过程,有利于对阅读内容形成条理化、清晰化的长时记忆。其次,在学生已有一定量的阅读基础上,教师则可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充分尊重个体差异,给个性化的理解插上腾飞的翅膀。
教师在名著阅读过程引入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由填充到绘制,由加工到独创,将所读内容进行梳理、概括、提炼,并以形象化、可视化、清晰化的“思维导图”进行呈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总之,以图为导,串珠成链,既可帮助学生在纷繁复杂的人物与情节中理出线索,相比纯文字更易于记忆,也可尽量避免学生只阅读不思考,走马观花、流于形式读名著的问题。
(二)引文为范,赏读有法
教师优先引用课文节选的名著内容作为赏读范文,适当选取教材为引入的经典文段,根据不同的名著文体,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指导专题活动,从概括情节、赏析语言、把握人物形象、赏析艺术手法、把握主旨、精读、略读等方面教给学生赏读名著的方法,同时指导学生批注文本,学做读书笔记。
如课堂上引导学生赏读施耐庵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笔者首先以九年级上册语文书“名著导读”部分节选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和第五单元中《智取生辰纲》,作为赏析范本。在课堂上,笔者侧重于引导学生如何通过抓住关键信息概括回目情节,通过分析重点词语、细节描写、对比衬托等方法引导学生概括鲁智深脾气火爆、重义轻财、侠肝义胆、嫉恶如仇、武艺高强、粗中有细的人物形象,精读与略读相结合,进而以小见大,感受《水浒传》擅长把人物置于激烈矛盾中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
由于语文教材内容有限,仅在教材范围内对阅读材料反复阅读作用也是有限的。因此,在课堂示范文段赏读的基础上,笔者还精心编制导学案,引入其他经典片段,如《水浒传》中“景阳冈武松打虎”“黑旋风斗浪里白条”“宋公明三打祝家庄”“吴用智赚玉麒麟”等情节,通过设置问题引导、交流展示等方式,在课堂上训练学生自主赏析文本的能力,巩固学生自主阅读分析名著的方法,提高学生赏读名著的能力,使学生切实做到赏读有法。
(三)对比研读,深入领悟
叶圣陶先生指出:“阅读理解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通过一段时间图文并茂的阅读引导,与课堂文段赏读示范、学案巩固训练相结合,在学生基本掌握赏读名著的基础上,再由教师进一步牵线搭桥,以“相似情节”“相同遭遇”“相同主旨”“相近性格”等方面,引导学生延伸文本阅读范围,在特定文本的比较阅读过程中探求异同。这样能够训练学生发散迁移的能力,深化学生对人物的理解、对文本的解读、对主旨的把握,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此外,比較阅读也不用局限于同一部名著,如从“反抗”主题出发,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水浒传》《西游记》《汤姆·索亚历险记》,找出三部名著中体现“反抗”主题的主要人物、相关情节,以此勾连名著,使学生对所学名著有更系统、更深刻的体会。另外,教师需搭建交流展示平台,如利用每周一次的小作文训练,给学生自主赏析《水浒传》人物的空间,并举行“水浒人物我品评”“逼上梁山非我意”“谁是打虎真英雄?”等专题阅读活动,学生通过课堂赏读、学案练读、作文展读、口头评读等方式,扩展阅读时空,深化阅读理解。
总之,在当前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初中生良好的名著阅读习惯,探索高效引导中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以提高学生自主阅读名著的综合素质。以上只是列举出了一部分措施,要引领学生把阅读名著提到新高度,还需不断探索、实践。同时,如何在当下应试教育时间紧、篇目多的情况下,切实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愿意读、有法读、高效读,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更是急需教师探索解决的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