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胸怀大志者不会腐朽,他将珍惜人生的美妙时光,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为人类贡献短暂的一生,使有限的生命无限地增值。
——题记
段吉文,隆回县西洋江人,湖南建工集团国防科大项目部经理,湖南省第十届人大代表。
他,中等身材,仪态平和,举止端庄,和蔼可亲。剑眉下的双眼大而有神,燃烧着对事业的执着之光,洋溢着旺盛的精力,透露坦诚、直率的风采。
他是一位敢于乘风破浪,翻江倒海的弄潮儿。他用自己对事业的挚爱和敢于拼搏的精神,赢来了一串串闪光的荣誉:湖南省民营企业家、湖南省优秀项目经理、湖南省第十届人大代表、隆回县政协委员、县工商联副会长……
人生的路,漫长而坎坷,重要的是能主宰自己
段吉文出生在西洋江一个小山村,在家排行老三,父母都是农民,家里经济不宽裕,没有文化的父亲十分渴望儿子将来有出息,就给他取名吉文。1958年,段吉文在村里读小学,也许是雪峰山的灵秀赋予了段吉文的天资,从小他的作文写得很棒,成绩名列前茅,老师们都说这孩子将来一定会大出息。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他高小还没念完,父亲就患绝症离开了人世,全家生活的重担全落在了母亲身上,已无法送儿子读书,后来,在亲戚邻里的劝说下,母亲将吉文送给了一个远房叔叔抚养,并送他读初中。他中学时代,最喜欢看战斗故事片,最钦佩那些战斗英雄们,做梦都想当一名英雄的解放军战士。19岁那年,他如愿以偿,报名参了军。他憨厚、质朴的农民本色,在山沟里锤炼出来的韧劲和从小就养成的勤劳习惯,在部队里发挥得淋漓尽致。入伍不到一年,他就入了党,第二年就当了班长,很快成了战士中的出类拔萃者。在部队,他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先后干过炊事员、电工、技术员,年年立功受奖,多次被评为“五好战士”、“学雷峰标兵”、“优秀共产党员”……在军营留一下一串闪光的足迹。1977年,他退伍回到家乡。他不甘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旧模式,用140元退伍费买来打铁用的炉灶等设备,破天荒在村子里办起铁匠铺,为村民打造生产工具。这在当时是离经叛道,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要被割“资本主义尾巴”的。但是他不怕,他要走自己的路。
他搞副业赚来的钱,不是一家人独自享受,而是不时地拿这些钱接济困难的人。那时村里大多数人还缺衣少食,在生产队出一天工还不值两毛钱。看到有些村民没饭吃,他把按政策应补给军属的640斤稻谷全部赠给困难户。
段吉文突出的思想表现得到了群众的好评和县乡领导的嘉许。1977年岁末,他被破格招到县磷肥厂。在县磷肥厂工作三年,他技术上精益求精,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得到师傅和同行们的夸奖。后因政策变化,县磷肥厂停办,工人全部解散,下放农村。当时,部分工人对此不理解,有的甚至扬言要用炸弹炸掉这个工厂,死活不肯离开。段吉文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站出来劝阻大家。他说:“停办厂子是大势所趋,不能怪谁,也不要怪谁。我们要冷静地面对现实,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命运靠自己主宰”。
博击商潮,弄潮儿向潮头立
进入八十年代,神州大地吹起了改革春风。物候阳回,草木萌发,人心煦暖。段吉文踌躇满志,决心一显身手。
1981年,他开始租赁承包桃洪镇农机厂的车厢制作,把自己在部队学到的电工技术派上用场。他晚上看别人的样式,白天下料,终于制作出了使对方满意的车厢,自己也得到了一笔可观的收入。尝到甜头的段吉文从此走上了承包之路,第二年就和电力部门合作,承包高压线路的架设,一干就是几年。他如水鱼得水,在个体经济海洋中纵横游戈,挥洒自如,足迹遍布隆回、洞口、新宁等地。在架线过程中,老段重质量,讲信誉,生意越做越红火,工程越包越大,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暴发户和大老板,不管走到哪里,人们都向他投来羡慕的眼光。
1984年,南路村30多亩桔园由于管理不善几近荒芜,使村集体经济收入枯竭。村干部心急如焚,想把桔园承包出去,承包款只定2700元,但无人问津。段吉文一听到消息,就果敢地承包了村里的桔园。经过辛勤耕耘,科学管理,连年丰收。丰收后,他不忘父老乡亲,主动多交2000元给村里。第三年上交6700元,第四年上交村里一万多元,使村里的集体经济得到了发展。承包期内,他积极主动地协助政府开展工作,带头缴纳农林特产税,还每年给5个五保户每人发150元困难补助费。
1985年冬季,段吉文从西洋江乘客车来县城,途中有一个人不买票。售票员一再催他,他死活不买,并出言谩骂。司机搭腔了,那人就跟司机对骂,骂到火头上时,他竟走过去想抢方向盘。段吉文怒从中来,一个箭步扑过去把那人狠狠抓住。司机来个急刹车,车子颠簸震荡,人东碰西撞,险些出了车祸事故。段吉文始终抓住那人不放,后来真把他扭送到派出所。大家都感谢段老板的见义勇为。
1987年,段老板在新宁县三渡乡承包架线工程,有一户非常困难,交不起集资款。一家五口人,儿子因盗窃罪判了刑,儿媳改了嫁。灶上仅有一边锅子,年迈的老母带着小女儿和小孙子相依为命,生活困难。段老板看到这凄惨的情景,不仅不要他出钱,反而从自己身上拿出200元钱给他们用来买锅子等生活用具,还送200斤稻谷给她家解决吃饭问题,使这困难的老母感激得涕泪涟涟。她说要感谢段老板,把小女儿许配给他家做童养媳。段老板说:“你不要感谢我,你应该感谢共产党”。
九十年代,他放下锄头,干起建筑行业,从此与钢筋、水泥、砖头、砂石结下了不解之缘。初入龙潭,他什么都不懂,一切得从零开始。加之文化程度不高,学习方面困难可想而之,但困难吓不倒他。他一边向书本请教,一边在实践中摸索。从后勤服务到材料管理。从工程预算到项目施工,从计算平方立方的代数知识到方圆曲直的几何图形,从钢材型号、水泥标识以及机械设备的使用操作等等,一项一项地学,不懂就问。他吃住在工地,经常向老师傅们学习泥工、木工、电焊、辄钢等技术,并亲自参加每一道工具的实践。
功夫不负有心人,卧薪尝胆两年后,他终于获得了成功。他开始自主组建施工队伍,自主承包工程业务。从改建到扩建,从小型房到大型商场,从居民住宅到十多层的综合大楼,业务领域越来越宽,队伍越来越大,事业越干越红火。
进军长沙,铸造辉煌
1992年早春,段吉文只身来到长沙发展。他首先遇到的难题是技术人才的奇缺和资金的不足。也许是天公作美,正当他处于举步维艰的关键时刻,一位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的高才生因原效力的公司不景气,来到了他跟前,与之合作。同年12月,他俩组建了新的建筑队伍。
可是,队伍进入长沙后,没有高新设备,没有显赫品牌,几个月都没有承包到工程。正在为难之时,天赐良机,1993年,国防科大要在长沙兴建大批工程。精明的段吉文得到这一消息后,紧迫直上,瞄准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用自己的辛勤和智慧,一步高一步地跨入了部队的建筑行列。
为了将事业做大做强,必须对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可是缺少技术发展资金。当时银行又处于紧缩银根时期,贷不到款。段吉文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告诫全体职工例行节约,集腋成裘,多方筹集资金1200多万元,对技术设备进行改造。通过两年时间的改造,使企业在同行中率先达到一级生产规模。改造后,他承揽了长沙、怀化、张家界等地的许多工程。他所承包的工程,在建筑行业评比中独占鳌头,并多次赢得全军优质奖章。
天道酬勤,小有名气的段吉文开始获得命运的垂青,又一个机遇降临到了他的身上。2000年8月,他的队伍成功转制,搭上了湖南建工集团这一“建筑航母”的最后一班车,段吉文被国家建设部任命为一级项目部经理。此时的段吉文如虎添翼,短短几年时间,就使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冲出了偏居一隅的区域市场,开始走向全国。
人生难得几回搏,越是拼搏,就越显出段吉文与众不同的气概。
2001年底,他又带领自己的部下,再一次向新的辉煌冲刺,承包了著称“亚洲第一”的国防科大食堂。这是一个可同时容纳7000人就餐的大食堂,工程大,任务艰巨,按常规整个工程建设需要一年半的时间。工程建设者们群情激昂,整个公司的人不论是高级主管,还是一般技术人员,都能积极肯干,任劳任怨,凭着自己的辛勤劳动与智慧,只用了15个月的时间,就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工程,创造了奇迹。
心诚得天下,由于段吉文重质量,讲信誉,采用先进的经营理念和创新的管理手段,他的公司终于在长沙立稳了足,在激烈的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同行们的尊重和部队的认可。他的公司一方面制度严格,一方面透出一股浓浓的人情味,人与人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有一种亲和力、凝聚力。老板与员工之间互敬互爱,员工们说:“这样有情有义的老板,不管走到哪里,我们都愿意跟随他”。
进驻长沙的十年,是段吉文事业腾飞的十年。在这十年的工程建设中,他在长沙承建的几十个工程,优良90%以上,特别是他在国防科技大学承担的重点工程,达到国家优良水准,多次获得全军优质工程奖,为国防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2004年,他被选为湖南省第十届人大代表。
回报社会,爱心献给热乡恋土
段吉文认为,他的事业成功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怀,离不开人民的大力支持,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爱。他说:“人民代表人民选,人民代表为人民,我要回报社会,回报家乡人民”。他还说,一个人在社会上有了一些成绩和地位后,对社会一定要做出回报,在公益事业方面要尽自己的力量多做一点事情,这样生活才更有意义。
他将自己的一腔情爱洒向家乡,洒向人间,多年来,无私捐款捐物上百万元,支持家乡公用事业建设,在家乡有口皆碑。
家乡没有公路,他慷慨捐资修建一条2公里长的乡村公路。为资助贫困学生苦读成材,完成学业,他先后捐款35万元。他资助虎形山乡一个姓奉的贫困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毕业,一切学习费用全部由他负担。
他自己富了,不忘带动群众致富。在他的带动下,已有几十户人家发家致富,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村里的小学教室无玻璃,他花几千元安装好;村里没有电,他不要村民出一分钱,自掏腰包各方面联系架线,给全村带来光明。
他秉承敬老传统,弘扬社会美德,多方奔走呼号,并捐款5万元,在西洋江镇修建了一个敬老院,又捐款一万元,给40多位孤寡老人每人买一套衣服,一套餐具。他多次和有关方面联系,为五保老人每月发放生活费、医药费和零花钱150元,解决了全镇孤寡老人老有所养的问题。当地百姓为褒扬其心系家乡,敬老爱老的赤子情怀,在敬老院内,为他立了一块善举盛德碑。
1998年,家乡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他以政协委员的身份,多次向省市有关部门反映灾情,跑长沙,上北京,为灾区群众捐款捐物3万多元。2001年,他捐款5万元给三阁司乡修学校。
他看到家乡水西村的小孩上学要经过一座破旧的木桥,下雪桥滑,常出危险,花5000多元买来钢筋水泥,把木桥改为水泥桥。村民们感激他,把桥命名为“吉文桥”。
他在省城建工集团工作,人在长沙,心却牵挂着家乡。为了隆回的经济发展,为了隆回人民就业增收,他坚持为隆回民工优先安排工作,每年为家乡解决300多人的就业问题,带来工资400万元,为家乡农民群众共同富裕做出了贡献。2000年底,他资助5万元,作为隆回下岗工人有生活补助和老工人的医药费。
这些年来,段吉文在部队承建的工程,按国家税务局文件规定,可免征营业税。但他每年都坚持向国家纳税400多万元。为扶贫济困,他向社会公益事业方面的捐款捐物达到350多万元。
作为一个省人大代表,段吉文致富不忘国家,无私奉献社会,真正做到了“我当代表为人民”,树立了一个优秀人大代表的良好形象。
——题记
段吉文,隆回县西洋江人,湖南建工集团国防科大项目部经理,湖南省第十届人大代表。
他,中等身材,仪态平和,举止端庄,和蔼可亲。剑眉下的双眼大而有神,燃烧着对事业的执着之光,洋溢着旺盛的精力,透露坦诚、直率的风采。
他是一位敢于乘风破浪,翻江倒海的弄潮儿。他用自己对事业的挚爱和敢于拼搏的精神,赢来了一串串闪光的荣誉:湖南省民营企业家、湖南省优秀项目经理、湖南省第十届人大代表、隆回县政协委员、县工商联副会长……
人生的路,漫长而坎坷,重要的是能主宰自己
段吉文出生在西洋江一个小山村,在家排行老三,父母都是农民,家里经济不宽裕,没有文化的父亲十分渴望儿子将来有出息,就给他取名吉文。1958年,段吉文在村里读小学,也许是雪峰山的灵秀赋予了段吉文的天资,从小他的作文写得很棒,成绩名列前茅,老师们都说这孩子将来一定会大出息。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他高小还没念完,父亲就患绝症离开了人世,全家生活的重担全落在了母亲身上,已无法送儿子读书,后来,在亲戚邻里的劝说下,母亲将吉文送给了一个远房叔叔抚养,并送他读初中。他中学时代,最喜欢看战斗故事片,最钦佩那些战斗英雄们,做梦都想当一名英雄的解放军战士。19岁那年,他如愿以偿,报名参了军。他憨厚、质朴的农民本色,在山沟里锤炼出来的韧劲和从小就养成的勤劳习惯,在部队里发挥得淋漓尽致。入伍不到一年,他就入了党,第二年就当了班长,很快成了战士中的出类拔萃者。在部队,他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先后干过炊事员、电工、技术员,年年立功受奖,多次被评为“五好战士”、“学雷峰标兵”、“优秀共产党员”……在军营留一下一串闪光的足迹。1977年,他退伍回到家乡。他不甘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旧模式,用140元退伍费买来打铁用的炉灶等设备,破天荒在村子里办起铁匠铺,为村民打造生产工具。这在当时是离经叛道,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要被割“资本主义尾巴”的。但是他不怕,他要走自己的路。
他搞副业赚来的钱,不是一家人独自享受,而是不时地拿这些钱接济困难的人。那时村里大多数人还缺衣少食,在生产队出一天工还不值两毛钱。看到有些村民没饭吃,他把按政策应补给军属的640斤稻谷全部赠给困难户。
段吉文突出的思想表现得到了群众的好评和县乡领导的嘉许。1977年岁末,他被破格招到县磷肥厂。在县磷肥厂工作三年,他技术上精益求精,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得到师傅和同行们的夸奖。后因政策变化,县磷肥厂停办,工人全部解散,下放农村。当时,部分工人对此不理解,有的甚至扬言要用炸弹炸掉这个工厂,死活不肯离开。段吉文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站出来劝阻大家。他说:“停办厂子是大势所趋,不能怪谁,也不要怪谁。我们要冷静地面对现实,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命运靠自己主宰”。
博击商潮,弄潮儿向潮头立
进入八十年代,神州大地吹起了改革春风。物候阳回,草木萌发,人心煦暖。段吉文踌躇满志,决心一显身手。
1981年,他开始租赁承包桃洪镇农机厂的车厢制作,把自己在部队学到的电工技术派上用场。他晚上看别人的样式,白天下料,终于制作出了使对方满意的车厢,自己也得到了一笔可观的收入。尝到甜头的段吉文从此走上了承包之路,第二年就和电力部门合作,承包高压线路的架设,一干就是几年。他如水鱼得水,在个体经济海洋中纵横游戈,挥洒自如,足迹遍布隆回、洞口、新宁等地。在架线过程中,老段重质量,讲信誉,生意越做越红火,工程越包越大,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暴发户和大老板,不管走到哪里,人们都向他投来羡慕的眼光。
1984年,南路村30多亩桔园由于管理不善几近荒芜,使村集体经济收入枯竭。村干部心急如焚,想把桔园承包出去,承包款只定2700元,但无人问津。段吉文一听到消息,就果敢地承包了村里的桔园。经过辛勤耕耘,科学管理,连年丰收。丰收后,他不忘父老乡亲,主动多交2000元给村里。第三年上交6700元,第四年上交村里一万多元,使村里的集体经济得到了发展。承包期内,他积极主动地协助政府开展工作,带头缴纳农林特产税,还每年给5个五保户每人发150元困难补助费。
1985年冬季,段吉文从西洋江乘客车来县城,途中有一个人不买票。售票员一再催他,他死活不买,并出言谩骂。司机搭腔了,那人就跟司机对骂,骂到火头上时,他竟走过去想抢方向盘。段吉文怒从中来,一个箭步扑过去把那人狠狠抓住。司机来个急刹车,车子颠簸震荡,人东碰西撞,险些出了车祸事故。段吉文始终抓住那人不放,后来真把他扭送到派出所。大家都感谢段老板的见义勇为。
1987年,段老板在新宁县三渡乡承包架线工程,有一户非常困难,交不起集资款。一家五口人,儿子因盗窃罪判了刑,儿媳改了嫁。灶上仅有一边锅子,年迈的老母带着小女儿和小孙子相依为命,生活困难。段老板看到这凄惨的情景,不仅不要他出钱,反而从自己身上拿出200元钱给他们用来买锅子等生活用具,还送200斤稻谷给她家解决吃饭问题,使这困难的老母感激得涕泪涟涟。她说要感谢段老板,把小女儿许配给他家做童养媳。段老板说:“你不要感谢我,你应该感谢共产党”。
九十年代,他放下锄头,干起建筑行业,从此与钢筋、水泥、砖头、砂石结下了不解之缘。初入龙潭,他什么都不懂,一切得从零开始。加之文化程度不高,学习方面困难可想而之,但困难吓不倒他。他一边向书本请教,一边在实践中摸索。从后勤服务到材料管理。从工程预算到项目施工,从计算平方立方的代数知识到方圆曲直的几何图形,从钢材型号、水泥标识以及机械设备的使用操作等等,一项一项地学,不懂就问。他吃住在工地,经常向老师傅们学习泥工、木工、电焊、辄钢等技术,并亲自参加每一道工具的实践。
功夫不负有心人,卧薪尝胆两年后,他终于获得了成功。他开始自主组建施工队伍,自主承包工程业务。从改建到扩建,从小型房到大型商场,从居民住宅到十多层的综合大楼,业务领域越来越宽,队伍越来越大,事业越干越红火。
进军长沙,铸造辉煌
1992年早春,段吉文只身来到长沙发展。他首先遇到的难题是技术人才的奇缺和资金的不足。也许是天公作美,正当他处于举步维艰的关键时刻,一位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的高才生因原效力的公司不景气,来到了他跟前,与之合作。同年12月,他俩组建了新的建筑队伍。
可是,队伍进入长沙后,没有高新设备,没有显赫品牌,几个月都没有承包到工程。正在为难之时,天赐良机,1993年,国防科大要在长沙兴建大批工程。精明的段吉文得到这一消息后,紧迫直上,瞄准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用自己的辛勤和智慧,一步高一步地跨入了部队的建筑行列。
为了将事业做大做强,必须对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可是缺少技术发展资金。当时银行又处于紧缩银根时期,贷不到款。段吉文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告诫全体职工例行节约,集腋成裘,多方筹集资金1200多万元,对技术设备进行改造。通过两年时间的改造,使企业在同行中率先达到一级生产规模。改造后,他承揽了长沙、怀化、张家界等地的许多工程。他所承包的工程,在建筑行业评比中独占鳌头,并多次赢得全军优质奖章。
天道酬勤,小有名气的段吉文开始获得命运的垂青,又一个机遇降临到了他的身上。2000年8月,他的队伍成功转制,搭上了湖南建工集团这一“建筑航母”的最后一班车,段吉文被国家建设部任命为一级项目部经理。此时的段吉文如虎添翼,短短几年时间,就使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冲出了偏居一隅的区域市场,开始走向全国。
人生难得几回搏,越是拼搏,就越显出段吉文与众不同的气概。
2001年底,他又带领自己的部下,再一次向新的辉煌冲刺,承包了著称“亚洲第一”的国防科大食堂。这是一个可同时容纳7000人就餐的大食堂,工程大,任务艰巨,按常规整个工程建设需要一年半的时间。工程建设者们群情激昂,整个公司的人不论是高级主管,还是一般技术人员,都能积极肯干,任劳任怨,凭着自己的辛勤劳动与智慧,只用了15个月的时间,就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工程,创造了奇迹。
心诚得天下,由于段吉文重质量,讲信誉,采用先进的经营理念和创新的管理手段,他的公司终于在长沙立稳了足,在激烈的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同行们的尊重和部队的认可。他的公司一方面制度严格,一方面透出一股浓浓的人情味,人与人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有一种亲和力、凝聚力。老板与员工之间互敬互爱,员工们说:“这样有情有义的老板,不管走到哪里,我们都愿意跟随他”。
进驻长沙的十年,是段吉文事业腾飞的十年。在这十年的工程建设中,他在长沙承建的几十个工程,优良90%以上,特别是他在国防科技大学承担的重点工程,达到国家优良水准,多次获得全军优质工程奖,为国防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2004年,他被选为湖南省第十届人大代表。
回报社会,爱心献给热乡恋土
段吉文认为,他的事业成功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怀,离不开人民的大力支持,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爱。他说:“人民代表人民选,人民代表为人民,我要回报社会,回报家乡人民”。他还说,一个人在社会上有了一些成绩和地位后,对社会一定要做出回报,在公益事业方面要尽自己的力量多做一点事情,这样生活才更有意义。
他将自己的一腔情爱洒向家乡,洒向人间,多年来,无私捐款捐物上百万元,支持家乡公用事业建设,在家乡有口皆碑。
家乡没有公路,他慷慨捐资修建一条2公里长的乡村公路。为资助贫困学生苦读成材,完成学业,他先后捐款35万元。他资助虎形山乡一个姓奉的贫困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毕业,一切学习费用全部由他负担。
他自己富了,不忘带动群众致富。在他的带动下,已有几十户人家发家致富,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村里的小学教室无玻璃,他花几千元安装好;村里没有电,他不要村民出一分钱,自掏腰包各方面联系架线,给全村带来光明。
他秉承敬老传统,弘扬社会美德,多方奔走呼号,并捐款5万元,在西洋江镇修建了一个敬老院,又捐款一万元,给40多位孤寡老人每人买一套衣服,一套餐具。他多次和有关方面联系,为五保老人每月发放生活费、医药费和零花钱150元,解决了全镇孤寡老人老有所养的问题。当地百姓为褒扬其心系家乡,敬老爱老的赤子情怀,在敬老院内,为他立了一块善举盛德碑。
1998年,家乡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他以政协委员的身份,多次向省市有关部门反映灾情,跑长沙,上北京,为灾区群众捐款捐物3万多元。2001年,他捐款5万元给三阁司乡修学校。
他看到家乡水西村的小孩上学要经过一座破旧的木桥,下雪桥滑,常出危险,花5000多元买来钢筋水泥,把木桥改为水泥桥。村民们感激他,把桥命名为“吉文桥”。
他在省城建工集团工作,人在长沙,心却牵挂着家乡。为了隆回的经济发展,为了隆回人民就业增收,他坚持为隆回民工优先安排工作,每年为家乡解决300多人的就业问题,带来工资400万元,为家乡农民群众共同富裕做出了贡献。2000年底,他资助5万元,作为隆回下岗工人有生活补助和老工人的医药费。
这些年来,段吉文在部队承建的工程,按国家税务局文件规定,可免征营业税。但他每年都坚持向国家纳税400多万元。为扶贫济困,他向社会公益事业方面的捐款捐物达到350多万元。
作为一个省人大代表,段吉文致富不忘国家,无私奉献社会,真正做到了“我当代表为人民”,树立了一个优秀人大代表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