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贵池区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与原因分析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ckrx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简述了小麦赤霉病2016年在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的发生概况及特点,初步分析了造成该病在贵池区重发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主要包括:选用抗病品种,适时早播、生态控病、选用对路药剂,见花打药,2次防治,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原因分析;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2-0078-02
  池州市贵池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气象条件有利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和为害,处于冬小麦赤霉病极重病气候区[1]。小麦常年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播种,翌年4月上中旬抽穗扬花,扬花期常与4月份春雨期相遇,赤霉病在该区流行频率高,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2-4]。2016年,受超强厄尔尼诺影响,小麦从抽穗至灌浆期长时间遭遇连阴雨天气,造成小麦赤霉病偏重流行,其中迟熟小麦大流行。笔者依据当年贵池区小麦赤霉病发生为害情况,分析了流行原因,提出对策,以期为今后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1 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
  1.1 发生范围广,为害程度重 据5月中旬小麦蜡熟期对全区麦田调查,全区共0.8万hm2小麦,全部发生赤霉病,病穗率一般为15.3%~61.5%,平均病穗率35.7%;病指7.3~32.4,平均病指19.6。其中病穗率≤20%的偏轻发生田块,面积为0.07万hm2,占植麦面积的8.3%;病穗率在21%~30%的中等发生田块,面积为0.17万hm2,占植麦面积的20.8%;病穗率在31%~40%的偏重发生田块,面积为0.41万hm2,占植麦面积的51.25%;病穗率≥40%的重发田块,面积为0.15万hm2,占植麦面积的18.75%。
  1.2 田间显症早,后期病情上升迅速 近年来贵池区小麦扬花前田间均零星查见穗腐、秆腐。2016年赤霉病病穗于3月28日初见,为近5a赤霉病最早显症年份(病穗始见期:2012年为4月24日,2013年为4月8日,2014年4月6日,2015年为3月30)。4月中旬小麦进入灌浆期,田间普遍发病,发病田块占植麦面积80%以上,平均病穗率13.2%,但发病程度较低,以1级为主。4月25日后病情迅速上升,5月上旬中期进入显症高峰期,病田率100%,平均病穗率29.6%,病指15.4,尤其迟熟小麦病穗率高达49.2%,发病程度显著加重,以3~4级为主。
  1.3 所有小麦品种均发病,品种间发病程度差异明显 贵池区主要种植的小麦品种有扬麦13、扬麦17、镇麦8号、苏麦188、浩麦1号等。调查发现所有小麦品种都有发病,但品种间病情差异显著,其中以镇麦8号发病最重,病穗率一般为32.5%~65.8%,平均46.5%,浩麦1号发病偏轻,病穗率一般为9.3%~34.2%,平均28.4%。
  1.4 播期不同发病程度差异大,迟播小麦发病重 5月上、中旬全区小麦赤霉病普查,不同播期小麦赤霉病病情差异明显,迟播小麦发病最重,达到5级,而早播、适播小麦发病程度一般为3~4级,如扬麦17,早播、适播、迟播麦田,乳熟期平均病穗率分别是24.9%、28.6%、41.7%,病指分别是8.7、12.6、18.3;蜡熟期平均病穗率分别是27.5%、32.8%、54.8%,病指分别是12.7、17.5和27.3。
  1.5 区域间发病程度差异大,山区麦田发病重 据对全区小麦赤霉病调查分析,梅街、梅村等山区镇街发生程度明显重于秋江、殷汇等沿江圩镇街。山区一般品种病穗率为36.5%~68.4%,高感品种超过90%,沿江圩区一般品种病穗率为15.3%~46.2%,高感品种在70%左右。
  1.6 田间自然发病程度高,适期2次防治控病效果显著 2016年,全区小麦赤霉病自然病穗率一般为78.2%~96.5%,平均91.4%,几近绝收。贵池区植保站根据菌源、品种及气候条件及时作出小麦赤霉病大流行预报,区农委广泛宣传、全面发动,极大提高了小麦种植户的防治意识,基本做到了见花打药,2次防治,累计防治面积1.3万hm2次,其中防治2次的田块占85.0%,有效控制了赤霉病的危害,共挽回粮食损失9 000余t。调查表明,适期内不同防治次数麦田小麦赤霉病病情差异显著,防治2次一般田块病穗率为18.5%~38.4%,平均病穗率34.5%;防治1次一般田块病穗率为31.2%~56.5%,平均病穗率42.1%。防治2次比防治1次的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明显偏轻,显著低于田间自然病穗率(91.4%),控病效果明显。
  2 主要原因分析
  2.1 气候条件极为有利 小麦赤霉病属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其发生和流行与气象因素密切相关。2016年贵池区中迟熟小麦抽穗扬花期间,雨日较多,温度较高。4月中旬,雨日8d,比大发生的2003年、2012年分别多2d、3d,比常年多3.1d;平均气温18.4℃,比2003、2012年分别高1.6℃、0.2℃,比常年高1.8℃。4月中旬至5月上旬中迟熟小麦抽穗扬花至灌浆期,累计雨日数23d,雨量334.3mm,平均气温18.4℃,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9倍,雨日和雨量为历史同期首位,超过赤霉病大流行的9~12d指标。适温、高湿天气有利于小麦赤霉病病菌子囊孢子侵染及病害流行,是导致小麦赤霉病重发的主要原因。
  2.2 菌源充足 小麦赤霉病是贵池区常发性病害,在年度间具有间歇性暴发流行的特点。贵池区自2003年以来的14a间,大流行4a,偏重发生3a,中等以下发生7a,近2a均为偏重以上流行。贵池区85%以上田块为稻茬麦,长期稻、麦连作,有利小麦赤霉病病菌积累。据区植保站2016年3月下旬调查,稻桩平均丛带菌率、枝带菌率分别为36.1%和6.5%,与大发生的2012年同期相近,田间菌源量大,完全满足赤霉病发生。
  2.3 小麦种植品种抗性差,生育进程差异大 今年全县种植的小麦品种较多,主体品种为扬麦13、扬麦17、镇麦8号、苏麦188、浩麦1号等。据田间调查,上述品种中仅浩麦1号对赤霉病稍有耐病性,其余对赤霉病抗病性均不强。中稻茬小麦多在10月中、下旬播种,由于2015年11月份出现连续降雨天气,单季糯稻茬小麦普遍在11月上、中旬播种,播期不一,小麦生育进程差异大,扬花持续时间长,有利赤霉病菌侵染、流行。   2.4 子囊孢子释放高峰期与中迟熟小麦扬花期吻合 2016年贵池区小麦赤霉病菌子囊孢子释放高峰期在4月中旬前期,正是中迟熟小麦的抽穗扬花期。
  2.5 受气候异常影响,植株抗逆性差 受超强厄尔尼诺影响,2015年暖冬,小麦苗期生长较旺,部分早播小麦年前拔节,元月下旬出现2次强降雪降温过程,小麦冻害较重。2016年4、5月份出现连续降雨天气,雨日多,雨量大,麦田普遍长期积水,积水田块占65%以上,小麦根系渍害严重,植株出现早衰,抗逆性差。
  3 防治对策建议
  3.1 农业防治
  3.1.1 选用抗(耐)病品种 贵池区近2a推广种植的浩麦1号,其田间总体发病要轻于其他品种,具有一定的耐病性。
  3.1.2 适期早种 10月中下旬播种,力争4月上旬抽穗扬花,扬花期避开4月中下旬春雨期。
  3.1.3 生态控病 加强田间管理,“三沟”配套,降渍保根防早衰,按照丰产栽培和肥料运筹技术要求,实施健身栽培,增强小麦自身抗性。
  3.2 化学防治
  3.2.1 确定防治适期与次数 要准确抓住小麦齐穗至扬花期(见花打药)开展首次预防,流行年份确保2次防治不动摇,即在第1次防治后5~7d再进行第2次防治。施药应抢时间,钻雨隙,抢在雨前进行,确保控制为害[5]。
  3.2.2 选准防治药剂 选择内吸性强、持效性长的药剂,如氰烯菌酯、咪鲜胺、戊唑醇、嘧菌酯等[6]。2016年全区多菌灵抗性菌株检测平均为9.0%,应控制使用多菌灵单剂及其复配剂。在化学防治时可辅助使用植物调节免疫剂如低聚糖素、芸薹素内酯等,调节小麦生长,提高小麦免疫力,增强抗病性。施药时要用足药量,对足水量,注意农药交替使用。
  参考文献
  [1]赵圣菊.我国小麦赤霉病地域分布的气候分区[J].中国农业科学,1991,24(1):60-66.
  [2]甘斌杰.2003年安徽省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防治对策与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03,31(3):361-362,388.
  [3]马学文,陈思宏,倪运东,等. 2012年洪泽县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与原因分析[J].中国植保导刊,2012(10):28-30.
  [4]温明星,陈爱大,杨红福,等.小麦抗赤霉病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8):113-115.
  [5]孙俊铭,韦刚,张启高,等.小麦赤霉病药剂防治适期及不同防治次数效果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01):110,139.
  [6]孙光忠,彭超美,刘元明,等.不同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1):81-83.
  (责编:徐焕斗)
其他文献
摘 要:该试验以LACCLR2细菌漆酶为研究对象,对漆酶的酶学性质以及漆酶对染料的降解脱色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漆酶反应的最适温度是50℃,最适pH为6,铜离子浓度为0.01%时酶活力最高。针对染料的脱色实验,靛蓝最显著,褪色率达到77.4%,COD/BOD提高了43.5%。  关键词:细菌漆酶;酶学性质;染料脱色  中图分类号 TQ9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
摘 要:重庆巴南区选育的中国樱桃品种——乌皮樱桃在海安地区引种以来表现出早花早果的特性,经过5a试验观察;乌皮樱桃成花易,结果早,自花结实能力强,早产稳产,完熟后甜酸可口。具有推广值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乌皮樱桃;海安;引种  中图分类号 S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3-0077-02  为丰富海安当地的水果品种,2012年春,我们从重庆巴南区引进了乌皮樱桃
该文介绍了红火蚁在广东省封开县的发生危害情况及通过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划定普查疫情范围采取具体防控措施。主要包括加强宣传,落实调运检疫和产地检疫,强化定点监测等手段
近年来以可吸入颗粒物为特征污染物的大气环境问题频发,"雾霾"天气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公众对空气质量问题的持续关注,改善空气环境质量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
该研究以优选红千层新萌发的嫩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培快繁。结果表明:红千层的启动培养基以MS+6-BA1.0mg/L+NAA0.2~0.3mg/L最为合适;增殖培养基以改良MS+6-BA0.6mg/L+KT0.2mg/L+NA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无线通信技术在生活中越来越普遍,无线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主要是为了满足社会和个人间的沟通交流和信息共享。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人们对于无线通信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