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主能力,也就是指通过自己的力量以及智慧,不一味依赖于他人帮助而自行解决一切事物和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中自主能力的培养具有极为深刻的现实意义,它对学生知识的获得以及成绩的提高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如今,如何有效培养以及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自主能力,已经成为现今教师们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全而发展
自主学习体现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反映着学生的学习能力,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和入门,对于学生的整个数学学习生涯都发挥着至关重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效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信心,使其真正自觉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1.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育氛围
无论是哪一门课程的学习,课堂氛围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采取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教学方式,尽量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数学学习,自然其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都会有所提高,从而就会促使一个有效的教学活动的完成。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亲和宽厚,不能威胁学生,要使教学活动充满民主性,在这一民主氛围下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皮亚杰指出:“儿童是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在课堂上通过情景设置、对话问答、故事解说的方式,甚至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道具、材料,采用最直观以及最形象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数学乘法分配律时,可在课堂上进行小型的计算比赛,吸引学生注意,同时教师可自己快速算出答案,使学生好奇是怎么快速得出答案的,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乘法分配律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营造氛围,使学生萌发自主探索学习的意识
课堂氛围的营造,主要是看教师,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意识到学生是一个平等的、有自主性的人,不能因为自己是教师就轻视学生。同时,教师在学习中对学生的肯定以及鼓励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有耐心地对学生进行引導,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表示肯定,不轻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幼稚以及不成熟的发言和结论,使学生在学习习过程中始终处于心灵放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如此才能促进学生对学习的不断探索和研究,并在这种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中逐渐形成自主的学习意识和行为习惯。
比如,在“圆柱的体积”的教学中,可利用到学生已接触过的图形和图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自主解答。在这样一种学生自行探究的解答过程中,学生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更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寻找规律。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知识,教师可进行相关课程学习内容的设计。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为向学生介绍图形的特征,可向学生举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已学习过的图形,以此让学生更加深入和直接地学习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在正式进入轴对称图形学习之初,可组织学生折图形,以达到学生对图形知识的充分感知和认识。有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有所不同,有多有少,在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学习和探讨下,共同总结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这样就能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和认识。在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老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对知识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天堂。
三、放于操作,培养学生积极操作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知识层面不大,且其学习能力也不是很强,所以,动手操作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上知识获得的主要途径和有效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根据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内容的特点来进行课程学习的设计,有目的地调动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使学生始终是学习的探索者和主动者。例如在《分数初步认识》“几分之几”的教学过程中,在完成对基本知识的讲解后,可让学生动手折图形,然后说明图形背后的分数意义。又如,在学习《厘米、米的认识》时,可组织学生动手量桌椅,黑板等教师内的一些图形,通过这样一种动手操作,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现实感知。又比如在《平行四边形而积》的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割补图形,让学生在学如何将四边形转变成长方形时,真正了解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教学中,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数学课堂上画一画、量一量、数一数,有意识地使学生在活动中达到对知识的感官认知,使学生积极探索新知,逐个突破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积极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在探索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指导学法,使学生具有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将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教学方式是错误的,这样不加以疏导和分解的教学只会耽误学生对知识的获得和理解。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其引导作用,在学生探索新知、寻找规律的学习过程中全程陪伴和指导,教与正确的学习方法,在有规律、有目的的引导下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与探索的能力。
五、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是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以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学生肯定以及鼓励,使学生在学习中得以尊重,让学生在平等和谐、愉快轻松的教学氛围下进行知识的探索。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度,在体验知识最直观的感受时,达到对知识的认识和有效利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全面实行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控制,打破惯有的数学教学模式,使师生之间形成一个平衡、相等的教学关系,学生能够在这样一种模式下提高学习兴趣,在这样一种兴趣下,学生能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发挥和展现的学习能力,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的全面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树芳.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
[2]曹鲁燕.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5.
[3]童志平.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J].学周刊,2014.
[4]魏翠萍.培养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2.
作者简介:
顾保林(1959.3—),男,回族,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研究。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全而发展
自主学习体现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反映着学生的学习能力,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和入门,对于学生的整个数学学习生涯都发挥着至关重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效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信心,使其真正自觉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1.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育氛围
无论是哪一门课程的学习,课堂氛围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采取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教学方式,尽量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数学学习,自然其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都会有所提高,从而就会促使一个有效的教学活动的完成。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亲和宽厚,不能威胁学生,要使教学活动充满民主性,在这一民主氛围下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皮亚杰指出:“儿童是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在课堂上通过情景设置、对话问答、故事解说的方式,甚至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道具、材料,采用最直观以及最形象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数学乘法分配律时,可在课堂上进行小型的计算比赛,吸引学生注意,同时教师可自己快速算出答案,使学生好奇是怎么快速得出答案的,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乘法分配律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营造氛围,使学生萌发自主探索学习的意识
课堂氛围的营造,主要是看教师,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意识到学生是一个平等的、有自主性的人,不能因为自己是教师就轻视学生。同时,教师在学习中对学生的肯定以及鼓励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有耐心地对学生进行引導,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表示肯定,不轻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幼稚以及不成熟的发言和结论,使学生在学习习过程中始终处于心灵放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如此才能促进学生对学习的不断探索和研究,并在这种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中逐渐形成自主的学习意识和行为习惯。
比如,在“圆柱的体积”的教学中,可利用到学生已接触过的图形和图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自主解答。在这样一种学生自行探究的解答过程中,学生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更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寻找规律。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知识,教师可进行相关课程学习内容的设计。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为向学生介绍图形的特征,可向学生举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已学习过的图形,以此让学生更加深入和直接地学习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在正式进入轴对称图形学习之初,可组织学生折图形,以达到学生对图形知识的充分感知和认识。有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有所不同,有多有少,在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学习和探讨下,共同总结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这样就能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和认识。在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老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对知识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天堂。
三、放于操作,培养学生积极操作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知识层面不大,且其学习能力也不是很强,所以,动手操作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上知识获得的主要途径和有效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根据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内容的特点来进行课程学习的设计,有目的地调动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使学生始终是学习的探索者和主动者。例如在《分数初步认识》“几分之几”的教学过程中,在完成对基本知识的讲解后,可让学生动手折图形,然后说明图形背后的分数意义。又如,在学习《厘米、米的认识》时,可组织学生动手量桌椅,黑板等教师内的一些图形,通过这样一种动手操作,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现实感知。又比如在《平行四边形而积》的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割补图形,让学生在学如何将四边形转变成长方形时,真正了解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教学中,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数学课堂上画一画、量一量、数一数,有意识地使学生在活动中达到对知识的感官认知,使学生积极探索新知,逐个突破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积极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在探索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指导学法,使学生具有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将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教学方式是错误的,这样不加以疏导和分解的教学只会耽误学生对知识的获得和理解。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其引导作用,在学生探索新知、寻找规律的学习过程中全程陪伴和指导,教与正确的学习方法,在有规律、有目的的引导下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与探索的能力。
五、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是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以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学生肯定以及鼓励,使学生在学习中得以尊重,让学生在平等和谐、愉快轻松的教学氛围下进行知识的探索。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度,在体验知识最直观的感受时,达到对知识的认识和有效利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全面实行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控制,打破惯有的数学教学模式,使师生之间形成一个平衡、相等的教学关系,学生能够在这样一种模式下提高学习兴趣,在这样一种兴趣下,学生能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发挥和展现的学习能力,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的全面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树芳.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
[2]曹鲁燕.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5.
[3]童志平.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J].学周刊,2014.
[4]魏翠萍.培养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2.
作者简介:
顾保林(1959.3—),男,回族,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