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危机后,我国居民部门储蓄率呈现下降趋势并进入加杠杆周期,与此同时,住房市场呈现量价齐升、持续上涨态势.针对该现象,本文在住房金融化视角下揭示了城市居民通过增加信贷的方式将储蓄向住房资本转化以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的内生机制,并基于2006-2017年35个大中城市样本数据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居民部门存贷比与住房交易量、住房投资存在长期稳定负向关系;住房需求—价格弹性显著为正,表明住房产品呈现出“追涨杀跌”的金融特性;住房价格与当期居民储蓄存在长期正相关关系,结合存贷比与住房长期显著负相关特征,居民部门在住房价格长期上涨的预期下存在继续降低存贷比并增加住房消费行为的倾向.本研究对解释我国储蓄率下降、杠杆率提高提供了证据,丰富了住房金融化理论内涵,也为重新认识我国居民部门“量入为出”的财富观念转变提供了新视角.最后从拓宽居民部门投资渠道、疏通储蓄—投资转化机制、优化住房供应结构、推进财产税改革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