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利用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种有效的方法。研究微信公众平台的特点、基本功能和优势,并对如何有效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对策,进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用
截至2016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微博用户数为 2.04 亿,手机端微博用户数为1.62 亿,微信用户数为 5.49 亿[1]。微信作为一个新兴的手机网络媒体,大学生已经是主要用户人群。高校运用自己的官方微博、、知乎账号和facebook主页等社交媒体发布各种各样涉及学生相关的信息。由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微信众平台还未充分有效的利用。
一、微信公众平台的优势
1、熟人网络,小众传播,传播有效性更高。微信不同于其他类似社交平台的特点就在于其建立的好友圈中均是已经认识的人,建立起来的人际网络是一种熟人网络,其信任度和到达率是传统媒介无法达到的。2、点对点精准推送消息模式。微信发挥移动终端、天然的社交和位置定位等优势,每个个体随时随地都能推送消息或者接受他人推送的信息,从而帮助每位用户实现点对点精准化推送模式。3、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通过手机等终端可以随时随地浏览资讯传递消息,碎片化的时间得以充分利用,微信特有的对讲功能,使得社交不再限于文本传输,而是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的媒体传播形式,还可以转载、转发及“@”功能来将内容分享给好友。4、微信公众平台,一对多传播,信息高达到率。其传播方式是一对多的传播,直接将消息推送到手机,因此达到率和被观看率都是较高的。
二、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
1、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微信公众平台相结合,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手段的兼容性。
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内容不仅具备了传统图书的可保持性的特点,而且具备声音、文字、图像合一的优势,这使得推送相关思政信息声色俱全、图文并茂、动静结合、更能吸引人,提高了影响力和有效性。通过平台随时随地都可以传送思政教育的内容,时效性强、信息量大,加之使用简短的语言以及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大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喜爱。
2、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方式的交互性,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
微信公众平台采取的更多的是交互式的传播方式,媒体将信息传递给受众,受众能更加自主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根据自身需要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公众号和话题。此外,微信匿名化使用使得受教育更主动地阐释自己真实想法,减少受教育者的抵触和排斥情绪。
3、利于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方面,对于教育者来说,积极主动地利用班级公众号、朋友圈等发布时政热点、党和国家重大事件以及社会热点的信息并开展讨论,这样既能获得更多有价值的德育资源,又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状况。此外,在信息传播和服务过程中,同辈群体之间在“朋友圈”或者“@”的方式相互影响,更容易接受教育者推送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进而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4、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
学者龚志宏认为:“无意识教育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情境中学习知识、发展智慧、开拓思维、产生顿悟,进而得到心灵感化、情操陶冶和哲学启迪,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2]微信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能,学校用来承载并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和内容,并能为教育者所操作。
三、高校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一)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分析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教育者,需要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关键的作用。
首先,增强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意识。微信公众平台上快捷和新鲜的信息流正符合喜欢新鲜感和创新精神的大学生的口味。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不断提升自身理论知识层次的同时,更要注重建立新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此外,教育者需要提高自身媒介素养,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传播信息,需要自制力、认知能力、道德素质以及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等。最后,建立平等民主的沟通方式。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进行交流和沟通,教师能体会学生感受,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困扰。在微信公众平台中可以看到大学生互动状态,教师能了解他们对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感兴趣,更期待获得什么样的信息和教学,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满足他们需求,从而成为学生心灵的良师益友。
(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推送方式
1、把握主流意识形态,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
“正确的价值观是社会发展的灵魂,在网络时代,弘扬社会风气,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需要提倡的新的道德标准,本着和谐、公正、仁爱、共享的理念,在网络生活和实践中发扬、升华社会价值体系。”[3]因此坚持用健康、积极、高尚的主流文化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需要贴近学生生活,加强互动环节
大学生具有广泛兴趣和鲜明个性,这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立足于大学生的需求,贴近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应该贴近学生、贴近社会,突破传统教学,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和困惑大学生认识问题能解疑释惑,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
3、推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形式
“运用精辟的文字描述,巧妙地配以优美的图片、灵动的音频或视频,可以使内容呈現出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便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与接纳,无异于为单调的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4]其次,促使语言更为通俗、形式更为多样、表达更为生动。此外,虽然微信公众号实现了信息的精准投放,但是订阅数并不能被完全转化为阅读数。因此要想提高微信推送内容的阅读量,必须精准定位推送时间。
(三)加强微信公众平台的互动环节
“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传者与受众之间的鸿沟被填平了,受众很容易参与信息的制作和发送。媒介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正不断地授予受众越来越多的游戏和参与权力,‘全民 DIY’内容生产模式使得传播话语趋向民主化,人们实现着休闲娱乐、自我展示、个性表达等心理需求。”[5]首先,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在微信公众平台教师与学生都有平等发言的话语权,师生加强互动,以达到提高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此外,加强校园活动与微信公众平台的互动,开展校园活动,扩大了信息宣传渠道,有利于提高宣传效率,增强影响力。
(四)搭建大学微信公众平台,以共享的资源完善自我服务
首先,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技术人员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的同时,负责净化微信公众平台。学校发布者应对公众平台信息负责,保证其真实性和健康性。营造良好的交流环境。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形式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需要高校各方面的力量协同合作之下不断创新,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
注释:
[1]CNNIC. 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 http://www.cnnic.net.cn/ 2016-12-26
[2]龚志宏.润物细无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无意识教育研究[ M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
[3]任小艳.傅佩缮.《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归因与超越》[ J ].求实, 2013,(3).
[4]刘际飞.吴慧. 应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四个着力点[J].思想教育研究.2015,(12)
[5]曹海峰. 众人狂欢: 新传播时代与全民DIY[ J ]. 天府新论,2007,(4).
参考文献:
[1] 李礼.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应用研究[J]. 学术论坛.2016,(2)
[2] 季明、高明.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以微信公众号为例 [J] 江苏高教2015,(4)
[3] 张馨文.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 南华大学 2015.5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用
截至2016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微博用户数为 2.04 亿,手机端微博用户数为1.62 亿,微信用户数为 5.49 亿[1]。微信作为一个新兴的手机网络媒体,大学生已经是主要用户人群。高校运用自己的官方微博、、知乎账号和facebook主页等社交媒体发布各种各样涉及学生相关的信息。由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微信众平台还未充分有效的利用。
一、微信公众平台的优势
1、熟人网络,小众传播,传播有效性更高。微信不同于其他类似社交平台的特点就在于其建立的好友圈中均是已经认识的人,建立起来的人际网络是一种熟人网络,其信任度和到达率是传统媒介无法达到的。2、点对点精准推送消息模式。微信发挥移动终端、天然的社交和位置定位等优势,每个个体随时随地都能推送消息或者接受他人推送的信息,从而帮助每位用户实现点对点精准化推送模式。3、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通过手机等终端可以随时随地浏览资讯传递消息,碎片化的时间得以充分利用,微信特有的对讲功能,使得社交不再限于文本传输,而是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的媒体传播形式,还可以转载、转发及“@”功能来将内容分享给好友。4、微信公众平台,一对多传播,信息高达到率。其传播方式是一对多的传播,直接将消息推送到手机,因此达到率和被观看率都是较高的。
二、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
1、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微信公众平台相结合,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手段的兼容性。
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内容不仅具备了传统图书的可保持性的特点,而且具备声音、文字、图像合一的优势,这使得推送相关思政信息声色俱全、图文并茂、动静结合、更能吸引人,提高了影响力和有效性。通过平台随时随地都可以传送思政教育的内容,时效性强、信息量大,加之使用简短的语言以及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大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喜爱。
2、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方式的交互性,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
微信公众平台采取的更多的是交互式的传播方式,媒体将信息传递给受众,受众能更加自主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根据自身需要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公众号和话题。此外,微信匿名化使用使得受教育更主动地阐释自己真实想法,减少受教育者的抵触和排斥情绪。
3、利于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方面,对于教育者来说,积极主动地利用班级公众号、朋友圈等发布时政热点、党和国家重大事件以及社会热点的信息并开展讨论,这样既能获得更多有价值的德育资源,又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状况。此外,在信息传播和服务过程中,同辈群体之间在“朋友圈”或者“@”的方式相互影响,更容易接受教育者推送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进而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4、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
学者龚志宏认为:“无意识教育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情境中学习知识、发展智慧、开拓思维、产生顿悟,进而得到心灵感化、情操陶冶和哲学启迪,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2]微信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能,学校用来承载并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和内容,并能为教育者所操作。
三、高校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一)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分析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教育者,需要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关键的作用。
首先,增强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意识。微信公众平台上快捷和新鲜的信息流正符合喜欢新鲜感和创新精神的大学生的口味。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不断提升自身理论知识层次的同时,更要注重建立新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此外,教育者需要提高自身媒介素养,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传播信息,需要自制力、认知能力、道德素质以及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等。最后,建立平等民主的沟通方式。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进行交流和沟通,教师能体会学生感受,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困扰。在微信公众平台中可以看到大学生互动状态,教师能了解他们对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感兴趣,更期待获得什么样的信息和教学,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满足他们需求,从而成为学生心灵的良师益友。
(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推送方式
1、把握主流意识形态,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
“正确的价值观是社会发展的灵魂,在网络时代,弘扬社会风气,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需要提倡的新的道德标准,本着和谐、公正、仁爱、共享的理念,在网络生活和实践中发扬、升华社会价值体系。”[3]因此坚持用健康、积极、高尚的主流文化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需要贴近学生生活,加强互动环节
大学生具有广泛兴趣和鲜明个性,这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立足于大学生的需求,贴近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应该贴近学生、贴近社会,突破传统教学,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和困惑大学生认识问题能解疑释惑,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
3、推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形式
“运用精辟的文字描述,巧妙地配以优美的图片、灵动的音频或视频,可以使内容呈現出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便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与接纳,无异于为单调的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4]其次,促使语言更为通俗、形式更为多样、表达更为生动。此外,虽然微信公众号实现了信息的精准投放,但是订阅数并不能被完全转化为阅读数。因此要想提高微信推送内容的阅读量,必须精准定位推送时间。
(三)加强微信公众平台的互动环节
“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传者与受众之间的鸿沟被填平了,受众很容易参与信息的制作和发送。媒介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正不断地授予受众越来越多的游戏和参与权力,‘全民 DIY’内容生产模式使得传播话语趋向民主化,人们实现着休闲娱乐、自我展示、个性表达等心理需求。”[5]首先,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在微信公众平台教师与学生都有平等发言的话语权,师生加强互动,以达到提高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此外,加强校园活动与微信公众平台的互动,开展校园活动,扩大了信息宣传渠道,有利于提高宣传效率,增强影响力。
(四)搭建大学微信公众平台,以共享的资源完善自我服务
首先,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技术人员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的同时,负责净化微信公众平台。学校发布者应对公众平台信息负责,保证其真实性和健康性。营造良好的交流环境。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形式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需要高校各方面的力量协同合作之下不断创新,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
注释:
[1]CNNIC. 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 http://www.cnnic.net.cn/ 2016-12-26
[2]龚志宏.润物细无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无意识教育研究[ M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
[3]任小艳.傅佩缮.《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归因与超越》[ J ].求实, 2013,(3).
[4]刘际飞.吴慧. 应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四个着力点[J].思想教育研究.2015,(12)
[5]曹海峰. 众人狂欢: 新传播时代与全民DIY[ J ]. 天府新论,2007,(4).
参考文献:
[1] 李礼.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应用研究[J]. 学术论坛.2016,(2)
[2] 季明、高明.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以微信公众号为例 [J] 江苏高教2015,(4)
[3] 张馨文.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 南华大学 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