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存在武当山的爱国情结

来源 :东风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mei2007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当仙山的许多善男信女们,在修身养性爱教的同时,更不乏忧国忧民,祈福国泰民安的情怀,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刘峙将军便是其中的一位典型人物。
  1945年8月至9月间,为庆祝抗战胜利,刘峙将军在武当山金顶立抗日战争胜利紀念碑一块,感怀横戈跃马的战斗生活,抒发恢复祖国河山的一片壮心。碑体青石直立,镌刻遒劲“我武维扬”。解读此碑,抗日期间“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的英烈壮观重现眼前。
  一、碑文存放位置及外观尺寸
  此碑原立于天柱峰顶,被泥土掩盖。1991年前后维修金顶签房时发掘,故90版的《武当山志》没有收录,其他文献也鲜有提及,知之者不多。此碑目前镶嵌在紫禁城内,由“人门”通往“灵官殿”的石壁上,在石阶的左侧。碑通高157厘米、宽70厘米、厚9.5厘米,本地青石质地。
  二、碑文内容及注释
  碑文上款:革命军兴时追随囗最高统帅蒋公,转战南北,戡平内乱,周览名山大川,恒以未登元岳为憾。兹值奉命捍御外侮,得便亲临绝顶,适捷报传来,倭寇屈服,天柱峰俨若。
  正文:我武维扬
  碑文下款:受降城,喜我武之维扬,增名山之彩色,爰题碑以志纪念
  中华民国卅四年中瀚 刘峙
  碑文上款的“元岳”,即玄岳。《水经》称,“顺山谓之元岳。”
  “俨若”:恭敬的样子。语出《礼记.曲礼上》:“毋不敬,俨若思” 。
  正文“我武维扬”。我武维扬,形容威武凌厉,奋发向上的样子。 出自 《尚书·秦誓》:“今朕必往,我武维扬,侵于之疆,取彼凶残,我伐用张,于汤有光。”
  碑文下款的“受降城”,指作者将要到河南接受日军的投降。
  “中华民国卅四年八月中瀚”,是一九四五年八月中旬。
  “中瀚”:每月分三旬:上旬也称上瀚(浣),中旬也称中瀚,下旬也称下瀚。
  译文:
  革命军兴时,追随最高统帅蒋公,转战南北,戡平内乱,(顺便也)看遍了名山大川,但一直以没有登武当山为憾事。正好赶上奉命捍御外侮,有机会亲临武当山天柱峰绝顶,恰巧捷报传来,日寇投降,(我和)天柱峰(一样)恭恭敬敬的(祝贺)我武维扬。
  (我马上要去)接受降城,喜我武之维扬,增名山之彩色,于是题碑以志纪念
  三、碑文形成的时代背景
  1945年2月,刘峙接替李宗仁,调任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颁布停战诏书,接受《波茨坦公告》,日军无条件投降。8月15日,日本天皇通过广播宣布投降诏书。刘峙于9月1日,率部进驻老河口,经南阳到漯河,接受河南境内日军投降。此碑文应该在1945年8月14日至9月1日之间为庆祝抗战胜利而作。
  四、碑文作者刘峙的简历
  刘峙(1892-1971),字经扶。江西吉安人。国民党军高级将领,二级陆军上将。素有北伐中的“福将”、中原大战中的“常胜将军”、抗战中的“长腿将军”和解放战争中的“败将”之称。
  191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历任黄埔军校战术教官、第一军团总指挥、河南省主席等职。
  1933年任赣粤闽湘鄂“剿匪”军北路总司令,战无不胜,高居五虎上将之首,名声一时无二。后改任豫皖绥靖主任。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党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二集团军司令。
  1938年改任鄂湘川黔边区主任兼第五预备军司令。
  1939年任重庆卫戍总司令。
  1945年2月,调任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
  1946年1月任郑州绥靖公署主任。
  1948 年任徐州“剿匪”总司令,在淮海战役中被人民解放军击败。
  1949年7月移居九龙。
  1953年去台湾。翌年任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后改任“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
  五、其他抗日将士题写的碑文诗词简介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第五战区的抗日将士驻扎在武当山,李宗仁、李品仙、李郭德洁、方振武、梁寿笙、张任民等都在武当山题写了碑文和诗词。
  李宗仁(1891-1969),字德邻。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曾任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代总统。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期间在天柱峰题写了 “整军经武”碑、“万方多难此登临”碑;
  李品仙(1890-1987),字鹤龄。二级陆军上将,任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11集团军总司令期间,在武当山写下《为寻胜景武当游》诗歌;
  李宗仁夫人李郭德洁题写了“名山观止”碑;
  著名抗日将领方振武将军曾于民国廿八年(1939年)游历武当山,并留《游天柱峰》诗歌为记;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八分校主任徐燕谋先生题写了“名山并寿”碑;
  梁寿笙(1907-1945),原名春华,广西南宁人。曾任第五战区长官司令部少将高级参谋、作战处长 ,在武当山题写了“五岳嵯峨孰并妍”诗;
  张任民(1898-1985) ,广西马平县人,第五战区中将、军法执行总监,在武当山留下《雨后登武当》诗;
  民国著名书法家、湖北省教育厅厅长宗彝,丙寅年(1926年)为武当山题写了“一柱擎天”摩崖石刻。
  探究此碑,研究围绕此碑文发生的故事,抚今追昔,动人心魄的历史依然令人唏嘘。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证明,中华民族五千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铸造出来的民族精神是坚不可摧的,它是国魂,它是民魂,它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避趋之”······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延续的血脉、崛起的支撑、挺立的基石、发展的动力。
其他文献
石虎,本名石呈虎,1942年出生于河北太行山下的一个偏僻乡村,1958年进入北京美术学校,1960年入浙江美术学院,毕业以后,他开始了一连串『体验生活』的艰苦历程。在这期间,他还当了6年的士兵。这位被美国人称为『画家中的画家』、『中国的毕加索』 的大画家,在1978年曾被安排远赴非洲13国写生访问,之后他的旅游画作结集成书,开始为人所注意,迟至1982年,画家才在南京博物院举行第一次个展,出版有《
期刊
有时候,我一个人走在小路上,想着老子《道德经》中的经典名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用这样的句子来暗示自己,我的心瞬间会静下来,静得变成了一颗小星星,一轮中秋晚上的明月。  人的心静之后,就会慢慢地在心中浮现出很多曾经见过的影子还有幻境中的影子。  我记起了,好多年以前,我到过本市一位画家税老师的家里向他谈学习艺术之事,他家的客厅的墙壁上,就挂着他画的一幅老子的相,脸上
期刊
姑苏城中,又见山塘;未见伊人,但闻软语。  这就是我脑海中的山塘街,白的墙,乌的瓦,绿色杨柳,青色石板,一行行路人踏着曲径幽深。飞梁画栋之下,撑着油纸伞的女生躲不过骄阳,即罢是撑着阳伞,依然是行走于这屋檐之下。  这就是我第二次遇到的山塘。上次来时是匆匆偶遇,既是偶遇,也只有用只言片语来形容她,不过即使只是那惊鸿一瞥,也让我记住了那日落之后的宁静婉约。于是,这一次,虽是公出,我还是将歇脚之地停留在
期刊
清 风  铁面包公正气煊,倡廉反腐毅钢坚。  追贪枉法孳生网,撕破案情关系环。  横扫苍蝇繁殖地,铡除老虎却灰源。  人心大快顺民意,春满江山伊甸园。  卜算子·“公园”乐 二首  其 一  走进小层楼,区社基层办。建制齐全运转安,留下声声赞。  霜鬓白头翁,笑语欢颜伴。问君何来话乐园?欣喜回归感。  其 二  区社小基层,宗旨襄民办。服务周全观念新,换位思维变.  毕竞老年人,犹盼斜阳灿。难免相
期刊
米小西这几天为560元钱纠结得不得了。  米小西是个文艺迷,物资生活虽然过得紧巴巴,精神生活却从来不节俭。中外电影、古今名著、阳春白雪,看了很多,每每和杂志社的小编们神侃时,从来不输人后。可是,这些文艺青年的小资生活,小西都是在云世界里享用的,真正的影院、剧场,小西从不问津。小西出入的都是小剧院,且都是在网上定的票。  一个月前主编让小西帮他在网上定购了两张《17》的话剧票。当时,主编手头没那么多
期刊
太阳像个慵懒的少妇,将斑驳的朝阳泼洒在城市错落纷繁的建筑上,也将谧儿苗条的身影拉得老长。朝阳妩媚,和风习习,今天又是个艳阳天,这样的天气,让人心情特别好。  谧儿轻快地走进办公室,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  谧老师,你的电脑搬来了——同事撞进门来。  后面跟着买电脑的小伙子惑,小伙子放下电脑,魅惑的眼睛在谧儿脸上足足停留了五秒钟。同事走后,惑就开始装起电脑来。工作时,惑总不时地抬头看一眼谧儿说,你看起
期刊
海浪卷不走弥天大雾  潮水淘不尽漫漫的银沙  风生水起的北部湾  在晨曦中悄然醒来  几只渔船从雾霭中钻出  停泊在岸边码头上  在翘首的等待中  卸下刚刚捕获的海鲜  鱼虾贝蟹,活蹦乱跳的  小商小贩云集而来  一辆辆摩托车载着海味  转眼消失在大街小巷之中  2、北部湾之夜  夜幕徐徐拉开  万家灯火渐次闪亮  我独坐椅子上  观赏海湾静谧的影像  凉风从海上吹来  给北海城装上天然空调  渔
期刊
从今天起,做个快乐的保管员  承担收货,发货,集配  从今天起,把每个零件都当作小孩子  同步器,上盖,螺钉,垫片  都有自己的温度和生命  從今天起,用自己的执著与专注  保证质量、成本、交付  从今天起,和每位同事微笑  告诉她们我的快乐  学习、改善、进取、突破  是我前进的方向  姐妹们,我也为你们祝福  愿我们一起收获幸福  愿我们人生越走越稳  愿企业明天越来越好  我只愿身在这个大家
期刊
肩扛摄像机,  比千斤重担还重。  胸前一支筆,  灌注着崇高的使命。  心中燃烧着一团炽热的火,  牢记着那不能忘记的嘱托。  你是光荣的东风人,  你的名字叫电视记者。  钢花飞溅的高温炉旁,  机声欢唱的繁忙车间,  到处都看到你的身影。  车水马龙的大街上,  琳琅满目的商场里,  也闪烁着你明亮的眼睛。  从北国边陲到南岛椰林,  从天山山麓到东海之滨,  留下了你多少跋涉的脚印。  你
期刊
再见阿H是四年后的一个冬天暮晚,那天我去给一位朋友还钱,他也是他的朋友。顺便谢谢他们及时把我送到了医院,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忽然有人推开了虚掩的门。  我们彼此惊呆了,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阿H先是一愣,之后看看他的朋友,又看看我,他镇定了一下,笑了,边拍打着身上的雪边喊出了我的名字。  我说:还记得我?  阿H说:怎么会忘呢。又重复一遍我的名字,一个字一个字的。这小子总是那么调皮、幽默。  阿H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