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标中,关于拼音教学的表述是这样的:“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肯定地说:汉语拼音的功能是不可磨灭的,我们可以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习普通话,可以借助汉语拼音阅读,甚至是写话。可以说,汉语拼音伴随着汉语学习的始终。因为汉语拼音的这些重要作用,在2000年10月31日经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第二章第十八条有这样的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初等教育应当进行汉语拼音教学。”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解读里,对于汉语拼音的应用范围罗列了九条:第一条,《汉语拼音方案》在普通话教学、教科书和工具书注音以及帮助自学方面是不可缺少的工具。聋哑学生利用汉语拼音学习手语,少数民族学生通过汉语拼音学习汉语和汉字。第二条,在新闻出版方面的应用。我国出版的书刊都按规定加注了汉语拼音书名、刊名,多数字典、词典以至大百科全书的正文是按照汉语拼音字母的顺序排列的,许多儿童读物用纯拼音或拼音与汉字对照编印,有些报刊利用汉语拼音给难字注音。第三条,在编序和检索方面的应用。利用汉语拼音给图书档案等资料、病历、地名卡、户籍卡、花名册等编序,非常便于检索应用。第七条,汉语拼音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字改革的共同基础。第八条,在国际交流方面的应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汉字汉语的国际标准,成为外国人学习汉语汉字和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工具。第九条,在信息处理方面的应用。大多数进行汉字处理的人愿意使用汉语拼音输入法。而且提出学校特别是小学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汉语拼音教学,在识字、读书、写作、工具书和计算机等方面的教学中加强汉语拼音的应用,使学生从小就熟练掌握汉语拼音这一用途十分广泛并且受用终生的工具。
在当前的拼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课程标准及教材的改变使汉语拼音的使用频率发生了变化。
以往的教学大纲对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求是以独立的板块来表述的,而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却将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求放在了识字与写字要求的第五条;有的版本的教材在编排上做了较大的改动,例如,人教版教材在二年级上册已经是全汉字课文,北师大教材在一年级下册几乎全是纯汉字课文,这样的编排,使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尽早地脱离了拼音,又加上新教材倡导采用多种方法识字,于是,韵语(如二年级上册识字1:金秋时节,景色宜人,层林尽染,叠翠流金)、对子歌(如美对丑、爱对恨、真诚对虚假、冷漠对热忱)、三字经(如:我神州,称华夏,山川美,可入画)、谚语(如二年级上册识字5:人心齐,泰山移。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成语(如二年级上册识字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 相得益彰)等等这些反映我国古代文化精华的内容被编进了教材,于是,老师和学生就不再把借助拼音识字作为唯一的方法,拼音的使用频率也就有所降低。
二、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有些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落后,影响了学生学习和运用汉语拼音的兴趣。
我们了解到有些教师到目前为止对于拼音的教学依然采用机械记忆的方式,一年级的孩子一入学就像容器一样被注入那么多的抽象符号,使孩子学得很累,以致于丧失了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和信心。
三、有些地区或学校一味拔高拼音教学的要求,影响了汉语拼音向汉字的尽早和自然过渡。
有些地区的老师要求学生在学了汉语拼音以后就用拼音写话,用拼音写日记,这样,在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方面确实尽早体现了,但受先入为主的思维方式的影响,有些学生用惯了汉语拼音,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就不愿意或想不起来用汉字,或者不知道用同一读音里面的哪一个汉字,这种情况就影响了拼音向汉字的过渡。
其实,汉语拼音确实是很好的一种工具,一种识字、规范普通话的工具。是工具就要发挥作用,所以,能不能给拼音插上翅膀,既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又可以将它的作用发挥得到位?我想,以下这几点会对大家有所启发:
1.课程标准中对于拼音教学的要求可以做一点改动。
比如:可以将“能准确地拼读音节”该为“能准确、熟练地拼读音节”。若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结束的时候能够熟练地拼读音节,那么,当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生字障碍的时候,就能够避免因为拼读音节的速度慢而影响阅读的理解和速度。可以将“认识大写字母”该为“熟悉大写字母”,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用音序查字法查字的速度。
2.我们教师必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运用汉语拼音的兴趣。
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们已经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例如:1.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2.营造拼音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学习拼音。3.以活动、游戏为手段,让汉语拼音“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具体方式有:自编儿歌、顺口溜;做手指操、“摘果子”、“夺红旗”等等。4.将学习拼音与学习汉字、学习普通话有机结合,增强汉语拼音的实用性,也能够使枯燥的字母变得形象化,可谓一举多得。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有效的方法,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3.无须对拼音教学提出过高的要求,只要当好学生学习的“拐棍”。
前面我已经说过,拼音是一种工具,也就是说,学习拼音不是最终目的,借助拼音学习汉语才是最终目的。它就像“拐棍”,拐棍是人们走路有困难时才用的。正如一个学走路的孩子,最初的时候,他必须有大人扶着,慢慢发展为他自己能走几步,最终能够独立行走,拼音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正是起到这样的作用。当学生在遇到生字障碍的时候,我们不排除多种识字法,但他们的读音最终还是要通过拼音来规范。所以,我們可以把拼音想象成一群可爱的带翅膀的小精灵,需要的时候,它们就会立刻显现,来帮助我们。至于它的其它作用,可以在实际运用中逐步得到发挥。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肯定地说:汉语拼音的功能是不可磨灭的,我们可以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习普通话,可以借助汉语拼音阅读,甚至是写话。可以说,汉语拼音伴随着汉语学习的始终。因为汉语拼音的这些重要作用,在2000年10月31日经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第二章第十八条有这样的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初等教育应当进行汉语拼音教学。”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解读里,对于汉语拼音的应用范围罗列了九条:第一条,《汉语拼音方案》在普通话教学、教科书和工具书注音以及帮助自学方面是不可缺少的工具。聋哑学生利用汉语拼音学习手语,少数民族学生通过汉语拼音学习汉语和汉字。第二条,在新闻出版方面的应用。我国出版的书刊都按规定加注了汉语拼音书名、刊名,多数字典、词典以至大百科全书的正文是按照汉语拼音字母的顺序排列的,许多儿童读物用纯拼音或拼音与汉字对照编印,有些报刊利用汉语拼音给难字注音。第三条,在编序和检索方面的应用。利用汉语拼音给图书档案等资料、病历、地名卡、户籍卡、花名册等编序,非常便于检索应用。第七条,汉语拼音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字改革的共同基础。第八条,在国际交流方面的应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汉字汉语的国际标准,成为外国人学习汉语汉字和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工具。第九条,在信息处理方面的应用。大多数进行汉字处理的人愿意使用汉语拼音输入法。而且提出学校特别是小学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汉语拼音教学,在识字、读书、写作、工具书和计算机等方面的教学中加强汉语拼音的应用,使学生从小就熟练掌握汉语拼音这一用途十分广泛并且受用终生的工具。
在当前的拼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课程标准及教材的改变使汉语拼音的使用频率发生了变化。
以往的教学大纲对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求是以独立的板块来表述的,而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却将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求放在了识字与写字要求的第五条;有的版本的教材在编排上做了较大的改动,例如,人教版教材在二年级上册已经是全汉字课文,北师大教材在一年级下册几乎全是纯汉字课文,这样的编排,使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尽早地脱离了拼音,又加上新教材倡导采用多种方法识字,于是,韵语(如二年级上册识字1:金秋时节,景色宜人,层林尽染,叠翠流金)、对子歌(如美对丑、爱对恨、真诚对虚假、冷漠对热忱)、三字经(如:我神州,称华夏,山川美,可入画)、谚语(如二年级上册识字5:人心齐,泰山移。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成语(如二年级上册识字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 相得益彰)等等这些反映我国古代文化精华的内容被编进了教材,于是,老师和学生就不再把借助拼音识字作为唯一的方法,拼音的使用频率也就有所降低。
二、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有些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落后,影响了学生学习和运用汉语拼音的兴趣。
我们了解到有些教师到目前为止对于拼音的教学依然采用机械记忆的方式,一年级的孩子一入学就像容器一样被注入那么多的抽象符号,使孩子学得很累,以致于丧失了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和信心。
三、有些地区或学校一味拔高拼音教学的要求,影响了汉语拼音向汉字的尽早和自然过渡。
有些地区的老师要求学生在学了汉语拼音以后就用拼音写话,用拼音写日记,这样,在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方面确实尽早体现了,但受先入为主的思维方式的影响,有些学生用惯了汉语拼音,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就不愿意或想不起来用汉字,或者不知道用同一读音里面的哪一个汉字,这种情况就影响了拼音向汉字的过渡。
其实,汉语拼音确实是很好的一种工具,一种识字、规范普通话的工具。是工具就要发挥作用,所以,能不能给拼音插上翅膀,既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又可以将它的作用发挥得到位?我想,以下这几点会对大家有所启发:
1.课程标准中对于拼音教学的要求可以做一点改动。
比如:可以将“能准确地拼读音节”该为“能准确、熟练地拼读音节”。若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结束的时候能够熟练地拼读音节,那么,当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生字障碍的时候,就能够避免因为拼读音节的速度慢而影响阅读的理解和速度。可以将“认识大写字母”该为“熟悉大写字母”,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用音序查字法查字的速度。
2.我们教师必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运用汉语拼音的兴趣。
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们已经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例如:1.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2.营造拼音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学习拼音。3.以活动、游戏为手段,让汉语拼音“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具体方式有:自编儿歌、顺口溜;做手指操、“摘果子”、“夺红旗”等等。4.将学习拼音与学习汉字、学习普通话有机结合,增强汉语拼音的实用性,也能够使枯燥的字母变得形象化,可谓一举多得。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有效的方法,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3.无须对拼音教学提出过高的要求,只要当好学生学习的“拐棍”。
前面我已经说过,拼音是一种工具,也就是说,学习拼音不是最终目的,借助拼音学习汉语才是最终目的。它就像“拐棍”,拐棍是人们走路有困难时才用的。正如一个学走路的孩子,最初的时候,他必须有大人扶着,慢慢发展为他自己能走几步,最终能够独立行走,拼音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正是起到这样的作用。当学生在遇到生字障碍的时候,我们不排除多种识字法,但他们的读音最终还是要通过拼音来规范。所以,我們可以把拼音想象成一群可爱的带翅膀的小精灵,需要的时候,它们就会立刻显现,来帮助我们。至于它的其它作用,可以在实际运用中逐步得到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