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双峰。
时值双抢,田间地头活跃着农民忙碌的身影。记者发现,陪伴他们的不再是铁犁和耕牛,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本地生产的小型农机。小型农机隆隆作响,给希望的田野增添了无限生机。
双峰地处湘中腹地,是传统农业大县。农机产业经过6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成为全国碾米机械重要生产基地,是湖南省唯一的农机产业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双峰的小型农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历了企业整合、产业升级的发展历程,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涌现出了湖南省农友机械集团、湖南省劲松机械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培育出了“好运来”、“ 劲松”等优势品牌。产品远销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60多个小型农机产品纳入国家和省支持推广的农机产品目录,50多个产品纳入国家和省购机补贴目录,位列全国众县(市)之冠,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小型农机之乡”。
双峰农机产业的发展始于1952年,当时,县内先后成立了县农械厂、县农机修造厂、火光机械厂等3个国营农机具厂,制造手工农机具。1976年,县农机研究所成立,与生产企业科研队伍相结合,加快了农机产品的研发和推广。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所占市场份额相当可观,农机产业已成为双峰工业的主力军。
然而在利益的刺激下,作坊式的农机加工厂在县内全面开花,并成“燎原之势”。农友集团董事长刘若桥对当时的情形了如指掌:仅碾米机生产企业就达138家,品种达60多个,型号更是多达300余种,乱改型、乱铺底、乱放价,生产经营秩序混乱,“散、乱、差”是上级领导和外地客商对双峰农机的“评价”。从2002年开始,双峰农机的市场份额不断减少,产业开始没落,30%的小企业关门歇业。
为规范农机市场,早在1997年,双峰在县城建设占地60多亩的湘中农机机电大市场,成为中南地区重要的农机交易市场,双峰农机产品开始出口东南亚等周边国家。2001年,双峰县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了农机机电产业园区,县委、县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农机机电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并由县农机局主管农机产业,设立了专门的农机机电产业管理办公室,对农机机电产业进行规范管理和技术服务,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自2007年开始,双峰按照“龙头企业 产业园区 农机市场 农机会展 自主创新”五位一体发展战略和“品牌整合、资产整合、产业整合”的发展思路,以“创建国字号农机品牌、创建上市公司、创建百亿产业集群”为战略目标,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制订优惠政策,引导企业进行强强联合、整合资源,兼并重组,力促企业由生产型扩张向资本型扩张转变,完成从家庭作坊到规模企业的飞跃。
作为龙头企业的农友机械积极响应。2008年12月,在董事长刘若桥的带领下,农友机械与永旺、远达等6家企业组建成湖南省农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10月,由农友集团牵头,按照分工协作、突出优势产品的宗旨,一举整合了省内外40余家农机企业,这标志着双峰农机“航母”正式组建。
整合后的农友集团实行一企一品、统一技术研发,产值利润税收增长每年都超过了100%,并成功踏入全省上市公司后备企业库。农友机械等企业的成功整合及快速发展,引领了全县其他农机企业的整合和规范发展。近五年来,全县各类农机生产企业由过去的200多家整合至61家。2011年,全县农机机电产业总产值达18亿元,占全省农机工业总产值的五分之一。
产业的规模发展离不开园区的合理建设。为跟上农机产业迅猛发展的步伐,把该产业推向一个新台阶,在今年6月召开的双峰县农机工作县委常委办公会议上,农机产业的“千百十”工程被提上了议程:计划新建一个占地1000亩的农机工业园区, 2015年前将农机产业建成一个100亿元的产业集群,实现利税10亿元。
今年初,在温家宝总理来湖南调研经济运行情况时,农友集团董事长刘若桥作为全省农机企业代表受到了总理的亲切接见,并受邀参加总理主持的座谈会。座谈会上,温总理认真倾听了刘若桥的汇报,亲切地说: “农友生产农机,就是农民的朋友。”
总理的话既是对农友集团的鼓励,也是对双峰农机产业的肯定。
最近10年,国家实行农机补贴政策,而且补贴数量不断增加,农机行业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双峰的农机企业抓住了这个历史机遇,在不断提高农机产品质量的同时,不断开发出符合农民多样化需求的农业机械。目前,双峰生产的微型组合米机、三轮车、拖拉机、水田耕整机、水稻联合收割机等农机,有60多个品种和300多种型号,其中大部分是全省的拳头产品。尤其是微型组合米机,抢占了全国60%以上的市场。
作为销售产品的窗口——湘中农机机电大市场现已发展成为湖南省最大的农机机电专业市场、中南地区重要的农机机电产品集散中心,并连续三届被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评选为“全国十大农机专业市场” ,市场辐射湘、鄂、川、滇等20多个省(区)及缅甸、老挝、越南、俄罗斯等国家。基于湘中农机机电大市场的辐射和集聚效应,一些配套的轴承、电机、三角胶带及标准件厂家慕名而来,在双峰兴办了一批铸造厂、冷作件厂、塑件厂等配套企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据介绍,与目前市场上规格相同、性能相似的同类产品比较,双峰生产的每台组合米机的成本要比其他地区的低30至40元。
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双峰农机的营销网络已初具规模,一支万余人的农机营销队伍活跃在全国各地,长驱直入越南、印度、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和地区,把产业与市场的对接做得有声有色。农友集团借鉴汽车4S连锁店经营的成功经验,另辟蹊径,提出了建立“好运来”农机超市,实现“零距离”销售服务。“农机超市”的建立和运行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好运来”农机产品在市场上开辟了绿色通道,2011年农友集团销售收入比2010年增长了68%。目前,双峰有近20家农机企业与销售公司达成协议,委托农机超市锁店经营销售产品。
从2008年开始,双峰每年从推进工业化发展基金、农业发展基金和科技三项经费中提取一定的比例,用于农机产品的研发投入,并鼓励企业加大与高校合作科研力度。农友集团与湖南农业大学共同建立了湖南省农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10多家农机企业及中国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6所高校组建湖南娄底农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该县农机企业科研、开发提供了发展平台。也为高科技含量新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这种良好的创新氛围下,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断加强,骨干企业加大了新产品开发力度。目前全县农机产品专利由2002年的20多项提高到了去年的200多项。多用农田作业机、水稻联合收割机、育插秧设备、微耕机、喷雾器、太阳能杀虫灯、生物质气化炉及栏养设备等一批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应运而生。2011年共有20多家企业的101个产品纳入国家和省支持推广的农机产品目录及购机补贴目录。
科技创新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今年的全国农业机械展览会上,双峰的小型农机吸引了四方客商,共签订意向合同3500余份,意向交易额达3.9亿元之多,创历史之最。农友集团2011年成功转化4个项目,实现转化产值2.7亿元,占公司产值的81%。据公司副总经理彭韩非介绍,新产品也给农民带来了商机,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台乘坐式耕作机的价格是每台800元,适用水旱地旋耕,劳动强度低、效率高,按一天耕地15亩算,每亩地收费140元,油耗10元一亩,在这个季节,农民工作两天就能收回本钱,还能赚上一笔。
“现代农业靠科技,科技应用靠农机”。双峰县科技局局长宋果理告诉记者,“目前双峰农机发展的重点是要加大科技投入,通过提高科技含量来提高市场占有率。”
双峰的农机产业经历从作坊加工到规模生产、从无序到规范、从仿制贴牌到研发创牌的发展历程,小农机已做成了大产业。我们坚信:双峰的农机产业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把企业做大做强,更好地为广大农村和农民服务。
时值双抢,田间地头活跃着农民忙碌的身影。记者发现,陪伴他们的不再是铁犁和耕牛,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本地生产的小型农机。小型农机隆隆作响,给希望的田野增添了无限生机。
双峰地处湘中腹地,是传统农业大县。农机产业经过6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成为全国碾米机械重要生产基地,是湖南省唯一的农机产业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双峰的小型农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历了企业整合、产业升级的发展历程,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涌现出了湖南省农友机械集团、湖南省劲松机械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培育出了“好运来”、“ 劲松”等优势品牌。产品远销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60多个小型农机产品纳入国家和省支持推广的农机产品目录,50多个产品纳入国家和省购机补贴目录,位列全国众县(市)之冠,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小型农机之乡”。
双峰农机产业的发展始于1952年,当时,县内先后成立了县农械厂、县农机修造厂、火光机械厂等3个国营农机具厂,制造手工农机具。1976年,县农机研究所成立,与生产企业科研队伍相结合,加快了农机产品的研发和推广。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所占市场份额相当可观,农机产业已成为双峰工业的主力军。
然而在利益的刺激下,作坊式的农机加工厂在县内全面开花,并成“燎原之势”。农友集团董事长刘若桥对当时的情形了如指掌:仅碾米机生产企业就达138家,品种达60多个,型号更是多达300余种,乱改型、乱铺底、乱放价,生产经营秩序混乱,“散、乱、差”是上级领导和外地客商对双峰农机的“评价”。从2002年开始,双峰农机的市场份额不断减少,产业开始没落,30%的小企业关门歇业。
为规范农机市场,早在1997年,双峰在县城建设占地60多亩的湘中农机机电大市场,成为中南地区重要的农机交易市场,双峰农机产品开始出口东南亚等周边国家。2001年,双峰县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了农机机电产业园区,县委、县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农机机电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并由县农机局主管农机产业,设立了专门的农机机电产业管理办公室,对农机机电产业进行规范管理和技术服务,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自2007年开始,双峰按照“龙头企业 产业园区 农机市场 农机会展 自主创新”五位一体发展战略和“品牌整合、资产整合、产业整合”的发展思路,以“创建国字号农机品牌、创建上市公司、创建百亿产业集群”为战略目标,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制订优惠政策,引导企业进行强强联合、整合资源,兼并重组,力促企业由生产型扩张向资本型扩张转变,完成从家庭作坊到规模企业的飞跃。
作为龙头企业的农友机械积极响应。2008年12月,在董事长刘若桥的带领下,农友机械与永旺、远达等6家企业组建成湖南省农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10月,由农友集团牵头,按照分工协作、突出优势产品的宗旨,一举整合了省内外40余家农机企业,这标志着双峰农机“航母”正式组建。
整合后的农友集团实行一企一品、统一技术研发,产值利润税收增长每年都超过了100%,并成功踏入全省上市公司后备企业库。农友机械等企业的成功整合及快速发展,引领了全县其他农机企业的整合和规范发展。近五年来,全县各类农机生产企业由过去的200多家整合至61家。2011年,全县农机机电产业总产值达18亿元,占全省农机工业总产值的五分之一。
产业的规模发展离不开园区的合理建设。为跟上农机产业迅猛发展的步伐,把该产业推向一个新台阶,在今年6月召开的双峰县农机工作县委常委办公会议上,农机产业的“千百十”工程被提上了议程:计划新建一个占地1000亩的农机工业园区, 2015年前将农机产业建成一个100亿元的产业集群,实现利税10亿元。
今年初,在温家宝总理来湖南调研经济运行情况时,农友集团董事长刘若桥作为全省农机企业代表受到了总理的亲切接见,并受邀参加总理主持的座谈会。座谈会上,温总理认真倾听了刘若桥的汇报,亲切地说: “农友生产农机,就是农民的朋友。”
总理的话既是对农友集团的鼓励,也是对双峰农机产业的肯定。
最近10年,国家实行农机补贴政策,而且补贴数量不断增加,农机行业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双峰的农机企业抓住了这个历史机遇,在不断提高农机产品质量的同时,不断开发出符合农民多样化需求的农业机械。目前,双峰生产的微型组合米机、三轮车、拖拉机、水田耕整机、水稻联合收割机等农机,有60多个品种和300多种型号,其中大部分是全省的拳头产品。尤其是微型组合米机,抢占了全国60%以上的市场。
作为销售产品的窗口——湘中农机机电大市场现已发展成为湖南省最大的农机机电专业市场、中南地区重要的农机机电产品集散中心,并连续三届被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评选为“全国十大农机专业市场” ,市场辐射湘、鄂、川、滇等20多个省(区)及缅甸、老挝、越南、俄罗斯等国家。基于湘中农机机电大市场的辐射和集聚效应,一些配套的轴承、电机、三角胶带及标准件厂家慕名而来,在双峰兴办了一批铸造厂、冷作件厂、塑件厂等配套企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据介绍,与目前市场上规格相同、性能相似的同类产品比较,双峰生产的每台组合米机的成本要比其他地区的低30至40元。
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双峰农机的营销网络已初具规模,一支万余人的农机营销队伍活跃在全国各地,长驱直入越南、印度、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和地区,把产业与市场的对接做得有声有色。农友集团借鉴汽车4S连锁店经营的成功经验,另辟蹊径,提出了建立“好运来”农机超市,实现“零距离”销售服务。“农机超市”的建立和运行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好运来”农机产品在市场上开辟了绿色通道,2011年农友集团销售收入比2010年增长了68%。目前,双峰有近20家农机企业与销售公司达成协议,委托农机超市锁店经营销售产品。
从2008年开始,双峰每年从推进工业化发展基金、农业发展基金和科技三项经费中提取一定的比例,用于农机产品的研发投入,并鼓励企业加大与高校合作科研力度。农友集团与湖南农业大学共同建立了湖南省农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10多家农机企业及中国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6所高校组建湖南娄底农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该县农机企业科研、开发提供了发展平台。也为高科技含量新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这种良好的创新氛围下,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断加强,骨干企业加大了新产品开发力度。目前全县农机产品专利由2002年的20多项提高到了去年的200多项。多用农田作业机、水稻联合收割机、育插秧设备、微耕机、喷雾器、太阳能杀虫灯、生物质气化炉及栏养设备等一批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应运而生。2011年共有20多家企业的101个产品纳入国家和省支持推广的农机产品目录及购机补贴目录。
科技创新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今年的全国农业机械展览会上,双峰的小型农机吸引了四方客商,共签订意向合同3500余份,意向交易额达3.9亿元之多,创历史之最。农友集团2011年成功转化4个项目,实现转化产值2.7亿元,占公司产值的81%。据公司副总经理彭韩非介绍,新产品也给农民带来了商机,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台乘坐式耕作机的价格是每台800元,适用水旱地旋耕,劳动强度低、效率高,按一天耕地15亩算,每亩地收费140元,油耗10元一亩,在这个季节,农民工作两天就能收回本钱,还能赚上一笔。
“现代农业靠科技,科技应用靠农机”。双峰县科技局局长宋果理告诉记者,“目前双峰农机发展的重点是要加大科技投入,通过提高科技含量来提高市场占有率。”
双峰的农机产业经历从作坊加工到规模生产、从无序到规范、从仿制贴牌到研发创牌的发展历程,小农机已做成了大产业。我们坚信:双峰的农机产业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把企业做大做强,更好地为广大农村和农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