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君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命题,是古圣先贤和炎黄子孙根据人类文明的愿景和总结人类自身的美好人性而构建的理想人格。经过古圣先贤的塑造和实践,君子形象已经非常丰富和饱满,他应该是一个道德高尚、志向高远、情趣高雅的人,是一个学识渊博、才能卓越的人,是一个懂文明、知礼仪、有修养的人。君子形象所代表的仁爱、正义、诚信、礼仪、包容、乐群等传统美德,薪火相传,滋养着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
“君子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民族伦理的基本要素和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几千年来推动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正能量和主旋律,已经沉淀成中华民族的遗传基因。做君子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价值标准和人生追求。君子文化应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君子教育”是以培养君子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是以“以德为先”、“全面发展”为理念的教育,这是自孔子以来的中国古代教育家一直孜孜以求的。“君子”的内涵和“君子教育”的理念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发展到今天,“君子”仍然是现代竞争中立身处世的标杆,“君子教育”也应该是以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现代人行为规范为目标的教育。
一、“君子教育”提出的背景
教育的终极关怀是受教育者获得人生幸福。那么,考高分就幸福吗?考好大学就幸福吗?找好工作挣大钱就幸福吗?当前过度的应试教育导致了道德教育的虚化和弱化,导致了年轻一代价值体系的紊乱和理想视野的狭窄,导致了一代人身体素质的下降,导致了许多学生的心理畸形和精神疾病,媒体上报道的因自闭、抑郁而自杀或杀老师、杀父母、杀同学的事件越来越多。当前,社会热议的“校园空心病”越来越普遍,年轻人为意义缺乏而苦恼,越来越多的学生问老师:“老师,学习为了什么?活着为了什么?”
面对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乱象,作为学校和教师必须唤醒教育者的良知,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年轻一代的道德教育和人格培养上积极作为,而不是消极责怪、抱怨和等待。那么,怎么做?笔者认为传承君子文化、开展君子教育是最好的选择和抓手。
目前,很多学校已经在“君子教育”上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山东省邹城市匡衡路小学提出“学孔孟之道,做少年君子”的办学理念;山东省肥城市河西小学以“君子文化”为教育特色,确定了“养良习,立君子之品;知诗书,成博雅之学;习雅艺,做美慧之人”的培养目标;山东省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开展“少年君子教育”,提出“承儒雅之风,做少年君子”的德育工作理念;由复旦大学附中青浦分校等单位主办的“君子养成教育”研讨会已经举办了第二届;湖南省成立君子文化研究会,创造性地将君子文化底蕴教育与青少年现代教育相结合,让君子文化成为学生在思想道德建设和相关文化教育中的重要抓手;湖南省清水塘北辰小学开展“做美德少年,传君子之风”的活动;广东省从化中学提出“传承孔子文化,培育现代君子”的教育特色理念。由此可见,把“君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和重要抓手已经成为许多学校和教育者的共识和实践行为。
十七世纪英国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洛克提出了绅士教育思想,在西方教育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于提升西方人的整体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从德、智、体三方面论述了绅士的培养。在德育上他主张要培养绅士的坚强意志和性格,克服欲望,服从理性;在智育上他注重培养绅士的才干和善于处理事务的能力,他要求教师和家长教给少年儿童为人处世之道,要明了世事人情,精明能干,掌握在未来社会生存的技巧;在体育上他认为绅士应锻炼成随时拿起武器保家卫国之人。洛克对绅士品行的界定和中国对君子品行的界定非常相似和接近,西方的绅士教育和中国的君子教育都以道德教育为重,都把德行放在人的素质的第一位,都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古代就把“礼、乐、射、御、书、数”作为君子教育的内容,培养出来的君子成为为国家尽忠、为社会建功立业的栋梁之材。可见,培养“君子”式的人才是东西方教育的共同价值追求。
二、实施“君子教育”的意义
开展“君子教育”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建国之后,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把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作为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千秋大业来看待,而“君子教育”的核心也是道德教育。千百年来,人们赋予君子仁爱之心、追求真理和正义、光明磊落、胸怀宽广、自律自省、言行一致、诚实守信、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等美德正是当代中学生应该具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
开展“君子教育”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十九大报告指出:“从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2017年9月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也指出:“开展国家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歷史渊源、发展脉络、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君子文化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放射着中华人文精神的光芒,具有永久的魅力和正能量,对其继承和创新,一则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二则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的教育。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1999,不战而胜》中写道:“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美国人颠覆中国的路线图就是不断向中国的年轻一代渗透他们的价值体系,让中国的年轻人逐渐忘掉自己的传统文化。
开展“君子教育”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的六大素养和十八个基本要点包括了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了“全面发展”的要求,其中的大部分素养都是君子应该具备的品格和素养,一个学生如果具备了这些素养,那他就是一个君子。反过来说如果一个学生具备了君子的品德和素养,他也就一定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有人可能认为“君子”作为一种理想人格,过于完美,难以企及,用来要求中小学生标准太高。其实在孔子看来,圣人是高不可攀的,而君子是可以养成的,人人都可以做到。它是一种人格追求,是一种内心信念,也是一种社会日常行为要求,并不抽象,也不神秘。正像洛克认为“无论是谁,只要有绅士行为,谁就是绅士”一样,只要谁具备了君子的品德,有君子的行为,他就是君子。一个君子不可能完美无缺,活生生的君子也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不然子贡为什么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三、怎样开展君子教育
第一,要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出“君子教育”的行動方案,要设计出一系列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完善、细化方案,逐步使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第二,要开展“君子教育”研究,构建君子教育的理念体系。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德育工作者队伍以及全体教师深入研究,挖掘君子文化内涵,探索君子教育的路径和方法,将其作为省、市、县、校的重大课题来研究,开发出一系列校本课程。要组织研讨会或论坛,广泛听取专家和教师的意见,不断丰富“君子教育”的内涵和外延。
第三,要继承创新,与时俱进。《易经·乾卦》说:君子“终日乾乾,与时偕行”。要深入挖掘中国古代君子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找到君子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结合点,赋予君子文化新鲜的时代精神,构建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君子教育,培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的新型君子。我们既要传承古代优秀的君子文化,又要构建当今鲜活的君子文化;既要弘扬传统的君子品格,又要光大当代的君子精神;既要研究古代的君子人物,又要树立当下的君子形象。要在君子文化中融入自由、民主、平等、法治这些现代价值原则,使学生有能力、有胸怀去理解消化其他的伟大文化。
第四,要结合校情,突出重点。“君子”的内涵十分丰富,古人对君子的要求非常全面,在一个学段不可能面面俱到,全面开花,要结合校情、生情,有针对性地重点打造。如湖南省君子文化研究会就提出以“君子厚德”来强化师德,以“君子自强”来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以“君子博学”来养成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君子修身”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广东省从化中学“培养现代君子”确定了三个重点,即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时代理念”和“文明言行”。有的学校提出“君子当正气浩然;君子当博学睿智;君子当志趣高雅”等等。
第五,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洛克绅士教育的重要方法是榜样示范,他指出:“没有什么事情能像榜样这么温和而又深刻地打入人们的心里。”因此,要开展君子教育,教师首先要做君子,不光要在师德师风上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在言谈举止、服饰穿戴上做好表率。学校还要教育家长给学生做好表率。学校还要挖掘本校办学历史上君子教育的成功案例,在学生身上发现典型,并进行一年一度的表彰奖励,要用身边榜样激励学生。
第六,要加强习惯养成教育。洛克绅士教育的原则是“及早实践”,主张通过实际道德行为的锻炼培养品德,反对让儿童背诵道德规则与口诀教训。那么,我们对学生进行君子教育的时候,也要摒弃传统的说教式教育,要设计一系列的活动和情景,在活动和生活实践中教给学生怎么操作,并长期坚持以养成习惯,比如如何穿戴、如何待人接物、如何使用文明用语、如何感恩父母等。
第七,要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本着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在环境文化建设中,营造浓厚的君子文化的人文环境,让学生浸润其中,耳濡目染,受到陶冶。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应规范大气,格调明快;校园绿化应花木葱茏,与人文素养相得益彰;学校文化标识,楼宇、道路命名,牌匾、标语内涵等精神文化,都要突出弘扬君子文化、培育时代新人的办学理念和文化主题。
“君子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民族伦理的基本要素和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几千年来推动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正能量和主旋律,已经沉淀成中华民族的遗传基因。做君子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价值标准和人生追求。君子文化应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君子教育”是以培养君子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是以“以德为先”、“全面发展”为理念的教育,这是自孔子以来的中国古代教育家一直孜孜以求的。“君子”的内涵和“君子教育”的理念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发展到今天,“君子”仍然是现代竞争中立身处世的标杆,“君子教育”也应该是以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现代人行为规范为目标的教育。
一、“君子教育”提出的背景
教育的终极关怀是受教育者获得人生幸福。那么,考高分就幸福吗?考好大学就幸福吗?找好工作挣大钱就幸福吗?当前过度的应试教育导致了道德教育的虚化和弱化,导致了年轻一代价值体系的紊乱和理想视野的狭窄,导致了一代人身体素质的下降,导致了许多学生的心理畸形和精神疾病,媒体上报道的因自闭、抑郁而自杀或杀老师、杀父母、杀同学的事件越来越多。当前,社会热议的“校园空心病”越来越普遍,年轻人为意义缺乏而苦恼,越来越多的学生问老师:“老师,学习为了什么?活着为了什么?”
面对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乱象,作为学校和教师必须唤醒教育者的良知,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年轻一代的道德教育和人格培养上积极作为,而不是消极责怪、抱怨和等待。那么,怎么做?笔者认为传承君子文化、开展君子教育是最好的选择和抓手。
目前,很多学校已经在“君子教育”上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山东省邹城市匡衡路小学提出“学孔孟之道,做少年君子”的办学理念;山东省肥城市河西小学以“君子文化”为教育特色,确定了“养良习,立君子之品;知诗书,成博雅之学;习雅艺,做美慧之人”的培养目标;山东省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开展“少年君子教育”,提出“承儒雅之风,做少年君子”的德育工作理念;由复旦大学附中青浦分校等单位主办的“君子养成教育”研讨会已经举办了第二届;湖南省成立君子文化研究会,创造性地将君子文化底蕴教育与青少年现代教育相结合,让君子文化成为学生在思想道德建设和相关文化教育中的重要抓手;湖南省清水塘北辰小学开展“做美德少年,传君子之风”的活动;广东省从化中学提出“传承孔子文化,培育现代君子”的教育特色理念。由此可见,把“君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和重要抓手已经成为许多学校和教育者的共识和实践行为。
十七世纪英国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洛克提出了绅士教育思想,在西方教育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于提升西方人的整体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从德、智、体三方面论述了绅士的培养。在德育上他主张要培养绅士的坚强意志和性格,克服欲望,服从理性;在智育上他注重培养绅士的才干和善于处理事务的能力,他要求教师和家长教给少年儿童为人处世之道,要明了世事人情,精明能干,掌握在未来社会生存的技巧;在体育上他认为绅士应锻炼成随时拿起武器保家卫国之人。洛克对绅士品行的界定和中国对君子品行的界定非常相似和接近,西方的绅士教育和中国的君子教育都以道德教育为重,都把德行放在人的素质的第一位,都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古代就把“礼、乐、射、御、书、数”作为君子教育的内容,培养出来的君子成为为国家尽忠、为社会建功立业的栋梁之材。可见,培养“君子”式的人才是东西方教育的共同价值追求。
二、实施“君子教育”的意义
开展“君子教育”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建国之后,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把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作为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千秋大业来看待,而“君子教育”的核心也是道德教育。千百年来,人们赋予君子仁爱之心、追求真理和正义、光明磊落、胸怀宽广、自律自省、言行一致、诚实守信、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等美德正是当代中学生应该具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
开展“君子教育”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十九大报告指出:“从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2017年9月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也指出:“开展国家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歷史渊源、发展脉络、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君子文化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放射着中华人文精神的光芒,具有永久的魅力和正能量,对其继承和创新,一则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二则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的教育。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1999,不战而胜》中写道:“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美国人颠覆中国的路线图就是不断向中国的年轻一代渗透他们的价值体系,让中国的年轻人逐渐忘掉自己的传统文化。
开展“君子教育”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的六大素养和十八个基本要点包括了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了“全面发展”的要求,其中的大部分素养都是君子应该具备的品格和素养,一个学生如果具备了这些素养,那他就是一个君子。反过来说如果一个学生具备了君子的品德和素养,他也就一定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有人可能认为“君子”作为一种理想人格,过于完美,难以企及,用来要求中小学生标准太高。其实在孔子看来,圣人是高不可攀的,而君子是可以养成的,人人都可以做到。它是一种人格追求,是一种内心信念,也是一种社会日常行为要求,并不抽象,也不神秘。正像洛克认为“无论是谁,只要有绅士行为,谁就是绅士”一样,只要谁具备了君子的品德,有君子的行为,他就是君子。一个君子不可能完美无缺,活生生的君子也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不然子贡为什么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三、怎样开展君子教育
第一,要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出“君子教育”的行動方案,要设计出一系列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完善、细化方案,逐步使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第二,要开展“君子教育”研究,构建君子教育的理念体系。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德育工作者队伍以及全体教师深入研究,挖掘君子文化内涵,探索君子教育的路径和方法,将其作为省、市、县、校的重大课题来研究,开发出一系列校本课程。要组织研讨会或论坛,广泛听取专家和教师的意见,不断丰富“君子教育”的内涵和外延。
第三,要继承创新,与时俱进。《易经·乾卦》说:君子“终日乾乾,与时偕行”。要深入挖掘中国古代君子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找到君子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结合点,赋予君子文化新鲜的时代精神,构建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君子教育,培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的新型君子。我们既要传承古代优秀的君子文化,又要构建当今鲜活的君子文化;既要弘扬传统的君子品格,又要光大当代的君子精神;既要研究古代的君子人物,又要树立当下的君子形象。要在君子文化中融入自由、民主、平等、法治这些现代价值原则,使学生有能力、有胸怀去理解消化其他的伟大文化。
第四,要结合校情,突出重点。“君子”的内涵十分丰富,古人对君子的要求非常全面,在一个学段不可能面面俱到,全面开花,要结合校情、生情,有针对性地重点打造。如湖南省君子文化研究会就提出以“君子厚德”来强化师德,以“君子自强”来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以“君子博学”来养成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君子修身”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广东省从化中学“培养现代君子”确定了三个重点,即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时代理念”和“文明言行”。有的学校提出“君子当正气浩然;君子当博学睿智;君子当志趣高雅”等等。
第五,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洛克绅士教育的重要方法是榜样示范,他指出:“没有什么事情能像榜样这么温和而又深刻地打入人们的心里。”因此,要开展君子教育,教师首先要做君子,不光要在师德师风上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在言谈举止、服饰穿戴上做好表率。学校还要教育家长给学生做好表率。学校还要挖掘本校办学历史上君子教育的成功案例,在学生身上发现典型,并进行一年一度的表彰奖励,要用身边榜样激励学生。
第六,要加强习惯养成教育。洛克绅士教育的原则是“及早实践”,主张通过实际道德行为的锻炼培养品德,反对让儿童背诵道德规则与口诀教训。那么,我们对学生进行君子教育的时候,也要摒弃传统的说教式教育,要设计一系列的活动和情景,在活动和生活实践中教给学生怎么操作,并长期坚持以养成习惯,比如如何穿戴、如何待人接物、如何使用文明用语、如何感恩父母等。
第七,要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本着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在环境文化建设中,营造浓厚的君子文化的人文环境,让学生浸润其中,耳濡目染,受到陶冶。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应规范大气,格调明快;校园绿化应花木葱茏,与人文素养相得益彰;学校文化标识,楼宇、道路命名,牌匾、标语内涵等精神文化,都要突出弘扬君子文化、培育时代新人的办学理念和文化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