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灵枢本输》针灸学术思想

来源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he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输》是《灵枢》第二篇,提出了五输穴等要穴分布的特定部位及其作用,叙述了手、足六阳经与任、督二脉在颈项间交汇之要穴,并指出四季取穴的常法及针刺动脉禁忌等,对各经的重要腧穴及临床运用作了推求本源的论述。本文将归纳整理《灵枢·本输》中所蕴含的针灸学术思想并对其内涵做一浅析。
  关键词:《灵枢》;《本输》;针灸学;学术思想
  中图分类号:R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4)11-0007-02
  《灵枢》[1]是中国医药学发展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输》是《灵枢经》卷一之第二篇,大部分篇幅正是专门为《十二原》中“五脏五腧,五五二十五腧,六腑六腧,六六三十六腧”这个结论所作的详细注解。“本”,《说文》:“木下为本”,即草木之根,往往是指最重要、最关键的部位。“输”,《说文》:“委输也”,本义是输通,古人用来代指腧穴,谓神气通过腧穴而出没也。故“本输”也者,乃谓人体最根本的腧穴,其实也就是对于神气的发生、聚集和流通最为重要,因而也是治疗上最为关键的腧穴。《灵枢·本输》主要学术思想如下。
  1经气所行,重在五输
  五输穴最早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是指十二经脉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特定的腧穴,即“井、荣、输、经、合”穴,简称五输,又名本输穴。《本输》中将十二经脉之气的流注运行,比喻为江河中的水流现象,所谓井者,经气在此流出,为水之源头,荣者,经气在此运行如永流尚徽,而未成大流之状;输者,水流由小及大,经气在此由浅渐深;经者,经气在此宽大畅通;合者,经气在此汇合于脏腑。诸穴的特点均未离开经气的运行状态,所以说五输穴除了具有经穴的共同生理特点之外,还提示穴位所在处的经气运行的生理状态,并将其特殊的生理意义寓于命名之中,明确这些腧穴即为身体的“本输”,也就是治疗疾病的关键腧穴。但在《本输》中对五输穴的论述无手少阴心经之五输穴,直至晋代,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2]中才补入手少阴心经之输穴,使五输穴发展为六十六穴。
  2五输取穴,因时制宜
  本篇中指出:“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络脉之所别处,五输之所留,六腑之所与合,四时之所出入,五脏之所溜处。”提出五输穴气血运行与流注也与一年四季和每日时辰不同密切相关,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春刺荥、夏刺输、秋刺合、冬刺井, 这是从一经五腧穴阴阳角度出发所提出的四时相应取穴法。“春取络脉诸荥大经分肉之间,甚者深取之,间者浅刺之;夏取诸腧孙络肌肉皮肤之上;秋取诸合,系如春法;冬取诸井诸腧之分,欲深而留之。此四时之序,气之所处,病之所舍,藏之所宜。”这是从不同经络五输穴阴阳角度所提出的四时相应取穴法。“大经分肉之间”张景岳解释为:经络,荥穴“皆中取于大经分肉之间”。春天万物生发阳气出地,而荥穴也为阳气从阴部出于阳部,“络脉也属少阳”故春刺荥穴;夏天万物欣盛,阳气亦盛,输穴在阳部阳气亦盛,孙络最表浅故夏刺输穴、孙络;秋天阳气收敛,阴气益盛,合穴为气血从阳部转为阴部藏腑的穴位,故秋刺合,冬天阳气闭藏,阴气最盛,井穴为气血在阴部,故冬刺井。这样取穴完全与自然界变化达到了统一。因季取穴是古人在长期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它体现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统一观,所以至今对针灸临床仍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3七次脉穴,用广效佳
  七次脉是指任脉、督脉及手足三阳经在颈项部的一个重要腧穴。次,指从任脉的天突穴旁开的穴位,共八个穴位,依次为天突、人迎、抉突、天窗、天容、天牖、天柱、风府穴。《内经》中未名言七次脉的意义,历代诸家亦无相关解释,颈项部腧穴并非只有这些,《本输》主要讨论人体的重要腧穴,七次脉在此出现,不可轻视其重要作用。七次脉中的六阳经穴在根、溜、注、入中属于上入,与腕踝关节附近的下入一络穴相对应,在十二经别的六合关系上,又处于阴阳表里经从里脏浅出相和的所在。六阴经虽无颈部腧穴,但结合《灵枢·经脉》六阴经的经脉病候加以比照便可知,七次脉中的六阳经穴亦同于十二络穴那样治疗其表里经,即阴经诸脉之病症。除此之外,临床经验及实验研究表明,七次脉同四肢远端穴一样,具有治疗内脏疾患的特点。如天突具有宣肺化痰,利咽开音的作用,多用来治疗肺系疾患。人迎穴具有宽胸降逆,化痰利咽的作用,广泛用于心脑及肺系疾患。扶突穴具有清咽利膈,理气散结的作用,为治疗甲状腺肿大、甲亢的主穴。风府穴具有祛风邪,利关节,清神志的作用,临床上多用来治疗脑血管、脑神经疾患等。
  4动脉施针,慎守忌宜
  《说文》[3]:“禁,吉凶之忌也。”对于五腧穴而言,最要紧的禁忌点则是手臂上的桡动脉,在古人即称之为“阴尺动脉”。“夺阴者死”,其本意是说误刺动脉的情况。笔者就针刺动脉是否绝对禁忌提出疑问。从历代文献对人迎、经渠、太溪等穴位的记载来考证,动脉搏动的部位是某些穴位定位针刺的标准。如人迎穴,《灵枢·本输》中说:“缺盆之中,……次任脉侧之动脉,足阳明也,名曰人迎。”这里“动脉”是指搏动之脉,意思是说(颈部)任脉侧旁搏动之脉,是足阳明经,其穴位叫人迎。《针灸甲乙经》记载:“人迎,在颈大脉动应手,侠结喉旁。”所以,人迎穴的定位是在喉结旁颈总动脉搏动之处。再如经渠穴,《本输》中说:“经渠,寸口中也,动而不居。”《荀子·不苟》[4]杨注:“居,止也。”动而不居即动而不止之意。《针灸大成》[5]中也说:“经渠:寸口动脉陷中。”所以经渠穴的定位是在寸口中桡动脉搏动的部位。再如太溪者,《甲乙经》说:“太溪者,土也,在足内踝后跟骨上动脉陷者中。”《针灸大成》说:“太溪,足内踝后五分,跟骨上动脉陷中。”可见太溪穴的定位是足内踝后胫后动脉搏动处的凹陷中。可见这些穴位的定位都将动脉搏动的部位作为取穴的标准。从现代解剖学的角度看,由平滑肌和弹性纤维为主组成的动脉壁有很好的弹性、韧性及厚度,可避免毫针针刺后有大出血的危险。相反,动脉壁上分布有丰富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其针刺对人体的调节作用会更直接有效。临床工作中,针刺穴位时特意选在动脉搏动最明显的部位对准动脉进行针刺,发现其酸胀麻感觉及经脉针感放射现象均较一般穴位显著。只要不进行大幅度提插捻转,很少会引起出血情况。因此,笔者认为针刺体表动脉搏动处的穴位时,避开动脉针刺是没有必要的,但从安全性方面考虑,针刺此类穴位时不当屡刺,以防经脉之血气尽泄。
  5小结
  《灵枢·本输》对针灸学的贡献是显著的,她明确了五输穴的定位及名称,并叙述了五输穴以外颈项间的要穴及四季取穴的常规方法,针刺动脉禁忌等学术思想,这些不仅是对《九针十二原》的补充,更是为后世针刺特定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对特定穴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战国·佚名.《黄帝内经灵枢》[M].中国古籍出版社,2003.
  [2]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8.
  [3]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4]黎翔凤管子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4;
  [5]杨继洲,靳贤, 黄龙祥.针灸大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收稿日期:2014-07-2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坤泰胶囊与阿司匹林合用对生育期女性不明原因薄型子宫内膜之治疗的作用。方法126例不明原因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于次月随机分为3组,每组42例,中西药合用组在月经第5 d开始加用坤泰胶囊(贵阳新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4粒/次。3次/d及拜阿司匹林100mg/片(Bayer HeaithCare Manufacturing S.r.l.生产,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分装),1片/次。1次/d,
期刊
摘要:运用张仲景“血不利则为水”理论,阐述癌性腹水的形成机制,明确治疗癌性腹水时血与水的辨证关系,探讨在临床中如何把握见水治血、见血治水以及血水并治,以期能为癌性腹水的中医治疗提供更多的启发。  关键词:癌性腹水;血与水;辨证关系  中图分类号:R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6)07-0014-03  癌性腹水,也叫恶性腹腔积液,是指恶性肿瘤发展至腹腔所引起的腹膜腔积液异
期刊
摘要:目的探寻中药灌肠联合耳尖刺血疗法在儿童肺炎疾病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服用美林等西药退热 中药灌肠组:单用中药灌肠疗效 联合治疗组:中药灌肠配合耳尖刺血疗法的疗效。观察患者退热时间、平喘时间、止咳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等指标,同时观察患儿是否发生抽搐病症。结果联合治疗组治愈例数优于中药灌肠组和对照组,同时患儿病症恢复时间也具有明显优势。结论中药灌肠联合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自拟温经补肾抗风湿中药方在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患者中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1月本院收治类风湿关节炎(RA)继发骨质疏松(OP)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表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自拟温经补肾抗风湿中药方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血钙(Ca)、碱性磷酸酶(BALP)、腰椎骨密度(BMD)水平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下气汤治疗水平半规管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后残留头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水平半规管型BPPV复位成功后残留头晕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下气汤治疗,对照组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疗程为10天。治疗前后观察眩晕中医证候积分、DHI评分变化。结果2组治疗均有效,但治疗后眩晕中医证候积分、DHI评分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  1.2纳入标准及排除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千金苇茎汤合透脓散辅助治疗肺部感染(痰热壅肺、气阴两虚)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60例符合诊断的肺部感染(痰热壅肺、气阴两虚)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吸氧、抗感染、祛痰止咳平喘等西医基础对症治疗,治疗组另予以口服中药汤剂10 d后观察疗效。结果临床综合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73.33%,2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综合
期刊
摘要:彭子益所著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1]中提出了“生命宇宙的整体观”思想,文中从古中医圆运动的角度阐述了多种疾病的病机与治疗。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增长,严重损害了人们的生命健康,并加重了患者就医诊疗的经济负担。名中医李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对疑难顽疾屡起沉珂,李可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认为消渴的病机是“燥热为标,阳虚为本”[2],并辨证分为:火不归原、厥阴不敛、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补阳还五汤在急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后T波峰末间期及预后影响。方法以本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间,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静脉溶栓疗法进行血运重建,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服用补阳还五汤,两组患者治疗疗程均为30d,随访观察6个月。结果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Tpe及TpeR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颈腰椎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并有年轻化趋势。导引功法作为一种防治疾病的锻炼方法,其在防治颈腰椎病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现将导引功法在防治颈腰椎病近几年的研究进展归纳总结。  关键词:导引功法;颈腰椎病;治未病  中图分类号:R68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6)07-0093-03  颈腰椎病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腰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肺癌骨转移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将40例行化疗的肺癌伴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给予针对性中医护理。分别比较2组患者疼痛及焦虑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疼痛缓解及焦虑情绪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给予针对性中西医护理措施,可明显缓解疼痛及改善患者焦虑情绪。  关键词:肺癌健胃转移;疼痛;焦虑;中西医结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R273文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