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撑,而经济法则是各项经济活动开展的依据和准绳,在规范市场经济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与此同时,经济法在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方面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使其这一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应当探寻一条合理可行的实现路径。基于此点,文章从经济法及社会整体利益的特点分析,论述了经济法对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路径。
关键词:经济法;社会整体利益;维护
一、经济法及社会整体利益的特点
(一)经济法的特点
我国是一个法治社会,法律是人们行为的规范和准则,而经济法是较为特殊的法律,具体是指调整国家宏观经济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法的特点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干预性。国家可以通过经济法对经济环境、经济秩序等与经济有关的活动进行干预,从而确保经济关系的确定及有序进行,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二是本位性。与行政法和民法相比,经济法在调整社会整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上,各具主导思想,经济法立足于社会利益,是社会责任的本位法。
三是目的性。调整经济关系是经济法颁布的初衷,其最终目的是使社会整体经济可以稳定、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
四是多样性。经济法的调整手段具有多样性的特点,除包括司法的各种调整手段之外,还包含公法的调整手段。当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出现矛盾冲突时,通过私权利的维护,找到平衡点,解决问题。
(二)社会整体利益的特点
社会整体利益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整个社会利益的统一,其中既包含国家民族的利益,也包括集体和个体的利益。社会整体利益的特点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会性。这是社会整体利益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它代表整个社会,所有能够促进社会发展的内容,都是社会整体利益的体现。
二是整体性。社会中所有合法人群的利益均归属于社会整体利益的范畴,由此使其具备整体性的特点,只有保证其整体性,才能使经济始终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
二、经济法对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路径
由于经济法与社会整体利益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从而使其成为维护社会整体利益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具体的维护路径如下:
(一)从立法方面进行维护
为使经济法在社会整体利益维护中的作用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可将社会整体利益维护方面的内容,融入到经济法相关法律条款当中。这样当社会整体利益受到侵害時,便可以经济法条款作为依据,对社会整体利益进行保障和维护。我国现行的《反垄断法》、《政府采购法》的相关条款中,虽然涉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等词语,但却并不具体,可操作性性略显不足。而《审计法》、《预算法》中虽然也都包含维护国家经济秩序以及宏观调控方面的内容,但却不够详细,尽管这些法律均可在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中运用,但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上效果并不明显。鉴于此,可对相关的法律进行重新修订,针对各种破坏社会整体利益的行为,制定相应的条款及细则,一旦这种行为发生时,便可利用法律进行处理,由此可使社会整体利益得到更好地维护。国家在立法的过程中,应当以实际的经济情况作为依据,对经济干预标准加以明确,这样可以防止个人追求利益时影响社会整体利益的情况发生。
(二)明确二者的关系
经济法与社会整体利益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联,下面从调整目的、调整对象以及调整特征三个方面,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分析。
一是调整目的。市场作为各类商品集中买卖的场所,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所以市场的稳定运行尤为重要。但市场中常常会发生一些特殊情况,此时便需要经济法进行调整。导致特殊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个体为谋取非法利益,从而破坏市场正常运行,影响了社会整体利益,经济法的初衷是对社会整体利益进行保障和维护,这样才能保证市场秩序的稳定性。
二是调整对象。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包括宏观经济和市场规则,如果市场本身的调控作用达不到预期效果时,国家便会利用经济法的有关条款,对市场运行进行干预,确保市场处于受控状态。如果市场规则出现问题,经济法便会针对有问题的规则进行调整,避免垄断经营、恶意竞争等影响社会整体利益的情况发生。
三是调整特征。经济法是一项法律法规,在对经济关系进行调整的过程中,当有必要时会采用行政手段,由此使经济法具有政策性与行政性双重特征。但从本质的角度上讲,经济法最为重要的作用是以社会整体利益作为立足点,对市场秩序中的经济效益进行把控。鉴于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可以清楚了解经济法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通过对二者之间关系的明确,能够使经济法更好地维护社会整体利益。
(三)加大经济法的宣传力度
法院在对各类案件进行审理的过程中,法官主要是依据法律法规的条款进行审判,可作为审判依据的法律法规被称之为裁判规则。但并不是所有的法律法规都可作为审判依据,无法作为审判依据的法律法规被称为政策基准,其所代表的是国家的立场,具有引导作用。虽然政策基准无法作为审判依据,但对于社会整体利益却有直接影响。我国现已制定经济法方面的法律60余部,有的与财政税务有关,有的与能源交通有关,有的与金融商业有关,有的与农业有关,上述方面全部都与社会整体利益息息相关。因此,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政策基准的宣传力度,借此来使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转化为法律要求。由于经济法所面对是社会整体利益,所以应当通过完善政策基准和强化宣传等手段,使社会公众能够了解经济法在维护社会整体利益方面的作用,并使公众将经济法确立为行事原则,在追求个人利益时,不侵害社会整体利益。
(四)合理利用经济法责任制度
对于经济法而言,其责任制度具体是指集体、个人的行为与经济法相违背,并且危害到社会整体利益时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可对经济法责任制度加以合理利用,对社会整体利益进行维护。具体措施如下:一是经济法可通过对民事责任及刑事责任的利用,约束社会公众的行为,由此能够达到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效果。当集体和个人做出侵害社会整体利益的行为时,可借助经济法责任制度对行为进行制止,此时需要使用一些强制措施。二是国家可在制定普通法律条款的同时,建立相应的责任形式,以此来对社会整体利益进行维护。如,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法》便有此类规定,即食品召回制度,要求企业及时召回质量不合格的食品,保护民众的生命安全。其它的经济法律可以效仿《食品安全法》的做法,加入责任制度,利用责任制度对社会整体利益进行切实、有效地维护。
三、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作为一个法治国家,法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经济法则是法律法规的构成部分之一,其在确保社会稳定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在维护社会整体利益方面,经济法的作用更加突出。为使经济法这一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应当对经济法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加以明确,并在立法中,将社会整体利益融入到相关的经济法当中。同时,还要逐步加大经济法政策基准的宣传力度,对经济法责任制度进行合理利用,这样能够体现出经济法在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蔡先红.经济法对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探讨[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6):78-80.
[2]李子彦.谈我国经济法对社会整体利益维护的积极意义[J].法制博览,2018(6):72-74.
[3]龙欣.经济法对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1):23-25.
[4]王菁.研究经济法对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作用[J].全国商情,2016(10):107-109.
[5]于洋.经济法对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分析[J].法制博览,2018(6):81-83.
关键词:经济法;社会整体利益;维护
一、经济法及社会整体利益的特点
(一)经济法的特点
我国是一个法治社会,法律是人们行为的规范和准则,而经济法是较为特殊的法律,具体是指调整国家宏观经济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法的特点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干预性。国家可以通过经济法对经济环境、经济秩序等与经济有关的活动进行干预,从而确保经济关系的确定及有序进行,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二是本位性。与行政法和民法相比,经济法在调整社会整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上,各具主导思想,经济法立足于社会利益,是社会责任的本位法。
三是目的性。调整经济关系是经济法颁布的初衷,其最终目的是使社会整体经济可以稳定、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
四是多样性。经济法的调整手段具有多样性的特点,除包括司法的各种调整手段之外,还包含公法的调整手段。当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出现矛盾冲突时,通过私权利的维护,找到平衡点,解决问题。
(二)社会整体利益的特点
社会整体利益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整个社会利益的统一,其中既包含国家民族的利益,也包括集体和个体的利益。社会整体利益的特点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会性。这是社会整体利益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它代表整个社会,所有能够促进社会发展的内容,都是社会整体利益的体现。
二是整体性。社会中所有合法人群的利益均归属于社会整体利益的范畴,由此使其具备整体性的特点,只有保证其整体性,才能使经济始终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
二、经济法对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路径
由于经济法与社会整体利益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从而使其成为维护社会整体利益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具体的维护路径如下:
(一)从立法方面进行维护
为使经济法在社会整体利益维护中的作用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可将社会整体利益维护方面的内容,融入到经济法相关法律条款当中。这样当社会整体利益受到侵害時,便可以经济法条款作为依据,对社会整体利益进行保障和维护。我国现行的《反垄断法》、《政府采购法》的相关条款中,虽然涉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等词语,但却并不具体,可操作性性略显不足。而《审计法》、《预算法》中虽然也都包含维护国家经济秩序以及宏观调控方面的内容,但却不够详细,尽管这些法律均可在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中运用,但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上效果并不明显。鉴于此,可对相关的法律进行重新修订,针对各种破坏社会整体利益的行为,制定相应的条款及细则,一旦这种行为发生时,便可利用法律进行处理,由此可使社会整体利益得到更好地维护。国家在立法的过程中,应当以实际的经济情况作为依据,对经济干预标准加以明确,这样可以防止个人追求利益时影响社会整体利益的情况发生。
(二)明确二者的关系
经济法与社会整体利益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联,下面从调整目的、调整对象以及调整特征三个方面,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分析。
一是调整目的。市场作为各类商品集中买卖的场所,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所以市场的稳定运行尤为重要。但市场中常常会发生一些特殊情况,此时便需要经济法进行调整。导致特殊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个体为谋取非法利益,从而破坏市场正常运行,影响了社会整体利益,经济法的初衷是对社会整体利益进行保障和维护,这样才能保证市场秩序的稳定性。
二是调整对象。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包括宏观经济和市场规则,如果市场本身的调控作用达不到预期效果时,国家便会利用经济法的有关条款,对市场运行进行干预,确保市场处于受控状态。如果市场规则出现问题,经济法便会针对有问题的规则进行调整,避免垄断经营、恶意竞争等影响社会整体利益的情况发生。
三是调整特征。经济法是一项法律法规,在对经济关系进行调整的过程中,当有必要时会采用行政手段,由此使经济法具有政策性与行政性双重特征。但从本质的角度上讲,经济法最为重要的作用是以社会整体利益作为立足点,对市场秩序中的经济效益进行把控。鉴于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可以清楚了解经济法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通过对二者之间关系的明确,能够使经济法更好地维护社会整体利益。
(三)加大经济法的宣传力度
法院在对各类案件进行审理的过程中,法官主要是依据法律法规的条款进行审判,可作为审判依据的法律法规被称之为裁判规则。但并不是所有的法律法规都可作为审判依据,无法作为审判依据的法律法规被称为政策基准,其所代表的是国家的立场,具有引导作用。虽然政策基准无法作为审判依据,但对于社会整体利益却有直接影响。我国现已制定经济法方面的法律60余部,有的与财政税务有关,有的与能源交通有关,有的与金融商业有关,有的与农业有关,上述方面全部都与社会整体利益息息相关。因此,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政策基准的宣传力度,借此来使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转化为法律要求。由于经济法所面对是社会整体利益,所以应当通过完善政策基准和强化宣传等手段,使社会公众能够了解经济法在维护社会整体利益方面的作用,并使公众将经济法确立为行事原则,在追求个人利益时,不侵害社会整体利益。
(四)合理利用经济法责任制度
对于经济法而言,其责任制度具体是指集体、个人的行为与经济法相违背,并且危害到社会整体利益时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可对经济法责任制度加以合理利用,对社会整体利益进行维护。具体措施如下:一是经济法可通过对民事责任及刑事责任的利用,约束社会公众的行为,由此能够达到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效果。当集体和个人做出侵害社会整体利益的行为时,可借助经济法责任制度对行为进行制止,此时需要使用一些强制措施。二是国家可在制定普通法律条款的同时,建立相应的责任形式,以此来对社会整体利益进行维护。如,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法》便有此类规定,即食品召回制度,要求企业及时召回质量不合格的食品,保护民众的生命安全。其它的经济法律可以效仿《食品安全法》的做法,加入责任制度,利用责任制度对社会整体利益进行切实、有效地维护。
三、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作为一个法治国家,法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经济法则是法律法规的构成部分之一,其在确保社会稳定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在维护社会整体利益方面,经济法的作用更加突出。为使经济法这一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应当对经济法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加以明确,并在立法中,将社会整体利益融入到相关的经济法当中。同时,还要逐步加大经济法政策基准的宣传力度,对经济法责任制度进行合理利用,这样能够体现出经济法在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蔡先红.经济法对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探讨[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6):78-80.
[2]李子彦.谈我国经济法对社会整体利益维护的积极意义[J].法制博览,2018(6):72-74.
[3]龙欣.经济法对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1):23-25.
[4]王菁.研究经济法对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作用[J].全国商情,2016(10):107-109.
[5]于洋.经济法对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分析[J].法制博览,2018(6):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