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供暖在行动,重点是找到更适合的方式

来源 :现代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ming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方人过冬靠暖气,南方人过冬靠一身正气。”随着北方供暖季开启,每年此时都会被拿来热议一番的“南方供暖”话题又火了起来。与往年不同的是,“南方城市成暖气片销量增长主力”今年登上了热搜,南方网友喊了这么多年的“集中供暖”真的要变成现实了吗?
  众所周知,我国南北供暖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具体来说,我国目前的集中供暖地区是指累年月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5℃的天气超过90天的华北、东北、西北地区。这几年舆论聚焦的“南方”主要是指长江流域地区,冬季潮湿阴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地区的居民靠空調和电暖器度过寒冬,其缺点显而易见:严重浪费电力资源,不利于节能减排,存在安全隐患。
  近年来,武汉、合肥、长沙等城市的部分城区在冬季已经开始进行集中供暖,还有城市正在规划建设供暖项目。在贵阳市一些新建小区,供暖企业通过空调热泵技术,将45℃的水送入业主家中的地热管中供暖;在武汉,一些采用集中供暖的新建小区在建造时就已经完成了供热设施的建设。据统计,2019年家用暖气片销量同比增长430%,而销量增长的“主力军”正是上海、南京、武汉等南方城市。
  住建部早在几年前就提倡南方地区科学地选择适宜的采暖方式,采用分散、局部的供热方式,来解决个性化采暖需求。当前,社会各界对于“南方也要供暖”这个问题早已达成了共识,只是在供暖的方式上还存在争论。
  南方“是否需要供暖”,是从帮助百姓解决现实问题、帮助人民实现美好生活愿望的角度来说;而“怎样供暖”,是从提高能效、减少能源消耗等技术角度来看。供暖作为一种大规模、系统化的公共服务,涉及规划、建筑、能源、财政、技术等方方面面统筹规划,“暖房子”的民生议题解决起来很难,但无论如何,南方供暖已经在行动。期待南方地区能尽快通过科学规划,找到更环保、更适合的供暖方式,让南北方的我们都能在冬季里感受如春的温暖。
  (摘自央视新闻网   本文作者:赵静)
其他文献
八年前,在一家名叫“海棠书房”的小书店里,我买了一本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的《早春》,这本书至今我已经读过四遍,但是每一遍读仍有新的体会。后来又陆续读了《天使之门》《离岸》《书店》《蓝花》,越发感到惊奇的是,她的每一本书皆发生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而她自如地切换着人物、地点、时间,就好像她对那些地方、那些人已经熟悉了一辈子。  但这还不是佩内洛普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对我而言,佩内洛普不同于大部分作家,
期刊
导演辛爽在公司的办公桌边随手放着一摞书,除了班宇的《冬泳》《逍遥游》,还有吉田修一的《怒》《恶人》《横道世之介》《同栖生活》……因为喜欢电影《恶人》,他将吉田修一的好几部小说都买了回来。  看完电影看原著,这是他的阅读习惯。  “导演这个职业需要你进行大量的阅读。”辛爽说,“因为你需要关注人物、情节、情感……这些东西依靠自己在生活中的经验是很有限的,于是,就要用阅读去拓宽自己的经验。”  “改编,
期刊
粮票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在特定经济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中国最早实行的票证种类是粮票、食用油票、布票等。粮票作为一种实际应用的有价证券,在中国使用达40多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已退出了历史舞台。  粮票,从我记事时开始,就是有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以为,从古到今,不论中外,都有粮票一说,不知道那是物质匮乏的产物。  上大学以前,但凡与粮食沾边的,都要粮票,光有钞票,恐怕就得饿死。那时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