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一种精神姿势

来源 :第二课堂(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zhuangpm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先哲关于“生命、时空、信念……”的声音中,有一帖话,于我堪称最璀璨、最完美的表述,此即康德的墓志铭:“有两样东西,对它们的盯凝愈深沉,它们在我心里唤起的敬畏与赞叹就愈强烈,这就是:头顶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仰望星空”——许多年来,这个朴素的举止,它所蕴含的生命美学和宗教意蕴,一直感动和濡染着我。在我眼里,这不仅是个深情的动作,更是一种信仰仪式。它教会了我迷恋和感恩,教会了我如何守护童年的品行,如何小心翼翼地以虔敬之心看世界,向细微之物学习谦卑与忠诚……
  如果说“仰望”有着精神同义词的话,我想,那应是“憧憬、虔敬、守信、遵诺、履约、皈依、忠诚……”之类。“仰望”——让人端直和挺拔!它既是自然意义的翘首,又是社会属性的膜拜;它可形容一个人的生命动作,亦可象征一代人的文化品性和精神姿势。多年来,我养成了一个观察习惯:看一个人对“星空”的态度——有无“仰”之虔敬,有无和“仰”相匹配的气质……从某种意义上,看一个人如何消费星空,便可粗略判断他是如何消费生命的。于一个时代的整体人群而言,亦如此。
  在古希腊,在古埃及,在古华夏,当追溯文明之源时,你会发现:最早的文化灵感和生命智识莫不受孕于对天象的注视,莫不诞生于玉宇苍穹的感召和月晕清辉的谕示!神话、咏叹、时令、历法、图腾、祭礼、哲学、诗词、占卜、宗教、艺术……概莫能外。日月交替,斗转星移;阴晴亏盈,风云变幻;文化与天地共栖,人伦与神明同息;银河璀璨之时,也是人文潮汐高涨的季节。星空,对地面爬行的人来说,不仅是生理依赖,也是精神的依赖;不仅是光线来源,也是诗意与梦想、神性与理性的来源。正是在星光的抚照与萦绕下,“人”才印证了自己的立足点,确立无限和有限,感受到天道的永恒与轮回,从而在坐标系中获得生命的镇定。
  失去星空的笼罩和滋养,人的精神夜晚该会多么黯然与冷寂!生命之上,是山顶;山顶之上,是“上苍”。对地球人来说,星空即唯一的“上苍”,也是最璀璨的精神屋顶,它把时空的巍峨、神秘、诗意、纯净、浩瀚、深邃、慷慨、无限……一并交给了你。
  汉语构词真的奇妙,把“信仰”二字拆开来,你即发现,“信”与“仰”的关系竟那么紧密——信者,仰也;仰者,信也。唯仰者信,唯信者仰。
  对星空的审美态度和消费方式,往往可见一个时代的生存品格、文化习性和价值信仰。我发现,凡有德和有信的时代,必是谦卑的时代,必是尊重万物、惯于膜拜和仰望的时代;凡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涨潮的季节,也必是凝视星空最深情与专注之时。应该说,半个世纪之前的人类,在对星空的消费上,基本是一种纯真的、童年式的文化和精神消费——幻想式、恋曲式的,更多地,人们用一种唯美和宗教的视线凝望她。但现代以来,随着技术信心的膨胀和飞行工具的扩张,人们却变得实用了、贪婪了,开始用一种急躁的物理的方式染指她……手足代之目光,触摸代之表白。
  当星空变成了“太空”、意象变成了领地,当想象力变成了科技力和生产力,“嫦娥奔月”变成了“太空竞赛”和“星球大战”——人类对星空的消费,也就完成了由“爱慕”向“占有”的偷渡,对它的打量也就从“恋情式”进入了“科技式”和“政治式”,膜拜变成了染指和窃取。不仅恋曲结束了,连爱情也一并死掉了。
  至此,康德和牛顿所栖息的那个精神夜晚,彻底终结。他们的“星空”已被彻底物理化。
  【赏析】在一般人眼里,仰望只是一个平常而单纯的动作;可是,在作者眼里,它是一种精神姿势,作者于平淡中见新奇,肤浅中见深刻。在这个看似平凡的动作中发掘出它的文化的、宗教的、精神的、心灵的意义。剖开现代物质文明,作者敏锐地发现,与过去相比,我们的物质文明发达了,可是“仰望”变少了,我们的精神家园荒芜了。为了说理透彻,彰显主旨,一方面,作者怀着崇敬与感恩,多角度、深层次地分析了人类所仰望的“星空”,对人类的文化、审美、思想、精神的启蒙与启发意义;另一方面,作者怀着无比忧郁的心情详细描述了人类仰望“星空”方式的变化,古今对比,批判了现代人的粗暴与无知,含蓄地指出,随着仰望方式的改变,我们的精神也被物质化了。
  (赏析 高险峰
  编辑 文 墨)
其他文献
笔者多年来应用莱菔、当归油治疗马属动物食滞性胃扩张126例,治愈121例,有效率达96%以上.现介绍如下.
近年来,笔者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运用腹腔注射结合常规治疗方法,治愈多例病危猪,效果满意.
梳理近年来网络舆论中的“信息富人”的表现行为,可以以利己和利他为价值判断维度,以混淆视听和理性参与为行为表现维度,将“信息富人”分类描述;以理性参与或混淆视听为其行动策
所有的文字都可能是挣脱、徘徊、觅得生机和自我启明。我们通过写作而成为信使,摆渡着某种不可能,同时使这样的不可能成为可能,秘诀就在于我们试图做世界信使之前先做自己,因为危机的本质恰恰在于不相信、放弃和怨恨,我们以为拯救一直遥不可及,而不是拯救就在于行动之中。如果有些写作仍然予以我们精神的包扎,予以一种获得……奇妙的、从阅读中汩汩流淌着竟是不断的返回,仿佛只有你一个人懂得,只属于你一个人,只有你打开了
作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形式,社会实践对于培养研究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等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从创新人才的内涵和特征出发,阐述了社会实践对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