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雄:那些马儿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图 嘎玛遵追桑布 图/张静

嘎玛遵追桑布和“黑帐篷”


  这是举世闻名的青藏公路。采访组一行出发时选择了一条全新线路——几十公里刚修建完成的高速公路,大致是从堆龙德庆区羊达乡到当雄县羊八井镇,从过去从未走过的河对岸看彼岸披雪的山峰和山脚下似曾熟悉如今而又显得陌生的村庄,新奇与兴奋自不待言。此行的目的之一是到几十公里外,赶赴“草原之子”——嘎玛遵追桑布之约。
  过了两块设计精致的路牌后,草原奇景“行者·黑帐篷”就在我们眼前了。
  首先出现在视线中的是马路左侧一组低调而新颖的黑色建筑群,不注意还真容易错过。
  司机把车停在路边,我们打算在没有嘎玛陪同下先自己摸索和探寻这座建筑的奇妙之处。
  找到下沉广场的入口,左右细看,慢慢琢磨。可以感觉到设计师希望人们在进入观景平台之前能够保持一种谦卑的姿态,向下走,往内收,回归平静。每走一步,视平线景观就消减一分,最后只剩下头顶的蓝天和白云。
  推开门,里面是一段狭长的斜步道,除了阳光投下的影子,仿佛只有耳边萦绕的风声与牦牛声,心渐渐安静下来。
  往前再走一步,往上升高一些,又对远方多了一份渴望。走到端头,你发现自己飘浮于草原之上,视线豁然开朗,念青唐古拉山主峰就在眼前。
  信步走入右手的牛粪餐厅,一股温暖的气息扑鼻而来。这里没有了登山探险的严肃,取而代之的是日常生活的朴实与平凡。坐下来,喝一口酥油茶,边与同行人细语交谈,边感受窗外风中的景色,轻松自在。
嘎玛遵追桑布和藏北草原上的牦牛已和谐得如同一家人 图/张静

  据悉“行者·黑帐篷”项目是针对藏北草原地区实际情况而制定的旅游服务精品业态。设有文创体验空间、牧民课堂,牧民集市、阳光茶餐厅、攝影观景台、停车场、生态环保厕所等,主要经营以文创产品为中心的旅游商品销售及茶饮茶点销售、特色体验项目等。
  嘎玛遵追桑布就在这里等着我们的到来。
  “草原上的牧人现在也进入现代化的进程,记忆中的黑帐篷越来越少。”带着游牧文化传承的初心,“草原之子”嘎玛遵追桑布用自己所学回馈家乡,全情投入建设游牧乐园,成为草原上的新时代牧人。他希望游客,特别是牧人的子孙回到自己祖先的牧场时,对曾经为族人遮风挡雨的黑帐篷保留一点温馨的记忆。
  我们的采访进行得非常顺利。
  他知道我们是来“找马的”,但还是在自己得意的文创产品前让记者拍照,摆了一个推介产品的造型。显然,聪明的嘎玛对自己的定位和边界有着清晰的认识。
  眼前的嘎玛遵追桑布,1988年出生在当雄县一户牧民家庭,从西北民族大学毕业后考上了昌都的公务员,在很多人看来,他今后算是告别了牧场,走向了坦途。然而,仅仅干了一年时间,他便告别了公务员生涯,回到养育他的家乡当雄,投身畜产品加工行业和游牧文化传播、文创观光旅游业,做了一名藏族新一代创业者。
  那是2012年,他拿出自己积攒下的5万元钱,与村民组建了羊八井畜产品加工销售专业合作社,同时当上了西藏导游。靠着一股年轻人的闯劲和敢想敢干的热情,带领社员把产品卖给游客,把故乡介绍给了国内外游客。慢慢地,合作社的生意越来越好。2013年,他发动社员再一次集资,以保护、传承、发扬游牧文化为宗旨,打造集乡村民宿、手工艺品、牧区餐饮、游牧文化体验服务等于一体的全新藏北旅游文化窗口——西藏当雄卓巴仓游牧文化体验空间,成为带领当地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头羊。
  创业,需要资金,还有各种经验。他去过传媒公司打工,帮歌手写歌词,兼做推销……当然包括在旅游公司做导游带团。到西藏旅游,纳木错湖是一个重要的景点,只要是去往那个方向的,他都会想尽办法把游客带回自己的村庄,带到自己的家里。
  天道酬勤。他创办的当雄县羊八井畜产品加工销售专业合作社的进展情况引起当地政府的注意,及时给予资金、政策等支持……2018年10月1日,他们在当雄念青唐古拉雪山对面,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关于黑帐篷与高原牦牛“牧心”的分享会。年老的牧人、孩子、新时代牧人和学者共同参与,讲述了他们与牦牛、黑帐篷之间的故事。同时,当雄县在念青唐古拉雪山下倾力打造的“行者·黑帐篷”游客服务中心也正式开门纳客。
嘎玛遵追桑布为我们展示“行者·黑帐篷”内的文创产品 图/张静
嘎玛遵追桑布为我们展示“行者·黑帐篷”内的文创产品 图/张静

  嘎玛遵追桑布告诉我们:“我从小在并不富裕的家境中长大,上学之余,我奔跑在广阔的高山草甸牧场上,放牧着我的牦牛和绵羊。无数次听大人们讲西藏古老的游牧故事。在当地牧羊人和狩猎者的民歌和传说里,念青唐古拉山是男人的象征,统领横贯藏北数以百计山峰的唐古拉山脉,而纳木错是圣湖。我在古老游牧环境和故事的熏陶中,度过了快乐的童年。”
  四年大学生活中,嘎玛与来自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藏地的少数民族同学有着充分的交流,尤其是不同地区藏文化的交汇融合,极大丰富了他的所思所想。各地的生活习俗都有自身的特色,也是薪火相传的文化积淀。他看到了藏文化的无穷魅力和光辉,暗暗萌发了做文化传播者的想法。
  他认为本民族的土特产,甚至生活方式都是不可替代的文化标签,蕴含着无穷的商机。 对他来说,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观念带领父老乡亲走向更好的生活。“大学毕业后,我成了藏东昌都地区的公务员。这里有一个缘由。是我从小的印象中,昌都地区就被描述为商业重镇,那里商业气息浓郁,康巴汉子被称为很优秀的人,他们睿智、精进、善良、豪放。我想去学习、取经,认为不凡的品质是成就事业的根本。一年多的基层公务员生活,我兢兢业业做事。那里同是藏区,却跟我固守着传统模式的家乡有着很大的不同,当地人更热情奔放,有着更灵活、现代的思路,追求创新生活……”
  当他突然辞职时,很多规劝的人无法理解。因为他们不知道他心中有一个关于“黑帐篷”的大梦。
  嘎玛说:“2017年,我应聘当雄羌塘旅游公司总经理之前做了很多调研,当时的感觉是西藏旅游黄金线路拉萨到纳木错之间缺乏一个有游客体验感的歇脚点,很多游客虽然花费时间花费金钱到了西藏最好的牧区,但是没有看到牧区文化的影子,这是非常遗憾的。于是,我们和当地政府一拍即合,由当雄县投资,我们输入理念,设立‘行者·黑帳篷’,它既要有基本的餐饮、休闲服务内容,也要有文创和设计理念上一种很好的感受,但它又不是原始帐篷生活的猎奇性简单复制,而是它的一种升华和提炼,就像时装一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前卫性。”
  至于为什么选择这么一个地方,嘎玛表示:“以前在东边的山脚下有一个挂经幡的地方,大家都在那里停车,但是那里只能看到念青唐古拉雪山的一角,我现在选的地方在青藏公路建设以前就是藏北草原一个著名的驿站和交通集散地,正北方向翻过山口就是纳木错,往西直走是尼木麻江,从那里再往东南拐是堆龙河谷,向东是著名的牦牛产地宁中。老祖先选择这个地方是有道理的。这个地方是当雄县羊八井镇拉多村四组,拉多是‘岭上’的意思,是这一带地区的一个制高点也是分水岭。过去,从青海过来的牛队以牦牛成功翻越拉多山为朝拜拉萨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指标。站在拉多山上,念青唐古拉雪山和河谷草原的美景尽收眼底,你看,面前就是成群的牛羊和清澈的河水,而且刻意避开了电线杆,可以说是观景的天选之地,没有比这更合适的地方。”
  在“行者·黑帐篷”建筑以羊圈套羊圈为核心的“牧心”正中间有一棵树,看起来很受游客欢迎。嘎玛说:“这里以前可以勉强种树,但是长势很不好,这棵树就很幸运了,因为有羊圈护着挡风,又有人悉心浇灌,所以长得特别壮实。所谓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嘎玛遵追桑布还认为:西藏牧民在高寒恶劣的自然环境中逐水草而居,他们对生存环境的敬畏和适应能力是举世闻名的,雪山是藏族牧民的父亲,江河是藏族牧民的母亲,牧民过往的历史是辉煌的。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来到千年移步换景的草原定居生活。适龄儿童入学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牧民的后代面临着崭新的生活,人力结构的巨变,甚至是无人放牧的窘境。有的人选择了最便捷的妥协方式,比如变卖牲口进城度日,还有的是顺势而为,通过提升型牧业,艰难实现身份转换。
  嘎玛说:“如果我们的社会还需要牧业生产,首先需要一批有文化有知识的新一代青年重返牧场,承担起牧业转型的重担,不是说必须让他上山放牧才叫重返,比如说牦牛,可以讲浑身上下全是宝,这方面不需要我们‘创新’。就说今年,我们要从当地收购500吨牦牛绒,与外面的企业合作开发现代高档家具,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增加畜产品的附加值和文化价值,将我们品质很好的原材料用现代理念、现代行为,转换为世界广大市场能欣喜地接受的优质产品。这样,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当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后,我们便不愁找不到放牧的人。牧民的孩子最懂牧业,对这些也最容易上手,为什么我们不做?第二,可以通过我们的产品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向世界传达西藏文化中固有的很多非常优秀的环保理念和优秀遗产。这其中当然包括当雄的另一个重要名片——马文化。”
  嘎玛记得小时候家里有一匹鹅黄色的老马,按照牧民的说法,鹅黄色的马是神马。“跟着我父亲转过纳木错,被他视为守魂马和放生马,终生不会被转卖。在我9岁的时候,我看到鹅黄马参加了我们拉多村的赛马会,因为它年龄大了跑不动,我还很伤心了一阵。因为童年的这些记忆,我对马的感情很深,过去的2018年、2019年、2020年这三年的当吉仁赛马节都是由我来主持的。”
  在县政府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从2016年开始,赛马节冠军马的奖金提高到史无前例的10万元。
  2008年6月,当吉仁赛马节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后,他们开展各项赛事更加便利,也更有自主权。
  2018年,是嘎玛遵追桑布第一次主持赛马节。除了赛马、民间竞技体育活动、歌舞表演等常规活动,他们还增加了情景再现性的表演,表现从古至今草原牧民艰辛的驮盐、运粮劳动场景,很多老人看了流下感动的泪水。   从2019年开始,根据实际需要他们又做了很多比赛规则的创新。因为当雄人非常热爱赛马,有些人盲目自信地从外地带来很多马参加比赛,为了不引起恶性竞争,他们做了规定,将赛马分两种,以体高1.38米为界,体高1.38米以下的一般是本地马,1.38米以上的一般都是外地马。规定赛马分两组比拼,早上10点开赛的一组赛马体高在1.38米以下,所以基本都是本地马,冠军奖金10万元;而11点开赛的一组不分体高,所有报名通过的赛马都可以参赛,冠军奖金是8万元。“这样,大家皆大欢喜,我们既保护了原产地马资源,也展示了我们草原人的胸襟”,让更多爱马的人参与到当吉仁赛马节中来。
  当吉仁赛马节的尾声是他们自创的自娱自乐形式的纳木错环湖赛马,8月14日开始,附近那曲等地的牧民都可以参加,非常热闹。
赛马节 供图/小风
次仁贡布与爱马的合影 图/张静

  嘎玛遵追桑布最后说:作为赛马节的主持人,不能光动嘴,我自己也要身体力行。青海、甘肃涉藏地区包括四川阿坝等地为主的安多,被称为“马域”,那里盛产骏马。2019年,我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购买了一匹幼马,在格萨尔的故事里说玛曲乔科出产的枣红马是格萨尔大王的坐骑,出身高贵。由于它年龄太小,去年的当吉仁赛马节上仅得了个第十五名,但是表明了我跟牧民一样迫切的参与愿望,也是我心中一团小小的火苗。
弟弟得了赛马冠军,登山英雄哥哥来牵马 图/索穷

次仁贡布老人的“宠儿”


  老人的家在一座山坡上。
  家中院子大门顶上挂着死去爱马的头颅,生前叫“灼千”的这匹马活着的时候多次获得当雄县赛马会大跑和走马的冠军,在当雄草原上赫赫有名。
  看屋里的摆设就知道这是一个爱马如命的骑手的家,客厅立柱上从上到下,钉着一排老人历年得来的赛马名次纸牌,都已经十几年了保存还这么好;餐厅墙上的一排玻璃相框里是老人在历年赛马会上获得的奖状,各种名次都有。陪同采访的文旅局丹增克珠说老人简直是为马而生,别看快七十岁的人了,上马还是个棒小伙。
  次仁贡布还是中国著名登山家索南罗布的亲弟弟,兄弟两个一个是勇攀珠峰的强雄,一个是马背上的人杰。
  抿了一口酥油茶,老人缓缓道出:“这里是当雄县当曲镇五村,我从小爱马。幼年时曾看到父亲把家里唯一的一匹马卖了,我哭着闹着,试图阻拦这笔生意。那时候还是人民公社时期,有一匹小黑马可骑,就很满足。我小时候但凡看见有人骑马路过家门口我都会缠着他把我扶到马背上,有的人会说哎呀,小孩可怜,来,让你骑上一程吧,我就很高兴;但是有的人会说你那么小会摔下马来的,不要闹了,我就会记住他没有让我骑马。由于我天天牵着马参加各种劳动,30岁的时候,县里组织5个牧民骑手参加拉萨市举行的全市性赛马活动,并进行了10天集训。比赛项目有马上射击、捡哈达等,捡一条哈达记3分,我把5條哈达都捡到了,得了满分,也就是冠军。那次我们当雄县代表队的成绩是最好的,第一、三、四、五名都是我们当雄的。
  从那以后,我开始有意识地养好赛马,开始经营马匹生意。最远到过羌塘深处一个叫杂绕翘曲的地方买马。我按照老人们的教导精心挑马,买回的马在当雄成为抢手货,人们说次仁贡布挑的马就是不错,这个得了名次,那个得了奖牌,我就更高兴了。
  那个年代,刚改革开放,牧区人们的货币意识单薄,多是用牛换马,平均一匹马换三四头牛,最好的马能换十头牛,叫‘诺就’,那就是天价的代名词。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多用现金买马,听说我们这里最贵一匹马卖到44万元,比之当年所说天价又是另一番概念了。
  培养一匹赛马,首先是生下马驹以后要让母马吃好喝好,喂草是一方面,还要喂粮食、豆子作为营养补充,喂糌粑、麦粉等一起拌好的稀水糊糊,这样喂出的母马产奶量高,小马驹只要吃好奶就能长高长壮,特别是长出高昂的头颅和修长的四肢,长大才能跑得起来,跑得精神,跑得快。最要紧的是不能断顿,要不辞辛苦、长年累月地坚持一日三餐喂好它们,马是通人性的,你偷懒一天它会记住,你对它好它也知道如何在夏季的赛马会上回报自己的主人。
  我自己前前后后养过十几匹赛马,在赛马会上得过冠亚季军和第八名(当时的冠军奖金才1000元,但是荣誉一点也不比现在差)。有人出好价再把马卖掉,卖不掉好好养。当时的奖励除了奖金还有披挂在骑手身上和马身上的薄绫彩绸,我现在保存有七八条,都是满满的回忆呀。虽然很多马已经离我而去了。”   “马死的时候您会很伤心吧?”
  “那当然。”老人感叹。藏族谚语“人的一世,马的两世”,过去人的平均寿命大概是60岁,马的寿命就是30岁。
次仁贡布老人驯养的马 图/张静
大门顶上挂着死去爱马的头颅 图/张静
曾经的赛马节还没有奖状,获奖者会获得这样的彩缎 图/张静
次仁贡布老人每天都会在家附近驯马 图/张静

  “如何准备一场庄重的赛马会?”
  老人说,他们当雄马的特点是受冻能力强、能够忍饥挨饿。
  赛马节开训的时候,首先是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卦象的吉祥日子,在星辰漫天的时候披挂整齐,上马试跑,出“头汗”,再牵回马厩盖上暖毯,喂一顿“肥料”(大餐),意味着艰苦的赛前训练开始了。从第二天开始逐次增加跑量和距离,其中很重要的内容是给马浸水,一次是晚上十点、空中满天繁星的时候要把马牵进河里,全身浸泡,在身上泡不到水的部位还要用瓢勺舀水扬洒,除了耳朵基本要全身浸到水,时长约一个小时。另一次是第二天早晨试跑一圈回来要把马牵到河边,往胸口和两胁浇水,叫“榜曲”(实际上是一种降温过程),原则上河水越凉越好,当雄大滩上的河水相对而言比较暖和也比较浑浊,但是山沟中从岩缝里流出的山涧水特别冰凉纯净,最适合良马浸泡。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根据敦煌吐蕃文献《驯马经》记载:……如此交替奔驰,肌肉仍紧张非常,不服调练,从跑第一个“苏尔通”,至次日放马时,进行大调练,从日落到起风时,有大河让马游之,无大河,将马鬃和身上脂垢,浇水洗之。马尾扎成圆形,将马拴于丘顶或通风处,让马冷得发抖直至初更,然后,次日与一般马同时……此谓“冷泡”。
  藏北民间口头流传的故事《驶》中讲到马是大鸟和鱼的后代,因此马就分风、水、地等属性。传说中马有水、土、火、风、空五种特征,根据马的特性有疾驶、风生、海生、有翼等学名。马虽然失去了上天的翅膀,但水、陆本领仍在,驯马人就借水来激发马本身的潜质。据说马的竞技状态主要用冷水来调理。
  由此看来,牧人早知道马具有水与风的特性。千百年来的与马相伴,历经吐蕃时期战马嘶鸣的辉煌,让牧民积累下丰富的相马和驯马经验,故用水来调节马的气息、耐力和肺活量。
  牧人说经冷水浸过的骏马骨骼清奇,跑势凌厉,喘息流畅,富有耐力。这是为血液循环、肌肉放松,还是为气脉流转?牧人的观念里,确实是有一套对家畜不一样的认知。
  “总之呢,我用各种方法把赛马照顾得特别好,也是因为我们老两口没有孩子,但是我对马的感情,我经常说如果我有孩儿我可能对马还更宠爱一些。”
  这个是显而易见的。老人在家中院子一角专门设立了放马具和饲料的屋子,打理得干干净净,平时不许人进入,连老伴进去也得他同意。他说马上用的一切东西得保持整洁,不受玷污,马才不会生病,他从马粪、马尿可以看出马的健康状况,及时采取措施。老人笑着说:“我前天还在拉萨的哥哥索南罗布家里住了一天。住了一晚上就急着回来就是怕老伴不会照顾马匹。”
  作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次仁贡布有个17岁的叫次仁多布杰的传承人徒弟,他有文化优势,有工作热情,愿意跟着师傅好好学习,特别是整理马文化的相关资料。
  马,藏语称“大”,光是它的别名少说就有20种之多,“海生”“聪慧”“财之子”等。
  学者巴桑说,藏语中还有一些富有寓意的词汇跟马有关——如“心思动荡如烈马”“闲着无事养老马”“人微易使,马小易骑”“三十喂马、初一赛马”“缓吟如马行,迅颂也如马行”“控驭烈马入正道,犹如罪人入法道”。
次仁贡布老人展示他曾经获得的赛马节“战利品” 图/张静
老人在家中院子一角专门设立了放马具和饲料的屋子 图/张静
次仁貢布老人的家在一座山坡上 图/张静

  就像次仁贡布老人所说,如果缺少赛马和骑手,草原生活将会是暗淡无光的,连语言都会索然无味。
平措次仁和马每天在一起,已亲如一家人 图/张静

平措次仁的“风之翼”


  当雄赛马场。
  马房邊上遛马的地方是一个围着栅栏的空场,我们发现一个充满设计感的木头装置,队员们笑称是“巴乌大夫的诊所”,本来是给马输液的地方,废弃后被马啃咬一半,变成了一个艺术品一样的东西。
  从马上摔下来后肋骨骨折正在养伤的队员扎西朗杰向我们介绍每匹马:“那是蒙古马,那是新疆马。简单地说,新疆马品行好似翩翩君子,青海、甘肃的马性子烈如火不服调教,西藏马老实听话耐力强。马房的工作程序是凌晨六点喂草,早晨九点饮水,十点出来遛马、护理,就可以散养,让它们充分休息。晚上六点半到七点把它们带回马房。”
  试训的队员们非常有职业荣誉感,告诉摄影师热身的时候不要拍,拍不出赛马的飒爽英姿。
  他们也爱马如命,我们的大疆机稍微飞低一点,正跟我说话的扎西朗杰就会分心,他说前年赛马会的时候,有些媒体的无人机为了追求画面效果贴着马耳朵飞,使赛马受惊,骑手被摔下马背受伤,让人心痛不已。
  扎西朗杰指着试跑的头马:那匹高头大青马是我们这里的阿拉伯汗血马,非常优秀。再就是新疆马,特别是昭苏天马。昭苏,就是最近女副县长身披一袭红斗篷,在广袤的雪原上策马奔腾,为当地旅游项目代言的那个地方。“我们买了阿拉伯汗血马,买了新疆伊犁马。血统越高贵的马素质越高,没有踢人咬人这些毛病。”扎西朗杰说这些都是前几年他们从新疆与中亚边境的一个大型牲畜集市买来的,“从成都飞了七个小时(转机)才到那里”。
  昭苏天马,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的特产。
当雄县马术队的队长、主教练达珍 图/张静

  昭苏天马体格高大,结构均称,体质结实干燥,有悍威而温顺。头部清秀,面部血管明显,眼大明眸,额广,鼻直,鼻孔大。肌肉充实,背腰平直而宽。肋骨开张良好,胸廓发达。关节明显,蹄质坚实。
  马术队的帅小伙们跟这些骏马一样,个个精气神十足。
  而他们的领队却是位英气逼人的巾帼英雄——当雄县马术队的队长、主教练,她的名字叫达珍。
  41岁的达珍老家在后藏日喀则,一个似乎跟赛马毫不沾边的地方,仅仅是因为体育成绩特别好在她13岁时被西藏马术队来学校招生的老师看中,开始了28年与马共舞的日子。 2011年当雄马术队成立时,已经从西藏马术队退役的达珍来到当雄马术队,执掌教鞭到今天。“当年招了13名队员,现在还是这13名队员,一个不多,一个不少。”透着一股自豪和自得。
  她待自己的队员如己出。年轻时胆大心细如同假小子一般的她如今却变得婆婆妈妈,她说自己在西藏马术队时浑身都是老病旧伤也从来没有害怕过,如今看孩子们训练,仅仅两百米的距离,当他们飞一样跑出去时,她都担心能不能回来。
  她安排爱徒平措次仁和另一位队员接受我们的采访。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当雄县赛马场上,穿着一身户外服装的平措牵着一匹黑色的马走向草场,开始自己的日常工作:带游客体验赛马、为游客进行马术表演、和马一起训练……左脚套入马镫、右手握住马鞍、翻身上马。跃然马背,耳畔的风如此清晰,那是只有在马背上才能感受到的风的味道。平措次仁喜欢这种疾风在耳的感觉,他甚至想过,如果有一天不能驰骋马背,也要留在赛马场,看着马儿们奔驰在蓝天白云绿草间。
马儿训练完后正在饮水 图/张静

  2011年,当雄县赛马场建成,平措通过考试进入同年组建的当雄马术队。因为此前从未接触过马,他和一起考入当雄马术队的同伴们被送到西藏自治区民族传统马术队培训。 “刚开始在西藏自治区民族传统马术队训练的时候,特别累,老是从马背上摔下来。后来练习久了,才慢慢习惯。”
  在西藏自治区民族传统马术队训练的时间里,平措遇见了他的伙伴,一匹黑色的马驹。那是一匹来自内蒙古草原的烈马,刚开始是分给别人的,脾气不合,教练把它分给了平措,虽经过近4个月的驯化,但平措初见时仍觉得它很凶猛。
  喜欢马儿的人总想着拥有一匹烈马,可想要驯服它并不是那么容易。为了驯服烈马,平措想过很多方法。“打过它,也有温柔以对的时候。因为马就像小孩子一样,一天一个脾气,不仔细琢磨你完全不会明白。当然也有自己粗心的原因。”
  平措刚开始训练,强度很大,马鞍压着马背,马背上的皮都快血肉模糊了。“一开始,我没注意。后面有好几次它很抗拒我骑,仔细检查才发现受伤了。”平措看着很心疼,自己拿酒精给它消毒,然后上消炎药、涂凡士林,等到伤口结疤,又天天给它冲洗,让它尽快恢复。   时间长了他也成了半个马医生,马有时候流鼻涕,有时候精神不好,摸鼻子鼻子发凉,这都是马生病的征兆,要及时就医和治疗。他们的副队长巴乌是医马的专家,家里养了五六匹马,对马病的各种疑难杂症了如指掌,工具也最全,会帮他们解决很多问题。
  长期的相处、细致的照顾,让平措和烈马很快有了默契。平措惊奇地发现这匹马居然喜欢吃胡萝卜。“早上训练前要吃,训练完要清洗、梳毛,还要喂它吃胡萝卜。只有我能驯服它,女孩根本别想骑,它会直接带着跑远。我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龙秀,是风之翼的意思,它就像长了翅膀的风。”
  平措和队友们冬天以训练养护赛马为主,夏天主要做旅游接待服务。
  当雄人爱马是出了名的,微信群讨论最多的是关于马和赛马节的话题。到了夏天,很多人一天到晚围着马转,甘心做爱马的奴仆。马死了还要请僧人做超度仪式。藏历年期间几乎每个村庄都办自己的赛马节。
  已有近400年历史的当吉仁赛马节持续7天,来自当雄8个乡镇的几百匹赛马和几百名骑手将在走马、长距离速度赛、速度赛、19公里纳木错环湖耐力赛等项目中展开角逐。
  公元17世纪,蒙古和硕特部落首领固始汗率部入藏,选中拉萨西北部的草原牧养军马,进行军事训练。这片草原位于念青唐古拉山南麓,平坦宽阔,水草丰美,故被命名为“当雄”,意为精心挑选的牧场。蒙古骑兵规定每年举行一次检阅,顺便从牧民手中收缴差税,这便是赛马大会的缘起。
  铁骑声远,历史上每年一次的骑兵检阅今天已演变成当吉仁赛马节。
  如今,当吉仁赛马节已成为集发扬民族体育、展示传统民族文化和物资展销交流于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品牌。
  但平措最希望县里能把马文化和“马经济”做大做强。
  他站在室内马场。赛马场的室内马场铺着厚厚的沙土,平时是训练烈马的地方,二楼是观众廊道。“喜欢马的人多得很,有人从拉萨大老远跑来问我们能不能让他们骑。赛马场外面的阿热湿地本来就是最适合骑马的地方,马市场的前景非常好。”
  他说,买几匹新疆的小矮马,小孩子特别喜欢。“绝对有生意”。
当雄赛马场上饲养的马匹 图/张静
當雄牧场的牧羊人 图/张静

层多布的“牵牛拉马合作社”

层多布在纳木错湖边 供图/层多布

  马生意暂时是层多布在做,或者说他们比平措做得更大。他是当雄县达纳牧人牵牛拉马惠民旅游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出生于1954年的层多布,是当雄县纳木湖乡达布村牧民,2016年6月,他带头成立了当雄县达纳牧人牵牛拉马惠民旅游服务专业合作社。
  作为合作社的法人代表,层多布为合作社的发展先后召开20余次村民会议。依托纳木错圣湖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合作社由达布村和纳木湖村共同管理,通过服务广大游客产生收益的方式,带动两村老百姓共同致富。截至2019年,合作社共有9名管理人员、30头牦牛、60匹马,实现99人就业。层多布说:“合作社领导首先对环保提出了严格要求,把马牵进河里,罚款50元,哈达乱丢罚款30元,但是遵纪守法进行表扬。收费方面是上下坡均为40元。如果客人有拍照或包时的要求也不允许乱收费,我们规定半小时收费60元,一小时收费120元。所有的马匹编组排队经营,一般每天安排20匹马,而且有专设的马位以体现公平精神——就像停车位一样,每隔10步设一个马位,不许乱窜,选择权交给顾客。今天你的马在1号位,明天在2号位,后天在3号位,以此类推,做到大家都没有意见。”
  合作社现有99人,收入的大部分归经营者所有,收入的20%作为合作社的运营费用,剩下的用于分红和扶贫,实现互利共赢。
  在层多布的带领下,合作社成立4年来,每年盈利200多万元。2016年至2018年年底拿出当年盈利的一部分作为纳木湖村和达布村两村群众的分红资金。另外,2017年年底,合作社拿出2万元对达布村4户相对贫困群众进行帮扶,拿出8000元对纳木湖村无劳力的贫困户进行帮扶,使两村每一名群众都享受到了合作社带来的红利。
其他文献
2008年5月,普京卸任俄罗斯联邦总统后,以新一届政府总理的身份,正式出任俄罗斯最大政党统一俄罗斯党的主席,不仅执掌国家杜马三分之二的绝对多数席位和多数地方议会,而且使“政权党”统一俄罗斯党成为了事实上的执政党,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俄罗斯政党政治的发展。回顾普京执政八年来,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和打造高效顺畅的权力体系,大力推进政党体制改革,促进政党发育,理顺政党格局,规范政党秩序,俄罗斯政党政治终于结束
前苏联国家转轨至今,在体制建立过程中经历了从照搬西方到探索适合本国国情发展道路的历程,目前转型尚未结束,成效参差不齐,仍存在不确定性和不稳定因素。    均宣称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政体模式,权力“失衡但有序”成为前苏联国家普遍政治特色  (一)多数国家经历由乱而治,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政治体制模式。就其实质来讲,主要存在三种模式:波罗的海三国与欧盟接轨,实行民主;摩尔多瓦、吉尔吉斯斯坦、乌克兰等部分国
作为地球同纬度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充满野性和神秘的雅鲁藏布大峡谷,通常只向人们袒露其物种资源中极少的二一部分。因为很多物种“明星”就分布在那些看似极为平常的地方,需要慧眼才能识见。还有的,则隐藏在人类极难涉足的特殊环境里,较少抛头露面。    羚牛和赤斑羚在大峡谷深处出没猕猴在加拉村附近追逐嬉戏黄腰响蜜鴷飞到索松村的大蜂巢上捕食棕尾虹雉在多雄拉山口陡然惊现金露梅盛开在海拔4200米的那拉错…
2013年11月8—10日,由葡萄牙共产党主办的第十五次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在里斯本召开。来自63个国家的75个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代表围绕会议主题“正在深化的资本主义危机、工人阶级的作用、共产党人在为工人和人民权利斗争中的任务;帝国主义的进攻、国际层面上力量的联合、民族问题、阶级解放和为社会主义的斗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此次大会没有像往年一样发表《最终声明》,只是通过了《共同
当前全球安全形势可以概括为,世界总体稳定,一些地区热点问题降温,但新的热点同时升温。对话与合作依然是大国关系的主流,但大国矛盾和利益冲突明显上升。威胁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的不确定因素增加,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蔓延并成为新的安全隐患。国际安全中的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交织,亚洲安全面临新挑战,亚信会议肩负新使命。  对话与合作依然是  当今世界的主旋律  一、世界大国之间继续保持建设性合作  
应美国民主、共和两党邀请,中联部部长王家瑞于2011年12月4—12日率中共代表团访问美国并与美两党举行第四届中美政党高层对话。代表团主要成员包括中联部副部长刘结一、中央政研室副主任方立、河北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刘永瑞、江苏省副省长傅自应等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的负责同志。  此访是对同年9月美国两党代表团访华的回访,是中美政党高层对话第二次在美国举行。美方给予了热情友好接待。在首都华盛顿,代表
踏着习近平主席成功访问欧洲的春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孙春兰率中共代表团于2014年5月12—21日对保加利亚、德国和瑞士进行友好访问。代表团与三国政界、经济界人士广泛接触,深入交流,积极宣传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主席访欧期间宣示的重要外交理念,着力推动我国与三国双边关系及务实合作,还实地考察了三国在城市发展、城镇化、城市管理、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经验,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政党外交的内涵
再度踏访,意义深远  2014年7月21日至23日,习近平主席对古巴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他继2011年以国家副主席身份访古后,时隔三年,再度访问这个加勒比岛国。  访问期间,习主席探望了古巴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并在这位传奇“革命司令”的亲自陪同下,参观了其寓所外的庭院和农庄。习主席与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兼部长会议主席劳尔·卡斯特罗亲切会谈,共同见证了中古双方29份合作文件的签署,涉及经贸、农业、
2011年3月24—25日,由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和中国和平发展基金會联合主办的金砖国家智库會议在京隆重举行。此次會议是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會晤的首场配套活动,来自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四国的专家学者、外交官和来自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會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单位专家学者,以及五国媒体记者共约150人参加了會
3月底,坦桑尼亚渐入雨季,坐落在该国北部的阿鲁沙被郁郁葱葱的林木包裹着,不远处的梅鲁山耸入云端,守望着这座如诗如画的城市。2015年3月28—30日,由中国共产党和坦桑尼亚革命党共同举办的第三届中非青年领导人论坛在这里召开,来自中国和38个非洲国家的数百名青年代表及青年企业家在此聚首,以“传承友谊、携手共进”为主题,围绕“中非关系传承与发展——中非合作论坛15年”、“中非关系——青年的参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