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金”纪念币有猫腻

来源 :中国防伪报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zlzsja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万多元养老金,换回的却是一堆一文不值的收藏品!”80岁的江先生是收藏爱好者,在过去的5个月里,他受到电话推销的忽悠,先后以“限量超低优惠价”买回10多个种类的黄金收藏品。可他发现,“真金”怕火炼,这些“纯金”纪念币用火一烧,就出问题了。1月14日,后悔莫及的江先生向记者展示了这些收藏品,想通过自己的经历,给更多人提个醒,“天上掉馅饼”的便宜千万不能捡。
  3万元买“黄金”纪念品
  2014年9月,江先生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北京天下收藏有限公司的业务员张诺,公司限量推出了一套建国65周年珍藏版纪念金条,每套27800元。江先生正在犹豫,张诺转而介绍,为了庆祝公司营业额超过2亿元,将以每套980元的超低价向全国限量发行20套,每人限购一套。江先生心动了,但又觉得这样超低的价格不太靠谱。业务员张诺似乎猜透了老人的心思:“您放心,我们是货到付款,您当面检验后再付款给快递员。”
  过了两天,快递员把纪念金条送上门,江先生打开一看,检验报告、收藏证书、购物发票一应俱全。他带上老花镜仔细查看,检验报告显示含金量为99.9%,并有国家金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公章,于是他放心地付了款。
  “礼盒中有一张奖票,我刮开一看,中了二等奖。”江先生致电询问,对方说二等奖的奖品是一套价值26800元的兰亭序纪念金条,获奖者只需缴纳10%的税金就可免费获得,这让江先生感叹“运气太好了”。
  随后,这样的“好运”接连不断地降临,江先生陆续接到“某银行货币发行科”、“金银货币管理局”等工作人员的来电,都以不到原价十分之一的“限量超低优惠价”向他推销各种纪念金币、金条。5个月里,江先生不知不觉花掉3万余元养老金,购买了10多套黄金收藏品。
  酒精灯一烧“纯金币”原形毕露
  近日,朋友吴先生听说江先生买了一套熊猫金币,而熊猫金币被收藏界称为“金币之王”,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特意上门开开眼界。但是一拿到这套金币,吴先生就感觉成色、重量都不对。在他的提醒下,江先生找到省收藏协会。经专家鉴定,他购买的10多套黄金收藏品全是假黄金制品,几乎分文不值。一气之下,江先生拿出几块纪念币对着酒精灯烧,原本金灿灿的“金币”全都变成灰黑色。
  江先生的这些黄金收藏品都有精美的木盒双层包装,盒上还印有“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中国金币总公司经销”等字样,每一套都有检验报告、收藏证书。省收藏协会工作人员登录国家金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官方网站发现,江先生所购买的黄金收藏品中附带的检验证书,无法通过官网验证。而且,江先生手机里储存的推销电话回拨过去,都提示“已关机”或“暂停服务”。
  专家建议:市民购买黄金制品、收藏品等贵重物品时,一定要通过银行、信誉度好的大型商场等正规渠道,千万不要轻信网络、电话推销,如果自己缺乏辨认知识更要谨慎。
其他文献
二十世纪20一40年代是中国艺术歌曲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它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发展于20一40年代,并通过萧友梅、黄自为代表的作曲家们的创作与探索,使其形成了中国
目的 分析研究采用实时四维超声方法 对于胎儿骨骼发育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实时四维超声对该院妇产科收治的300例产妇进行产前检查,统计诊断为胎儿骨骼发育障碍病例,于分
目的:通过实验比较新法旋转胎头与常规方法旋转胎头在头位难产中的应用,总结两种方法的优缺点,验证新法旋转抬头的优越性。方法把266位被诊断为头位难产的初产妇随机地分成两组,
最近跨境电子商务十分活跃,不少名牌产品也纷纷做好降价准备。然而,消费者要擦亮眼睛,仔细辨别进口名牌商品是否"海外游"的冒牌货。日前,广东检验检疫局就在黄埔口岸查获了价值
广州荔湾区警方近日打掉了一个销售假劣茶叶的作案团伙,一举捣毁销售、仓储假茶叶窝点5个,抓获犯罪嫌疑人5名,缴获假冒大品牌的普洱茶共22916饼,重8.13吨,价值人民币385万余元。  掉包计  2014年7月,荔湾警方接到报案,称其茶叶存放仓库内的价值20多万元的“大益牌”茶叶被人以“调包”方式盗走,现场留下相同数量的假冒劣质茶叶。接报后,警方迅速成立专案组,在案发仓库附近走访群众及调取监控视频
历史人物传奇故事为兰州鼓子的主要题材内容之一,而《吕蒙正赶斋》是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出,被鼓子界艺术家传唱了大约有数年的历史。因此本文就《吕蒙正赶斋》的音乐特征做
2月16日,李先生在陕西渭南的一名“微友”的“微店”里购物,被诈骗500元。  近年来,微信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它的功能从单纯的社交平台转变为社交与店商结合的公众平台,由此引发的各类案件日渐增多。对此,警方从几种常见的“微信朋友圈”违法犯罪类型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提醒网友不要上当受骗。  “冒名顶替”诈骗  【伪装伎俩】  一些不法人员利用微信搭讪附近的微友,通过聊天骗取对方信任后,伺机实施诈骗、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