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出你的风采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_hua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江苏省高考作文的体式为“新材料作文”。针对“新材料作文”,有人说写议论文是趋势,写记叙文就死定了。但从高考阅卷情况来看并非如此,“新材料作文”对文体根本没有限制,完全可以写记叙文,且有偏爱之迹象。江苏高考阅卷负责人曾指出:一般说来,写记叙文容易避免公理、常识、大道理的生硬表述,容易写出“个性”,容易取得好成绩。
  但在平时的“新材料作文”的练习中,写记叙文的人数依然寥寥,笔者曾作过深入调查,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写记叙文害怕不切题(2)不知道编什么故事(3)尝试写过记叙文,但难得高分。总结起来,就是涉及新材料作文记叙文写作中切题、选材及写作技巧运用三个方面的问题。
  既然记叙文容易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那我们该如何去解决相关问题,写出一篇优秀的记叙文来呢?
  一、切题:心有灵犀一点通——对应好故事
  很多学生担心写记叙文,不太好引用原材料中的内容,那么如何做到不走题呢?关于这一点,江苏高考阅卷负责人指出:给材料记叙文只强调与材料“神似”,可以不提及,不点击材料,只要有“灵犀”与材料的某一含义相通即可。所谓“神似”,就是考场记叙文能够很好紧扣材料主题来叙述,使文章的内容与作文材料之间形成关联。
  如:2013年江苏卷高考作文,原材料中叙述的主要事件就是“几位朋友无意中在山洞点燃蜡烛照明惊扰了蝴蝶”,材料告诉我们“一个无意的细小的行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这个道理。那么,如何构思出一篇“神似”的记叙文来呢?我想,可以采用“对应替换之法”,就是紧扣材料主旨,将构思中作文的人物事件与材料中的人物事件一一对应起来,然后加以替换,就基本能构建出作文的基本框架。如江苏卷高考优秀作文《对不起,我前桌的女孩》就是紧扣材料主旨“一个无意的细小的行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对应替换出另一个故事来“我在课堂上说了句无心之言伤害了前桌女孩”。叙述型材料作文,只要在紧扣材料主旨的前提下,将一个具体事件替换成另一个具体事件就可以了。
  那么,针对名言警句型材料作文,我们又如何做到切合主题呢?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在紧扣材料主旨的前提下,将对应的抽象内容具体化,然后组合成一个叙述性故事材料。如2013年上海高考作文材料“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总还有更重要的事。”这是一句表现生活道理的语句,较为抽象,要依据这个材料构思出一篇记叙文来,主要可以将材料中的几个关键词“大家”、“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还有更重要的事”对应明确化、具体化就可以了。如2013年上海卷高考优秀作文《久违的粽香》就是这样对应明确的。首先将“大家”具体明确为“我”,将“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具体明确为“埋头书山题海,为考大学而拼搏”,将“还有更重要的事”具体明确为“被忽略的亲情才是最重要的”,那么这篇文章的故事框架“我认为考大学追求自己的理想是重要的事情,但我的生活中被我忽略的亲情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就形成了,并且完全切题。
  二、选材:看似寻常最奇崛——写出生活味
  前面讲到记叙文要切题就要学会“对应好故事”,那什么样的故事是好故事呢?江苏高考阅卷负责人也指出“记叙文考查的重点在于:机智的构思、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的细节描写、清新的文彩。最好联系考生自己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给人以亲近之感。”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高考记叙文在选材上主要可以写真实而独特的自我生活。如江苏卷高考优秀作文《对不起,我前桌的女孩》叙写的就是“‘我’曾经无意之言伤害了前桌女孩的故事”,2013年上海卷高考优秀作文《久违的粽香》叙写的是“我与奶奶的生活中的几个片段”,可见,“写自己,写出生活味”是高考记叙文在选材上的首要选择。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道“能写真景物,真情感者,谓之有境界。”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文章必须从真实生活里产生出来。把真实生活里所不曾经验过的事勉强拉到笔底下来,那是必然失败的勾当。这些大家之言主要告诉我们,作文选材最好写真实生活,唯有真实才能感动读者。
  三、技法:一枝一叶总关情——描摹的力量
  选好了写作材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写出好的记叙文来。在平时的记叙文练习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干瘪无味的记叙文,这些文章只是对事件作了简单的叙述。如何才能写出具有生活味的作文来呢?
  罗曼·罗兰说:“要照亮别人,自己心中要有阳光。”而我要说:“要感动别人,自己文中要有真情。”记叙文要表现出真情,那就不能只是叙述,好作文少不了描写。叙述是用简练、朴实的语言,对人物的活动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作准确的介绍、交代、说明;而描写则是用生动、形象、鲜明的语言,对人物和事物的形象、情状、特性等作描绘、摹写、刻画,它的美学价值在于形象与生动,它能把静的变动,死的变活,抽象变具体,无形变有形。
  如《对不起,我前桌的女孩》中关于我无意中伤害前桌女孩的场景描写:“‘太假了,只有三个指头!’我已记不清我是用何种语气吐出的这句话,可是下一秒,我本能地用嘴捂住了嘴巴,闯祸了!同学们还不明就里地吵笑着,而我怯生生地向她望去。她咬着嘴唇,黑黑的小脸上也看不出是青是紫,她低着头,干黄的发丝遮住了她的眼睛。左手依然死死地压在大腿下。同学们此刻的笑声仿佛游离之音,飘在我耳畔,而我的脑中一片空白。”作者采用了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的手法,将我对前桌女孩造成的伤害形象真实地表现出来,很有生活味。
  四、技法:文似看山不喜平——转折的艺术
  为文贵曲,好文章忌讳平铺直叙,而讲求层次感和变化美,记叙文写作也是如此。记叙文写作应力求体现故事情节的波澜、情感态度的转变、思想认识的提升。学会行文的转折,一个简单的转折词的运用,就能改变文章的情节叙述,营造出更为动人的效果。
  如《对不起,我前桌的女孩》一文中是这样构思转折的:“她有个特殊的习惯,她的左手永远插在口袋里……这一切,我都理解。因为一次无意的一瞥让我发现了她的秘密……我想我一直很谨慎……可那一天……”作者通过转折技法的运用,使得全文情节富有变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又如《久违的粽香》中是这样构思转折的:“奶奶不懂什么谈话的艺术,……真烦,我气愤地埋怨着。……直到那一天,……但是我却变了,我是多么希望听到奶奶的声音啊。”作者通过叙写自己对奶奶情感态度的前后转变,来表现自己思想认识的提升,从而自然地表现出文章的主题,而不显得突兀。
  五、技法:典型意象一线牵——象征寓深意
  2014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中写到作文的“发展等级”主要包括“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四个方面。一篇写得生动形象的记叙文,还不一定能获得高分,主题的深刻性非常重要。而思想情感、信念追求等概念是比较抽象、比较虚幻的东西,捕捉起来如同画家笔下的风影,不易把握,那么,在记叙文中如何将文章深刻的内涵表现出来呢?
  要想写出富有深意的记叙文,最好抓住一个象征物,通过借用某种具体的象征物来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一言以蔽之,好的记叙文要善于运用象征手法。
  如《久违的粽香》一文中,为了深刻地表现文章“我为了自己所谓的理想,而忽略了那些真正重要的亲情”这个主题,作者选择了几个富有“象征”意味的具体事物来写,这样文章在表情达意上就有了好的抓手。文中,作者选择了“奶奶总是絮絮叨叨的电话”“奶奶包的粽子”等典型意象,赋予其深刻的象征意义,使得文章内容丰富、寓意深刻!
  高考作文就是一场秀,受人瞩目还是惨遭淘汰,取决于我们自己,让我们充分了解高考作文的要求,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在高考这个重要的秀场中,秀出自己的风采。
其他文献
2015年10月8日瑞典學院将20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白俄罗斯女作家、记者斯韦特兰娜·亚历山德罗夫娜·阿列克谢耶维奇。看到这则新闻,作为高三语文老师,我对成为时代苦难和勇气丰碑的女作家心怀敬仰。以什么方式同学生分享这则新闻带来的喜悦和思考,朗读、看视频、评论这些毫无新意的方式被我一一否定。我希望以一种带有学科特色的,更有语文味的,适合高三学生学情的方式来呈现新闻的价值和思考。在这样的想法下,
人的惰性与生俱来,基于此,很多教师通常习惯在课堂上用规定的作业、密集的考查来督促管制学生,学生的学习便成为一种被动的行为方式。教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就难有成效。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在他的“认知结构”理论中指出:“学习是一种能力的构建过程,应积极培养学生对自身能力的自信感,使学生成为一个积极的探索者。”因此,教师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
[摘要]细节描写不仅有助于形象刻画、故事情节的推进,而且能促使独特环境的呈现和主题思想的表达。细节描写的应用,应力求真实、典型、有价值。构建细节常用的方法是“聚焦”和“分解”,细节描写的表述则常常借助炼字、勾勒、对比与比喻等手法,以增强其生动性和表现力。  [关键词]细节描写 艺术功能 聚焦分解    细节描写就是对文章中细小的环节进行描写或对典型情节加以具体的、生动细致的描绘。作家李准说:“没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水文化的相关知识,了解水文化的精神品质。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准确把握水文化的精髓。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激发学生环保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如何挖掘掌握水文化的相关知识。  2.语文课堂如何有效地渗透水文化的精髓。  【教学过程】  一、课前:知识链接  教师课前布置两个问题:  1.世界上和水有关的节日有哪些?它们
《雅舍》是这本小品集的代序言,现被收进苏教版高中《语文读本》第二册。  有人说梁实秋将茅舍命名为“雅舍”,是自命清高,也有人认为是其甘于守贫、苦中作乐,这些理解都未免失之偏颇、止于肤浅。细品此文,拙以为中国文人之传统品性,才是梁先生在艰难苦涩的物质条件下能够豁达、乐观、幽雅生活的力量源泉,《雅舍》一文折射出的,恰是中国文人传统品性强大而又可贵的光芒。  《雅舍》一文写于1938年,当时抗战爆发,国
钟嵘在《诗品序》中提出了“滋味说”,要求“以味论诗”。他把“滋味”看作是品诗的重要审美标准。其实,要想真正做到“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就必须进行“对话”,才可以真正走进文本、品味文本。其实,“对话”不仅存在于鉴赏诗词中,还存在于整个人类活动中,更存在于语文“阅读教学”中。  一、何谓“对话式”阅读教学?  对话式阅读教学是与阅读相关者的多重对话活动,更是思维的碰撞,精神的相遇,心灵的契合。其
传统的初中作文更偏向于重理轻情的方式,过于强调功利性、规范性和应试性,却忽略了学生情感的培养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俗话说:“世间并不缺少美,我们所缺少的只不过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如果用心关注生活,那么就可以充分激发写作灵感,将生活中的一切都化为己用,这才是作文写作的最高境界。  一、关注生活,方可关注真实  每一位初中学生都存在于自己的生活之中,从清晨第一缕阳光,到临睡之前和父母的相处,每一个人在
实现课内外阅读教学的完美衔接,不仅是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还是陶冶学生情操和塑造品格的良好平台。很多教师意识到,必须立足课本,授之以渔,将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但是,他们“授之以渔”的方式是课堂上肢解课文然后条分缕析,他们以为课外让学生反复做关于课文的大量练习就是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以为囿于每册课本中的那十几篇重点课文,就是阅读教学的全部,殊不知这犹如困学生于“井底”,使之缺少感触语言的
苏教版八上第17课《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一直为历代文人称道,也是各级考试命题者重点关注的语句。因为它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月光清澈透明的静谧之感和竹柏倒影清丽淡雅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一正写,一侧写,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也折射出作者苏轼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但是,笔者始终对此句中“竹柏”的释义持有
《老王》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底层的光芒”板块的第二篇文章。我认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一个处于社会底层不幸者的善良。命苦心善是老王的特点。文章突出地描写了他的“苦”和“善”。命苦从“三独”、“三破”中体现,即破旧三轮、独干,身体残破、只剩独眼,在破旧小屋独处可见其生活艰辛之苦。心善可以从“三送”中体现出来,既“送冰”、“送钱钟书去医院看病”、“送鸡蛋香油”可以看出。文章通过我与老王的交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