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世纪后半期是我国城市化的大发展时期,伴随着城市化大发展的是城市空间的迅速拓展,尤其是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地域空间的拓展尤为明显。最近几年,新一届山西省委省政府也在充分征求学者和各阶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为了实现太原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在不断出台各种相关的配套政策,这都将为太原市的向南拓展提供政策和法律保障。
关键词:空间拓展;断裂点;驱动力;太原市
中图分类号:F299.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9-0152-02
一、建国后太原市的城市空间拓展
1.1949—1978年的空间拓展
这一时期是城市的迅速拓展期,相比1949年的城区,1979年的太原市区有了很大的拓展,原本只局限于汾河东岸的城区已经形成为汾河东西两岸并列发展的格局。其中,汾河东部的拓展以向南与向北的拓展最为显著。经过比例尺量算,分别拓展了15千米与8千米,而建国初期的太原市区也只是南北长9千米,东西宽4千米的块状城区。虽然由于东山的影响,在这一时期向东部的拓展明显不及南北向的拓展,但是仍然拓展了大约2千米,1949—1979年这一时期对太原市的城区拓展而言,最值得关注的是汾河西岸地区。1949年时的太原市区还未曾越过汾河西岸,但是经过30年的发展,汾河西岸地区已经形成一个南北绵延20千米,东西约6千米左右的带状城区,而且,也使得太原市区延续近千年的城区只局限于汾河东岸的拓展演变为汾河两岸的并列式城区格局,这也为以后的太原市区拓展奠定了基础。
2.1978—1990年的空间拓展
这一时期的城市拓展特点已经没有明显的方向性拓展,最主要的就是城市内部的不断填充与完善,尤其是在汾河两岸地区,汾河东岸的南部城区在不断向外部蔓延,汾河西岸则是在原来城区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拓展部分是呈零星分布的,也没有再改变太原市区汾河两侧轴状同时拓展的大格局。
3.1990—1999年的空间拓展
这一时期太原市市区的城区拓展的主要特点是:在汾河东部的城区拓展的主要区域是南部与西部,尤其是在东山附近,仍存在一些零星的适合城市用地的地区,也就成为城市拓展的主要地区。在汾河西部的城区,拓展的主要区域全部集中在汾河西岸的沿河地带,出现了规模比较大的块状的新城区,这也就使得原本分离的汾河东、西两个轴状城区逐渐连结为一体。
4.1999—2006年的空间拓展
这一时期,结合googleearth软件中的卫星航拍图,2006年的太原市市区拓展呈现出的特点是明显的:向南部与东南部地区拓展速度明显加快,随着太原市产业升级,第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建设,机场产业区的发展以及扩建,使得在太原市区南部地区出现了跳跃式的空间拓展。另外,在南同蒲线太原至晋中的沿线地区,也出现了新的轴状拓展区域,由于太原、晋中两市城市之间联系的日益加深,两城市之间腹地也就成为了城市空间拓展的首选区域。交通条件的优越,城市辐射的影响以及政府决策都加快了这一时期太原市市区向南部拓展的进程。
二、太原市城市空间拓展的驱动力分析
1.太原市城市空间拓展与全国其他省会城市相比所具有的特殊性
太原市市区的空间拓展与全国其他省会城市相比有很大的相似性,但也有自己的独特性,这主要体现在:
太原市市区分布在太原盆地,东西北三面环山,山地海拔在1 000米~2 000米之间,而且山地与盆地之间的界限很明显,向这三个方向进行大规模的空间拓展显然不实际,只有南部是平坦的盆地地区,整个太原盆地内部地形平坦,城区部分平均海拔为780米~795米 ,而且最为特殊的是在距太原市区不到25千米处就有另一座地级城市晋中市(原名为榆次市,是山西省晋中地区的行署驻地)。这样的情况在全国也很少见。
本文通过查阅地图并根据比例尺测得了全国所有省会城市和与其距离最近的地级市之间的空间距离。(其中由于行政体制的不同,台湾除外,其中人口单位为“万人”,距离单位为“千米”)
(1)式中: dA为断裂点到A城市的距离DAB为两城市的距离PB为B城市人口PA为A城市人口
1.分析表2和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太原与晋中的空间距离仅为24千米,仅次于广州—佛山的18千米,是所有城市组中相互空间距离最短的一组。它与西安—咸阳,广州—佛山,这三组城市是所有分析城市组中数值最小的三个。同时,这三组城市也正是我国近些年城市拓展的典型,而且也正在走向一体化。太原—晋中的dA数值虽然与它们接近,但是由于太原的城市规模与西安和广州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它的拓展状况不及以上两城市明显,但是从计算得出的数据来看,太原—晋中之间的空间距离虽然是24千米,但是实际上它们之间的城市分界点应当在距离太原市区约16.2千米处,太原的城市腹地距离晋中市也只有不到8千米,随着最近几年太原市产业转移与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太原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榆次市所处的太原盆地南部地区将成为太原新一轮城市拓展的主要方向,并有可能借鉴西安—咸阳、广州—佛山的拓展方式与理念,这也将更加有利于形成一个太原—晋中城市经济圈,更好地发挥省城所应具有的集聚效益。
2.自然条件对太原市城市空间拓展的影响
自然条件对于太原市区的空间拓展影响是最大的,太原位于山西省太原盆地中部,东西北三面环山,而且山地与平原的界限明显,由于太原城区所处的位置位于汾河冲积平原上,因此盆地内部无明显地势起伏,地形平坦,平均海拔为800米,相对于三面环山的自然条件的限制,可利用的土地有限,因此南部的平原地区自然成为太原拓展的主要区域。
3.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产业结构的优化与配置推动着太原市的空间拓展
太原市的GDP占山西省的30%,它对全省经济的拉动和辐射作用也是最大的。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的是基础投入的不断增加,包括城市用地面积的扩大,新的产业部门的出现,基础设施及交通条件的改善,而且随着最近几年太原市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房地产业,金融,旅游和科教文卫事业的快速发展,太原原有的城市地域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市区内部土地资源有限,因此新兴产业部门会选址在距离太原市区和晋中市区的中间地带,很容易形成集聚经济,对两市的发展都很有利。更有利于两市的联系程度,客观上也促进了它们的空间拓展。
4.政府决策与人文因素推动太原市的空间拓展
一个城市的发展都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决策和人文因素的影响,太原也不例外,它的各个时期的空间拓展都受到政府决策的影响。1949年到“文革”前的太原市的空间拓展力度之所以比较大,正是由于当时中央政府对大城市发展的宏观政策,将太原定位为国家能源和重化工基地进行建设,使得太原市在河西地区和城区北部及西北部地区出现了成规模的产业集群,出现了大量的工厂企业与基础设施,因此城市空间得到了很大拓展。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土地政策及人口迁移政策的出台,更使得以房地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高速发展,大量农村人口的迁入,城市规模的扩大更从内部刺激了太原的拓展。最近几年,新一届山西省委省政府也在充分征求学者和各阶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为了实现太原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在不断出台各种相关和配套政策,这都将为太原市的向南拓展提供政策和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
[1]杨东林.太原市城市地域空间拓展及未来走向[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3):49-52.
[2]王青.城市形态空间演变的定量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3):53-54.
[3]许学强.城市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4]顾全有.山西年鉴[K].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
[责任编辑吴明宇]
关键词:空间拓展;断裂点;驱动力;太原市
中图分类号:F299.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9-0152-02
一、建国后太原市的城市空间拓展
1.1949—1978年的空间拓展
这一时期是城市的迅速拓展期,相比1949年的城区,1979年的太原市区有了很大的拓展,原本只局限于汾河东岸的城区已经形成为汾河东西两岸并列发展的格局。其中,汾河东部的拓展以向南与向北的拓展最为显著。经过比例尺量算,分别拓展了15千米与8千米,而建国初期的太原市区也只是南北长9千米,东西宽4千米的块状城区。虽然由于东山的影响,在这一时期向东部的拓展明显不及南北向的拓展,但是仍然拓展了大约2千米,1949—1979年这一时期对太原市的城区拓展而言,最值得关注的是汾河西岸地区。1949年时的太原市区还未曾越过汾河西岸,但是经过30年的发展,汾河西岸地区已经形成一个南北绵延20千米,东西约6千米左右的带状城区,而且,也使得太原市区延续近千年的城区只局限于汾河东岸的拓展演变为汾河两岸的并列式城区格局,这也为以后的太原市区拓展奠定了基础。
2.1978—1990年的空间拓展
这一时期的城市拓展特点已经没有明显的方向性拓展,最主要的就是城市内部的不断填充与完善,尤其是在汾河两岸地区,汾河东岸的南部城区在不断向外部蔓延,汾河西岸则是在原来城区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拓展部分是呈零星分布的,也没有再改变太原市区汾河两侧轴状同时拓展的大格局。
3.1990—1999年的空间拓展
这一时期太原市市区的城区拓展的主要特点是:在汾河东部的城区拓展的主要区域是南部与西部,尤其是在东山附近,仍存在一些零星的适合城市用地的地区,也就成为城市拓展的主要地区。在汾河西部的城区,拓展的主要区域全部集中在汾河西岸的沿河地带,出现了规模比较大的块状的新城区,这也就使得原本分离的汾河东、西两个轴状城区逐渐连结为一体。
4.1999—2006年的空间拓展
这一时期,结合googleearth软件中的卫星航拍图,2006年的太原市市区拓展呈现出的特点是明显的:向南部与东南部地区拓展速度明显加快,随着太原市产业升级,第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建设,机场产业区的发展以及扩建,使得在太原市区南部地区出现了跳跃式的空间拓展。另外,在南同蒲线太原至晋中的沿线地区,也出现了新的轴状拓展区域,由于太原、晋中两市城市之间联系的日益加深,两城市之间腹地也就成为了城市空间拓展的首选区域。交通条件的优越,城市辐射的影响以及政府决策都加快了这一时期太原市市区向南部拓展的进程。
二、太原市城市空间拓展的驱动力分析
1.太原市城市空间拓展与全国其他省会城市相比所具有的特殊性
太原市市区的空间拓展与全国其他省会城市相比有很大的相似性,但也有自己的独特性,这主要体现在:
太原市市区分布在太原盆地,东西北三面环山,山地海拔在1 000米~2 000米之间,而且山地与盆地之间的界限很明显,向这三个方向进行大规模的空间拓展显然不实际,只有南部是平坦的盆地地区,整个太原盆地内部地形平坦,城区部分平均海拔为780米~795米 ,而且最为特殊的是在距太原市区不到25千米处就有另一座地级城市晋中市(原名为榆次市,是山西省晋中地区的行署驻地)。这样的情况在全国也很少见。
本文通过查阅地图并根据比例尺测得了全国所有省会城市和与其距离最近的地级市之间的空间距离。(其中由于行政体制的不同,台湾除外,其中人口单位为“万人”,距离单位为“千米”)
(1)式中: dA为断裂点到A城市的距离DAB为两城市的距离PB为B城市人口PA为A城市人口
1.分析表2和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太原与晋中的空间距离仅为24千米,仅次于广州—佛山的18千米,是所有城市组中相互空间距离最短的一组。它与西安—咸阳,广州—佛山,这三组城市是所有分析城市组中数值最小的三个。同时,这三组城市也正是我国近些年城市拓展的典型,而且也正在走向一体化。太原—晋中的dA数值虽然与它们接近,但是由于太原的城市规模与西安和广州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它的拓展状况不及以上两城市明显,但是从计算得出的数据来看,太原—晋中之间的空间距离虽然是24千米,但是实际上它们之间的城市分界点应当在距离太原市区约16.2千米处,太原的城市腹地距离晋中市也只有不到8千米,随着最近几年太原市产业转移与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太原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榆次市所处的太原盆地南部地区将成为太原新一轮城市拓展的主要方向,并有可能借鉴西安—咸阳、广州—佛山的拓展方式与理念,这也将更加有利于形成一个太原—晋中城市经济圈,更好地发挥省城所应具有的集聚效益。
2.自然条件对太原市城市空间拓展的影响
自然条件对于太原市区的空间拓展影响是最大的,太原位于山西省太原盆地中部,东西北三面环山,而且山地与平原的界限明显,由于太原城区所处的位置位于汾河冲积平原上,因此盆地内部无明显地势起伏,地形平坦,平均海拔为800米,相对于三面环山的自然条件的限制,可利用的土地有限,因此南部的平原地区自然成为太原拓展的主要区域。
3.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产业结构的优化与配置推动着太原市的空间拓展
太原市的GDP占山西省的30%,它对全省经济的拉动和辐射作用也是最大的。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的是基础投入的不断增加,包括城市用地面积的扩大,新的产业部门的出现,基础设施及交通条件的改善,而且随着最近几年太原市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房地产业,金融,旅游和科教文卫事业的快速发展,太原原有的城市地域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市区内部土地资源有限,因此新兴产业部门会选址在距离太原市区和晋中市区的中间地带,很容易形成集聚经济,对两市的发展都很有利。更有利于两市的联系程度,客观上也促进了它们的空间拓展。
4.政府决策与人文因素推动太原市的空间拓展
一个城市的发展都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决策和人文因素的影响,太原也不例外,它的各个时期的空间拓展都受到政府决策的影响。1949年到“文革”前的太原市的空间拓展力度之所以比较大,正是由于当时中央政府对大城市发展的宏观政策,将太原定位为国家能源和重化工基地进行建设,使得太原市在河西地区和城区北部及西北部地区出现了成规模的产业集群,出现了大量的工厂企业与基础设施,因此城市空间得到了很大拓展。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土地政策及人口迁移政策的出台,更使得以房地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高速发展,大量农村人口的迁入,城市规模的扩大更从内部刺激了太原的拓展。最近几年,新一届山西省委省政府也在充分征求学者和各阶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为了实现太原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在不断出台各种相关和配套政策,这都将为太原市的向南拓展提供政策和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
[1]杨东林.太原市城市地域空间拓展及未来走向[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3):49-52.
[2]王青.城市形态空间演变的定量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3):53-54.
[3]许学强.城市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4]顾全有.山西年鉴[K].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
[责任编辑吴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