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提升教育质量”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结合自己在教学一线二十余年切身体会,及近几年兼职学校教务管理的经验,对于如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我谈这样一点认识:提升质量的关键点,在于构建一种师生快乐和谐的学习生态。
近年来,课程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2011版新课标的发布与实施,使教改的方向目标明确化。但是,《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所提出的“保证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的要求很难落实。中高考制度下,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依旧是“苦”字当先。繁重的课业负担充塞着教与学的全过程,教师“教”急功近利,走捷径,满堂灌,题海战的现状存在;学生的“学”无法做到“真自主、真合作、真探究”,主体地位很难真正体现。学生在枯燥、乏味、疲惫、厌烦和挫折中,缺少积极、愉悦、兴奋、发现和成功的体验,其结果是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很难提升。
作为义务教育段,区政府加大教育投入,精心打造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我们经历着1~23z的困惑,在教改与考试,素养与分数中挣扎着前行。在校领导班子决策下,我校坚持的是:既抓学生的学业成绩,又抓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回顾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我更深入的认识到:提升质量的关键点,在于构建一种师生快乐和谐的学习生态。
一、教师队伍的成长需要快乐和谐的学习生态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前提。我校教科研先行,教科处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方面扎实有效:周教研小主题、集体备课、说课评课,等基本模式形成,校级课堂教学大赛、教师基本素质竞赛,外出学习交流等方面,引领着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层面的终身学习意识非常重要。如我校教师每年共读两本教育专著并坚持开展教师读书交流会的做法,激发了教师的读书热情,同时促进教师把全新教学理念付诸于实践,深入思考,不断反思,使得教师的专业素养迅速提升。但引导教师广泛阅读,养成阅读的习惯,我们还有一段路要走。
站在教务的角度,我还感受都教师间的和谐与快乐,需要科学合理的常规管理制度来支撑。所以,学校管理体系建构,需要不断趋于科学、合理、公正、有效,最大程度地激发老师们工作的热情。
如备课常规的检查,我们不再看老师的节数及页数,而看教师的二次备课批注的新意及课后反思的深度,二次批注是老师设计课堂教学设计的再思考,课后反思更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如: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考评,打破单一考分来考评的模式,更多地加入了学科板块测评的结果,语文学科为例,日常的习字、诵读、阅读、习作考评纳入考核,促进教师发挥所长,全方位提升学生素养。日常的学科拓展课、二课活动开展纳入考核,引导教师转变观念。这样,教师中间摒弃了过去评卷时为几分的得失争得面红耳赤的现象。因为大家心里明白,平时的方方面面做得好,考评才可能达到优秀的行列。
说到教师队伍的发展,我在教师编制方面有一点困惑,每学年的教师代课是最大难题。我们省按照国家规定,小学段的教师编制一直按师生比例1:19的规定执行,但现在小班化教学,各学科要开足开全,校本课程开发需要老师担任的情况下,这一比例和老师所能承担的工作量之间存在差额。老师承担适合的工作量,才有可能专注于教育研究,提升职业幸福感,进而更加热爱自己的职业。
二、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快乐和谐的学习生态
一个学校、一个区域的教育质量如何主要看一届届学子的学业成绩。从学生层面而言,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以及优良的学习习惯决定了一个孩子的学业成绩。
建校四年来,我校上下一直倡导—让学生有一个快乐和谐的学习生态大环境。记得这几个学期周一例会“中层交流平台”上,王校长抛砖引玉,第一个话题是“学生学习状态的调整”,近期又交流了“快乐学习”的小论题。思考,研究,实践中,不仅仅是促进了管理队伍的成长,更引领大家在工作中更新理念,有更高地追求。在实践中,我感到以下几方面的尝试,促进了良好学习生态的构建,对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1、课堂教学,精讲精练,还给学生练脑、练口、练手的时间。
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下,我們在听课评课中更多地关注点放在:有没有看到学生思维的火花、个性的理解、表达的亮点、动手的能力?因为快乐和谐的课堂氛围下,学生动起来,知识的落实,方法的掌握,能力的培养才可能落到实处。
2、学科拓展、课程开发,搭建学生展示、实践、创新的平台。
在新课标理念下,我校小学部的课程改革,每周设置了两节拓展活动课,目的是从国家课程使用的教材拓展开去,引导师生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建立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树立大学科观;把各学科之间知识融会贯通,比如语文也可以有画,有歌声,有表演,数学可以有故事,有构图,有符号美,书画可以配诗,用语言表述等,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校课程开发部开设的各种特色课程,满足了学生的特长发展所需。发现孩子的特长与闪光点,培养学生各方面艺术修养的同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会带动孩子在其他方面同样做到优秀。
3、家校携手,社会关注,形成培养学生习惯、意志、品质的合力。
提升教育的质量,需要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在家校共建方面,我校的现状是:,每学期两次的家长会,90%的家长能积极参加;学校在诵读,读书篇目、家务劳动方面要求家长监督落实,有60%能完成;各班成立家长委员会,在家长群里大部分能正面言论影响;部分班级学生在家委会的带领下,积极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这学期,我和几位老师一起做了“家庭教育科研课题”,初期对180个家庭的调查摸底中,有高中及以上学历者仅仅接近40%,为了研究不同家庭孩子成长的差异,研究作为学校,应从哪些引导家长与孩子一起成长,我们开展了家长课堂讲座,要求家长做到“五个一”,给家长推荐阅读家教书籍,在做初步的尝试。
但同时,我感到学校在这方面工作的单薄,有几点建议给上级部门,希望得到社会层面的支持:
一是有的家长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把孩子放辅导站。所以学校周边家庭式辅导站的问题值得关注,他们的办学资质,生活卫生条件,辅导老师资格等,需要社会职能部门的监管;许多在辅导站的孩子各方面习惯养成脏乱差,令人担忧;不仅影响居民生活,也不利于学生的意志品格的形成。
二是少工委、妇女工作委员会、社区教育督导等组织,可否在社区开展家长课堂、书香家庭评比、甚至家长心理讲座等,在全社会营造注重家庭教育氛围,打造阅读型家庭和社会。
提到学校的未来发展,我校的目标定位是:铸品牌,创名牌,做一流。展望未来教育的美好愿景——让学生的学变成好玩的事,让老师的教轻松而愉快着。当教师和学生层面构建起一种快乐和谐的学习生态,当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就有了根本保障。
作者简介
张王芳,小学高级教师,1971年出生,现在临汾市解放路学校任教,课外承担“家庭教育课题”研究工作。
(作者单位:山西省临汾市解放路学校)
近年来,课程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2011版新课标的发布与实施,使教改的方向目标明确化。但是,《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所提出的“保证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的要求很难落实。中高考制度下,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依旧是“苦”字当先。繁重的课业负担充塞着教与学的全过程,教师“教”急功近利,走捷径,满堂灌,题海战的现状存在;学生的“学”无法做到“真自主、真合作、真探究”,主体地位很难真正体现。学生在枯燥、乏味、疲惫、厌烦和挫折中,缺少积极、愉悦、兴奋、发现和成功的体验,其结果是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很难提升。
作为义务教育段,区政府加大教育投入,精心打造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我们经历着1~23z的困惑,在教改与考试,素养与分数中挣扎着前行。在校领导班子决策下,我校坚持的是:既抓学生的学业成绩,又抓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回顾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我更深入的认识到:提升质量的关键点,在于构建一种师生快乐和谐的学习生态。
一、教师队伍的成长需要快乐和谐的学习生态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前提。我校教科研先行,教科处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方面扎实有效:周教研小主题、集体备课、说课评课,等基本模式形成,校级课堂教学大赛、教师基本素质竞赛,外出学习交流等方面,引领着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层面的终身学习意识非常重要。如我校教师每年共读两本教育专著并坚持开展教师读书交流会的做法,激发了教师的读书热情,同时促进教师把全新教学理念付诸于实践,深入思考,不断反思,使得教师的专业素养迅速提升。但引导教师广泛阅读,养成阅读的习惯,我们还有一段路要走。
站在教务的角度,我还感受都教师间的和谐与快乐,需要科学合理的常规管理制度来支撑。所以,学校管理体系建构,需要不断趋于科学、合理、公正、有效,最大程度地激发老师们工作的热情。
如备课常规的检查,我们不再看老师的节数及页数,而看教师的二次备课批注的新意及课后反思的深度,二次批注是老师设计课堂教学设计的再思考,课后反思更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如: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考评,打破单一考分来考评的模式,更多地加入了学科板块测评的结果,语文学科为例,日常的习字、诵读、阅读、习作考评纳入考核,促进教师发挥所长,全方位提升学生素养。日常的学科拓展课、二课活动开展纳入考核,引导教师转变观念。这样,教师中间摒弃了过去评卷时为几分的得失争得面红耳赤的现象。因为大家心里明白,平时的方方面面做得好,考评才可能达到优秀的行列。
说到教师队伍的发展,我在教师编制方面有一点困惑,每学年的教师代课是最大难题。我们省按照国家规定,小学段的教师编制一直按师生比例1:19的规定执行,但现在小班化教学,各学科要开足开全,校本课程开发需要老师担任的情况下,这一比例和老师所能承担的工作量之间存在差额。老师承担适合的工作量,才有可能专注于教育研究,提升职业幸福感,进而更加热爱自己的职业。
二、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快乐和谐的学习生态
一个学校、一个区域的教育质量如何主要看一届届学子的学业成绩。从学生层面而言,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以及优良的学习习惯决定了一个孩子的学业成绩。
建校四年来,我校上下一直倡导—让学生有一个快乐和谐的学习生态大环境。记得这几个学期周一例会“中层交流平台”上,王校长抛砖引玉,第一个话题是“学生学习状态的调整”,近期又交流了“快乐学习”的小论题。思考,研究,实践中,不仅仅是促进了管理队伍的成长,更引领大家在工作中更新理念,有更高地追求。在实践中,我感到以下几方面的尝试,促进了良好学习生态的构建,对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1、课堂教学,精讲精练,还给学生练脑、练口、练手的时间。
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下,我們在听课评课中更多地关注点放在:有没有看到学生思维的火花、个性的理解、表达的亮点、动手的能力?因为快乐和谐的课堂氛围下,学生动起来,知识的落实,方法的掌握,能力的培养才可能落到实处。
2、学科拓展、课程开发,搭建学生展示、实践、创新的平台。
在新课标理念下,我校小学部的课程改革,每周设置了两节拓展活动课,目的是从国家课程使用的教材拓展开去,引导师生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建立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树立大学科观;把各学科之间知识融会贯通,比如语文也可以有画,有歌声,有表演,数学可以有故事,有构图,有符号美,书画可以配诗,用语言表述等,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校课程开发部开设的各种特色课程,满足了学生的特长发展所需。发现孩子的特长与闪光点,培养学生各方面艺术修养的同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会带动孩子在其他方面同样做到优秀。
3、家校携手,社会关注,形成培养学生习惯、意志、品质的合力。
提升教育的质量,需要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在家校共建方面,我校的现状是:,每学期两次的家长会,90%的家长能积极参加;学校在诵读,读书篇目、家务劳动方面要求家长监督落实,有60%能完成;各班成立家长委员会,在家长群里大部分能正面言论影响;部分班级学生在家委会的带领下,积极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这学期,我和几位老师一起做了“家庭教育科研课题”,初期对180个家庭的调查摸底中,有高中及以上学历者仅仅接近40%,为了研究不同家庭孩子成长的差异,研究作为学校,应从哪些引导家长与孩子一起成长,我们开展了家长课堂讲座,要求家长做到“五个一”,给家长推荐阅读家教书籍,在做初步的尝试。
但同时,我感到学校在这方面工作的单薄,有几点建议给上级部门,希望得到社会层面的支持:
一是有的家长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把孩子放辅导站。所以学校周边家庭式辅导站的问题值得关注,他们的办学资质,生活卫生条件,辅导老师资格等,需要社会职能部门的监管;许多在辅导站的孩子各方面习惯养成脏乱差,令人担忧;不仅影响居民生活,也不利于学生的意志品格的形成。
二是少工委、妇女工作委员会、社区教育督导等组织,可否在社区开展家长课堂、书香家庭评比、甚至家长心理讲座等,在全社会营造注重家庭教育氛围,打造阅读型家庭和社会。
提到学校的未来发展,我校的目标定位是:铸品牌,创名牌,做一流。展望未来教育的美好愿景——让学生的学变成好玩的事,让老师的教轻松而愉快着。当教师和学生层面构建起一种快乐和谐的学习生态,当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就有了根本保障。
作者简介
张王芳,小学高级教师,1971年出生,现在临汾市解放路学校任教,课外承担“家庭教育课题”研究工作。
(作者单位:山西省临汾市解放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