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越来越复杂,施工过程与多种工作交叉,使得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实施更加困难。根据研究,2017年三个月内发生施工安全事故68起,人员伤亡较多。与往年相比,伤亡率提高了1.5%。随着施工工艺的不断完善,作业风险也不断增大。火灾危险、高空坠落、漏电、机械伤害等经常发生,造成经济损失和人身伤害。虽然已经颁布了许多加强安全监督管理的法律,但现场施工中仍存在违法违规作业,造成人员伤亡。
关键词:好
1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特点
1.1环境影响大
一般大的工程项目具有施工周期长、环境影响性强等特点。在施工现场,周围环境因素对人员影响较大,机械设备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缺乏合理的施工设计和现场组织,在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较高的安全风险。一些项目施工过程中,易受到自然灾害、恶劣天气条件的影响,导致管理事故的发生。
1.2安全管理非常困难
随着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建筑安全管理越来越复杂。从人员层面看,施工人员流动性强,安全培训效果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整体缺乏安全意识。从管理层面来说,建筑安全管理不仅需要各方的参与,更需要明确的安全管理职责分工,确保安全管理的有效发展,任何问题的出现都会导致项目风险增加。
1.3需要技术保证
现阶段的建筑工程中,项目工程管理具有高度的不可控性。需要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建设。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技术投入到项目管理中,信息建设水平也逐年加强,使建设项目的实际管理更有保证。
2 引发建筑事故原因
从以上两起安全事故可以看出,建筑事故的原因也可以分为多个方面,包括:
人为因素。由于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施工过程比较随意,容易发生人为操作失误,造成操作事故。此外,施工人员的工作状态和环境因素也是引发事故的原因。例如,施工人员患病、通风条件差、施工环境卫生条件差,容易增加员工对安全管理的抵抗力。
设备影响因素。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和生产材料也是造成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所用材料不符合工程要求,设备维护检查不到位,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突发事故,对人员造成伤害。
管理因素。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控制风险的重要手段。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组织结构不合理、管理职责落实不到位,无法有效控制管理的各个方面,最终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3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加强对策
3.1 建设单位的安全管理对策
建设单位是建筑工程的综合管理单位,在各参与方中占有主导地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建设单位经济成分发生了较大变化,逐渐向投资主体多元化、国有、股份制和私有制并存的形式发展。建设单位的管理规范性对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实施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首先应通过加强法律约束和制度约束,强化建设单位安全管理意识,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根据《建筑法》《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规定,规范工程建设流程,建立配套的责任追究制度,实施动态管理方法。在建筑工程的不同建设阶段,包括勘察设计单位的选择、施工单位选择、施工合同签订以及现场施工管理等,真正发挥建设单位的主导作用,确保工程组织结构的合理性。在设计单位的选择方面,应采取多种途径的考察方式,对设计单位资质、单位规模、行业口碑以及以往工程案例等进行全面考察。采取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准确评定设计单位的资质水平,重点考察在以往的建设过程中,是否存在因设计因素导致施工安全事故的现象。在施工单位选择方面,应与安全承包商合作,考核施工单位的安全许可证等施工资质,了解施工单位的工程项目的经验和业绩,搜集安全生产记录等资料,并对施工单位的班组人员进行实际考察,确保施工单位具有安全施工和管理的能力。此外,建筑单位要切实参与到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的全过程之中,发挥监督职能,督促各方单位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对工程项目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验收。通过加强与各参与方的沟通配合,提安全管理的协调性,做到安全管理无死角,为工程建设安全提供基本保障。
3.2 施工单位的管理对策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也得到快速发展,施工单位的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在管理方面,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都取得了实质性的改变。“以预防为主、控制为辅”的安全管理理念在行业中得到了广泛认可,通过将安全管理工作提前化,全面分析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风险隐患,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将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将至最低。另一方面,将“重进度、重产值”的管理思想转变为“重安全、重效率”,切实把安全生产摆在首位,加大安全管理投入力度,向安全管理要效率。伴随着安全管理理念的转变,通过加强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做好现场安全防护部署、引进或自主研发信息化管理工具,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及时、准确的消除施工安全隐患。
3.3 监理单位的安全管理对策
工程监理人员承担着安全生产的监理责任,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落实各项监理工作。监理人员的具体工作内容包括专项施工方案审核、施工安全计划审核、安全技术措施审核、现场安全生产监督等。充分发挥监理单位的作用,在监理工程师的参与下,开展安全检查、监督工作,可以有效提升工程安全管理成效。
3.4搭建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平台
承建单位要求注重作业场地的安全控制理念的落实与培训教育,严格依照作业安全管理规程展开工作,组建专门的安全生产小队,选取勇于管理、安全意识较强、有相关安全生产工作经历的职工来展开管理监督工作,确立每一位职工的安全职责,并将每一个职责都落实到实处。对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展开预测,在技术工艺以及控制层面上借助相应的手段,阻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3.5分包單位与供应单位的管理对策
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工程规模大,涉及专业多,往往需要在大量分包单位的参与下,共同完成建设任务。此外,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的供应单位,也与工程安全管理密切联系。虽然供应单位不直接参与施工,但也承担着一定的管理责任,应做好分包单位与供应单位的资质审核,明确各方参与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对于供应单位而言,其供应的设备、配件以及安全设施,必须具备生产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等资质证书。出租的设备要做好维护检查,对设备安全性进行测试。分包单位要落实现场安全生产责任制,配备足够的安全管理人员,配合、接受现场安全检查。
4 结束语
综上,建筑项目工程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容易出现问题。本文通过对建筑安全管理的特点进行分析,分析安全管理容易出现漏洞,结合以往出现的建筑安全事故,分析其成因,可以为安全管理制度和组织建设提供方向,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做好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建筑工程项目质量。
参考文献:
[1] 樊春霞. 建筑安全事故分析及防控[J]. 商,2015,(47):63.
[2] 陈梦莉. 建筑安全事故人为因素分类分析及相关性研究[D]. 重庆大学,2015.
[3] 常 春 光, 贾 兆 楠, 杨 玲. 基 于 情 景 分 析 的 建 筑 安 全事 故 预 警 机 制[J]. 沈 阳 建 筑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版),2013,15(03):298-303.
[4] 桑毅红. 建筑安全事故分析及风险管理研究[J]. 改革与开放,2010,(18):69.
关键词:好
1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特点
1.1环境影响大
一般大的工程项目具有施工周期长、环境影响性强等特点。在施工现场,周围环境因素对人员影响较大,机械设备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缺乏合理的施工设计和现场组织,在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较高的安全风险。一些项目施工过程中,易受到自然灾害、恶劣天气条件的影响,导致管理事故的发生。
1.2安全管理非常困难
随着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建筑安全管理越来越复杂。从人员层面看,施工人员流动性强,安全培训效果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整体缺乏安全意识。从管理层面来说,建筑安全管理不仅需要各方的参与,更需要明确的安全管理职责分工,确保安全管理的有效发展,任何问题的出现都会导致项目风险增加。
1.3需要技术保证
现阶段的建筑工程中,项目工程管理具有高度的不可控性。需要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建设。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技术投入到项目管理中,信息建设水平也逐年加强,使建设项目的实际管理更有保证。
2 引发建筑事故原因
从以上两起安全事故可以看出,建筑事故的原因也可以分为多个方面,包括:
人为因素。由于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施工过程比较随意,容易发生人为操作失误,造成操作事故。此外,施工人员的工作状态和环境因素也是引发事故的原因。例如,施工人员患病、通风条件差、施工环境卫生条件差,容易增加员工对安全管理的抵抗力。
设备影响因素。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和生产材料也是造成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所用材料不符合工程要求,设备维护检查不到位,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突发事故,对人员造成伤害。
管理因素。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控制风险的重要手段。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组织结构不合理、管理职责落实不到位,无法有效控制管理的各个方面,最终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3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加强对策
3.1 建设单位的安全管理对策
建设单位是建筑工程的综合管理单位,在各参与方中占有主导地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建设单位经济成分发生了较大变化,逐渐向投资主体多元化、国有、股份制和私有制并存的形式发展。建设单位的管理规范性对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实施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首先应通过加强法律约束和制度约束,强化建设单位安全管理意识,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根据《建筑法》《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规定,规范工程建设流程,建立配套的责任追究制度,实施动态管理方法。在建筑工程的不同建设阶段,包括勘察设计单位的选择、施工单位选择、施工合同签订以及现场施工管理等,真正发挥建设单位的主导作用,确保工程组织结构的合理性。在设计单位的选择方面,应采取多种途径的考察方式,对设计单位资质、单位规模、行业口碑以及以往工程案例等进行全面考察。采取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准确评定设计单位的资质水平,重点考察在以往的建设过程中,是否存在因设计因素导致施工安全事故的现象。在施工单位选择方面,应与安全承包商合作,考核施工单位的安全许可证等施工资质,了解施工单位的工程项目的经验和业绩,搜集安全生产记录等资料,并对施工单位的班组人员进行实际考察,确保施工单位具有安全施工和管理的能力。此外,建筑单位要切实参与到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的全过程之中,发挥监督职能,督促各方单位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对工程项目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验收。通过加强与各参与方的沟通配合,提安全管理的协调性,做到安全管理无死角,为工程建设安全提供基本保障。
3.2 施工单位的管理对策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也得到快速发展,施工单位的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在管理方面,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都取得了实质性的改变。“以预防为主、控制为辅”的安全管理理念在行业中得到了广泛认可,通过将安全管理工作提前化,全面分析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风险隐患,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将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将至最低。另一方面,将“重进度、重产值”的管理思想转变为“重安全、重效率”,切实把安全生产摆在首位,加大安全管理投入力度,向安全管理要效率。伴随着安全管理理念的转变,通过加强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做好现场安全防护部署、引进或自主研发信息化管理工具,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及时、准确的消除施工安全隐患。
3.3 监理单位的安全管理对策
工程监理人员承担着安全生产的监理责任,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落实各项监理工作。监理人员的具体工作内容包括专项施工方案审核、施工安全计划审核、安全技术措施审核、现场安全生产监督等。充分发挥监理单位的作用,在监理工程师的参与下,开展安全检查、监督工作,可以有效提升工程安全管理成效。
3.4搭建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平台
承建单位要求注重作业场地的安全控制理念的落实与培训教育,严格依照作业安全管理规程展开工作,组建专门的安全生产小队,选取勇于管理、安全意识较强、有相关安全生产工作经历的职工来展开管理监督工作,确立每一位职工的安全职责,并将每一个职责都落实到实处。对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展开预测,在技术工艺以及控制层面上借助相应的手段,阻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3.5分包單位与供应单位的管理对策
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工程规模大,涉及专业多,往往需要在大量分包单位的参与下,共同完成建设任务。此外,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的供应单位,也与工程安全管理密切联系。虽然供应单位不直接参与施工,但也承担着一定的管理责任,应做好分包单位与供应单位的资质审核,明确各方参与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对于供应单位而言,其供应的设备、配件以及安全设施,必须具备生产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等资质证书。出租的设备要做好维护检查,对设备安全性进行测试。分包单位要落实现场安全生产责任制,配备足够的安全管理人员,配合、接受现场安全检查。
4 结束语
综上,建筑项目工程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容易出现问题。本文通过对建筑安全管理的特点进行分析,分析安全管理容易出现漏洞,结合以往出现的建筑安全事故,分析其成因,可以为安全管理制度和组织建设提供方向,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做好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建筑工程项目质量。
参考文献:
[1] 樊春霞. 建筑安全事故分析及防控[J]. 商,2015,(47):63.
[2] 陈梦莉. 建筑安全事故人为因素分类分析及相关性研究[D]. 重庆大学,2015.
[3] 常 春 光, 贾 兆 楠, 杨 玲. 基 于 情 景 分 析 的 建 筑 安 全事 故 预 警 机 制[J]. 沈 阳 建 筑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版),2013,15(03):298-303.
[4] 桑毅红. 建筑安全事故分析及风险管理研究[J]. 改革与开放,2010,(1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