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部位、菌种、诊断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0-2006年住院治疗的1466例SLE患者中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合并深部真菌感染51例SLE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次为隐球菌和曲霉菌.感染最常见的部位是肺,其次为脑膜和血液.本组病例巾死亡10例,病死率达20%.曲霉菌感染者病死率高达4/5.低
【机 构】
:
100176,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南区风湿科,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绛科,100176,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南区呼吸科,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100176,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部位、菌种、诊断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0-2006年住院治疗的1466例SLE患者中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合并深部真菌感染51例SLE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次为隐球菌和曲霉菌.感染最常见的部位是肺,其次为脑膜和血液.本组病例巾死亡10例,病死率达20%.曲霉菌感染者病死率高达4/5.低蛋白血症、多部位真菌感染、曲霉菌感染、真菌血症可能是导致SLE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SLE合并真菌感染的主要部位为肺,感染的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临床应重视早期诊断和曲霉菌感染。
其他文献
目的 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自然杀伤T细胞(NKT)的表达,探讨其与SLE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 入选确诊的SLE患者30例及健康对照30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D56+NKT细胞的表达,分析NKT细胞的表达与SLE疾病活动评分和免疫学指标的相关性,采用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健康对照(4.16±0.22)%相比,SLE患者外周血
为了加强国内外类风湿关节炎诊疗及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风湿病学科在我国的更快发展。由北京大学医学部主办的“第二届类风湿关节炎国际论坛”将于2010年9月18至19日在北京召开。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抗原驱动、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病,以多关节损伤和各种关节外炎症表现为主要特征,具有较高致残性,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多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有关,深入探讨RA发病机制将对提高RA治疗水平和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27岁.主因"发热1个半月,皮下结节1周"于2009年7月10日收入院.患者1个半月前于劳累后出现发热,体温37.3~38℃,无其他不适,给予口服退热药后体温可降至正常,但患者仍反复发热,无明显规律,曾多次就医均未明确病因。
患者男,33岁.因"颊部红斑、丘疹3年,左胫外侧局限性皮肤硬化2年"于2005年3月6日就医.患者3年前日晒后出现双颊部皮肤红斑及散在分布的丘疹,其上覆细薄鳞屑,鳞屑易脱落,皮疹消退后不留明显瘢痕,偶觉瘙痒,就诊于当地医院,诊为"过敏性皮炎",给予抗过敏治疗无效,此后皮疹反复发作,夏重冬轻,日晒后可明显加重。
尽管英夫利西单抗(infliximab)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得到了广泛肯定,但是这种干预治疗的生物学效应仍有待于进一步论证。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第三届编委会第五次会议于2009年5月21日在济南市召开,50余名编委及部分风湿病学会委员参加了会议.总编辑栗占国教授首先总结汇报了3月13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届编委会第三次总编副总编工作会议的主要内容,以及<中华风湿病学杂志>读者征求意见、评委征求意见的汇总和决定,随后与会编委们对有关内容逐一进行了讨论,编委们积极建言献策,并达成以下共识。
患者女,42岁.自1992年出现多关节痛伴双手遇冷呈苍白-青紫变化,伴发热,外院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狼疮肾炎(LN).不规则服"激素药",近十年来以泼尼松15 mg/d维持。
目的 研究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6PI)抗原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106例RA患者,53例其他风湿性疾病和35名健康志愿者血清中的G6PI抗原的分布.还同时检测了类风湿因子(IgM-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KA)、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并对98例RA患者行手足x线片,将其按修
1 概述 斯蒂尔病本是指系统型起病的幼年型慢性关节炎,但相似的疾病也可发生于成年人,称为成人斯蒂尔病(adult onset Still's disease, AOSD).本病曾称为"变应性亚败血症",1987年以后统一称为AOS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