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现代居住的发展, 不仅要满足人的居住要求, 更要“以人为本”, 为人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本文结合作者多年工作经验主要分析居住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突出地方特色、发挥最佳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居住小区; 建筑设计
一、工程概况
某花园小区位于某市西三环北路与科技厂路之间、大桥西部。东临北洼路, 西侧隔一城市绿化带可俯视京密引水渠。总占地面积6.25hm2, 小区东西宽约180m、南北约400m, 呈不规则矩形, 场地内部平坦, 中北部有二条DN= 1800mm 城市供水水源干管横穿通过, 使小区管道设计有一定难度。小区建筑面积约18 万m2, 共15 栋。小区分北、中、南三个区; 北区、南区分别为5 栋和3 栋18 层高层居住, 中区设有7 栋11 层低高层楼房, 楼顶层均为复式居住, 是一处中高档居住小区。
二、建筑设计的原则与意义
( 一) 绿化。建筑物的存在必然侵占原有的植被或是绿地。好的设计可以改善绿化、植被被破坏的程度, 甚至通过立体的绿化措施创造出更富趣味的绿化场所。
( 二) 交通。人、车流线和数量的增加加剧了城市人车争道的机会, 汽车的增加占用空间且污染环境。好的设计会竭力避免流线的交叉并增加人流通行的机会。
( 三) 能源。新建筑的加入增加了城市供水、电、气、暖的数量。同时加剧了城市处理污水的压力。好的设计应把节能措施作为重要的设计原则, 减轻能源的消耗。
( 四) 城市功能。无用或有害的功能破坏了城市的效率和秩序。好的建筑设计应增加居民独自活动空间, 和城市生活的趣味性。
( 五) 文脉。一个优秀的建筑外观往往成为一个城市的象征; 而恶俗的设计让城市失去或消减了原有的特色。
( 六) 空间。有趣或是适当的空间吸引人们在其内驻足、休憩。这种空间应该是有活力的、动人的场所。“一个社会公共机构的空间必须不仅容纳人群的活动, 而且还应该更好地促进公众的活动, 因此应该促使这些空间转变为我们所能接受的有意义的、值得改变的空间。”
三、居住小区总平面设计
以居住组团, 组织居住布局( 建筑群按由南往北逐渐升高, 从东、西两侧向中间逐步提升的次序进行布局) 和小区空间, 为社区提供一个配套齐全富有园林景观, 生态优良的居住环境; 按人车分流的原则规划道路交通系统, 结合用地和空間组织, 形成宜人的居住环境; 合理布局各类用地, 有利于分期开发, 以形成安全、舒适、高效、优美的居住环境。
( 一) 设计布局
1“. 原创BLD 纯水岸双景观生活”是本小区引入的概念,水文化与园林的结合是小区的特色所在, 水景生命之树支撑整个社区, 通过水景将城市绿化带与建筑围合起来, 形成独特的绿岛景观。在小区的任何方位都能展现出水岸及双景观的主题理念。
2“. 园林式的小区道路和人车分流系统”是本小区的又一重要设计理念, 也是“以人为本”设计思想的主要体现。园林式的羊肠小径蜿蜒有趣, 联系各个景观节点, 是一条景观轴线, 步移景异, 美景尽收眼底。小区采用地下停车结合地面停车, 小区的室外停车场设置在东面, 车行道路沿小区的外边线布置, 除消防车外一切车辆不得在小区内通行的形式来达到人车分流的目的。人车分流的设计充分保障了社区的空气指数和住户安全, 减少了噪声对住户的影响。
3.总体的布局设计充分满足通风、日照和消防等的要求,并且使得绝大部分的住户在取得好朝向的前提下均可享受到园林景色。小区内的每一套户型都是经过悉心研究而设计出来的, 结合着地理环境、绿化环境等因素, 力求使每种户型都结构合理、朝向好、景观好是本设计的重点所在。
4.小区的主要出入口布置在地块西侧40m 中华路。车行入口布置主人口的东面和西面, 与40m 中华路相接。入口广场的园林式布局采用硬铺地和草地的刚柔相结合, 以植草板作为两者的过渡, 使得环境不会过硬或过软。水是人类的本源、小区的灵魂, 小区以一条水带贯穿南北东西, 最后汇集到中心广场中, 正寓意着财气从四面八方来汇聚到小区里去, 也寓意着小区居民同气连枝、团结一致。正是这一水带联系邻里, 贯通组团绿地和中心花园, 构成了小区的大环境。
四、道路交通设计
充分考虑了人车分流, 地下停车的概念。在本方案设计中, 各种功能流线完善清晰, 真正做到了人车分流、各行其道。人流主入口与车辆入口分开, 避免相互交叉相互干扰。车辆由次入口直接进入地下室, 减少机动车对小区的污染。消防车道直达各单元居住, 安全、方便、快捷。消防车道设于园林当中, 留有一定硬质铺地设计和回车道。区内车行主干道( 环形) 采用柔性路面。区内一切交通均严格秉承以人为本的宗旨, 旨在创建祥和、安全的人居环境。为降低开发成本, 最大限度减少停车场对景观的破坏, 机动车全部采用地面与地下集中停放相结合的方式。
五、绿地规划设计
规划绿地系统由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设施附属绿地、道路绿地等四类绿地构成, 结合居住小区的用地布局和居住建筑布局, 形成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绿地系统。该居住区的规划人口为8209 人, 其公共绿地以小区级公共绿地为主。小区级小游园是小区中心花园, 由绿地、水面、灌木丛、树群组成, 配以石径、绿荫、喷泉、亭台等园林小品营造出一个优美园林环境。居民可通过步行带进入该游园进行休憩活动。小区的绿化环境以英国皇家风景园林为蓝本, 一方面强调水文化与园林的结合, 一方面强调绿岛文化的内涵, 注重绿化带与小区园林的结合。小区园林绿化布置讲究生态价值的充分体现, 合理搭配各类物种, 分层次透视整个绿化体系,楼宇之间的绿化庭院形成多层次的立体绿化空间。
景观设计布局为“干—枝—叶”体系, 一级中央景观步行大道—二级组团绿地—三级宅前绿地构成生命运动活力之树。在嘈杂的城市环境中营造自然、清新的景观, 是本社区景观设计的根本出发点与特点。结合社区文化特点, 景观上服从三级绿地系统由公共开放空间一半公共开放空间—私密空间逐步过渡的空间序列, 突出空间的场所性, 动静有意识分离。
六、结束语
未来的新世纪是一个注重生态、环保、追求人与自然科学整体协调发展的社会。传统的粗放型工业生产对城市和自然造成的环境污染, 生态恶化的负面影响正在逐步的得到遏制。未来的工业生产必须在生态环保方面加大力度, 依靠科技进步的力量, 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达到既能保证生产, 又具有自净能力, 杜绝废气, 废料, 有害化学物质对城市空气水源, 土壤, 生物造成的环境污染, 同时, 降低能源, 资源消耗。其中的环保措施如净化回收装置, 空调洁净设施, 采热利用设备等。建筑整体综合设计的模式既能提高建筑的适应性,又将是必然的趋势, 尤其在强化后的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更为重要。在我国随着经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 将有更多的先进技术和科技成果运用到建筑上, 坚信在不久的将来, 有更多优秀的建筑整体设计出现在我国建筑舞台上。
[关键词] 居住小区; 建筑设计
一、工程概况
某花园小区位于某市西三环北路与科技厂路之间、大桥西部。东临北洼路, 西侧隔一城市绿化带可俯视京密引水渠。总占地面积6.25hm2, 小区东西宽约180m、南北约400m, 呈不规则矩形, 场地内部平坦, 中北部有二条DN= 1800mm 城市供水水源干管横穿通过, 使小区管道设计有一定难度。小区建筑面积约18 万m2, 共15 栋。小区分北、中、南三个区; 北区、南区分别为5 栋和3 栋18 层高层居住, 中区设有7 栋11 层低高层楼房, 楼顶层均为复式居住, 是一处中高档居住小区。
二、建筑设计的原则与意义
( 一) 绿化。建筑物的存在必然侵占原有的植被或是绿地。好的设计可以改善绿化、植被被破坏的程度, 甚至通过立体的绿化措施创造出更富趣味的绿化场所。
( 二) 交通。人、车流线和数量的增加加剧了城市人车争道的机会, 汽车的增加占用空间且污染环境。好的设计会竭力避免流线的交叉并增加人流通行的机会。
( 三) 能源。新建筑的加入增加了城市供水、电、气、暖的数量。同时加剧了城市处理污水的压力。好的设计应把节能措施作为重要的设计原则, 减轻能源的消耗。
( 四) 城市功能。无用或有害的功能破坏了城市的效率和秩序。好的建筑设计应增加居民独自活动空间, 和城市生活的趣味性。
( 五) 文脉。一个优秀的建筑外观往往成为一个城市的象征; 而恶俗的设计让城市失去或消减了原有的特色。
( 六) 空间。有趣或是适当的空间吸引人们在其内驻足、休憩。这种空间应该是有活力的、动人的场所。“一个社会公共机构的空间必须不仅容纳人群的活动, 而且还应该更好地促进公众的活动, 因此应该促使这些空间转变为我们所能接受的有意义的、值得改变的空间。”
三、居住小区总平面设计
以居住组团, 组织居住布局( 建筑群按由南往北逐渐升高, 从东、西两侧向中间逐步提升的次序进行布局) 和小区空间, 为社区提供一个配套齐全富有园林景观, 生态优良的居住环境; 按人车分流的原则规划道路交通系统, 结合用地和空間组织, 形成宜人的居住环境; 合理布局各类用地, 有利于分期开发, 以形成安全、舒适、高效、优美的居住环境。
( 一) 设计布局
1“. 原创BLD 纯水岸双景观生活”是本小区引入的概念,水文化与园林的结合是小区的特色所在, 水景生命之树支撑整个社区, 通过水景将城市绿化带与建筑围合起来, 形成独特的绿岛景观。在小区的任何方位都能展现出水岸及双景观的主题理念。
2“. 园林式的小区道路和人车分流系统”是本小区的又一重要设计理念, 也是“以人为本”设计思想的主要体现。园林式的羊肠小径蜿蜒有趣, 联系各个景观节点, 是一条景观轴线, 步移景异, 美景尽收眼底。小区采用地下停车结合地面停车, 小区的室外停车场设置在东面, 车行道路沿小区的外边线布置, 除消防车外一切车辆不得在小区内通行的形式来达到人车分流的目的。人车分流的设计充分保障了社区的空气指数和住户安全, 减少了噪声对住户的影响。
3.总体的布局设计充分满足通风、日照和消防等的要求,并且使得绝大部分的住户在取得好朝向的前提下均可享受到园林景色。小区内的每一套户型都是经过悉心研究而设计出来的, 结合着地理环境、绿化环境等因素, 力求使每种户型都结构合理、朝向好、景观好是本设计的重点所在。
4.小区的主要出入口布置在地块西侧40m 中华路。车行入口布置主人口的东面和西面, 与40m 中华路相接。入口广场的园林式布局采用硬铺地和草地的刚柔相结合, 以植草板作为两者的过渡, 使得环境不会过硬或过软。水是人类的本源、小区的灵魂, 小区以一条水带贯穿南北东西, 最后汇集到中心广场中, 正寓意着财气从四面八方来汇聚到小区里去, 也寓意着小区居民同气连枝、团结一致。正是这一水带联系邻里, 贯通组团绿地和中心花园, 构成了小区的大环境。
四、道路交通设计
充分考虑了人车分流, 地下停车的概念。在本方案设计中, 各种功能流线完善清晰, 真正做到了人车分流、各行其道。人流主入口与车辆入口分开, 避免相互交叉相互干扰。车辆由次入口直接进入地下室, 减少机动车对小区的污染。消防车道直达各单元居住, 安全、方便、快捷。消防车道设于园林当中, 留有一定硬质铺地设计和回车道。区内车行主干道( 环形) 采用柔性路面。区内一切交通均严格秉承以人为本的宗旨, 旨在创建祥和、安全的人居环境。为降低开发成本, 最大限度减少停车场对景观的破坏, 机动车全部采用地面与地下集中停放相结合的方式。
五、绿地规划设计
规划绿地系统由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设施附属绿地、道路绿地等四类绿地构成, 结合居住小区的用地布局和居住建筑布局, 形成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绿地系统。该居住区的规划人口为8209 人, 其公共绿地以小区级公共绿地为主。小区级小游园是小区中心花园, 由绿地、水面、灌木丛、树群组成, 配以石径、绿荫、喷泉、亭台等园林小品营造出一个优美园林环境。居民可通过步行带进入该游园进行休憩活动。小区的绿化环境以英国皇家风景园林为蓝本, 一方面强调水文化与园林的结合, 一方面强调绿岛文化的内涵, 注重绿化带与小区园林的结合。小区园林绿化布置讲究生态价值的充分体现, 合理搭配各类物种, 分层次透视整个绿化体系,楼宇之间的绿化庭院形成多层次的立体绿化空间。
景观设计布局为“干—枝—叶”体系, 一级中央景观步行大道—二级组团绿地—三级宅前绿地构成生命运动活力之树。在嘈杂的城市环境中营造自然、清新的景观, 是本社区景观设计的根本出发点与特点。结合社区文化特点, 景观上服从三级绿地系统由公共开放空间一半公共开放空间—私密空间逐步过渡的空间序列, 突出空间的场所性, 动静有意识分离。
六、结束语
未来的新世纪是一个注重生态、环保、追求人与自然科学整体协调发展的社会。传统的粗放型工业生产对城市和自然造成的环境污染, 生态恶化的负面影响正在逐步的得到遏制。未来的工业生产必须在生态环保方面加大力度, 依靠科技进步的力量, 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达到既能保证生产, 又具有自净能力, 杜绝废气, 废料, 有害化学物质对城市空气水源, 土壤, 生物造成的环境污染, 同时, 降低能源, 资源消耗。其中的环保措施如净化回收装置, 空调洁净设施, 采热利用设备等。建筑整体综合设计的模式既能提高建筑的适应性,又将是必然的趋势, 尤其在强化后的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更为重要。在我国随着经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 将有更多的先进技术和科技成果运用到建筑上, 坚信在不久的将来, 有更多优秀的建筑整体设计出现在我国建筑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