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移植:50年前,一场手术开启人类医学新时代

来源 :健康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hu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病魔面前,人类的生命异常脆弱。为延长病人的寿命,医生们尝试了各种办法。50年前,第一桩成功的肾移植手术在美国完成。首位器官捐献者罗纳德·赫里克今年已74岁。50年前,正是他无私地把自己的一只肾捐给了自己的孪生兄弟,才实现了这一医学上的重大突破。
  器官移植在临床上成为可能,让医生多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让病入膏肓的人们再次看到了生的希望。至今,单在美国便已有超过40万宗手术获得成功,数十万身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因器官移植而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只是要救一个病人”
  
  1954年12月23日,在离圣诞节还有两天时,年仅23岁的罗纳德·赫里克和理查德·赫里克一起被推入手术室。
  罗纳德和理查德是一对同卵双生的兄弟。理查德从海岸警卫队退伍后,在1953年被发现患上严重的肾病,生命垂危。罗纳德当时是一名大一的学生,为了挽救理查德的性命,他毫不犹豫地决定将自己的一只肾脏捐给兄弟,即使以前还没有器官移植后长期存活的先例。
  手术在波士顿的布里汉姆妇科医院进行。为时5个半小时的手术中一切进展顺利。理查德获得了兄弟罗纳德的一只肾,使自己的生命得以延长。而摘除一只肾脏也并没有给罗纳德带来什么影响,他健康地活到了现在。
  罗纳德当时并不知道,自己正在创造医学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他也没有想到,器官移植手术此后能为成千上万的人造福。当时的他只想挽救自己兄弟的性命。
  同样没有多想的还有他们的主治医生约瑟夫·默里。50年前,默里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创造历史。当时的默里认为,器官移植手术只能在同卵双生儿之间进行,不能得到大范围应用。他没有想到,自己的手术开启了人类同种器官移植的新时代,此后,肝、肺、脾、胰腺、心脏等器官都成为了移植对象。
  默里更加没有想到,自己会因手术而于1990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随着医学发展,器官移植手术的存活率大幅提高,接受手术的人数也大幅增长,器官移植正变得日益常见。
  回想当年,今年已经86岁的默里诚实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们没有想过什么历史,我们只想着要救一名病人。”
  
  科学梦想一朝成真
  
  最初,当罗纳德提出要将自己的肾捐给孪生兄弟时,医生并没有太大把握。当时,此类手术还没有成功的先例,医生们难以减少被移植器官的排斥反应,器官移植被认为不可能。但聪明的默里医生意识到,赫里克兄弟是一对同卵双生的孪生兄弟。而同卵的孪生儿具有相同的基因,彼此间遗传背景完全相同,抗原系统也相同,因而同卵双生儿间器官移植产生排异反应的可能性很低,说不定手术能成功。
  默里的想法并非偶然所得,一直以来,默里就非常关注器官移植领域,并曾针对此类手术进行了长达两年的研究和准备。默里医生认为,如果免疫方面没有问题,被移植的肾脏能够存活并工作。但是,当时的医学界还没发现有效的方法来减少手术后的排异反应。
  在理论上,医生们已经万事俱备,但现实中却没有合适的病例。“然后此时,这一对同卵双胞胎就出现了,”默里医生曾对纽约器官捐赠组织说起这段往事。他说,赫里克兄弟的情况与医生们此前在实验室里模拟过的病例情形非常相似。
  为了确保赫里克兄弟是一对同卵双胞胎而非一般兄弟,医疗小组还带着两兄弟到波士顿警察局去打了指模,以此确定他们指纹一致。为证明两兄弟在手术中不会出现排异反应,医生还给他们互相植皮,确保彼此间的皮肤组织互不排斥。
  手术前,默里医生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不过,据74岁的罗纳德回忆,他手术前并没有感到焦虑:“我们有强烈的预感,手术一定会成功。当然,以前确实没有先例,但是他们对自己的研究了解得很清楚。”
  
  春天来到第二次生命中
  
  手术前,消息灵通的新闻记者便得知了消息。很快手术便成为各大报纸的头条,两兄弟的故事家喻户晓。
  这场手术也在当时的社会掀起轩然大波。默里认为,手术时所遇到的障碍远不止于医学上。当时,许多人对器官移植存有偏见,认为器官移植是亵渎人类身体的罪行。许多宗教领袖都对这一事件异常关注。
  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默里医生说,“有人认为,捐赠器官在伦理道德上行得通。另一些人却认为,医生们在扮演上帝的角色,我们不应该进行‘人体实验’。但我们只希望让大家知道,我们并非轻率而行。”
  事实证明,这次肾移植手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接受器官的理查德不仅活了下来,还在病房中找到了自己的春天,他遇上了后来的妻子克莱尔。克莱尔当时是负责理查德病房的护士长,由于圣诞期间不能回家,她便自愿照顾病中的理查德,没想到两人却由此陷入爱河。理查德和克莱尔在结婚后生下两个孩子,一个孩子长大后当了老师,另一个成为肾透析室中的护士。
  不幸的是,理查德没能与克莱尔白头偕老。几年后,他的新肾又出了毛病,不过新肾的问题与当初的移植手术并无关系。
  理查德最终于1963年3月去世。他死后,克莱尔并没有再婚。克莱尔曾经说过:“我一辈子只爱一个人,那人便是理查德。那些珍贵的回忆能让我过一辈子。”
  
   问题与希望同在
  
  理查德去世之时,肾脏移植案例已经逐渐增多,同卵双生儿之间的移植成功率相当高,但当时的医学界对普通人之间器官移植排异反应的问题并没有太大突破。
  随着抗排异反应药品的研发,器官移植所产生的排异问题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在肾移植手术成功约10年后,人类第一次进行了肝移植手术,并随后在1967年举行了第一次心脏移植手术。
  但是,直到如今,移植手术中排异问题仍是阻碍手术发展的一只拦路虎。如何对抗排异反应,改善器官移植的效果,仍然是医学界的一大课题。
  此外,器官移植问题所遇到的另一个巨大障碍便是可供移植的器官太少。据美国国家肾基金会统计,约有8万8千名美国人正在等待可移植的器官,但每年全美的器官移植手术只有约2万5千宗。
  科学家们已经开始展开各种行动推动器官移植手术的发展。他们不仅努力开发器官移植新技术,还寄希望于制造各种人造器官。默里医生认为,对干细胞的研究或许能给医学带来更多的突破。他说,“干细胞的使用证明了人类天生的好奇本性,我们不应将其扼杀。”
  随着器官移植手术的日益普及,各国社会也正面临着新的挑战,许多国家都加快立法,加强了对器官移植手术的管理。
  过去,器官移植经历了不寻常的50年,获得了蓬勃发展,成功挽救无数人的性命。下一个50年,人类的智慧将引导器官移植走向何方?我们拭目以待。(网摘)
  链接:
  国内主要器官移植中心简介:
  东方器官移植中心:该中心是目前亚洲最大规模的器官移植中心,为中国临床肝移植发源地,其前身为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学部和天津市器官移植中心。东方器官移植中心是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器官移植基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器官移植研究所:该所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从事器官移植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大型综合性研究机构。
  复旦大学器官移植中心:该中心依托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拥有移植监护室、移植病房、配型中心、器官移植研究室、血液透析中心。主要从事肾脏、肝脏、心脏等重要脏器移植和多器官联合移植。
  北京市器官移植中心:该中心器官移植技术始于90年代初期。在近10余年的发展中,在临床肾移植、肝移植、胰腺移植、心脏移植、胰肾联合移植、肝肾联合移植、胰岛细胞移植、脊髓损伤嗅鞘细胞移植、角膜移植、半相合骨髓干细胞移植等临床实践与基础研究方面都有所成就。
  上海市器官移植研究中心:是2000年上海市政府正式批准成立的“上海市器官移植研究中心”、首批“上海市器官移植临床医学中心”建设单位。首创快速HLA基因配型技术和新的氨基酸残基配型标准。
  中南大学湘雅移植医学研究院:该院是中南大学及湘雅三医院重点投资组建的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专门从事移植医学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的综合性研究院。该院目前主要在器官、组织、细胞移植三个层次全方位开展工作。
其他文献
一个周末的下午,我正要脱工作服准备下班,诊室的电话铃突然响起。电话是老战友王俊打来的,说叫我暂晚一会儿下班,她家刚过门不久的新儿媳妇小娟得了个怪皮肤病。要来找我看看。刚放下电话不一会,她们就赶到门诊。  “你看这孩子皮肤原本好端端的,现在用指甲划一下或碰撞摩擦一下就鼓起一道道的红印子来,还痒得不得了”。王俊一进诊室就给我介绍起儿媳妇的病情来。我一边招呼她们坐下,一边用火柴棒给小娟作皮肤划痕试验,在
期刊
“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作为“后起之秀”的发酵型乳酸菌奶饮品正成为国际乳制品发展的新趋势,也有望成为消费者日常的健康饮品。日前,代表我国乳酸菌行业最高规格的“乳酸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各国食品界、营养界的60多位权威专家学者,30多所科研机构、行业管理部门以及10多家乳酸菌巨头与会。中国轻工联合会副会长潘蓓蕾女士认为,发酵型乳酸菌奶饮料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要求远高于普通奶制品,将成为人们
期刊
由于缺乏安全合理用药知识,人们在自我用药上仍存在着很多误区。不少人患病后,时常先入为主,自我诊断,认为是“老毛病”,要么凭经验自行用药,要么模仿他人。医学专家提醒您,人体间的差异,导致不同人用药,药理作用不一致。另外,即使是同一个人,在本人肝肾功能等生理病理状况不同的情况下,对药物药理作用的反应也不同。这使得不同的人用同一种药,或同一个人在不同身体状况下用同一种药,所产生的疗效都往往不同。    
期刊
骨质增生(骨赘)在x线片上形如鸟嘴样变化,人们把它称做“骨刺”。这个名称比较形象化,但“肉中长刺”究竟会导致什么症状,是否需要或能不能用药物消除,则是许多病人关心的问题。  在数百万年以前的恐龙遗骸中,人们曾发现骨赘的证据。在各种哺乳动物中,骨赘的分布也是比较广泛,不用肢体负重,在水中游泳的鲸鱼和天上飞的鸟类,同样都能见到骨质增生性变化,人类也不能例外。     骨刺究竟是什么    在关节骨头的
期刊
在外就餐不可过分依赖一次性湿巾    近期,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餐饮市场所使用的一次性湿纸巾、湿毛巾产品进行了抽查。2005年7月5日公布的检测结果显示,140种被抽查的一次性湿巾产品的合格率为82.1%,其中一次性湿毛巾的合格率较低,为81%。细菌菌落总数、真菌菌落总数超标是不合格一次性湿巾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  检查人员发现,上海云天卫生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湿巾产品,在6家饭店的抽查中,
期刊
老洪是厂足球队的门将,长得五大三粗的,喝酒半斤八两不带醉意。可不知咋的,一周前打完一场球后,仅喝了二两酒就“醉”了,上吐下泻,不想吃饭。在厂医务室诊断为“急性胃肠炎”,挂了几天水也不见效,变得焉焉巴巴的,好像换了个人似的。转到市内医院一查,让人大吃一惊:老洪患的并非什么胃肠炎,而是尿毒症。  妇产科收了一位阴道大出血的中年妇女,半年来经常头晕,浑身没劲,走路都感到心慌,看了几家医院,都诊断为营养不
期刊
卫生部近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停售并公告收回部分批次“苦乐康”胶囊,各地迅速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查处行动。作为一种核定功能为调节血糖的保健食品,“苦乐康”被禁售事件使保健食品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    胶囊中查出的是降糖药    卫生部紧急通知说,吉林省有关部门根据群众举报,对标识为辽宁省健康伟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保健食品“苦乐康”胶囊(批准文号:卫食健字【2002】0588号)进行监督调查,发现市
期刊
巴格达人体器官买卖猖獗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伊战过后,经济萧条的巴格达失业率高达60%。许多贫困的伊拉克人因无力度日,只得被迫出卖器官为生。在巴格达各大医院门前,每天都能看到许多出售自己器官的年轻人。   随着巴格达人体器官黑市名声外传,器官买卖当然不会仅局限于伊拉克本土买主。周边一些阿拉伯国家中需要移植器官的富人纷纷以游客身份涌入巴格达,吸引他们的,正是当地低廉的人体器官价格。在土耳
期刊
耳鸣可能是疾病先兆    康博士: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我时常被耳鸣搅得心烦意乱,特别是下午,搞得我难以坚持工作,有时晚上也耳鸣得厉害,简直难以入睡,其他没有任何异常,请问康博士,为什么会耳鸣,这是一种什么病?江西 杜 鹃  杜鹃读者:  可能每个人都有过耳鸣的经历,但是耳鸣持续的时间有长有短,音调也各有不同。  耳鸣不是疾病,它仅仅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是在外界无相应的声源或电刺激时所产生的声音感觉
期刊
性骚扰:女人不再沉默  ◆ 策划/本刊编辑部执行/吴 雨  历经2年、修改达32处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已于2005年12月1日起实施。新法第40条规定:“禁止对妇女实施性骚扰。”据了解,这是我国第一次将“禁止性骚扰”写进法律,并明确妇女遭受性骚扰可以通过4种法律途径解决;向对方所在的单位投诉;到所属妇联投诉,请求帮助;到公安机关报案;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21世纪,性骚扰已成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