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无论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是为学生今后的生存发展提供更广阔、更优质的空间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小学语文 作文 写作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想写
作文启蒙教学就应该迈稳第一步,这第一步就是培养兴趣。而兴趣的培养又在于教师架好由句到段成篇的桥梁,铺好平整的路面,让学生心情舒畅地从此岸走向彼岸。因此,在三年级的第一学期里,可根据各类课文中的典型句段。以读导写,采取填空、仿写、续写、扩写等形式,进行场面,景物、人物外貌、对话等练习,学会写总分段、重点段……掌握排比、比喻等几种简单的修辞手法。
为使学生有话可写,还须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他们的写作表象。或把学生带入美好的大自然中去,有目的地观察动物、植物、山川河流及风雪云雨等自然现象;或组织学生开展读书读报活动,各种比赛、制作模型、标本,激励学生发明创造、动手动脑,真正感受生活中的樂趣。在情浓意真之时,句段引路,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写。如果教师常根据典型句段,设计一些简单有趣的活动。坚持一课一练,就能避免学生胡乱编造,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同时,评卷和讲评时重在激励,多加表扬。只要文中有用得好的词,写得妙的句,就应不惜笔墨,赞扬几句。而且每期选择部分优秀作文,编辑成册,发给学生。这样不仅能互相促进,取长补短,而且提供他们表现才能的机会,使写作兴趣长盛不衰。
二、丰富生活、让学生乐写
无话可写,或言之无物是小学生作文的通病。这是因为他们涉猎的知识不多,家庭、学校两点一线式的生活平常。加之,他们不会用敏锐的目光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不会从平凡的人和事中发现不平凡的激人上进的闪光点,激动人心的动情处。因而,写出的文章只有骨架,没有血肉,只有表象,没有情感。
要想把文章写得有血有肉,文情并茂,关键在于从内容入手,让学生拥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生活积累。因此,课堂教学,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如语言积累,它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课堂里的识字、释词、阅读、背诵。语言材料只要积累到一定程度,便会复活,便会转化为自已的语感能力,就能恰如其分地应用语言。当然,生活积累少,整天囿于闭门造车,或观察能力薄弱,走马观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或视之不识其形,听之不辨其声,也无法把文章写具体。因而,生活积累至关重要。走向社会,积累生活,需要教师根据儿童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周密组织各种小型多样、生动活泼、趣味性强难易适度的活动。如让学生在赏心悦目的《寻找春天的足迹》、《秋游》中、领略大自然的风韵;在激烈而紧张的《刊头设计》、《运球比赛》中,开发智力,锻炼意志;在《剪字》、《找朋友》等趣味盎然的游戏中,养成动手动脑、礼貌待人的好习惯;在就地取材,自已设计,修建的《我们的希望小学》、《科技城》的活动中,展开想象的双翼,树立远大的理想。
三、导之得法,让学生会写
学生有了语言积累和生活积累,还需要掌握各种文体的写法,才能妙笔生花。所以,作文指导应从学生的心里过程、个性特征出发,开拓思路、发展能力,耐心指导、点拨,致力于自能作文能力的培养。
作文指导首先要引导学生养成勤于观察、善于积累、认真审题、严于构思、编拟提纲、讲究文面、反复修改等良好的写作习惯。其次,采取各种导法,使之驾轻就熟会写。
(1)以听导说,让学生畅所欲言,培养口头表述能力。作文有口头和书面两种,而口头作文是书面作文的基础。不少教师忽视口头作文的指导,不少学生羞于说话,更谈不上能言善辩。教师可以利用课文,录音,以听导说,充分发挥语言交际功能的作用。如观看《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录音、灯片时如问:“面对董存瑞,你想说什么?”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各抒已见:“董存瑞叔叔,你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我一定百倍地珍惜今天一分一秒时光。”“你献身的精神永远激励我奋发上进。”“你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等。在学生乐说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讲述邱少云等及身边的真实故事,有意识地发展其语言。久而久之,就能出口成章。
(2)以读导写,读写结合。抓好阅读教学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前提。我们必须根据教学大纲,把握教材,狠抓双基训练。要在每单元的讲读课文中,把审题(解题),文章结构,作者写作意图,写法等化整为零,节节渗透,一课一得,分步训练,形成课堂里教学方法,实地用方法,写时验方法的读写教学格局。像教《长城》一文,侧重观察能力的培养,课堂里先讲观察方法,看人看物,都要选好适当的角度,有顺序地观察。或上或下、或远或近、或整体或部分。同时,观察要细致,抓住其特点,展开联想。再指导观看《长城》两张灯片:一是站在高处看长城全貌,体现出“长”的特点,一是站在低处近看长城结构,显示长城“高大雄伟”。课后,带学生观察学校或周围的重要建筑,再写作文。学用结合,学生就能较快地掌握其方法。若长期坚持多看多练,就会熟能生巧,运用自如。
(3)应用作文与课堂作文相结合。
教师应重视应用文的指导。如利用黑板、广播,辅导学生办手抄报,写板报稿,广播稿;在手拉手,一帮一活动中,鼓励学生书信往来,交流经验;在班级、庭院等集体生活中,学习制定有关制度,公约,计划;在班队主题会时,学写会议记录等。实践证明:应用文不仅能满足社会需要,而且促进作文水平的提高。
总之,作文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为指导思想,坚持作文与做人并重,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小学语文 作文 写作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想写
作文启蒙教学就应该迈稳第一步,这第一步就是培养兴趣。而兴趣的培养又在于教师架好由句到段成篇的桥梁,铺好平整的路面,让学生心情舒畅地从此岸走向彼岸。因此,在三年级的第一学期里,可根据各类课文中的典型句段。以读导写,采取填空、仿写、续写、扩写等形式,进行场面,景物、人物外貌、对话等练习,学会写总分段、重点段……掌握排比、比喻等几种简单的修辞手法。
为使学生有话可写,还须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他们的写作表象。或把学生带入美好的大自然中去,有目的地观察动物、植物、山川河流及风雪云雨等自然现象;或组织学生开展读书读报活动,各种比赛、制作模型、标本,激励学生发明创造、动手动脑,真正感受生活中的樂趣。在情浓意真之时,句段引路,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写。如果教师常根据典型句段,设计一些简单有趣的活动。坚持一课一练,就能避免学生胡乱编造,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同时,评卷和讲评时重在激励,多加表扬。只要文中有用得好的词,写得妙的句,就应不惜笔墨,赞扬几句。而且每期选择部分优秀作文,编辑成册,发给学生。这样不仅能互相促进,取长补短,而且提供他们表现才能的机会,使写作兴趣长盛不衰。
二、丰富生活、让学生乐写
无话可写,或言之无物是小学生作文的通病。这是因为他们涉猎的知识不多,家庭、学校两点一线式的生活平常。加之,他们不会用敏锐的目光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不会从平凡的人和事中发现不平凡的激人上进的闪光点,激动人心的动情处。因而,写出的文章只有骨架,没有血肉,只有表象,没有情感。
要想把文章写得有血有肉,文情并茂,关键在于从内容入手,让学生拥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生活积累。因此,课堂教学,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如语言积累,它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课堂里的识字、释词、阅读、背诵。语言材料只要积累到一定程度,便会复活,便会转化为自已的语感能力,就能恰如其分地应用语言。当然,生活积累少,整天囿于闭门造车,或观察能力薄弱,走马观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或视之不识其形,听之不辨其声,也无法把文章写具体。因而,生活积累至关重要。走向社会,积累生活,需要教师根据儿童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周密组织各种小型多样、生动活泼、趣味性强难易适度的活动。如让学生在赏心悦目的《寻找春天的足迹》、《秋游》中、领略大自然的风韵;在激烈而紧张的《刊头设计》、《运球比赛》中,开发智力,锻炼意志;在《剪字》、《找朋友》等趣味盎然的游戏中,养成动手动脑、礼貌待人的好习惯;在就地取材,自已设计,修建的《我们的希望小学》、《科技城》的活动中,展开想象的双翼,树立远大的理想。
三、导之得法,让学生会写
学生有了语言积累和生活积累,还需要掌握各种文体的写法,才能妙笔生花。所以,作文指导应从学生的心里过程、个性特征出发,开拓思路、发展能力,耐心指导、点拨,致力于自能作文能力的培养。
作文指导首先要引导学生养成勤于观察、善于积累、认真审题、严于构思、编拟提纲、讲究文面、反复修改等良好的写作习惯。其次,采取各种导法,使之驾轻就熟会写。
(1)以听导说,让学生畅所欲言,培养口头表述能力。作文有口头和书面两种,而口头作文是书面作文的基础。不少教师忽视口头作文的指导,不少学生羞于说话,更谈不上能言善辩。教师可以利用课文,录音,以听导说,充分发挥语言交际功能的作用。如观看《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录音、灯片时如问:“面对董存瑞,你想说什么?”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各抒已见:“董存瑞叔叔,你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我一定百倍地珍惜今天一分一秒时光。”“你献身的精神永远激励我奋发上进。”“你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等。在学生乐说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讲述邱少云等及身边的真实故事,有意识地发展其语言。久而久之,就能出口成章。
(2)以读导写,读写结合。抓好阅读教学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前提。我们必须根据教学大纲,把握教材,狠抓双基训练。要在每单元的讲读课文中,把审题(解题),文章结构,作者写作意图,写法等化整为零,节节渗透,一课一得,分步训练,形成课堂里教学方法,实地用方法,写时验方法的读写教学格局。像教《长城》一文,侧重观察能力的培养,课堂里先讲观察方法,看人看物,都要选好适当的角度,有顺序地观察。或上或下、或远或近、或整体或部分。同时,观察要细致,抓住其特点,展开联想。再指导观看《长城》两张灯片:一是站在高处看长城全貌,体现出“长”的特点,一是站在低处近看长城结构,显示长城“高大雄伟”。课后,带学生观察学校或周围的重要建筑,再写作文。学用结合,学生就能较快地掌握其方法。若长期坚持多看多练,就会熟能生巧,运用自如。
(3)应用作文与课堂作文相结合。
教师应重视应用文的指导。如利用黑板、广播,辅导学生办手抄报,写板报稿,广播稿;在手拉手,一帮一活动中,鼓励学生书信往来,交流经验;在班级、庭院等集体生活中,学习制定有关制度,公约,计划;在班队主题会时,学写会议记录等。实践证明:应用文不仅能满足社会需要,而且促进作文水平的提高。
总之,作文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为指导思想,坚持作文与做人并重,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