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手工制作艺术是一种充分调动人的手、眼、大脑协调合作,在三维空间进行的物质创造活动,通过对人的生理刺激,激发大脑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交叉活动,发掘创造潜力培养创造能力,是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最佳手段。布艺:作为手工的一种,能很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艺术素养。本文通过六个方面的介绍让学生玩转布趣,旨在抛砖引玉。
【关键词】布艺;教学方法;六部曲
随着时代的发展,“布艺DIY”的兴起,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追捧。一块棉布、一只棉袜、一副手套……通过精心地设计、裁剪、缝制、装饰就能变成一件讨人喜欢的艺术品。布:学生熟悉的物品,它与生活息息相关,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领域,同时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探索空间。用“布”造型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以及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那么,怎样才能玩转布趣呢?
1. 玩中增趣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促进人们素质个性发展的最主要途径是人们的实践活动,而“玩”正是少年特有的实践活动形式。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使学生获得对事物的感知,并完成对客体的认知,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布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在尊重学生、顺应学生自然发展的前提下加以启发、引导,运用游戏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使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的过程中自然学习。
2. 想中创意
爱因斯坦说得好:“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作为艺术更不是对现实的简单模仿,没有想象便没有科学发明,更没有艺术创造。学生是最有想象的时期,生活中的一切在他们脑中都会变化出千奇百怪的事物。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大胆鼓励学生去想象,去创造。让学生的思维在求异、求新的过程中得到活化和发展,大大提高布艺课堂的艺术内涵。
3. 做中长技
学习是需要动手体验的,因为我们的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对于手工课来说尤为重要,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通过接受、体验、感悟、类化、迁移而逐步形成的自己的知识。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这道出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多的让学生积极动手操作体验,任其在自我探索的活动中发掘创造的灵感。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的学生想象力丰富但动手能力较差;有的学生制作精细但思路狭窄……所以,在布艺活动中,我们不妨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形式操作,让他们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即使两者水平相当,在合作中也能得到启发。让他们的技能在合作实践中得到最大的提高。
4. 评中明理
有效的、精彩的、生动活泼的评价方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否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评价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自评、互评、小组评议、教师点评……在巡视过程中趁着学生的兴致进行自评,可发挥其主体作用,深化创造过程;互评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取长补短;小组评议有利于加强学生间的情感交流;而教师点评则起着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这其中要注意的是,教师要灵活多变的从多角度、多方位看待学生作业,不仅要对学生的作业即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做出客观的评价。在活动中,教师要尊重他们的思想,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学生对自己才会充满自信,对以后的美术兴趣才会日益提高。在评价中,学生自由其说,在不断交流中助推学生的创意。
5. 赏中求进
“赏”指欣赏、观摩。“赏”可以是组织学生看展出,也可以欣赏同学的优秀作业。在课堂中适当地安排一些欣赏,让学生一起讨论、评价、取长补短,是能很好地促进他们进步的。欣赏可以安排在课前、课中或课后进行,我更多的是在课堂中间组织学生观摩,因为这样可以学习到别人的制作过程和制作技巧,利于学生即时地对自己的实践进行调整,这对拓宽思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有益的。此外,组织学生看展出和有关的电视录像,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帮助学生提高布艺制作技能也是很有利的。实践证明,布艺制作课是一个智慧和能力相结合的课程,我们只有设计得当,有效组织,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让学生更爱手工制作,它也将是美术课程中学生们最感兴趣的部分之一。
6. 品中感悟
品读是对学生学习后的一种情感升华。在课后我们布置有关“布艺与生活”的大讨论,然后让学生用日记或作文的形式记录做布艺的方法和感受,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对布艺DIY的喜爱。
学生日记节选:
2011年12月12日 星期一 小雨
今天,老师教我们用袜子做小猪。
……
通过这次的活动,我感受到了制作的辛苦,也感受到了制作带给我得无限乐
趣。看到自己手中的袜子一步步变成一只小猪,心里喜滋滋的像吃了蜜一样。在这一次的制作过程中,我学会了设计与缝制。原来一只普通的袜子,通过我们的小手也能变成一件栩栩如生的艺术品。我把自己的成果挂在书包上,每天陪着我上下学。布艺,让我的生活多了一份快乐!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者、受教者或在不同的情境下,都可能采取不同的方法,旨在适合受教者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一切着眼于实际,一切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和全面发展,让这六步玩转布趣,成就学生幸福童年。
【关键词】布艺;教学方法;六部曲
随着时代的发展,“布艺DIY”的兴起,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追捧。一块棉布、一只棉袜、一副手套……通过精心地设计、裁剪、缝制、装饰就能变成一件讨人喜欢的艺术品。布:学生熟悉的物品,它与生活息息相关,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领域,同时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探索空间。用“布”造型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以及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那么,怎样才能玩转布趣呢?
1. 玩中增趣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促进人们素质个性发展的最主要途径是人们的实践活动,而“玩”正是少年特有的实践活动形式。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使学生获得对事物的感知,并完成对客体的认知,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布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在尊重学生、顺应学生自然发展的前提下加以启发、引导,运用游戏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使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的过程中自然学习。
2. 想中创意
爱因斯坦说得好:“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作为艺术更不是对现实的简单模仿,没有想象便没有科学发明,更没有艺术创造。学生是最有想象的时期,生活中的一切在他们脑中都会变化出千奇百怪的事物。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大胆鼓励学生去想象,去创造。让学生的思维在求异、求新的过程中得到活化和发展,大大提高布艺课堂的艺术内涵。
3. 做中长技
学习是需要动手体验的,因为我们的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对于手工课来说尤为重要,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通过接受、体验、感悟、类化、迁移而逐步形成的自己的知识。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这道出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多的让学生积极动手操作体验,任其在自我探索的活动中发掘创造的灵感。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的学生想象力丰富但动手能力较差;有的学生制作精细但思路狭窄……所以,在布艺活动中,我们不妨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形式操作,让他们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即使两者水平相当,在合作中也能得到启发。让他们的技能在合作实践中得到最大的提高。
4. 评中明理
有效的、精彩的、生动活泼的评价方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否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评价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自评、互评、小组评议、教师点评……在巡视过程中趁着学生的兴致进行自评,可发挥其主体作用,深化创造过程;互评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取长补短;小组评议有利于加强学生间的情感交流;而教师点评则起着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这其中要注意的是,教师要灵活多变的从多角度、多方位看待学生作业,不仅要对学生的作业即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做出客观的评价。在活动中,教师要尊重他们的思想,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学生对自己才会充满自信,对以后的美术兴趣才会日益提高。在评价中,学生自由其说,在不断交流中助推学生的创意。
5. 赏中求进
“赏”指欣赏、观摩。“赏”可以是组织学生看展出,也可以欣赏同学的优秀作业。在课堂中适当地安排一些欣赏,让学生一起讨论、评价、取长补短,是能很好地促进他们进步的。欣赏可以安排在课前、课中或课后进行,我更多的是在课堂中间组织学生观摩,因为这样可以学习到别人的制作过程和制作技巧,利于学生即时地对自己的实践进行调整,这对拓宽思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有益的。此外,组织学生看展出和有关的电视录像,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帮助学生提高布艺制作技能也是很有利的。实践证明,布艺制作课是一个智慧和能力相结合的课程,我们只有设计得当,有效组织,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让学生更爱手工制作,它也将是美术课程中学生们最感兴趣的部分之一。
6. 品中感悟
品读是对学生学习后的一种情感升华。在课后我们布置有关“布艺与生活”的大讨论,然后让学生用日记或作文的形式记录做布艺的方法和感受,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对布艺DIY的喜爱。
学生日记节选:
2011年12月12日 星期一 小雨
今天,老师教我们用袜子做小猪。
……
通过这次的活动,我感受到了制作的辛苦,也感受到了制作带给我得无限乐
趣。看到自己手中的袜子一步步变成一只小猪,心里喜滋滋的像吃了蜜一样。在这一次的制作过程中,我学会了设计与缝制。原来一只普通的袜子,通过我们的小手也能变成一件栩栩如生的艺术品。我把自己的成果挂在书包上,每天陪着我上下学。布艺,让我的生活多了一份快乐!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者、受教者或在不同的情境下,都可能采取不同的方法,旨在适合受教者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一切着眼于实际,一切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和全面发展,让这六步玩转布趣,成就学生幸福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