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白相映互增辉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ili1649588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瓷器种类繁多,可谓争奇斗艳,无论是青花的淡描雅致,还是五彩的姹紫嫣红,都无时无刻不向世人展示那美妙的身姿,诉说那令人心动的美丽传说。在众多种类中,“釉里红”作为中国瓷坛的一枝奇葩,以其红白相映的独特魅力受到青睐,历来被视为瓷中珍品。
  山东博物馆藏有一件明洪武官窑釉里红缠枝花卉碗(见图1)。碗高10厘米,口径20.3厘米,口微撇,深腹,圈足。碗体内外均施釉,纹饰以釉里红彩描绘。碗外壁绘缠枝牡丹纹,内底绘折枝牡丹纹,内壁则绘缠枝菊花纹,内外口沿及圈足以釉里红描回纹装饰,整体造型大气浑厚,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这件明洪武官窑釉里红缠枝花卉碗无论从纹饰还是造型看,都具有元末明初的时代特点。既有不同于元代(参见图2,元代釉里红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地方,又有别于永、宣,体现出一种过渡时期的形态特征。首先看它的纹饰。这件釉里红缠枝花卉纹碗内外共有三种不同的纹饰:回纹、缠枝牡丹纹、缠枝菊花纹。碗的内外口沿与圈足部分描以回纹装饰。回纹通常作为一种辅助纹饰出现在瓷器上,应用非常广泛,是由早期陶器与青铜器上的雷纹衍化而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工艺品如织绣、地毯甚至木雕都采用回纹做边饰或图案。回纹常见有三种样式:单体排列、正反成对相连、连续带状。这件釉里红缠枝花卉纹碗上的回纹装饰采用的是正反成对相连的样式,俗称“对对回纹”,有“连绵、深长”的寓意。
  除此之外,碗的外壁与内底绘缠枝牡丹纹,内壁绘缠枝菊花纹。缠枝纹是以藤蔓卷草变形而成的我国传统纹饰,最早应用于漆器、丝织品,以后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艺品,如金银器、插屏等。到了元代,缠枝纹开始出现在青花瓷上,从此成为中国瓷器中重要的装饰纹样。缠枝纹还可与各种花卉组合成缠枝花卉纹,常见有缠枝牡丹、缠枝莲、缠枝菊、缠枝宝相花等等,均有不同寓意。这件明洪武釉里红缠枝花卉纹碗以缠枝牡丹与缠枝菊花装饰。牡丹是我国的传统特产花卉,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历来为世人所称颂。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李白那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化浓”的千古绝唱。牡丹因其花大、形美、色艳、香浓,自古便有富贵吉祥的寓意。菊花与牡丹同样是中国十大名花,其栽培历史更是可以追朔到三千多年前。因其象征高洁、长寿,几千年来深受国人喜爱。历史上也有很多与菊花有关的诗词,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黄巢的“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缠枝纹与牡丹、菊花相结合,体现出永久富贵、生生不息的含义。表现出统治者对刚刚建立的大明王朝所寄托的一种“万代相传、永享富贵”的美好愿望。
  缠枝牡丹与缠枝菊花纹样在元代就已出现,发展到明代洪武时期,无论是花朵还是叶子都在形态的描绘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元代牡丹的叶子一般比较肥厚、宽大,在造型上也显得很规矩。但到了明洪武时期叶子已画得较为细瘦,在造型表现上也远较元代随意、纤细。这时期的菊花纹则更具时代特点,造型通常为扁椭圆型,勾勒出轮廓后在花瓣内填色,但并不填满,且花心通常绘成网格状,形成洪武时期特有的菊花纹饰。
  其次看它的造型。这件明洪武官窑釉里红缠枝花卉碗,高10厘米,口径20.3厘米,口微撇,深腹,圈足,给人以敦实之感。这种造型的碗在同时期也有用青花装饰的,俗称“墩子碗”。作为承上启下的过渡期,洪武瓷器的造型继承元代的特点,形成自身粗犷拙实的风格,但又不同于元代的厚重粗笨,为后来永乐时期秀美飘逸的造型风格奠定了基础。
  最后看它的釉面和釉彩特征。元、明两代的白釉釉面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有不同程度的白中闪青。洪武瓷也不例外,其民窑甚至比其他各朝更加闪青灰,而官窑釉面则较民窑白润,有的釉面还有细碎的开片。元代的青白釉和枢府瓷到了明代,在一定时期内还在继续烧制,洪武瓷应该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这件明洪武官窑釉里红缠枝花卉碗所有的纹饰均由釉里红彩描绘而成。虽然早在唐代时已由长沙窑使用铜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出红色,但那只是釉里红的原始阶段。由于釉里红的烧造技术难度很大,它对烧造的气氛和温度十分敏感,温度低则烧成后呈灰红色甚至黑色,温度高则导致着色剂中的铜离子挥发,出现“飞红现象”或干脆无色,所以真正成熟掌握这种烧造技术的时期还是元代,因此通常认为釉里红是由元代景德镇创烧的。釉里红与我们熟知的青花一样,都属于“釉下彩”。它以氧化铜为着色剂在瓷坯上绘纹饰图案,然后在其上施一层透明釉,最后在高温还原气氛中一次烧成,使釉下纹饰图案呈红色。由于烧造难度大,因此釉里红的废品率要远远高于青花瓷,其数量自然就非常少,基于这个原因,釉里红历来便显得弥足珍贵。釉里红在元代创烧后,由于技术难度大,再加上当时“元人尚白”的风气,因此釉里红并未得到大规模生产。洪武是釉里红烧造的一个极盛时期,数量比前世有所增加,传世品中其数量甚至多于同时代的青花。此时釉色虽大多呈灰红或淡红,甚至黑色,但比元代有了很大提高。这件明洪武官窑釉里红缠枝花卉碗其釉里红的发色即为红中稍闪灰,清淡雅致。在元代,由于技术水平的局限,釉里红采用以色块为主的原始装饰工艺来装饰器物。到了明代,烧造水平提高,在装饰纹样上采用了线描手法。洪武时期釉里红即采用勾勒点染、双勾填色等多种技法,能自如地表现各种纹饰。这件明洪武官窑釉里红缠枝花卉碗的缠枝牡丹与缠枝菊就是采用这类技法描绘而成,釉里红的发色虽略微发灰,但线条生动、流畅,富贵之气跃然“碗”上。永乐、宣德时期也是釉里红的一个发展高峰。这时期釉里红的色调已经摆脱了元末明初那种发黑、发灰的暗色调。此时工匠对烧造技术掌握得很好,使其色彩鲜艳,呈现出如宝石般的色泽,被称为“宝石红”。而且这时期的瓷器釉面洁白,胎体细腻,与“宝石红”的色调形成了非常鲜明的红白对比。永、宣以后,釉里红走上了下坡路,已十分罕见,直到清朝“康乾盛世”时才又得以复苏。这时期釉里红的色泽比较纯正,所绘纹饰图案烧制后线条清晰,可谓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但随着“康乾盛世”的结束,釉里红也逐渐走向了衰败。这是釉里红的一个大致历史发展情况。
  釉里红自创烧时起,其发展过程经历元、明、清三朝,从极盛到衰落再到复兴,以至最终没落,真可谓跌宕起伏。这件明洪武官窑釉里红缠枝花卉碗是釉里红处于极盛时期的作品。虽然看上去只是一只碗而已,但它经过采料、加工、制坯、描绘、上釉、入窑、烧造等层层工序,凝聚着众多工匠的心血,展现出水与火的艺术,流传至今确为不易。
  (责编:雨岚)
其他文献
清代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李鸿章(图1),是位晚清时期重要的人物。李鸿章字子黻,一字渐甫,号少荃,晚号仪叟。他所创办并主持的淮军与湘军,成为晚清政府生存的两大军事支柱;他亲手组建和开办的北洋海军与北洋水师学堂,成为中国军事近代化历程中的开拓者;他多次代表清政府,与诸列强国家开展外交活动,并签订了多个屈辱丧权的不平等条约,成为晚清外交界的代表人物;他又是晚清政府经济命脉的操控者、洋务运动的实际领
期刊
清代咸丰年间,因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入侵及国内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导致政局危机四伏,财政基本枯竭。清政府为挽救币制行将崩溃之势,而铸造咸丰大钱。当百以下称“重宝”,“咸丰重宝”又可分为当四、当五、当八、当十、当二十、当三十、当四十、当五十,共八等。  然,咸丰钱币由于品种繁杂,多姿多彩,钱文俊美,近几年全线飘红,其中的珍稀品种,更是倍受青睐。现将自藏的一枚“咸丰重宝”背“当五十”母钱,予以介绍,供泉友
期刊
杨仲子(1885—1962年),原名杨祖锡,亦名扬子,号石冥山人、一粟翁、梦春楼主。江苏南京人。早年就读于江南格致书院,后留学法国攻读化学工程,后又去瑞士学习钢琴、音乐理论、作曲及西洋文学。归国后任北平女子文理学院音乐系主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并兼任北京大学、中法大学等校的法文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南京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是著名的音乐家和音乐教育家,一生致力于音乐和音乐教育,建立了中国音乐教育体
期刊
青白瓷,也叫影青、隐青、映青,是宋代以景德镇窑为代表创烧的一种具有独特釉色风格的瓷器,其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青中泛白、白中透青。史书最早记录青白瓷者为北宋蔡襄所著的《茶录》:“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其后,许多记录青白瓷的墨迹就留在历史的长河中。如南宋赵汝适在他的《诸蕃志》中提到用瓷器贸易,在亚洲有十五个地区和国家,即现今的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印度等。书中笼统提到瓷器贸易
期刊
景泰蓝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工艺品,因创始于明代景泰年间而得名。其工艺十分复杂,难度极高。本人于一九五九年去北京工艺美术学校任教后,一九六九年教师下厂去北京工艺美术厂协助设计工作。此间在珐琅车间,亲眼目睹景泰蓝珐琅制造工艺的全过程,其流程从设计开始,当时基本上以瓶罐颊中、小件出口产品为主。首先根据图纸,用铜皮手工敲打成胎型,然后用条形细铜丝掐弯成各种图案的造型,如云纹、花瓣、龙凤等;再用特殊粘合材料按铜
期刊
青白瓷是宋代景德镇窑烧制成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器,并风靡国内外,至南宋时形成了以景德镇为中心的南方青白瓷系,除景德镇外,安徽、福建、湖北、广东、广西等地都有烧青白釉瓷器的窑场。那么,这个庞大的窑系究竟有多大,包含哪些窑口呢?为方便喜爱青白瓷的藏友收藏研究,现将各地烧造青白釉瓷器的窑场资料加以整理,介绍于下:  一、江西  景德镇窑:在青白瓷窑系中产品质量最好的窑口。目前发现烧造青白瓷的窑场有宋代
期刊
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  2004年,我刚刚接触到铜元收藏,从普品开始,寻找各铜元局的作品,哪怕是那个局最常见的普通一员,也让它站个队,领个户头。  清代乃至民国,人们的观念里,贵州地处西南边陲,偏僻得连晚清的铜元局都未曾设立,以致在满目的晚清民国铜元阵容中,没有“黔”字号品种。但偏远的地方,易出稀奇事。  铜元的流通时代早过去,曾经铸过铜元的民国各级政府也快寿终正寝了,而在这个时候的194
期刊
7月21日,“第九届南戴河荷花艺术节暨星光大道明星走进南戴河”盛装开幕之际,“名人名画展”亦在南戴河中华荷园咏荷馆隆重举办。  荷风莲韵,翰墨飘香。一幅幅宁静致远的咏莲画,一幅幅暗香浮动的牡丹图,一幅幅惟妙惟肖的油画作品,在古典音乐的悠扬声中愈加熠熠生辉。走进南戴河国际娱乐中心中华荷园咏荷馆,徜徉其中,时时体会到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感受,艺术之美,凝重深厚,儒雅大气,凝聚着人们对诗情画意的欣赏追求。 
期刊
“哐!底座闷哼一声,本次春拍首个一锤子买卖在贵州达成。付清26万后,某先生喜笑颜开地接过了第一件战利品—一瓶1966年产的贵州茅台。  如果仅仅从上个月许多针对性很强的报道来看,本次春拍不失为成千上万场“喜创新高”的拍卖会中的一员。实际上,精品仍是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北京荣宝,一上来就抖出了齐白石的《荷塘春秋》和张大千的《玉簪花》—两位泰斗之作品,对于每场拍卖会来说,已经是赵本山、宋祖英之于春
期刊
阳春三月,正是外出的好时节,爱好美玉的我,每逢周末,必去古玩市场看玉—“淘”一“淘”,“赏”一“赏”。  我之玩玉,只入不出,前些年还比较自在,因当时玉价虽已不菲,但还能接受,然而随着近年来艺术品收藏市场的火爆,玉价飞涨,于是给自己定下了只看不买的纪律。故每每手捧美玉,几番徘徊,度囊中之羞涩,回首流连再三,终顿足不顾而去。  然“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因此偶尔还是难忍心头之好而小有所得。每得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