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外作业是指学生在语文课堂之外,按照教师要求开展的各种语文学习活动。课外作业的功能不仅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更是为了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然而,从现实来看,学生完成课外作业时,往往不能主动投入,达到全神贯注的状态,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人本主义心理学作为现代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于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的马斯洛和罗杰斯提出,该理论强调人的正面价值,关注人的成长和发展,为改进课外作业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
初中语文课外作业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不仅是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一种手段,还是完善语文教学的必要补充。然而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外作业的设计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针对语文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从学生的表现来看,不专心、不投入、拖拖拉拉;被动应付、借口延迟,不主动、不自发,即便主动完成也是迫于教师的高压;照抄答案,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而作业,应付差事、敷衍塞责;做完即万事大吉,不检查、不回看,只是“做”,而“做”的怎么样和“我”没关系,不去自我评估。这样导致了学生不仅在知识上有欠缺,能力上出现短板,更重要的是在做事上,会养成马虎大意、蜻蜓点水、遇难绕行的坏习惯;在做人上,自信心不足、自尊心不高、责任心不强等。
以上问题的成因非常复杂,既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品质及生活环境等,也包括教师的职业态度、专业素养及设计理念等。笔者通过对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研究,发现教师在作业设计时,缺乏人本主义理念的指导,没能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具有推动作用的心理气氛,没有倡导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即没有充分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需求和发展。具体表现在:作业量大,挤占了学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作业内容枯燥乏味、不科学,脱离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生活;作业形式单一,反复抄写、模拟仿造、机械练习等。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基础之上的,代表人物是卡尔·罗杰斯。1969年,卡尔·罗杰斯在其《自由学习》一书中系统全面地阐述了“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教育实践和教育成果。其学习理论主要以自由学习、有意义学习等内容为支撑,旨在通过知情合一的方式,培养“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力融汇一体”的人,即真正有教养的人。这种教育能“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
罗杰斯曾颇有兴趣地宣告:“来自我们临床经验的最革命的概念之一便是……人性的核心,个体在他们自身内部就有巨大资源,如果能提供一定的具有推动作用的心理气氛,那么,这些资源就能被开发”。也就是说,只要有一个适当的学习环境,即,软环境为真诚和真实,尊重、关注和接纳以及移情性理解;硬环境为能够满足学习者学习需要,学习者可以凭借自身的这种巨大资源,自动、自我地完成学习。同时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形成自我评估、自由选择、敢于担当、善待他人、奉献社会的积极性人格。
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支撑点为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罗杰斯认为,有意义学习主要具有四个特征。(1)全神贯注:整个人的认知和情感均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2)自动自发:学生由于内在的愿望主动去探索、发现和了解事件的意义;(3)全面发展:学生的行为、态度、人格等获得全面发展;(4)自我评估:学生自己评估自己的学习需求、学习目标是否完成等。因此,学习能对学生产生意义,并能纳入学生的经验系统之中。总之,有意义学习能把逻辑与直觉、理智与情感、概念与经验、观念与意义等结合在一起。如果以这种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则更有助于促进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
目前语文教师在作业的设计上,“一刀切”的现象大有改观,大部分教师能根据学生的能力做到作业分层,将作业分成“基础层级”和“发展层级”。但在作业设计的质量上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结合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有意义学习”,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作业设计方面的应用。
作业的设计质量是决定学生能否主动完成作业的保障。学生只有对有趣味、有思维含量、便于實践、能得到及时反馈的作业想做、爱做,才能做好。教师设计作业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如,开学初,教学八年级第一单元学习“活动·探究”的“新闻”单元时,正值我市主题为“中国德乡,幸福怀仁”的首届羔羊美食节即将拉开序幕,届时会有全国30家名优美食机构前来参加大会。
周末语文课外作业就可以这样设计:
为了激发市民积极参与的热情,并能邀请八方宾朋前来品尝美食,同时让更多的人认识怀仁、走进怀仁、了解怀仁,假如我们班级就是举办方,现设计以下几个小活动:
1.主办方向全市征集活动宣传语,要求扣住主题、积极向上即可,作为市民请你拟一则宣传语发送至微信朋友圈。
2.如果你是此次活动的记者,请自主确定报道题材,制定采访方案,草拟采访提纲,到美食节现场进行采访实践,搜集新闻素材,最后写一则消息,发至班级群。
3.如果你是此次活动的志愿者,有记者就美食节的意义对你进行采访,你会说些什么?
4.作为好朋友,你想与好友共享美景美食美文,请你到现场感受并品尝你喜欢的美食,同时查阅有关这种美食的特色、历史、文化等资料,写一篇介绍美食的美文发送给你的朋友。
5.如果你是主办方,想将这篇美文分享给更多的读者,现有怀仁教育科技局主办的两种刊物:《怀仁礼赞》和《怀仁记忆》。《怀仁礼赞》中的栏目有:德乡怀仁、文化溢彩、旅游览胜;《怀仁记忆》的栏目有:古邑怀仁、民间故事、仁人故里。那你认为最好在哪个刊物的哪个栏目发表,为什么? 注:开学后,全班评比并奖励最佳市民、优秀记者、最美志愿者、小小美食家、最优编辑数名。
“趣”即兴味,使人感到愉快之意。趣有主动获得之意,有快乐、分享的味道。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于教师不在场的课外作业,设计作业的时候,首要考虑的是将我们的语文素养与学生的兴趣点结合起来,这样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题的设计,从题材上来说,是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把学生从三点一线的身边视线移开,辐射到更广阔的世界,让学生有一种自由新奇的感觉。
从题型上来说,有感受、有品尝、有判断、有采访。从内容上来说,初中三年的六册课本中,没有文章是写美食的,此题的设计也是对课内素材的一个补充。从表述上来说,为学生营造了真实的心理气氛,不仅让其置身现场、感受氛围、品尝美食,而且还把学生转换成市民、记者、志愿者、美食家、编辑等不同的角色,让学生身临其境,唤起责任、勇于担当,同时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情感和意见被尊重,自己的生活被关注,自己的价值观念被接纳的良好心理软环境。
此题的设计,学生敢写,这5个题的设计,学生答题自由度很大,真正体现出“我的事情我做主”的心理自由,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提高其发挥空间;学生能写,教材中已涉及关于宣传语的拟写、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及新闻的有关知识,故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基础;学生想写,变换角色的题型设置,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同时运用激励机制,给学生一种动力。
罗杰斯认为,只有整个人的认知和情感均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才能达到全神贯注,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思想才是核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其思维得到发展和提升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将思维的训练放在核心的位置。“问题决定思维的目的,目的控制着思维的过程”“思维的缘由是遇到了某种困惑或怀疑。思维不是什么自发的燃烧,总是要有某样具体事物来引发和激起思维”。
设计作业时,首先要有问题意识。此问题的设计,在语言表述里都有思维的驱动。
题1中只有理解主题“中国德乡,幸福怀仁”,才可拟写出符合要求的宣传语,理解即思维。
题2中确定题材、制定方案、拟提纲、采访实践,最后写消息。写作信息,首先要确定一个恰当的标题;其次,要合理安排正文的结构;再次,要写好导语;最后,要注意语言的准确、简练、易懂,在此基础上,可适当讲究生动形象。在全过程中,无论哪个环节都在积极调动思维的参与。
题3中要想说的连贯得体严密,要注意讲述的对象和场合;要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运用一些叙事技巧;还要注意口语表达的特点。根据要求,对语言的梳理、组织,没有思维是到达不了表述的终点的。
题4收集处理信息并形成美文是需要整合信息、梳理思路、打造结构、组织语言,必须要有缜密的思维参与才可行文。
题5要思考刊物和栏目的特点,对两种刊物和栏目全方位的了解、判断、选择后才可做出投稿决定。引导学生学习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通过分析比较选择判断等哲学观点,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分析问题,以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师设计问题的目的是引发和激起学生的思维。罗杰斯主张,只有学生自动自发去探索,主动去完成任务,才能使其思维得到发展和提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的课程,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此题的设计,从题型上来说,有听、有说、有读、有写、有查、有视、有思、有评……学生既有身体力行的动嘴品尝、动手查资料、动笔行文、动口表达、动脑思维,又有语言建构与运用,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都在进行有意义的实践。无论是知识的习得、能力的培养,还是方法的掌握、素养的提升无不是通过实践来获得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开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可见,初中语文的实践重点指向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此作业的设计,旨在通过学生一系列的“实践”积累和语言运用,体会到语言的独特魅力,长期这樣设计作业,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运用语言,逐步构建起属于自己的语言系统。
罗杰斯人本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凡是可以教给别人的知识,相对来说是无用的,能够影响个体行为的知识,只能是他自己发现并加以同化的知识。
从设题的意图上来说,此题的设计,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成长。
“评”有诊断、反馈、激励的功能。在作业设计中,教师设计自评环节,不仅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可以及时地查漏补缺,促进自我的反省和自我成长。
学生完成作业后,全班评出并奖励最佳市民、优秀记者、最美志愿者、小小美食家、最优编辑数名。评估采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自评为主。罗杰斯认为,只有调动自评自估系统,才能让学生完成他律到自律的飞跃。
设计有效、有趣、有教育意义的初中语文课外作业,教师要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突破,以综合实践为方法途径,以思维发展与提升为核心,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重点,以提升语文学科素养为目的,设计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作业,发挥语文作业的多重功能,培养独立自主、乐学善学、责任担当、自我评估、善待他人、奉献社会的全面发展的人。
【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初中语文课外作业设计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GH-16295)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山西省怀仁市云中中学/怀仁市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 张 妤)
一、农村初中语文课外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初中语文课外作业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不仅是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一种手段,还是完善语文教学的必要补充。然而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外作业的设计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针对语文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从学生的表现来看,不专心、不投入、拖拖拉拉;被动应付、借口延迟,不主动、不自发,即便主动完成也是迫于教师的高压;照抄答案,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而作业,应付差事、敷衍塞责;做完即万事大吉,不检查、不回看,只是“做”,而“做”的怎么样和“我”没关系,不去自我评估。这样导致了学生不仅在知识上有欠缺,能力上出现短板,更重要的是在做事上,会养成马虎大意、蜻蜓点水、遇难绕行的坏习惯;在做人上,自信心不足、自尊心不高、责任心不强等。
以上问题的成因非常复杂,既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品质及生活环境等,也包括教师的职业态度、专业素养及设计理念等。笔者通过对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研究,发现教师在作业设计时,缺乏人本主义理念的指导,没能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具有推动作用的心理气氛,没有倡导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即没有充分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需求和发展。具体表现在:作业量大,挤占了学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作业内容枯燥乏味、不科学,脱离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生活;作业形式单一,反复抄写、模拟仿造、机械练习等。
二、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概述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基础之上的,代表人物是卡尔·罗杰斯。1969年,卡尔·罗杰斯在其《自由学习》一书中系统全面地阐述了“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教育实践和教育成果。其学习理论主要以自由学习、有意义学习等内容为支撑,旨在通过知情合一的方式,培养“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力融汇一体”的人,即真正有教养的人。这种教育能“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
罗杰斯曾颇有兴趣地宣告:“来自我们临床经验的最革命的概念之一便是……人性的核心,个体在他们自身内部就有巨大资源,如果能提供一定的具有推动作用的心理气氛,那么,这些资源就能被开发”。也就是说,只要有一个适当的学习环境,即,软环境为真诚和真实,尊重、关注和接纳以及移情性理解;硬环境为能够满足学习者学习需要,学习者可以凭借自身的这种巨大资源,自动、自我地完成学习。同时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形成自我评估、自由选择、敢于担当、善待他人、奉献社会的积极性人格。
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支撑点为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罗杰斯认为,有意义学习主要具有四个特征。(1)全神贯注:整个人的认知和情感均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2)自动自发:学生由于内在的愿望主动去探索、发现和了解事件的意义;(3)全面发展:学生的行为、态度、人格等获得全面发展;(4)自我评估:学生自己评估自己的学习需求、学习目标是否完成等。因此,学习能对学生产生意义,并能纳入学生的经验系统之中。总之,有意义学习能把逻辑与直觉、理智与情感、概念与经验、观念与意义等结合在一起。如果以这种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则更有助于促进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
三、农村初中语文课外作业设计改进的策略
目前语文教师在作业的设计上,“一刀切”的现象大有改观,大部分教师能根据学生的能力做到作业分层,将作业分成“基础层级”和“发展层级”。但在作业设计的质量上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结合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有意义学习”,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作业设计方面的应用。
作业的设计质量是决定学生能否主动完成作业的保障。学生只有对有趣味、有思维含量、便于實践、能得到及时反馈的作业想做、爱做,才能做好。教师设计作业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如,开学初,教学八年级第一单元学习“活动·探究”的“新闻”单元时,正值我市主题为“中国德乡,幸福怀仁”的首届羔羊美食节即将拉开序幕,届时会有全国30家名优美食机构前来参加大会。
周末语文课外作业就可以这样设计:
为了激发市民积极参与的热情,并能邀请八方宾朋前来品尝美食,同时让更多的人认识怀仁、走进怀仁、了解怀仁,假如我们班级就是举办方,现设计以下几个小活动:
1.主办方向全市征集活动宣传语,要求扣住主题、积极向上即可,作为市民请你拟一则宣传语发送至微信朋友圈。
2.如果你是此次活动的记者,请自主确定报道题材,制定采访方案,草拟采访提纲,到美食节现场进行采访实践,搜集新闻素材,最后写一则消息,发至班级群。
3.如果你是此次活动的志愿者,有记者就美食节的意义对你进行采访,你会说些什么?
4.作为好朋友,你想与好友共享美景美食美文,请你到现场感受并品尝你喜欢的美食,同时查阅有关这种美食的特色、历史、文化等资料,写一篇介绍美食的美文发送给你的朋友。
5.如果你是主办方,想将这篇美文分享给更多的读者,现有怀仁教育科技局主办的两种刊物:《怀仁礼赞》和《怀仁记忆》。《怀仁礼赞》中的栏目有:德乡怀仁、文化溢彩、旅游览胜;《怀仁记忆》的栏目有:古邑怀仁、民间故事、仁人故里。那你认为最好在哪个刊物的哪个栏目发表,为什么? 注:开学后,全班评比并奖励最佳市民、优秀记者、最美志愿者、小小美食家、最优编辑数名。
四、案例分析
1.“趣”字当头
“趣”即兴味,使人感到愉快之意。趣有主动获得之意,有快乐、分享的味道。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于教师不在场的课外作业,设计作业的时候,首要考虑的是将我们的语文素养与学生的兴趣点结合起来,这样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题的设计,从题材上来说,是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把学生从三点一线的身边视线移开,辐射到更广阔的世界,让学生有一种自由新奇的感觉。
从题型上来说,有感受、有品尝、有判断、有采访。从内容上来说,初中三年的六册课本中,没有文章是写美食的,此题的设计也是对课内素材的一个补充。从表述上来说,为学生营造了真实的心理气氛,不仅让其置身现场、感受氛围、品尝美食,而且还把学生转换成市民、记者、志愿者、美食家、编辑等不同的角色,让学生身临其境,唤起责任、勇于担当,同时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情感和意见被尊重,自己的生活被关注,自己的价值观念被接纳的良好心理软环境。
此题的设计,学生敢写,这5个题的设计,学生答题自由度很大,真正体现出“我的事情我做主”的心理自由,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提高其发挥空间;学生能写,教材中已涉及关于宣传语的拟写、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及新闻的有关知识,故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基础;学生想写,变换角色的题型设置,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同时运用激励机制,给学生一种动力。
罗杰斯认为,只有整个人的认知和情感均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才能达到全神贯注,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2.“思”是核心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思想才是核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其思维得到发展和提升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将思维的训练放在核心的位置。“问题决定思维的目的,目的控制着思维的过程”“思维的缘由是遇到了某种困惑或怀疑。思维不是什么自发的燃烧,总是要有某样具体事物来引发和激起思维”。
设计作业时,首先要有问题意识。此问题的设计,在语言表述里都有思维的驱动。
题1中只有理解主题“中国德乡,幸福怀仁”,才可拟写出符合要求的宣传语,理解即思维。
题2中确定题材、制定方案、拟提纲、采访实践,最后写消息。写作信息,首先要确定一个恰当的标题;其次,要合理安排正文的结构;再次,要写好导语;最后,要注意语言的准确、简练、易懂,在此基础上,可适当讲究生动形象。在全过程中,无论哪个环节都在积极调动思维的参与。
题3中要想说的连贯得体严密,要注意讲述的对象和场合;要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运用一些叙事技巧;还要注意口语表达的特点。根据要求,对语言的梳理、组织,没有思维是到达不了表述的终点的。
题4收集处理信息并形成美文是需要整合信息、梳理思路、打造结构、组织语言,必须要有缜密的思维参与才可行文。
题5要思考刊物和栏目的特点,对两种刊物和栏目全方位的了解、判断、选择后才可做出投稿决定。引导学生学习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通过分析比较选择判断等哲学观点,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分析问题,以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师设计问题的目的是引发和激起学生的思维。罗杰斯主张,只有学生自动自发去探索,主动去完成任务,才能使其思维得到发展和提升。
3.“做”是关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的课程,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此题的设计,从题型上来说,有听、有说、有读、有写、有查、有视、有思、有评……学生既有身体力行的动嘴品尝、动手查资料、动笔行文、动口表达、动脑思维,又有语言建构与运用,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都在进行有意义的实践。无论是知识的习得、能力的培养,还是方法的掌握、素养的提升无不是通过实践来获得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开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可见,初中语文的实践重点指向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此作业的设计,旨在通过学生一系列的“实践”积累和语言运用,体会到语言的独特魅力,长期这樣设计作业,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运用语言,逐步构建起属于自己的语言系统。
罗杰斯人本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凡是可以教给别人的知识,相对来说是无用的,能够影响个体行为的知识,只能是他自己发现并加以同化的知识。
从设题的意图上来说,此题的设计,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成长。
4.“评”促成长
“评”有诊断、反馈、激励的功能。在作业设计中,教师设计自评环节,不仅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可以及时地查漏补缺,促进自我的反省和自我成长。
学生完成作业后,全班评出并奖励最佳市民、优秀记者、最美志愿者、小小美食家、最优编辑数名。评估采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自评为主。罗杰斯认为,只有调动自评自估系统,才能让学生完成他律到自律的飞跃。
设计有效、有趣、有教育意义的初中语文课外作业,教师要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突破,以综合实践为方法途径,以思维发展与提升为核心,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重点,以提升语文学科素养为目的,设计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作业,发挥语文作业的多重功能,培养独立自主、乐学善学、责任担当、自我评估、善待他人、奉献社会的全面发展的人。
【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初中语文课外作业设计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GH-16295)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山西省怀仁市云中中学/怀仁市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 张 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