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我和诗歌

来源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lin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嘉宾方阵:天津四十三中书虫
  指导教师:马琳
  
  【虫虫的话】
  
  乡下的7月是美丽的。
  淡淡的雾贴着田垄游走,像一条缓缓流动的乳白色的河;玉米的叶子全被打湿了,却愈发嫩绿,精神得像孩子们刚洗过的小脸儿;露珠坐在狭长的狗尾草的叶子上,慢慢地往下滑,草叶深深地弯下腰去,眼看就要坠断了,它们却只是在叶尖上调皮地荡了一下秋千,跳到土壤里就不见了;一群大白鹅排着队,嘎嘎地叫着,神气活现地从摇荡着炊烟的田野走来,它们高高兴兴地拍打着大翅膀,扑扑通通地下了水。
  “南边一群鹅,扑通下了河。”虫虫触景生情,出口成章。“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有人随口接了两句。虫虫回头一看,是唐代大诗人骆宾王,脸一热,醒了,原来是南柯一梦。
  ——虫虫喜欢诗,所以常常爱到梦里头。也不仅仅因为喜欢,还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爱需要理由吗?”
  天津四十三中一群爱诗的书虫们,发来了他们对诗、对生活的独特感悟。瞧,他们写在前面的卷首语,就是一首优美的诗:“台灯发出熟悉的光亮,偶尔投落在我眼里,烧着我已经读过和正读着的古典或现代的诗歌——诗是我失足的第一口陷阱。年轻的朋友,你是否也染上了这青春的流感而热度难消呢?”
  ——阿嚏,虫虫的确是感冒了。
  八年级十班张书凡
  
  上小学时,喜欢诗歌那琅琅上口的韵律。但有一点让我非常不痛快——老师喜欢对诗逐字逐句地分析,然后归纳主要内容,总结主题思想,一首好诗就这样被分解得支离破碎。我失去了对诗歌原有的冲动,开始逃避诗歌。
  升入初中后,我的眼界开阔了,我明白了诗歌远不止老师所分析的“优美”或“表情达意”。我从诗中读到了学习、生活、做人的道理。无论是豪放派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还是婉约派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都一样热爱。在回忆的交错与编织中,心底的那一股激情又潜滋暗长了。我的生活已被诗歌影响甚至改变,也许我永远也做不了一个诗人,但我愿意让诗歌给生命打上深深的烙印。
  虫虫:依我之见,一个人是不是诗人,不仅仅在于他写出多少优美的诗篇,还在于他能否诗意地生活。当我们能看到“荆棘”上盛开着鲜艳的“玫瑰”的时候,当我们能从农民伯伯粗糙的双手上悟出生活的真谛的时候……我们就是半个诗人啦!
  八年级十班周莹
  
  小时候,第一次接触的真正意义上的诗歌是余光中的《乡愁》,喜欢它简约的语言之中弥漫的浓浓的愁绪。现在又读到了这首诗,又迷上了作者创造性的意象的选择。打动我的,不只是那诗本身的简约之美,更是诗人在我的心中激起的情感的共鸣。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诗以情为本”吧。情感的确是诗的灵魂。
  我喜欢在清晨或是雨夜听一听抒情的乐曲,吟咏一首心爱的诗歌,放飞自己的心灵。
  虫虫:看来周莹书虫读诗不少,连“意象的选择”这个诗歌的专业术语都给搬出来了,不知能不能写一些诗和虫虫交流交流。这回,虫虫哥哥给你玩儿真的,决不会再拿“扑通下了河”逗你!
  八年级十班刘佳怡
  
  似乎我天生不够浪漫,总是不能正确领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有一次凑巧读到了舒婷的《致橡树》,我觉得奇怪:凭什么“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而非要像“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呢?难道舒婷不了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观点吗?一切事物皆有其存在的道理,诗人如此贬低凌霄花,是不是太不尊重物种,太唯心了,嗯?
  虫虫:刘佳怡书虫对诗的见解倒也别有洞天。我想,这种严谨的学习态度,虽不利于你成为诗人,但对你将来成为科学家却大有裨益,成为科学家是不错的选择哦!
  八年级九班陶梦白
  
  在诗歌的创作中,寓情于物是很普遍的一种写法,尤以朦胧诗派为甚。但这并不表明诗人对某物带有成见。
  诗歌被称为人心灵深处的思想火花,诗人往往会以自己的情感倾向,赋予某个事物特殊的意义,所以,诗是不能用对待物理题的态度去解读的。否则,“白发三千丈”“人比黄花瘦”的千古名句岂不成了无稽之谈了吗?
  对于诗歌,我一直抱着一种宗教信徒般的虔诚和热情。我喜欢诗人笔下那种富有梦幻色彩的诗句,那好像一件天然的艺术品。在灿烂的日子里,心会随着或铿锵或舒缓的韵律或激昂或平静。
  虫虫:梦白书虫的见解可以看出他在诗歌方面的修养。如果大家都有兴趣,也有时间,可以开一个关于诗的主题班会,大家各抒己见,既活跃思想,又放飞心灵。关于朦胧诗,我想起顾城小时候写的一首《星月的由来》:“树枝想去撕裂天空,却只戳了几个微小的窟窿,它透出天外的光亮,人们把它叫作月亮和星星。”呵呵,怎么样,似乎我们也能写哦。
  本期的最佳书虫我建议颁给张书凡同学,他对诗歌的那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著精神打动了虫虫——从读书中得到对生活的感悟,这是美丽人生的一种好方法。
  张书凡同学将获得虫虫亲笔签名的《中学生规范词典》一部,其他同学也将获得稿酬和样刊,怎么样?鼓起勇气热情参与,独辟蹊径展现智慧,下期的“最佳书虫”可能就是你哟!
其他文献
问候  新学年来了,一年一度的教师节也来了。  即便是教师节这天,校园里也照样出现老师们繁忙的身影。节假日也不休息,学校似乎从来如此。所以,谁选择了教师的职业,谁就是选择了劳累和辛苦当然,谁选择了这个职业,谁也将永远收获培育的美丽和快乐。这一天的中国,会有无数的学子,给老师送去深情的祝福和问候,表达他们对老师的一片感激之情。紫音在这里也代表编辑部向全国所有的初中语文老师郑重地道一声:亲爱的老师,
期刊
大学毕业时,我被分配到外地一家大公司。那阵子,全家上下A——————,教书的母亲同人聊天,往往不出三句,就会自豪地扯到我的工作单位,全无平日的矜持和谦逊。  临行的日子一天一天逼近。此次远行,只不过漂泊的驿站由一个城市变成了另一个城市。我的心境似乎很平淡。  临走前的那天夜里,母亲炒了几个菜,一家五口慢慢吃着,喝着。外面的夜黑沉沉的,我尽量B————,C————-地一个接一个地讲笑话,但没有人笑得
期刊
前些天我批阅了一篇学生作文,题目叫《温暖》,记叙的是这位同学周末放学回家,到车站搭车时,不料发现了班主任的身影。知道班主任也在等车,这位同学就决定与几个同学步行,不坐车了。走了里把路时,后面恰好来了一辆车,同学拦下了,没想到班主任正在这辆车上。这位同学看到其他班的几个同学大大方方地上了车,自己也只好硬着头皮钻进去。人多没有座位了,更没想到班主任一把把自己抱在怀里,颠簸了十几里路。与老师告别的时候,
期刊
课堂上,同学们正聚精会神地听语文老师讲课。突然,窗外传来一声震耳的巨响,明亮的教室刹那间漆黑一片。好像突然坐上了急速飞驰的列车,黑暗一片片闪过,疑惑像烟花一样在头脑里爆裂,恐惧渗入了每个同学骨髓。  当教室里慢慢亮起来时,初三(4)班50名同学的嘴巴变成了“O”形,讲台上的语文老师不见了,窗外是一望无边蓝色的水。教室里死一般沉寂,简直太不可思议了!突如其来的一切击蒙了大家。  更加不可思议的事情发
期刊
课堂上,同学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语文老师讲课。突然,窗外传来一声震耳的巨响,只觉得整个教室都在晃动,过了约五六分钟,才停了下来。明子老师被这突如其来的响声吓了一跳,望着惊慌失措的同学们,她用手扶了一下眼镜,用慈爱的目光安抚着同学们说:“孩子们,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们都要勇敢面对,老师和你们一起承担!”为了弄清究竟,明子老师走出了教室。每一个同学都在静静地等着老师,心中默默地祈祷着。  老师出来后,发
期刊
鸡毛信    朋友们,时间好快呀,2004年就要结束了。但是,2005年我们还将与你继续同行。好朋友间精神上的联结和沟通是任何东西也隔不开的。本刊的编辑大朋友们有个愿望,唯愿这一本小小的刊物,能够伴随你走完难忘的初中时光,让你的人生之笔,在这三年里由衷地写上“美好”、“精彩”、“不悔”之类的字眼。  如果你真心喜爱这个刊物,请现在翻开本期第62页,对你最喜爱的十个栏目投上神圣的一票,然后寄来。别忘
期刊
课堂上,同学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语文老师讲课。突然,窗外传来一声震耳的巨响,将大家的思绪从黑板上的粉笔字中拉了出来,教室内一片混乱。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一些同学小心翼翼地来到了窗边,枫就是其中一个。  透过浓重的烟雾,枫模糊地看到地面上被炸药炸出的深坑,惊慌中,他微微将头抬起,这才看见远处有一个身穿黑衣的匪徒,无声无息地用一把“M24”瞄准了他……  枫想躲避,但刹那间,乌黑的枪口已喷射出令人惊恐的火
期刊
我曾经有一个姑姑,我父亲的亲妹妹。但现在没了,她已经到另一个世界去了,她在那里,望着我们,保佑着她用生命换来的另一个生命——她的孩子。  我清楚地记得,那年我12岁,而年轻的姑姑也才25岁。姑姑很漂亮,笑起来小酒窝很迷人。在我的印象中,姑姑好像从来没哭过,总是那么乐观、豁达,满脸洋溢着幸福。我喜欢跟着姑姑去各种地方——她女朋友家里,还有些风景名胜区。我觉得她不像我的长辈,倒像是我的大姐。其实我是有
期刊
今天一大早,有人送来一只大公鸡。它被装在一个大袋子里,扔在厨房的地上。我一向对各种小动物都有爱怜和好奇之心,便悄悄绕到它的正面。它把头伸出来,大半个身子蜷缩在袋子里一动不动,眼睛紧紧闭着,大红冠子也歪在了一边。我看它很可怜,就用小碟子装了一些米,放到它面前,它仍是动也不动。我又倒了一些在地上,它还是不看一眼。我有些急了,便用盛了米的小碟子碰碰它的嘴。忽然,它一个激灵,挣扎了一下,把我吓了一跳,然后
期刊
段考前的一天,班主任曾老师进来说:“大扫除后,记着将课桌……”话未落音,同学们异口同声接道:“转过去!”  我正埋头拖地板,当时真想直起身子对老师认真地说:“老师,我不愿课桌反向放置。”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因为全校都这么做,不是曾老师的个人行为。  自从来到这所学校,每逢考试(不论大考小考还是将教室借给外单位做考场)都遵守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课桌反向放置(即抽屉口朝讲台)。据说是为了防止作弊,也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