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发现:讲人情的教师风气
上个学期我校召开第二届教师代表大会,需要从全校教师中选举21名教师代表。身为上任不久的校长,我很重视这次教师代表换届选举工作,打算把这次教师代表选举当做倡导校园正气的重要内容来抓。为此,我们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把校务组领导落实到各段,二是再三叮嘱段长务必在选举前做好动员工作。我负责监督的初一段投票选举,比较顺利。询问初二和初三年段选举的结果,却发现选举出来的教师代表并不是那些平时认真负责的老师。再问代表是怎么产生的,才知道两个年段都是教师们坐在一起口头推荐。大家表面上非常客气,你推我让,最后都被那些人缘不错的或者“不会让”的教师当选了。这类教师平时钻研教学不积极,但擅长交际、讲究人情往来,很显然,他们并不能代表大多数教师的思想和意见。我当时就想,如果都选这样的老师担任代表,他们如何能提出对校园建设有用的建议和方法?以后又如何能在校园中树立正气,引导教师专心于教育教学?找那些负责监督初二、三段的领导了解详情,那些领导都找各种理由搪塞,不愿意说出选举的真实内情。据了解是由于大家都是老同事,说了怕得罪某些教师。于是,个别领导就干脆做个老好人,对选举随便应付一下了事。
由此可见,学校里这种不讲原则只讲关系,人情高于一切的教师风气有多盛!
二、问题的认识:讲人情的教师风气是学校发展的绊脚石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个人情味儿很浓的国家。这种靠血缘伦理关系维持的社会,由于缺乏法理契约型社会的传统,因而轻法治、重人情。而学校正是社会的缩影,学校的规章制度在落实过程中,如果缺少良好的校园气氛,就会在人情面前大打折扣。
从校园稳定方面看,“重人情,讲面子”是中国人维系关系的一条准则。我们无法质疑它的优点,但教师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极易引发歪曲的评价。他们评价的往往不是这个教师有没有教育教学能力,而是能不能“做人”,会不会“做人”。学校在这种评价的长期熏陶下,形成了部分教师“不得罪人”“做老好人”的处事风格,使“只讲人情,不讲实情”的教师风气甚嚣尘上。这样的风气如果长期存在,很可能使人变得唯唯诺诺,凡事先考虑人情,最终也就导致教育风气的腐败和堕落。
由此我认识到:如果任由这种人情风在校园里肆虐,必将严重破坏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常秩序,削弱学校的领导管理能力,更谈不上学校的精细化管理了。因此,正确引导和扭转这种庸俗的教师风气,成为我这个新校长的当务之急。
三、问题的解决:找理由、找依据、订措施
正确引导和扭转这种讲人情的教师风气,讲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首先,不能破坏学校稳定的局面,特别是要顾及那些专靠这种氛围在学校里立足的教师的反应;再者,这项工作具有长期性、隐蔽性、反复性、艰巨性,不是一时半刻就可以改变的,一定要有长期应对的准备。由此我认为,第一要前进,必得有牺牲,就会有阵痛;第二,改变不能靠等待,天上不会掉馅饼,应针对发现的问题拿出措施和行动。
我在思考这次初二、三段教师代表选举形成的不利局面,还有没有合理合法的补救措施?于是,我认真学习浙江省教育工会2007年9月制定的《浙江省中小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程》,发现第十条有这样的表述:“教职工代表的产生要充分发扬民主。可以由全体教职工大会差额无记名选举产生;亦可由年级组(或教研组)等选区为单位,按分配的名额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也就是说,学校教师代表必须是“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但我校初二、三段的教师代表选举显然不符合这要求。于是,我们重新召开全体教师会议,介绍三个级段教师代表选举的相关情况,对照《浙江省中小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程》重点学习了那段相关文字,要求初二、三两段教师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重新选举,并动员教师一定要把平时工作勤奋态度积极的教师选出来。
四、问题的再认识(目的及局限):行动所表露的信息比结果更重要
无记名投票补选在初二、三段顺利举行,但是,选举的结果并非如人所愿,这两个年级段教师代表选举结果基本上和上次教师口头推举的差不多。笔者分析原因有两个:一是部分教师对校长“主宰”选举这种现象产生反感;二,其实更主要的还是人情风使然,这在后来我与个别教师的交流中得到印证。一位老教师告诉我:“我们学校教师之间就是讲关系,谁和我关系好,我就选谁。”我认为,虽然选举结果没有多大改变,但起码让教师们知道我们学校看重什么,提倡什么,这对今后良好校风的形成会起到促进作用。
五、问题的再解决(制度的形成):解决一个问题,形成一个制度
虽然教师代表选举的问题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但我们也认识到,这种解决问题的手法是比较生硬的,结局是有缺陷的。所以必须要引入长效机制,实现学校工作的常态化,要渐进持久地推动从“向教师提出要求”向“为教师培养习惯”转变,杜绝问题解决过后还是问题的“走过场”现象。因此,在校务会上,我提出了如何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最后我把差额选举的想法提了出来,得到了大家赞同。
在之后的全体教师会议上,我把差额选举的制度给教师作了说明,学期要结束的时候,教师优职选举和教师先进选举接踵而来,我们都采取了差额选举的制度。具体做法是,在校务会上,参考教师一个学期的相关工作数据,经过校务组集体商议,确定候选教师名单,然后在全教会上让全体教师参与投票,得票高者当选。这样,既实现了教师的权利,又保证了真正优秀教师的当选,树立了校园的正气。当然,教师也有权利写上自己另选教师的名单,但这样做的教师极少。通过这几次选举之后,我发现,教师之间的交往文化发生微妙的变化,校园的氛围也发生变化。聚在一起拉家常的现象少了,兢兢业业埋头工作的人多了,学校已经初步形成欣赏教学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敬佩有实干精神的教师的校园风气。等到教师风气成熟,我们就可以回到全开放式民主的轨道,开展无记名投票选举,就是我们常讲的“海选”了。我们的见解是,建立与发扬校园民主氛围,首先必须要培养具备民主素质的教师。
六、问题的再深入(教风的导进):形成一个好制度,树立一个好校风
为了巩固和张扬这种制度带来的良好教师风气,本学期,我校开展整理和建设校园文化运动,确立了校训、理念、教风、学风、作风等方面内容。
校训:向善向上,求知求实。
理念:教是为了学(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习)。
教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风:养一等品格,求一等学识,成一等人才
作风:率先垂范,勤政高效,坚持原则,公正处事。
阁巷中学:梦想开始的地方,求知起步的乐园。
我们初步打算,在征求全校师生的修改意见之后,要进行大力宣传,开展相关活动,形成一定的态势,让良好的学校风气深入到每一个教师和学生的心中。
总之,只要全校教师(首先是领导)能更加理性地对待学校工作过程中的人情问题,主动规避学校工作中的人情因素,工作就不会受到人情的干扰,人情也不应成为学校工作的隐患!
上个学期我校召开第二届教师代表大会,需要从全校教师中选举21名教师代表。身为上任不久的校长,我很重视这次教师代表换届选举工作,打算把这次教师代表选举当做倡导校园正气的重要内容来抓。为此,我们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把校务组领导落实到各段,二是再三叮嘱段长务必在选举前做好动员工作。我负责监督的初一段投票选举,比较顺利。询问初二和初三年段选举的结果,却发现选举出来的教师代表并不是那些平时认真负责的老师。再问代表是怎么产生的,才知道两个年段都是教师们坐在一起口头推荐。大家表面上非常客气,你推我让,最后都被那些人缘不错的或者“不会让”的教师当选了。这类教师平时钻研教学不积极,但擅长交际、讲究人情往来,很显然,他们并不能代表大多数教师的思想和意见。我当时就想,如果都选这样的老师担任代表,他们如何能提出对校园建设有用的建议和方法?以后又如何能在校园中树立正气,引导教师专心于教育教学?找那些负责监督初二、三段的领导了解详情,那些领导都找各种理由搪塞,不愿意说出选举的真实内情。据了解是由于大家都是老同事,说了怕得罪某些教师。于是,个别领导就干脆做个老好人,对选举随便应付一下了事。
由此可见,学校里这种不讲原则只讲关系,人情高于一切的教师风气有多盛!
二、问题的认识:讲人情的教师风气是学校发展的绊脚石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个人情味儿很浓的国家。这种靠血缘伦理关系维持的社会,由于缺乏法理契约型社会的传统,因而轻法治、重人情。而学校正是社会的缩影,学校的规章制度在落实过程中,如果缺少良好的校园气氛,就会在人情面前大打折扣。
从校园稳定方面看,“重人情,讲面子”是中国人维系关系的一条准则。我们无法质疑它的优点,但教师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极易引发歪曲的评价。他们评价的往往不是这个教师有没有教育教学能力,而是能不能“做人”,会不会“做人”。学校在这种评价的长期熏陶下,形成了部分教师“不得罪人”“做老好人”的处事风格,使“只讲人情,不讲实情”的教师风气甚嚣尘上。这样的风气如果长期存在,很可能使人变得唯唯诺诺,凡事先考虑人情,最终也就导致教育风气的腐败和堕落。
由此我认识到:如果任由这种人情风在校园里肆虐,必将严重破坏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常秩序,削弱学校的领导管理能力,更谈不上学校的精细化管理了。因此,正确引导和扭转这种庸俗的教师风气,成为我这个新校长的当务之急。
三、问题的解决:找理由、找依据、订措施
正确引导和扭转这种讲人情的教师风气,讲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首先,不能破坏学校稳定的局面,特别是要顾及那些专靠这种氛围在学校里立足的教师的反应;再者,这项工作具有长期性、隐蔽性、反复性、艰巨性,不是一时半刻就可以改变的,一定要有长期应对的准备。由此我认为,第一要前进,必得有牺牲,就会有阵痛;第二,改变不能靠等待,天上不会掉馅饼,应针对发现的问题拿出措施和行动。
我在思考这次初二、三段教师代表选举形成的不利局面,还有没有合理合法的补救措施?于是,我认真学习浙江省教育工会2007年9月制定的《浙江省中小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程》,发现第十条有这样的表述:“教职工代表的产生要充分发扬民主。可以由全体教职工大会差额无记名选举产生;亦可由年级组(或教研组)等选区为单位,按分配的名额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也就是说,学校教师代表必须是“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但我校初二、三段的教师代表选举显然不符合这要求。于是,我们重新召开全体教师会议,介绍三个级段教师代表选举的相关情况,对照《浙江省中小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程》重点学习了那段相关文字,要求初二、三两段教师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重新选举,并动员教师一定要把平时工作勤奋态度积极的教师选出来。
四、问题的再认识(目的及局限):行动所表露的信息比结果更重要
无记名投票补选在初二、三段顺利举行,但是,选举的结果并非如人所愿,这两个年级段教师代表选举结果基本上和上次教师口头推举的差不多。笔者分析原因有两个:一是部分教师对校长“主宰”选举这种现象产生反感;二,其实更主要的还是人情风使然,这在后来我与个别教师的交流中得到印证。一位老教师告诉我:“我们学校教师之间就是讲关系,谁和我关系好,我就选谁。”我认为,虽然选举结果没有多大改变,但起码让教师们知道我们学校看重什么,提倡什么,这对今后良好校风的形成会起到促进作用。
五、问题的再解决(制度的形成):解决一个问题,形成一个制度
虽然教师代表选举的问题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但我们也认识到,这种解决问题的手法是比较生硬的,结局是有缺陷的。所以必须要引入长效机制,实现学校工作的常态化,要渐进持久地推动从“向教师提出要求”向“为教师培养习惯”转变,杜绝问题解决过后还是问题的“走过场”现象。因此,在校务会上,我提出了如何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最后我把差额选举的想法提了出来,得到了大家赞同。
在之后的全体教师会议上,我把差额选举的制度给教师作了说明,学期要结束的时候,教师优职选举和教师先进选举接踵而来,我们都采取了差额选举的制度。具体做法是,在校务会上,参考教师一个学期的相关工作数据,经过校务组集体商议,确定候选教师名单,然后在全教会上让全体教师参与投票,得票高者当选。这样,既实现了教师的权利,又保证了真正优秀教师的当选,树立了校园的正气。当然,教师也有权利写上自己另选教师的名单,但这样做的教师极少。通过这几次选举之后,我发现,教师之间的交往文化发生微妙的变化,校园的氛围也发生变化。聚在一起拉家常的现象少了,兢兢业业埋头工作的人多了,学校已经初步形成欣赏教学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敬佩有实干精神的教师的校园风气。等到教师风气成熟,我们就可以回到全开放式民主的轨道,开展无记名投票选举,就是我们常讲的“海选”了。我们的见解是,建立与发扬校园民主氛围,首先必须要培养具备民主素质的教师。
六、问题的再深入(教风的导进):形成一个好制度,树立一个好校风
为了巩固和张扬这种制度带来的良好教师风气,本学期,我校开展整理和建设校园文化运动,确立了校训、理念、教风、学风、作风等方面内容。
校训:向善向上,求知求实。
理念:教是为了学(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习)。
教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风:养一等品格,求一等学识,成一等人才
作风:率先垂范,勤政高效,坚持原则,公正处事。
阁巷中学:梦想开始的地方,求知起步的乐园。
我们初步打算,在征求全校师生的修改意见之后,要进行大力宣传,开展相关活动,形成一定的态势,让良好的学校风气深入到每一个教师和学生的心中。
总之,只要全校教师(首先是领导)能更加理性地对待学校工作过程中的人情问题,主动规避学校工作中的人情因素,工作就不会受到人情的干扰,人情也不应成为学校工作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