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社会个体价值的偏失与重建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ke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消费社会”这一概念是随着西方发达国家物质的极大丰富而提出的一种生活形态概念。在消费社会中,人们更加关注产品的物理性特征和实用价值。它使人们失去对自我价值的定位和生命的意义确认,导致生活意义享乐化、价值中心权力化、生命本质游戏化。重建消费社会个体价值,应该树立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建立人本消费的价值观,倡导适度消费和合理消费。
  【关键词】消费社会 个体价值 偏失 重建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消费社会”这一概念是随着西方发达国家物质的极大丰富而提出的一种生活形态概念,它是由生产相对过剩而产生的,其必须以鼓励消费来维持、拉动和刺激社会生产,可以说消费成了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主导动力。在消费社会中,人们更加关注产品的物理性特征和实用价值。中国自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快速发展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高,尤其是90年代以后,国际资本就已看到中国消费市场的发展潜力,将其纳入世界经济一体化之中,而且奢侈品牌已经将中国市场作为其新的开发目标,许多奢侈品牌纷纷在中国的一线城市设置销售代理机构或办事处,且随着中国消费者购买能力的提升,其已经开始开拓二三线城市的消费市场。而消费市场的形成使得社会由生产主导转为以消费主导,这也引起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从而引发了社会文化以及价值观的变迁。
  消费社会的基本特征
  人被物包围。随着物质的富裕,人类社会创造出愈来愈多的商品,而这些商品的功能不再是单一的满足人们的生存、生活需求,其还被人类赋予了攀比、炫富、人情礼物等功能,因而现在的消费品愈加包装精美、智能化程度也愈高,这不仅造成了大量包装的浪费,还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在现代的消费现象中,人已经不是在自主地选择自己生活的必须品,而是由消费潮流去诱导消费个体去进行消费,在很多的消费活动中,商品反而成为主宰,而人类却沉溺于物质财富带来的丰盛商品之中。人类已经被物所包围。
  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大众传媒也对消费社会的形成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目前几乎任何一种媒体都有广告的存在,商品在广告中不仅仅是传递商品信息,更加传递出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而广告在媒体的泛滥使得人们失去了理性的判断并难以抉择。在广告艺术之中,广告设计者赋予了商品一种文化意义与社会意义,这使得商品呈现某种“所指”功能,这使之不单单是满足人们实际需求的物品,而是具有满足人们某种精神需求的功能,例如一些商品的广告画面中往往描画出一种奢侈的场景、成功生活的画面,而这就赋予了商品财富、地位以及社会地位等具有誘惑力的信息,因此当消费者选择某种消费品时,其潜意识中往往渴望获得这件商品背后所代表的生活方式。这背后也反映了消费者以物来标榜自身价值的观念,以商品价值来表现自身的价值,传达出“我是谁,全然取决于我购买了什么商品”的意义。在这种消费心理之下,消费社会对人的价值和幸福的标准作出了重新定义,那便是社会个体对商品的占有多少。无疑,这种定义十分虚假和荒谬。不仅仅是一些奢侈品等被赋予实用以外的这种价值,随着广告的泛滥,一些洗衣粉、肥皂、饮品等日常生活商品也被赋予了浪漫、青春、高贵、成功等美好的意义,而其真正的使用价值却被忽视和排挤。而实际上,这些商品所背负的美好价值意义只不过是一种幻像,而且当一种新的商品出现,其幻象会立即被淘汰和打破。但整个消费社会的趋势却表现出商品控制人的消费选择和生活方式的特性。
  世界被把握为图像。消费社会突出的一个特征是,其前所未有的充斥着大量的影像和记号。电视、电影、电脑网络媒体以及近年来发展的3D电影等,使得视觉文化正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得信息和娱乐的主流,而传统的印刷正逐渐被取代。人们的真实生活与交际正在因为这些技术媒体的存在而被挤压和封闭。例如信息的获得,人们不再通过人与人的交流、看报纸等方式来获得,而更多的是在家中通过电视、电脑甚至手机来获得,在获得信息的过程中,由于电视电脑等媒体的综合性,其能够呈现出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这是报纸、书本等不能比拟的,因而人们的眼前充斥着大量的图像信息。而消费社会的商品销售,人们更多地沉浸在商场所营造的梦幻环境中,富丽堂皇的装修、精美的橱窗展示、巨幅的电子屏幕不断播放各种色彩的广告图像等,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时时刻刻被商家所营造的画面冲击眼球。即便是在印刷品中,报纸的头版或是广告页面也常常充斥着占据整个版面的图片,而书籍的封面设计、内页也都被大幅的图片所占据,而文字却成为装饰品。
  在消费中,美饰、美容的标准是明星所展示和穿戴,而非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呈现。在图像世界的充斥中,身体的装饰、观赏和审美一直是视觉消费文化的重点,尤其是女性的身体包装与消费带来巨大的消费价值。其图像往往极具感召力和诱惑力,具有满足人们虚假幻想的功能。文学、艺术等审美的视觉化、平面化,这将消费者的心理体验与思想等统统转化为消费个体对视觉形象的感官享受。图像解构了世界、消解着人类的思考与意义,人的消费与生活被视觉图像化。
  人的意义世界被消解。在人类产生以来,先贤先哲们都在不断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因而人们总是在世界中对自我意义进行追逐,在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中关照自我发展和自我超越,最终实现自由的境界。但在消费社会,人们的价值意义被消费所取代,人的一切活动和行为的最终意义便是消费,有能力消费和消费的高水平成为一种幸福的标准和标志。消费文化中将幸福的概念偷换成物质的富足、舒适的生活等能够加以实际测量的标尺。在这种消费社会中,个体的幸福似乎只关乎日常生活的舒适与消费的能力,而无关个人内心的真实情感需要,而人类的情感也更为复杂,成为物欲、快感与肉欲的混合物,而情感也成为一种可交换、交易、代替之物,并具有虚妄性。在媒体营造的消费文化之中,人们的价值观被扭曲,似乎只有不断的消费、追求新奇与奢侈,这才能证明自己存在于社会的独特意义,而消费个体也将幸福与自由的体验寄托于商品消费之中,这也使得消费个体沉溺于物质的追求与享受之中,而消除了批判的向度与能力。而且在消费社会中,一切都充满了交易性和商品性,一些原本慰藉人们精神与心灵的情感、荣誉与尊重等也被商品化,这使得社会丧失了对信念、理想的坚持与执着,这也使得整个社会的信息失落、文化缺失,人的意义与价值也被消解。   消费社会个体价值的偏失
  生活意义享乐化。生活意义享乐化是指人们在生活中只注重肉体和物质的享受,并且运用一切手段去实现这种享受。现代社会进入消费社会之后,很大程度上人们也开始以享乐为生活的基本价值,而且这种价值取向不仅存在于富人的奢靡生活之中,社会底层的穷人也失去对生活本真的把握而越位生活。
  在消费社会之中,人类的消费并非因为自己需要而消费,而是因为别人拥有,人类的消费选择也并非自己的理想考虑,而是众多的媒介广告的价值诉诸。可以说在消费社会,人的生活需求被扭曲,这也造成人的异化。人在这种享乐生活中失去了自由选择的能力,失去了理性思考的能力,失去了自我反省的能力。人们往往看到了消费的增长能够带动内需,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但这实际上只是短暂的一种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而不能真正促进社会的进步。因而消费带来的社会繁荣只不过是一种虚假的繁荣,而且人们沉溺于这种虚假繁荣中沾沾自喜之时,也便助长了社会玩物丧志的风气,其结果便是葬送了人类文明。人类生活的享乐化使得社会个体价值偏失,阻碍了人们对自身真正进步的追寻,而迷失于虚假的迷雾之中。
  价值中心权力化。人类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征服性,除了对自然的征服,还存在人与人之间、阶级与阶级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的征服。在人类早期发展中,人与人之间是一种自由、平等的关系,但当人类社会财富出现富余时,人类便出现了阶级,分化出了不平等,出现贫富差距,而拥有物质财富的人往往能够征服贫困群体,因而其具有了奴役贫困群体的权力,而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物质财富与权力成为众人竞相追逐的目标,尤其是人类进入发达的消费社会后,人们对财富与权力的崇拜愈加严重,而对人的自由价值的追求反而被忽略,呈现出价值中心的权利化。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权力在人类对于财富积累和享受的过程中被无限扩大。而权利又成为人们继续积累和享乐的工具,这也就出现了权力至上的价值观,权力成为消费社会个体追逐的中心。而在权力面前,人的真正意义与价值毫无立足之地,真理与社会公共意识更是显得苍白无力,继而这些真正具有生命和进步意义的价值被看作是权力的附属品,人类的精神财富在权力面前不足挂齿,这在人类文明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如此的对于权利的崇拜,而这其中尤为被膜拜的便是政治权力,其被视为其他一切权力的根源。而权力至上使得人们对正义、公平、知识与真理的信任消失,消费社会个体的价值必然迷失其中。
  生命本质游戏化。人类社会进入后现代以后,“游戏”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主题词,它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人类生活的“游戏”并非近现代才出现,早在古希腊时期,“游戏说”便已存在,认为人类文明起源于游戏。而至今并没有对游戏说进行定论,但早期的游戏说旨在表明人类艺术的产生的无功利性和无目的性。但在消费社会一切已经有所不同,社会生存的压力使得社会不存在无目的性的游戏,人类所有的游戏活动都具有了目的性,这种内在意义的缺失,带来了人类生命意义的缺失和精神的无所皈依,消费社会的个体在游戏中也许在形式上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度,但缺失内容意义与精神自由,这种状态的形成是在压力之下对生命本质的一种潜意识的回避。人类在游戏中的意义的集体性失语,表现出消费社会给人类个体带来的精神乏味与漂浮,实质上个体在過于追求物质消费的生命游戏中已经迷失。
  当今社会的这种游戏化却有着加重的趋势,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政府单位、教育事业、公益机构、大众传媒等众多领域无处不存在这游戏化,而这种游戏的规则也已经被大众所接受。例如在政府机关之中,官员为了自身的政绩,而耗费大量的社会财富来做政绩工程,而这其中必然夹杂着大量的腐败行为,官商勾结、买官卖官、官官相护以及贪污受贿等成为官场游戏,而其游戏规则便是权钱交易。而在当今的教育领域也存在这种游戏,学位可以用金钱来获取,考试有着各种舞弊方式,而舞弊行为背后便可能存在着学生与老师的交易、学生与中介机构的交易、中介机构与老师的交易等等情况。消费社会的这种游戏化必然会导致人们对价值认知的偏失,并且过度追逐享乐和权力。
  消费社会个体价值的重建
  消费社会个体价值的偏失带来了人的意义消解,而与此同时,在诸多的公共事件中,如自然灾害、食品、药品安全以及环境污染等中,我们都可发现人们公共意识的淡薄,社会的健康发展需要重构个体价值观念。
  树立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自人类产生便自然而然面临的问题,随着工业与技术的发展,人类对于自然的过度开发,对自然的掠夺欲望的加剧都导致人与自然关系极为紧张,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自古便有“天人合一”的观念,而生态文明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统一的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实质上是对以关怀和平等为基础的“人道”关系的重构。生态文明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在对自然进行开发利用的同时,对其同样负有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强调生态文明的背后是对非人类中心论和有机论的肯定,强调人非世界的中心,也就改变了人过度关注自身,以自己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从而改变人们过于以消费来标榜自身价值的取向。而且人类关注生态文明,最终是为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表现出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关注,是人对自身主体性的重新觉醒,而非为消费和商品所主导发展。
  人本消费的价值规范。人类消费产品的不断增加,并非人类的凭空创造,而只是众多自然资源与自然财富向社会财富的转化。人类对消费产品过于追求,物质欲望便会扩大,促使其不断追求更多的劳动生产品,而之后必然加大对自然的压迫,而自然的承受力并非无限的,因而一旦超过自然承受界限,人类社会的生态平衡被打破,必然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而实际上人类工业文明对自然的过度开发的恶果已经逐渐显现,例如雾霾的产生近年来就成为许多国家的一个环境污染难题,而类似的生态破坏的恶果最终将直接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但究其本质,生态破坏的造成是由于人对自身本位的忽略,人类误把做自然界的主人当成人之为人的本质。结果使得人类在占有了大量的自然财富以及其转化的消费品的同时,也造成人的异化。
  人本消费的价值观是要求人们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消费理念,这就要求人们破除以往的炫耀、攀比的消费价值观,重新树立起精神消费,而非一味追求物质符号化的消费。在具体的生活中,人们要认清商品背后的所指符号功能,不以奢侈品来标榜自己的价值,追求商品的实用性,在消费过程中,忽略商品图片化对自身的影响,注重物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匹配,树立起环保、理性化和冷静的消费观。消费活动不能够消解人的存在意义,不能牵引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而应该成为能够提升人的素质与价值的活动。
  合理、适度的消费原则。消费社会的快速发展并非是纯粹的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其形成是有着多重原因的,其中一个主要因素便是消费能够拉动内需,从而带动生产,促进社会发展和财富的增长,而抑制消费,则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但过度刺激消费也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恶果,其助长了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等思想的产生,从而导致社会道德滑坡,因此要重建消费社会的个体价值观,需要倡导适度消费和合理消费。学者周中之认为所谓的合理适度消费有三个标准:一是与社会的平均消费水平相等或接近;二是符合个人的收入和财力;三是在社会供给资源总量既定的情况下能够避免过多的消费和占有资源。因此对于消费社会个体来说,适度消费就是根据自身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而进行合理的消费规划。合理适度的消费不仅能够防止拜金主义等思想的横行,还能够体现出个体对社会的责任,适度的消费同时就是对社会生态的保护,是对人的价值与追寻的新的拾回,重新确立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促进人类对自身发展的探索,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
  (作者为包头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责编/许国荣(实习)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作为高层次农业人才输送基地的高等农业院校必须顺应这一潮流.农业院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存在着两
英、汉、日语言文化由于各自生活的地理环境、历史条件、生产方式结构等状况上的差异,因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话语隐涵,其话语人称、话语情境及话语行为分别隐涵英美民族自本位、
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建设思想的形成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要实现“三型”政党建设新目标,涉及思想转型、制度革新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其基本路径包
异化问题是理解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现象的一个重要角度。符号异化在消费异化中表现尤为突出,过度符号化已经在人们的消费行为、日常生活、交往行为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符号的
【摘要】新形势下,我们的党员干部在践行群众路线中还存在问题:部分基层党组织在群众工作中失位,部分党员干部缺乏群众观念、群众工作方法缺乏有效性等。文章分析指出,党员干部应当认识到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加强作风建设,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解决好民生问题,完善群众工作相关机制和制度。  【关键词】群众路线 教育活动 背景 新问题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全
列宁在俄共(布)建设过程中一直非常重视批评与自我批评,设计了面向三个不同群体的制度,不仅保障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常态化制度化的推行,也彰显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坚强,对当前中国共
中国政治思想史对于政治学学科发展与建设之贡献何在?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检视:中国人是在何种背景下进入政治议题的;中国人理解政治议题的方式是怎样的;中国人是怎样言说政治议题的
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面临着全新的挑战,特别是在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快速发展,舆论泛滥的情况下。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微博客户端的广泛应用,微博表现出爆发式的增长,进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