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外研版英语八年级上册Module 8 Unit 2 “I was trying to pick it up when it bit me again”这节故事阅读课的研磨历程为例,阐述“五步五促”研修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期克服目前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升研修效果与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英语 “五步五促” 深度研修 故事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2A-0036-04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英语课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但是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依然存在重知识技能轻思维培养、教学模式固化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教研组结合本学期课题研究的方向,依托区域教研组的指导,采用“五步五促”深度研修模式,通过研磨课例,达到规范教研活动的目的,同时提升我组教师学科教学水平以及听课、议课的能力,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机会,为学生的深度学习提供师资保障。
“五步五促”深度研修模式包含“推式研修促学习”“观课笔记促思考”“分享对比促反思”“再教设计促改进”“二次上课促提升”五个步骤。本文笔者以外研版英语八年级上册Module 8 Unit 2 “I was trying to pick it up when it bit me again”语篇为例,阐述该模式在阅读课例研磨中的应用。
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本模块围绕事故这一话题展开,单元教学的目标是谈论在特定时间内正在发生的事情。在本节阅读课之前,学生已经使用过去进行时(与when,while引导的状语从句连用)进行了一定量的听说训练。按照教材的编写体系和设计思路,第二单元的阅读教学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和阅读策略,并巩固过去进行时(与when,while引导的状语从句连用)的使用。文本内容介绍了一位厨师被蛇咬伤并及时使用手机拍照进行自救的故事,语言地道、幽默。短文通过描述厨师的经历向学生说明遇到突发状况时应该沉着冷静并想办法自救。
依托“五步五促”研修模式,结合具体课例,我们开展了历时一个月的深度研修。本次研修分为两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和深度研修阶段。
二、准备阶段:开展“推式研修”,促进理论学习与提升
本学期我们小组的研究重点为“如何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为了扎实推进课题研究,9月11日,我们开展“推式研修”,决定推选周志奇老师执教研讨课,推送三篇选自全国核心期刊的文章让小组成员进行学习,即《基于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文本解读及教学设计》《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文本特征能力的研究》以及《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文本解读实践》,确定9月25日、10月16日分别为第一、第二次联动教研时间。通过以上“三推”,即“推执教者”“推学习材料”“推研课进度”,我们完成了前期的准备工作,“推式研修”有助于教研活动的规范化,能够促进教师的理论学习与提升,为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引领。
三、深度研修阶段:优化过程与方法,提升故事教学的效果
(一)试教:阅读故事,感悟内涵
1.试教流程
Step 1 读前预测
上课伊始,教师通过头脑风暴激活学生关于手机用途的相关词汇,并借助简单思维导图呈现词汇,继而引入文章的標题“Smile,please!”引导学生通过标题预测文章可能涉及的内容。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头脑风暴,激活学生的先期知识,引导学生关注语篇的标题并根据标题预测文本内容,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为学生理解文本奠定基础。
Step 2 泛读理解
学生快速浏览全文,验证读前预测,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Who is the main character of the story?Where did Henry work?What happened to him?Is he safe at last?
设计意图:本环节围绕两个阅读任务,指导学生通过浏览对文本进行浅层阅读,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的主人公、故事发生的地点、故事的核心情节以及故事的结尾。
Step 3 精读理解
学生细读文本,首先完成教材设定的阅读任务,即选出最佳答案;学生二读文本,回答教师提出的以下问题:How did the snake arrive?Why did the snake bite Henry again?After bitten by the snake,what did he do?What suggestion did Henry give us?What is Henry like?What’s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smile?学生三读文本,完成教材设置的选词填空题,学生根据短文复述故事。
设计意图:本环节围绕两个活动展开,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跳读、寻读等阅读策略对文本进行多次阅读与梳理,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以及分析能力。
Step 4 迁移运用
本环节由以下两个任务构成。
任务一:读后讨论。教师发布议题“If you meet a snake/are in danger,what will you do?”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陈述本组的观点。
任务二:读后写作。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写一个关于事故的小故事,并在故事中运用时间状语,描述故事中事件发生的顺序。
设计意图:本环节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运用,由表及里,由人及己,深入地理解文本,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运用能力,同时通过讨论活动,关注安全问题,体现育人思想。 2.观课笔记促思考,分享对比促反思
观课者在记录观课笔记的过程中,从“值得欣赏”“商榷之处”“我来教学”几个维度对本节课进行思考与评议。经过集体评议,我们得出以下议课观点。
本次阅读教学的活动从整体感知到细节挖掘,从事实梳理观点形成,环环紧扣,逐层推进。教学过程扎实、课堂活动丰富。教学最后把点落在对文章标题的理解上,引导学生对标题中smile一词进行分析与理解,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引导。以上是值得我们欣赏的地方,但是仍存在以下值得商榷的地方:在读前预测阶段,教师忽视了对故事插图的解读,没有借助插图充分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与阅读期待;在故事的复述环节,教师通过选词填空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课文,降低了活动应有的难度,不利于学生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迁移运用环节,教师在写作前没有对过去进行时(与when,while引导的状语从句连用)进行一定量的复习训练,导致学生在完成自己的故事时效果不佳。
针对上述三个“值得商榷”之处,我们进行了如下改进。
【我来教学片段一】
读前预测阶段,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教材上的图片,并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具体实施如下。
T:Boys and girls,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picture on your textbook.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Ss:A man,a snake and some food.
T:Can you guess where they are?
Ss:Maybe they are in a kitchen.
T:What is in the man’s hand?What is he doing?
S1:A mobile phone is in his hand. He is taking a photo of the snake.
T:What happened to the man,can you guess?
S2:Maybe the snake hurt him.
T:You mean that the snake bit the man.Why do you think so?
S2:Because of his left hand.
T:Yes!His left hand was wounded.
…
【我来教学片段二】
教师为学生提供空白的故事地图,学生分小组完成,并派代表展示以及解释该地图。
【我来教学片段三】
在细读文本环节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使用的时态,并适时引入复习巩固过去进行时的微课与练习。
3.改进策略
(1)策略一:巧用课文插图,培养推理能力
推理能力是指学生在阅读活动中能够识别和确认证据,根据已有信息进行推断和猜测(董焱,2018)。读前预测是英语阅读教学中常用的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标题或插图,对故事内容进行预测。但预测并非天马行空地猜测,教师需要在其中起到监控的作用,通过不断地提问来验证或修正学生的猜测,在验证或修正的过程中,学生的推理能力得以逐步提高。
(2)策略二:巧绘故事地图,培养解释能力
批判性思维中的解释能力是指解释对文本解读和分析的过程;解释如何得出自己的推断;解释自己为何做出某个判断和评价(董焱,2018)。教师在教授故事类阅读语篇时,可借助故事地图梳理文本脉络或引导学生绘制故事地图,引导学生解释分析过程或解释论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解释能力、分析能力、绘图能力以及合作能力都能得到有效提升与发展。
(3)策略三:巧用微课,培养学习能力
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微课的引入拓宽了英语学习的渠道,改变了教师和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角色关系,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有效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黄菁,2019)。传统的语法讲解枯燥低效,而精心设计的微课讲解更生动形象、有趣味,能迅速抓住学生的眼球。学生在自主观看、自主完成任务单的过程中,自学能力得到有效锻炼。
(二)优化教学设计:关注思维发展,促进语言表达
1.教学过程
Step 1 激活主题语境
教师展示手机实物并提出与同学们合照一张照片,随后提问:“What do you usually do with your mobile phone?When we are in danger,what can we do with our mobile phone?”之后,教师总结:“The mobile phone is very important in our daily life,especially when in danger.”進而引出故事内容:“Today we are going to read a story about a man named Henry,who meets an accident.Now please look at the picture.This is Henry.”教师呈现课文插图(如图1)。
设计意图:主题语境不仅规约着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范围,还为语言学习提供意义语境,并有机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导入环节的目的在于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Step 2 读前预测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1并回答以下问题:“Where is Henry?How do you know that?What else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What is Henry doing?What happened to Henry?Why do you think so?” 设计意图:预测活动应侧重于对文本信息本身的了解,不涉及个人猜想(葛炳芳等,2013)。虽然图片属于非文本信息,但借助图片预测故事相关信息,亦不能任凭学生天马行空地猜测,应引导学生看图佐证。
Step 3 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并填写表格(见表1),教师组织学生核对答案,引导学生用已经学过的近义词解释空白处的重要单词。
表1 The main idea of the story
[In the kitchen Henry was working in a restaurant. A snake suddenly appeared and bit him twice. He took the photo of the snake. At the hospital The pain got worse.Finally the photo helped him. ]
注:画线部分为要求学生填写的内容。
设计意图:快速阅读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整体感知故事,同时通过填空的形式呈现故事大意,能够帮助学生明晰故事发生的地点和场景的切换,了解描述故事的时态以及学习部分重点词汇。
Step 4 细节问答
教师让学生仔细阅读全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What was Henry doing,when the snake bit him again?
②While the snake was lying on the table,what did Henry do?
③When Henry was trying to find the snake,how did he feel?
④Could the doctor help Henry at first?Why?
⑤How did the doctors help him at last?
⑥Is the story written in the first person or third person?
⑦What tense is used in this story?
学生回答最后一个问题,引出本节课的重点语法——过去进行时(与when,whil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连用),教师播放微课,巩固该语法项目的知识并进行简单的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检查学生对故事细节的理解,引导学生关注故事题材常以第三人称写作,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使用的时态,以此引出微课复习巩固过去进行时。
Step 5 分析人物性格
任务一:教师出示部分情节,学生大声朗读后思考并填写以下表格(见表2):
表2 Analysis of Character
注:斜体部分为要求学生填写的内容。
任务二:批判分析作者的行为
学生思考问题:Do you agree with Henry?Why?
设计意图:依据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思考作者的行为是否可取,并陈述理由,以此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与批判质疑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完善其心智。
Step 6 借助故事地图,复述故事
教师出示故事地图(如图2),学生每6人为一个小组,共同完成故事地图并派代表上台展示以及解释本组的故事地图,完成对故事的复述。
设计意图:故事地图能够帮助学生梳理故事的各要素,教师引导学生解释分析过程,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解释能力以及合作能力,为最后的迁移运用做好铺垫。
Step 7 绘制故事地图,分享自己的故事
学生绘制自己的故事地图,并上台展示与解释,需运用过去进行时(与when,whil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连用)。
設计意图: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语言输出,而语言输出的本质是创造(李军华,2017)。本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内化并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实现迁移创新,在真实的语境中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教学更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语言表达的实际运用,阅读教学活动丰富,形式多样,难度逐级上升。教师对故事语篇的解读更到位,脉络梳理更清晰,文本处理更具深度,提升了故事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五步五促”深度研修模式为一线教师以及教研组研磨课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既能提升参研教师的理论水平,又能提升其观课议课的能力,为精品课例的打造提供保障。对于教研组而言,该模式能够促使研修活动规范化,确保研修活动高效、高质推进。
【参考文献】
[1]董焱.基于批判性思维技能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3)
[2]黄菁.运用微课 让初中英语课堂更精彩[J].名师在线,2019(20)
[3]贵丽萍,黄建英,周勇,林妮.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思维活动:评判性阅读视角[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4]李军华.高中英语阅读课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课例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7(3)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B类重点课题“基于区域教研组的英语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编号:2019B22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韦灵(1985— ),女,壮族,广西武宣人,初级职称,文学学士学位,英语教育专业,广西中小学英语教学教研先进个人,曾获全国初中英语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研究方向:英语教学研究。
张莉(1982— ),女,广西合山人,中级职称,文学学士学位,英语教育专业,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能手,广西中小学英语教学教研先进个人。研究方向:英语教学研究。
(责编 刘小瑗)
【关键词】初中英语 “五步五促” 深度研修 故事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2A-0036-04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英语课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但是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依然存在重知识技能轻思维培养、教学模式固化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教研组结合本学期课题研究的方向,依托区域教研组的指导,采用“五步五促”深度研修模式,通过研磨课例,达到规范教研活动的目的,同时提升我组教师学科教学水平以及听课、议课的能力,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机会,为学生的深度学习提供师资保障。
“五步五促”深度研修模式包含“推式研修促学习”“观课笔记促思考”“分享对比促反思”“再教设计促改进”“二次上课促提升”五个步骤。本文笔者以外研版英语八年级上册Module 8 Unit 2 “I was trying to pick it up when it bit me again”语篇为例,阐述该模式在阅读课例研磨中的应用。
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本模块围绕事故这一话题展开,单元教学的目标是谈论在特定时间内正在发生的事情。在本节阅读课之前,学生已经使用过去进行时(与when,while引导的状语从句连用)进行了一定量的听说训练。按照教材的编写体系和设计思路,第二单元的阅读教学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和阅读策略,并巩固过去进行时(与when,while引导的状语从句连用)的使用。文本内容介绍了一位厨师被蛇咬伤并及时使用手机拍照进行自救的故事,语言地道、幽默。短文通过描述厨师的经历向学生说明遇到突发状况时应该沉着冷静并想办法自救。
依托“五步五促”研修模式,结合具体课例,我们开展了历时一个月的深度研修。本次研修分为两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和深度研修阶段。
二、准备阶段:开展“推式研修”,促进理论学习与提升
本学期我们小组的研究重点为“如何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为了扎实推进课题研究,9月11日,我们开展“推式研修”,决定推选周志奇老师执教研讨课,推送三篇选自全国核心期刊的文章让小组成员进行学习,即《基于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文本解读及教学设计》《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文本特征能力的研究》以及《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文本解读实践》,确定9月25日、10月16日分别为第一、第二次联动教研时间。通过以上“三推”,即“推执教者”“推学习材料”“推研课进度”,我们完成了前期的准备工作,“推式研修”有助于教研活动的规范化,能够促进教师的理论学习与提升,为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引领。
三、深度研修阶段:优化过程与方法,提升故事教学的效果
(一)试教:阅读故事,感悟内涵
1.试教流程
Step 1 读前预测
上课伊始,教师通过头脑风暴激活学生关于手机用途的相关词汇,并借助简单思维导图呈现词汇,继而引入文章的標题“Smile,please!”引导学生通过标题预测文章可能涉及的内容。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头脑风暴,激活学生的先期知识,引导学生关注语篇的标题并根据标题预测文本内容,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为学生理解文本奠定基础。
Step 2 泛读理解
学生快速浏览全文,验证读前预测,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Who is the main character of the story?Where did Henry work?What happened to him?Is he safe at last?
设计意图:本环节围绕两个阅读任务,指导学生通过浏览对文本进行浅层阅读,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的主人公、故事发生的地点、故事的核心情节以及故事的结尾。
Step 3 精读理解
学生细读文本,首先完成教材设定的阅读任务,即选出最佳答案;学生二读文本,回答教师提出的以下问题:How did the snake arrive?Why did the snake bite Henry again?After bitten by the snake,what did he do?What suggestion did Henry give us?What is Henry like?What’s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smile?学生三读文本,完成教材设置的选词填空题,学生根据短文复述故事。
设计意图:本环节围绕两个活动展开,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跳读、寻读等阅读策略对文本进行多次阅读与梳理,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以及分析能力。
Step 4 迁移运用
本环节由以下两个任务构成。
任务一:读后讨论。教师发布议题“If you meet a snake/are in danger,what will you do?”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陈述本组的观点。
任务二:读后写作。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写一个关于事故的小故事,并在故事中运用时间状语,描述故事中事件发生的顺序。
设计意图:本环节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运用,由表及里,由人及己,深入地理解文本,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运用能力,同时通过讨论活动,关注安全问题,体现育人思想。 2.观课笔记促思考,分享对比促反思
观课者在记录观课笔记的过程中,从“值得欣赏”“商榷之处”“我来教学”几个维度对本节课进行思考与评议。经过集体评议,我们得出以下议课观点。
本次阅读教学的活动从整体感知到细节挖掘,从事实梳理观点形成,环环紧扣,逐层推进。教学过程扎实、课堂活动丰富。教学最后把点落在对文章标题的理解上,引导学生对标题中smile一词进行分析与理解,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引导。以上是值得我们欣赏的地方,但是仍存在以下值得商榷的地方:在读前预测阶段,教师忽视了对故事插图的解读,没有借助插图充分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与阅读期待;在故事的复述环节,教师通过选词填空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课文,降低了活动应有的难度,不利于学生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迁移运用环节,教师在写作前没有对过去进行时(与when,while引导的状语从句连用)进行一定量的复习训练,导致学生在完成自己的故事时效果不佳。
针对上述三个“值得商榷”之处,我们进行了如下改进。
【我来教学片段一】
读前预测阶段,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教材上的图片,并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具体实施如下。
T:Boys and girls,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picture on your textbook.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Ss:A man,a snake and some food.
T:Can you guess where they are?
Ss:Maybe they are in a kitchen.
T:What is in the man’s hand?What is he doing?
S1:A mobile phone is in his hand. He is taking a photo of the snake.
T:What happened to the man,can you guess?
S2:Maybe the snake hurt him.
T:You mean that the snake bit the man.Why do you think so?
S2:Because of his left hand.
T:Yes!His left hand was wounded.
…
【我来教学片段二】
教师为学生提供空白的故事地图,学生分小组完成,并派代表展示以及解释该地图。
【我来教学片段三】
在细读文本环节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使用的时态,并适时引入复习巩固过去进行时的微课与练习。
3.改进策略
(1)策略一:巧用课文插图,培养推理能力
推理能力是指学生在阅读活动中能够识别和确认证据,根据已有信息进行推断和猜测(董焱,2018)。读前预测是英语阅读教学中常用的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标题或插图,对故事内容进行预测。但预测并非天马行空地猜测,教师需要在其中起到监控的作用,通过不断地提问来验证或修正学生的猜测,在验证或修正的过程中,学生的推理能力得以逐步提高。
(2)策略二:巧绘故事地图,培养解释能力
批判性思维中的解释能力是指解释对文本解读和分析的过程;解释如何得出自己的推断;解释自己为何做出某个判断和评价(董焱,2018)。教师在教授故事类阅读语篇时,可借助故事地图梳理文本脉络或引导学生绘制故事地图,引导学生解释分析过程或解释论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解释能力、分析能力、绘图能力以及合作能力都能得到有效提升与发展。
(3)策略三:巧用微课,培养学习能力
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微课的引入拓宽了英语学习的渠道,改变了教师和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角色关系,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有效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黄菁,2019)。传统的语法讲解枯燥低效,而精心设计的微课讲解更生动形象、有趣味,能迅速抓住学生的眼球。学生在自主观看、自主完成任务单的过程中,自学能力得到有效锻炼。
(二)优化教学设计:关注思维发展,促进语言表达
1.教学过程
Step 1 激活主题语境
教师展示手机实物并提出与同学们合照一张照片,随后提问:“What do you usually do with your mobile phone?When we are in danger,what can we do with our mobile phone?”之后,教师总结:“The mobile phone is very important in our daily life,especially when in danger.”進而引出故事内容:“Today we are going to read a story about a man named Henry,who meets an accident.Now please look at the picture.This is Henry.”教师呈现课文插图(如图1)。
设计意图:主题语境不仅规约着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范围,还为语言学习提供意义语境,并有机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导入环节的目的在于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Step 2 读前预测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1并回答以下问题:“Where is Henry?How do you know that?What else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What is Henry doing?What happened to Henry?Why do you think so?” 设计意图:预测活动应侧重于对文本信息本身的了解,不涉及个人猜想(葛炳芳等,2013)。虽然图片属于非文本信息,但借助图片预测故事相关信息,亦不能任凭学生天马行空地猜测,应引导学生看图佐证。
Step 3 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并填写表格(见表1),教师组织学生核对答案,引导学生用已经学过的近义词解释空白处的重要单词。
表1 The main idea of the story
[In the kitchen Henry was working in a restaurant. A snake suddenly appeared and bit him twice. He took the photo of the snake. At the hospital The pain got worse.Finally the photo helped him. ]
注:画线部分为要求学生填写的内容。
设计意图:快速阅读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整体感知故事,同时通过填空的形式呈现故事大意,能够帮助学生明晰故事发生的地点和场景的切换,了解描述故事的时态以及学习部分重点词汇。
Step 4 细节问答
教师让学生仔细阅读全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What was Henry doing,when the snake bit him again?
②While the snake was lying on the table,what did Henry do?
③When Henry was trying to find the snake,how did he feel?
④Could the doctor help Henry at first?Why?
⑤How did the doctors help him at last?
⑥Is the story written in the first person or third person?
⑦What tense is used in this story?
学生回答最后一个问题,引出本节课的重点语法——过去进行时(与when,whil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连用),教师播放微课,巩固该语法项目的知识并进行简单的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检查学生对故事细节的理解,引导学生关注故事题材常以第三人称写作,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使用的时态,以此引出微课复习巩固过去进行时。
Step 5 分析人物性格
任务一:教师出示部分情节,学生大声朗读后思考并填写以下表格(见表2):
表2 Analysis of Character
注:斜体部分为要求学生填写的内容。
任务二:批判分析作者的行为
学生思考问题:Do you agree with Henry?Why?
设计意图:依据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思考作者的行为是否可取,并陈述理由,以此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与批判质疑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完善其心智。
Step 6 借助故事地图,复述故事
教师出示故事地图(如图2),学生每6人为一个小组,共同完成故事地图并派代表上台展示以及解释本组的故事地图,完成对故事的复述。
设计意图:故事地图能够帮助学生梳理故事的各要素,教师引导学生解释分析过程,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解释能力以及合作能力,为最后的迁移运用做好铺垫。
Step 7 绘制故事地图,分享自己的故事
学生绘制自己的故事地图,并上台展示与解释,需运用过去进行时(与when,whil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连用)。
設计意图: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语言输出,而语言输出的本质是创造(李军华,2017)。本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内化并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实现迁移创新,在真实的语境中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教学更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语言表达的实际运用,阅读教学活动丰富,形式多样,难度逐级上升。教师对故事语篇的解读更到位,脉络梳理更清晰,文本处理更具深度,提升了故事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五步五促”深度研修模式为一线教师以及教研组研磨课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既能提升参研教师的理论水平,又能提升其观课议课的能力,为精品课例的打造提供保障。对于教研组而言,该模式能够促使研修活动规范化,确保研修活动高效、高质推进。
【参考文献】
[1]董焱.基于批判性思维技能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3)
[2]黄菁.运用微课 让初中英语课堂更精彩[J].名师在线,2019(20)
[3]贵丽萍,黄建英,周勇,林妮.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思维活动:评判性阅读视角[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4]李军华.高中英语阅读课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课例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7(3)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B类重点课题“基于区域教研组的英语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编号:2019B22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韦灵(1985— ),女,壮族,广西武宣人,初级职称,文学学士学位,英语教育专业,广西中小学英语教学教研先进个人,曾获全国初中英语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研究方向:英语教学研究。
张莉(1982— ),女,广西合山人,中级职称,文学学士学位,英语教育专业,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能手,广西中小学英语教学教研先进个人。研究方向:英语教学研究。
(责编 刘小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