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和教学改革提倡和实施的今天,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中心环节。作为学生学业和素质的促进者,自身教学行为的转变,应放在首位,以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和进步。
【关键字】教师教学行为 和谐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学校的核心,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还是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基本要求。
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不单单需要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前提是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据此,我认为,在新课程实施和教改的过程中,教师应转变观念,将教学过程民主化、平等化、共享化。从教师个体入手,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自身角色的转变
和谐的课堂,师生之间应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这些都要首先做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高度统一。教师应从原有的“主角”、“导演”角色中解放出来,作为和学生同等价值的角色,走下神圣的三尺讲台,抛开“师道尊言”的架子,在民主的课堂中倾听学生的智慧、独到见解和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成为新课改下课堂中的指导者,学生的阶梯和真正的促进者。
例如:在学习高中人教版历史教材必修Ⅲ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一课时,我就适当的转换了角色。将这一课分成四个模块:汉字、书法、绘画和戏曲,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就一个问题为中心,通过书籍、网络等媒介,结合课本所给知识,以展示的方式进行剖析、介绍。而身为教师的我则仅作为一个倾听者和指导者,适当的参与讨论。结果出乎我的意料,在介绍笔墨丹青的中国画时,学生以三维目标为导航,将先秦、秦汉、魏晋、隋唐、两宋、元明清时期的绘画艺术从时代背景到特点,再到代表人物极其作品概述的淋漓尽致,而且同组同学还给予适当的补充,以及完整的总结。教材上有一幅秦汉时期的代表作《夫妇宴饮图》,学生在分析的时候,对画面上人物的心理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剖析,让人忍俊不禁。学生们还自己搜集到了一些材料,如07年国庆前后武汉“八艺节”湖北筹委会收到的胡锦涛主席的剪纸作品《回娘家》的图片、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还有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等。整节课没有教师的高高在上的姿态,也没有唯诺的学生,有的是一派热烈的讨论气氛,以及时不时的笑声及掌声。所谓的学业差的“坏学生”也踊跃的回答问题,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同时也促进了教师自身的进步。
二、教师心理状态的转变
教师并不一定是权威,任何人都有评价历史的权利,而作为客体的教师更应转变心理观念,放下身段,融于学生中,不要一味否定、批驳,要善于观察,积极引导,推波助澜,正本清源,保持学生升华的积极性。教师应营造民主、平等、和谐、覆盖面广的学习氛围,以各种适当的方法,给予学生心理上的支持、鼓励,使学生保持饱满的热情。当然,教师还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课堂上的自由和民主,并不意味着任何错误行为都应被容纳,应培养学生自律的良好学习习惯。
高中历史必修Ⅰ中辛亥革命这一课,有这样一个内容,即辛亥革命的高潮时期——中华民国的成立,为加深学生记忆,我将这部分历史交还给学生,让其历史再现。作为一个当时的记者,如何报道中华民国成立时的盛况。最开始同学们放不开,在讲台上拿着课本照本宣科,我当时笑着说:“这位先生是可能是实习的,不太成熟,被空前盛况震慑住了!”本来同学们以为他会得到批评,而这句话给予他们信心,接下来同学们可以说是三寸不烂之舌,描绘场面淋漓尽致。我当时还纳闷,他们难道身临其境?甚至还有一个平时特调皮的男生还说自己是中央电视台的记者,这是山东电视台的现场直播。我含笑听他陈述完,适当的给予解释,当时并没有那么先进,20世纪20年代中期电视才出现等等,并给予他积极的评价。一堂课在欢声笑语中度过,学生也收获颇丰。而我在那时忽然意识到,其实我和他们一样,都是热血澎湃的年轻人,而不是刻板的老学究。
三、注意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只是继承大学时课本的死知识,应在教学历炼中不断前进。通过网络、书籍等各种媒介拓展自己的视野和知识的储备,更应虚心向同行前辈借鉴经验,弥补自身的不足。只有不断进步,才能成为合格的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新时代历史教师。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倡导的的教学体制下,作为历史教师的我们将受到严峻的挑战,教师必须与时俱进,转变角色,由过去发号施令的至高权威,成功的过渡为平和的倾听者,真正融于学生的研究性活动,充分调动和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同时,教师也应通过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从而获得自身的提高,从而达到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学生尊敬、信赖、喜爱老师,激发教师对教育教学更加负责,使教师和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情境中交流和提高;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能够满足教师和学生“热爱、关心和尊重”的心理需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
(作者单位:山东省茌平县第三中学)
编辑/赵军
【关键字】教师教学行为 和谐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学校的核心,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还是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基本要求。
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不单单需要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前提是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据此,我认为,在新课程实施和教改的过程中,教师应转变观念,将教学过程民主化、平等化、共享化。从教师个体入手,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自身角色的转变
和谐的课堂,师生之间应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这些都要首先做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高度统一。教师应从原有的“主角”、“导演”角色中解放出来,作为和学生同等价值的角色,走下神圣的三尺讲台,抛开“师道尊言”的架子,在民主的课堂中倾听学生的智慧、独到见解和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成为新课改下课堂中的指导者,学生的阶梯和真正的促进者。
例如:在学习高中人教版历史教材必修Ⅲ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一课时,我就适当的转换了角色。将这一课分成四个模块:汉字、书法、绘画和戏曲,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就一个问题为中心,通过书籍、网络等媒介,结合课本所给知识,以展示的方式进行剖析、介绍。而身为教师的我则仅作为一个倾听者和指导者,适当的参与讨论。结果出乎我的意料,在介绍笔墨丹青的中国画时,学生以三维目标为导航,将先秦、秦汉、魏晋、隋唐、两宋、元明清时期的绘画艺术从时代背景到特点,再到代表人物极其作品概述的淋漓尽致,而且同组同学还给予适当的补充,以及完整的总结。教材上有一幅秦汉时期的代表作《夫妇宴饮图》,学生在分析的时候,对画面上人物的心理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剖析,让人忍俊不禁。学生们还自己搜集到了一些材料,如07年国庆前后武汉“八艺节”湖北筹委会收到的胡锦涛主席的剪纸作品《回娘家》的图片、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还有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等。整节课没有教师的高高在上的姿态,也没有唯诺的学生,有的是一派热烈的讨论气氛,以及时不时的笑声及掌声。所谓的学业差的“坏学生”也踊跃的回答问题,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同时也促进了教师自身的进步。
二、教师心理状态的转变
教师并不一定是权威,任何人都有评价历史的权利,而作为客体的教师更应转变心理观念,放下身段,融于学生中,不要一味否定、批驳,要善于观察,积极引导,推波助澜,正本清源,保持学生升华的积极性。教师应营造民主、平等、和谐、覆盖面广的学习氛围,以各种适当的方法,给予学生心理上的支持、鼓励,使学生保持饱满的热情。当然,教师还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课堂上的自由和民主,并不意味着任何错误行为都应被容纳,应培养学生自律的良好学习习惯。
高中历史必修Ⅰ中辛亥革命这一课,有这样一个内容,即辛亥革命的高潮时期——中华民国的成立,为加深学生记忆,我将这部分历史交还给学生,让其历史再现。作为一个当时的记者,如何报道中华民国成立时的盛况。最开始同学们放不开,在讲台上拿着课本照本宣科,我当时笑着说:“这位先生是可能是实习的,不太成熟,被空前盛况震慑住了!”本来同学们以为他会得到批评,而这句话给予他们信心,接下来同学们可以说是三寸不烂之舌,描绘场面淋漓尽致。我当时还纳闷,他们难道身临其境?甚至还有一个平时特调皮的男生还说自己是中央电视台的记者,这是山东电视台的现场直播。我含笑听他陈述完,适当的给予解释,当时并没有那么先进,20世纪20年代中期电视才出现等等,并给予他积极的评价。一堂课在欢声笑语中度过,学生也收获颇丰。而我在那时忽然意识到,其实我和他们一样,都是热血澎湃的年轻人,而不是刻板的老学究。
三、注意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只是继承大学时课本的死知识,应在教学历炼中不断前进。通过网络、书籍等各种媒介拓展自己的视野和知识的储备,更应虚心向同行前辈借鉴经验,弥补自身的不足。只有不断进步,才能成为合格的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新时代历史教师。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倡导的的教学体制下,作为历史教师的我们将受到严峻的挑战,教师必须与时俱进,转变角色,由过去发号施令的至高权威,成功的过渡为平和的倾听者,真正融于学生的研究性活动,充分调动和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同时,教师也应通过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从而获得自身的提高,从而达到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学生尊敬、信赖、喜爱老师,激发教师对教育教学更加负责,使教师和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情境中交流和提高;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能够满足教师和学生“热爱、关心和尊重”的心理需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
(作者单位:山东省茌平县第三中学)
编辑/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