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y3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主要分析了中学语文课堂中如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深刻阐发了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作用,以期能为我国的语文教学科研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中学语文 主体地位 重要性
  主体性是素质教育最主要特征之一,素质教育所主张的学生学习主体性具体表现为:自由性、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整体性。从根本上说,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觉性、自立性、创造性和学生的独立人格,即以学生为主体、教育为主导、教材为载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自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考,亲身实践,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开发他们的潜能,促进其主体性进一步发展。
  首先,我们应用质疑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应紧紧围绕课本的教学目标,多设置疑惑,常用“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想”、“说说你的思路”等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并及时在课堂上通过全体学生的课堂活动去解决问题,同时,对学生提出的众多问题,采取梳理后分轻重缓急的方法,区别对待。凡是与本次教学要求紧密相关的共性问题,应首先有计划地组织讨论;凡是与教学要求无至关重要的问题,课后另作处理;凡是有价值的特殊问题,可随机应变,特殊看待;凡是个别“滑边”的问题,只好作个别解决。这样做的目的是:问题归类、各有着落,从而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与思考问题的主动性。
  其次,我们应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的,教师不能以权威自居,要把“一言堂”变为“群言堂”,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比较思维,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对同一问题展开辩论,促使学生多开口,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以总结,对积极健康的观点给与肯定,指出消极观点,从而培养学生富有挑战性的创新品质。当今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学生的思想是异常活跃的,而语文课堂正是展示学生思想的最好阵地。意识到这一点,我在教学中就把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归类并在课堂中进行讨论。如在分析孟子的名篇《寡人之于国出》其中的一段话:“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夸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引古论今,启之以学生。古之孟子所言的,与我国现阶段所制定的国策有何吻合之处?学生答曰:“可持续发展问题。”然后,我就这一个“可持续发展”问题,在课堂进行讨论。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要如何做才能够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呢?学生反应热烈,各持己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课堂上进行这样的讨论,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素质教育的任务之一,是要着力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所谓认知结构,是指学生现有知识数量、清晰度和组织结构,它是由学生眼下能回想出来的事实、要领、命题、理论等构成的。根据现代认知心理理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知识结构,则是知识的一定的联系构成的体系。只有两者同步高速有机统一,才能实现教学目标的优化,素质教育才能以此为起点在课堂这个主渠道中得以落实。教学中,我们往往压缩知识形成的过程,而只是得出结论,这不利于学生构建良好的认识结构,结果往往是对基本概念、理论的机械记忆,获取的知识不能产生广泛的迁移,缺乏迁移的知识则无法转变为能力,培养出的学生也不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曾指出:“知识仍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这就是从强调学习的结果转向了学习的过程。
  学生思维方法的形成较之具体知识点的掌握是更重要的目标。因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应用更多的是在亲临的情景和条件下去寻求未知的东西,这就需要思维能力。长期以来,由于强调学习的结果,在学生解答问题时,只要求做出一个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而这个问题的情境往往与书本上的情境相同。因为新旧知识间进行交互作用,才可能建立高层次的认知结构。盲目压缩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其被压缩的恰恰是学习思维方法和能力提高的最佳机遇。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与此相反,如果老师只是用自己的思维去代替学生的思维,用结论去代替知识形成的过程,其结果只能是让学生被动地去接受无生命力知识,却无法使他们适应新的要求去完善高一层的认知结构,课堂气氛也缺乏活力。
  总之,为适应新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语文教改势在必行,而这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无论如何,我们要形成一点重要的共识——学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主体。并把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主体能力和人格的发展作为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认真做好语文教改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文涛.论有效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2)
  2 于漪.谈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J].课程.教材.教
  法,2000(2)
其他文献
变奏一:“单一评改”变为“人文互动”。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能起到激励、教育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善于发现并欣赏每个学生的创新活动。  一本看似单一的作业,蕴含着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它提供了许多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教师的每一次作业批改,都应当及时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主动介入其学习生活乃至心灵世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育他热爱生活,鼓励他勤奋学习,解答他的疑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语文教学焕发了新的活力,方法多种多样,形式五彩纷呈。但是许多教师花费了很多心血,尝试了很多办法来提高作文教学效率,仍是收效甚微。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积累写作素材  想写好作文,首先需要积累好词、佳句、精彩片段,在学生记忆的基础上才能灵活运用。  1.1 课文中积累。选入新教材的许多课文描写细致,语言优美,跟学生的生活很接近,让学生
期刊
【摘 要】 通过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特点的分析,提出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应树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及以工学结合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明确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引下,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目标应主要突出“能力”的培养,使受教育者能够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社会需求。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会计专业 教育教学 理念 目标  2006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
期刊
【摘 要】 根据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特点,探讨了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能力、专业胜任能力以及职业发展能力,通过对能力本位下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目标内涵和选择原则的分析,明确了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的目标定位,以满足经济社会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会计专业 教育教学 目标 能力本位  传统高等教育以“学科本位”或“知识本位”为办学理念,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的
期刊
【摘 要】 互文性理论关注文本之间的吸收与改编,为文本阅读和文本阐释提供了开放性空间,同时对于跨文化翻译具有较强的解释力。语言之间与明确的表达之间存在着互文空间,当这个空间中涉及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情况就变得更为复杂。本文提出,译者需要做出多种努力在目的语中构建互文性,采取的策略包括互文移植、互文增补和互文创造。随着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入,上述策略系统必将得到丰富和发展。  【关键词】 互文空间
期刊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受旧教育观念的影响和应试教育的制约,“传道、授业、解惑”,课堂上总是唱独角戏,气氛死气沉沉。孩子们像笼中之鸟,倍受约束;学生成了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要想培养出适应新世纪、新形势需要的具有创造能力的新型人才,教师必须打破这种传统做法,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1 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可使学生消除
期刊
【摘 要】 在现有制度下,如何激发技校学生学习热情,重新树立信心成为关键所在。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适当的改变教育和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取得不断的进步。  【关键词】 学习方法 学习热情 学习信心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制度都是以成绩作为主要的衡量标准,老师、学生和家长往往都是重分数轻能力,而忽略了对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进入我校的学生,不管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都是在以往的长期
期刊
【摘 要】 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亦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开启他们的智慧之门。而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培养学生的大胆质疑能力,则需要我们从三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 质疑 学好历史 钥匙 方法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巴尔扎克也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的钥匙都毫无异议是问号。”可见,问是深入的阶梯,是长进的桥梁,是触发的引
期刊
【摘 要】 教学工作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要提高质量必须靠管理,教学工作是个系统工程,它由多个要素构成,要发挥教学的整体功能也要靠管理。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要对教和学的众多环节实行控制,取得效益还要靠管理。管理是一门科学,要想搞好教学管理,必须认真探索教学管理的科学化之路,几年来,我们在教学管理的科学化道路上进行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管理方法,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
期刊
将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有意识地融入到体育教学中,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下面本人就如何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出自己的粗浅看法。  1 结合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