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社会发展,金融领域爆发出了强劲的增长态势。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为了有效稳固国内经济,我国开启了“四万亿“计划,以此来刺激经济活性,但亦造成了产能过剩的矛盾加剧,金融监管力度不断增强。为了满足受限行业融资需求,商业银行纷纷开始通过表外产品增加收益,金融加杠杆迈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所造成的流动性风险累积。本文基于对金融去杠杆及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相关概述,其解析了其相互关系,并以此为切入视角,着重就破解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进路进行了探究。
大幅提升的杠杆率带来了诸多问题,并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为了有效防范由此造成的系统性风险,金融去杠杆势在必行,随后相继推出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系列战略举措。商业银行的高杠桿率更是至为关键,容易发生流动性风险,一旦 爆发很容易波及其他金融机构,从而影响经济和社会稳定。因此,金融去杠杆视角下破解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势在必行。
一、相关内容概述
(一)金融去杠杆
经济学范畴中,所谓杠杆即是指利用小资本带动大的资产和利益,其实质是增加负债。现代经济模态下,债务是基础,满足公司扩张的同时,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达到了发挥了促动经济增长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上扬,通过债务增加资产是有益的,较高的杠杆率则决定了更高的资产回报率。因此,杠杆可视作为一个累积负债的过程,去杠杆则是为了提高资本充足率和降低债务比率。对于公司或机构而言,借的钱越多,则杠杆率越高,且面临的财务风险就会越大,一旦他们当中的大多数进入这一过程,那么所造成的影响难以估量。因此,金融去杠杆十分重要和必要,是稳固产业发展、社会和谐的关键战略举措。目前来讲,去杠杆的方式主要有三类,即出售银行资产、增加股权资本和调整资产结构。
(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
不同的学术领域,流动性的内涵千差万别。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所谓流动性即是指衡量其到期债务或满足自身发展能力所需的资金。一定时段内,商业银行无法即刻清偿债务的风险即为流动性风险,并对其盈利和资本产生不利影响。在当前的金融生态下,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挑战,如何达成合理的成本控制从而满足储户和借款人的现金需求,是商业银行必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和首要任务。某种维度意义上讲,融资风险和市场风险决定了商业银行流动性的脆弱性。对此,Diamond指出,短期存款的期限转换成长期贷款,使得银行天生容易受到流动性风险的影响。事实证明,拥有短期到期资产的银行可能对保持流动资产的需求较少,从而增加了储户的需求,最终造成了流动性风险。
(三)相互关系
金融加杠杆下,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性,进而造成了流动性风险面临,正是基于此进一步突出了金融去杠杆的必要性。提及金融去杠杆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之间的关系,就必须要清晰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在Adrian 和 Shin看来,总流动性可视作为金融部门总资产负债表的增长率,当资产价格上扬时,那么金融中介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会增强,在不调整资产持有的情况下,杠杆率偏低,继而可通过资产负债表的关键调整幅度可预测金融市场风险变化。同时,我国知名学者熊攸敏指出,金融去杠杆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其重要衡量指标是存贷比。总体上来讲,金融去杠杆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集中体现在银行间的流动性和个体银行流动性两方面。某种维度意义上,商业银行本身作为一类高杠杆经营的行业,通过合理的金融去杠杆,可有效提高资金运作效率,并将流动性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
二、金融去杠杆视角下破解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进路
(一)强化能动意识
思想作为行动的先导,是系列动作产生的动力源泉。诸如上述分析,流动性风险一旦爆发将会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损失,尤其是面对激烈的行业市场竞争,甚至将危及其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金融去杠杆视角下,破解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关键在于人才,是重要的智力因素保障。然而事实上,我国当前阶段的商业银行特别是地方城市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经营理念滞后,对流动性风险的认知不足,系类管理工作难以为继,并直接影响了其最终成效。对此,商业银行应当善于从金融去杠杆的维度视角切入,提高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并树立高度的人才战略意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健全组织保障,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工作团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铺筑道路。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可从各个部门抽调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双高”的人才,组建成立流动性风险管理委员会,由其主动系列工作活动展开,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需要,制定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预警指标体系,进以确定短期、中期和长期资产流动性战略规划目标体系。同时,组织展开多样化的培训活动,积极对接世界知名风险管理组织经验,及时更新从业人员的思想理念,强化他们的能动意识,不断充实其学识构成,使之掌握先进的流动性风险监测管理方法。
(二)完善监控体系
在《巴塞尔协议Ⅲ》的基础上,中国银监会颁布了《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杠杆率不得低于4%,高于国际要求。然而,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仍以传统存贷款业务为主,表现出了较高的杠杆率水平,短时间内虽不会造成较大影响,但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化,金融创新势在必行,从而带来了新的资本监管挑战,增加了确定银行不同业务的风险情况转换难度,并且很多风险将变得无形,一旦爆发势必会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商业银行应当进一步完善内部监控体系,提高识别风险的能力,尤其是对衍生产品风险的识别,充分把握好杠杆率简单、透明、对风险不敏锐的特征,结合具体情况确定科学的监管指标,并执行差异化的标准策略,以有效防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金融去杠杆视角下,商业银行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监控指标应包括流动资金比率、贷存比率、贷款集中度等,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充分考虑周期性、季节性、临时性等特点,建立科学的计量模型,为后续工作展开提供导引。在此之余,以我国银行宏观市场环境为依托,着重提高对流动性风险关键指标的监测频率,包括准备金率、资本充足率等、存贷比等,及时发现即有监控体系中的缺陷或不足,针对性地予以改进,确保其先进性、可行性。 (三)建立防控机制
从既往的实践经验来看,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有着明显的隐蔽性和突发性特征,一旦发生势必会给商业银行造成巨大的损失,做好相关应急处置至关重要。具体而言,竭力推进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监测的常态化建设,依托超强的防范意识,基于上述得出的指标计量模型,生成日常报告制度,要求各分支机构定期汇报各项流动性指標的状态,有机地将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以及事后纠正等工作串联在一起,以便于及时发现风险,针对性地做出应对,即便发生亦可将损失降至最低。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还需尽量将流动性风险管理前置,建立相关季度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责任部门深入对商业银行面临风险及系列相关动态反馈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在不断的摸索实践中累积经验,以求达到最佳的运营状态,厚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应急预案,形成商业银行内部“自上而下、一级管理“的防控体系,明确一般规则,细化各部门岗位责任及分工,确保后勤联动响应,针对上个环节总结得出的结论,制定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有效应急处置策略,以防止最坏的情况发生。金融去杠杆视角下,商业银行通过改善管理方式,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生态格局,可有效破解流动性风险。
(四)提升资产质量
金融去杠杆视角下,有效的资金监督可提高资本充足率,从而增强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但是在现实中,由于商业银行普范存在“金融脆弱-挤压效应“的现象,虽然总资产回报率上升,却增加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面临。在此过程中,有效控制总资产回报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过于严格的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结构,又可能会阻碍商业银行履行流动性创造的功能。因此,从国家层面上讲,要基于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下国内产业的现状对未来进行精准预测,把握好宏观趋势走向,通过系列政策进一步推动资产结构改革优化,引导贷款向优质行业、朝阳行业以及新兴行业的流向,一定程度上亦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与此同时,考虑到商业银行声誉对流动性风险的密切影响关系,尤其是金融创新的格局态势下,应着力加强银行形象建设,固化与客户间的信任交互关系。事实上,随着商业银行的资金规模增长,客户的信任度会随之增强,其相互间的信任关系稳固,继而有效遏制了 因猜疑导致的非理智行为,利于规避流动性风险。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还需积极改进资产结构,贷款规模与流动性资产此消彼长,在充足的流动性基础上,才能保证最大的效益产出,可在金融监管允许的范围内进一步释放金融衍生工具的运用空间,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入,以此来隔绝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
三、结语
总而言之,金融去杠杆视角下,有效防范和治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势在必行,对提高经济社会稳定性意义非凡,作为一项庞杂的系统化工程,应当结合实际情况,从强化能动意识、完善监管机制、建立防控机制、提升资产质量方面切入,才有有效的应对举措,保障我国金融事业高效、平稳、安全发展。
(作者单位:盐城师范学院)
大幅提升的杠杆率带来了诸多问题,并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为了有效防范由此造成的系统性风险,金融去杠杆势在必行,随后相继推出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系列战略举措。商业银行的高杠桿率更是至为关键,容易发生流动性风险,一旦 爆发很容易波及其他金融机构,从而影响经济和社会稳定。因此,金融去杠杆视角下破解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势在必行。
一、相关内容概述
(一)金融去杠杆
经济学范畴中,所谓杠杆即是指利用小资本带动大的资产和利益,其实质是增加负债。现代经济模态下,债务是基础,满足公司扩张的同时,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达到了发挥了促动经济增长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上扬,通过债务增加资产是有益的,较高的杠杆率则决定了更高的资产回报率。因此,杠杆可视作为一个累积负债的过程,去杠杆则是为了提高资本充足率和降低债务比率。对于公司或机构而言,借的钱越多,则杠杆率越高,且面临的财务风险就会越大,一旦他们当中的大多数进入这一过程,那么所造成的影响难以估量。因此,金融去杠杆十分重要和必要,是稳固产业发展、社会和谐的关键战略举措。目前来讲,去杠杆的方式主要有三类,即出售银行资产、增加股权资本和调整资产结构。
(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
不同的学术领域,流动性的内涵千差万别。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所谓流动性即是指衡量其到期债务或满足自身发展能力所需的资金。一定时段内,商业银行无法即刻清偿债务的风险即为流动性风险,并对其盈利和资本产生不利影响。在当前的金融生态下,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挑战,如何达成合理的成本控制从而满足储户和借款人的现金需求,是商业银行必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和首要任务。某种维度意义上讲,融资风险和市场风险决定了商业银行流动性的脆弱性。对此,Diamond指出,短期存款的期限转换成长期贷款,使得银行天生容易受到流动性风险的影响。事实证明,拥有短期到期资产的银行可能对保持流动资产的需求较少,从而增加了储户的需求,最终造成了流动性风险。
(三)相互关系
金融加杠杆下,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性,进而造成了流动性风险面临,正是基于此进一步突出了金融去杠杆的必要性。提及金融去杠杆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之间的关系,就必须要清晰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在Adrian 和 Shin看来,总流动性可视作为金融部门总资产负债表的增长率,当资产价格上扬时,那么金融中介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会增强,在不调整资产持有的情况下,杠杆率偏低,继而可通过资产负债表的关键调整幅度可预测金融市场风险变化。同时,我国知名学者熊攸敏指出,金融去杠杆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其重要衡量指标是存贷比。总体上来讲,金融去杠杆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集中体现在银行间的流动性和个体银行流动性两方面。某种维度意义上,商业银行本身作为一类高杠杆经营的行业,通过合理的金融去杠杆,可有效提高资金运作效率,并将流动性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
二、金融去杠杆视角下破解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进路
(一)强化能动意识
思想作为行动的先导,是系列动作产生的动力源泉。诸如上述分析,流动性风险一旦爆发将会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损失,尤其是面对激烈的行业市场竞争,甚至将危及其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金融去杠杆视角下,破解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关键在于人才,是重要的智力因素保障。然而事实上,我国当前阶段的商业银行特别是地方城市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经营理念滞后,对流动性风险的认知不足,系类管理工作难以为继,并直接影响了其最终成效。对此,商业银行应当善于从金融去杠杆的维度视角切入,提高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并树立高度的人才战略意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健全组织保障,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工作团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铺筑道路。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可从各个部门抽调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双高”的人才,组建成立流动性风险管理委员会,由其主动系列工作活动展开,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需要,制定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预警指标体系,进以确定短期、中期和长期资产流动性战略规划目标体系。同时,组织展开多样化的培训活动,积极对接世界知名风险管理组织经验,及时更新从业人员的思想理念,强化他们的能动意识,不断充实其学识构成,使之掌握先进的流动性风险监测管理方法。
(二)完善监控体系
在《巴塞尔协议Ⅲ》的基础上,中国银监会颁布了《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杠杆率不得低于4%,高于国际要求。然而,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仍以传统存贷款业务为主,表现出了较高的杠杆率水平,短时间内虽不会造成较大影响,但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化,金融创新势在必行,从而带来了新的资本监管挑战,增加了确定银行不同业务的风险情况转换难度,并且很多风险将变得无形,一旦爆发势必会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商业银行应当进一步完善内部监控体系,提高识别风险的能力,尤其是对衍生产品风险的识别,充分把握好杠杆率简单、透明、对风险不敏锐的特征,结合具体情况确定科学的监管指标,并执行差异化的标准策略,以有效防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金融去杠杆视角下,商业银行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监控指标应包括流动资金比率、贷存比率、贷款集中度等,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充分考虑周期性、季节性、临时性等特点,建立科学的计量模型,为后续工作展开提供导引。在此之余,以我国银行宏观市场环境为依托,着重提高对流动性风险关键指标的监测频率,包括准备金率、资本充足率等、存贷比等,及时发现即有监控体系中的缺陷或不足,针对性地予以改进,确保其先进性、可行性。 (三)建立防控机制
从既往的实践经验来看,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有着明显的隐蔽性和突发性特征,一旦发生势必会给商业银行造成巨大的损失,做好相关应急处置至关重要。具体而言,竭力推进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监测的常态化建设,依托超强的防范意识,基于上述得出的指标计量模型,生成日常报告制度,要求各分支机构定期汇报各项流动性指標的状态,有机地将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以及事后纠正等工作串联在一起,以便于及时发现风险,针对性地做出应对,即便发生亦可将损失降至最低。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还需尽量将流动性风险管理前置,建立相关季度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责任部门深入对商业银行面临风险及系列相关动态反馈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在不断的摸索实践中累积经验,以求达到最佳的运营状态,厚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应急预案,形成商业银行内部“自上而下、一级管理“的防控体系,明确一般规则,细化各部门岗位责任及分工,确保后勤联动响应,针对上个环节总结得出的结论,制定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有效应急处置策略,以防止最坏的情况发生。金融去杠杆视角下,商业银行通过改善管理方式,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生态格局,可有效破解流动性风险。
(四)提升资产质量
金融去杠杆视角下,有效的资金监督可提高资本充足率,从而增强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但是在现实中,由于商业银行普范存在“金融脆弱-挤压效应“的现象,虽然总资产回报率上升,却增加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面临。在此过程中,有效控制总资产回报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过于严格的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结构,又可能会阻碍商业银行履行流动性创造的功能。因此,从国家层面上讲,要基于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下国内产业的现状对未来进行精准预测,把握好宏观趋势走向,通过系列政策进一步推动资产结构改革优化,引导贷款向优质行业、朝阳行业以及新兴行业的流向,一定程度上亦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与此同时,考虑到商业银行声誉对流动性风险的密切影响关系,尤其是金融创新的格局态势下,应着力加强银行形象建设,固化与客户间的信任交互关系。事实上,随着商业银行的资金规模增长,客户的信任度会随之增强,其相互间的信任关系稳固,继而有效遏制了 因猜疑导致的非理智行为,利于规避流动性风险。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还需积极改进资产结构,贷款规模与流动性资产此消彼长,在充足的流动性基础上,才能保证最大的效益产出,可在金融监管允许的范围内进一步释放金融衍生工具的运用空间,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入,以此来隔绝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
三、结语
总而言之,金融去杠杆视角下,有效防范和治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势在必行,对提高经济社会稳定性意义非凡,作为一项庞杂的系统化工程,应当结合实际情况,从强化能动意识、完善监管机制、建立防控机制、提升资产质量方面切入,才有有效的应对举措,保障我国金融事业高效、平稳、安全发展。
(作者单位:盐城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