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观察并比较不同疗程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复发率及安全性。方法101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A、B、C三组,三组均采用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吸入治疗,治疗疗程分别为2月、6月、9月。治疗期间随访评价疗效及治疗依从性。停药后随访6个月评价记录咳嗽变异性哮喘复发情况。治疗前后行骨密度、血皮质醇测定及心电图检查评价其安全性。结果三组患儿咳嗽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
【机 构】
:
214023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儿童医院呼吸科,214023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儿童医院呼吸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并比较不同疗程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复发率及安全性。
方法101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A、B、C三组,三组均采用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吸入治疗,治疗疗程分别为2月、6月、9月。治疗期间随访评价疗效及治疗依从性。停药后随访6个月评价记录咳嗽变异性哮喘复发情况。治疗前后行骨密度、血皮质醇测定及心电图检查评价其安全性。
结果三组患儿咳嗽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5.289 4,P=0.071 0)。A组停药6个月复发率高于B、C组(χ2=4.858 1,P=0.027 5;χ2=4.482 6,P=0.034 2),B、C组停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2 2,P=0.881 4)。三组治疗前后骨密度、血皮质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电图检查无异常,未发生声音嘶哑、口腔念珠菌病等局部不良反应。
结论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效果良好,且中长疗程方案(6个月)不仅疗效更好,停药复发率更低。
其他文献
目的调查患有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年轻人中牛奶蛋白不耐受的发病率、临床特征和对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2年的前瞻性研究55例患有慢性疲劳综合征青少年和青年。受试者报告一下内容我们定义为牛奶蛋白不耐受:(1)没有牛奶直接反应的或者过敏反应;(2)至少有以下3项慢性症状中的2项:胃食管反流,早饱腹感和上腹/腹痛;(3)去除牛奶蛋白后的饮食改善上消化道症状并且(4)再次牛奶蛋白暴露后至少有2次持续>2 h的上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慢性睡眠障碍,是一种白天过度嗜睡的重要原因,往往伴有猝倒发作、睡眠瘫痪、睡眠幻觉等其他症状,合称为发作性睡病四联症。该文综述近年来中西医在发作性睡病病因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本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进一步的方向。目前,西医主要认为发作性睡病的发病机制与食欲素和HLA-DQB1基因*0602亚型密切相关,此外,近年来西欧某些国家(英国、芬兰、瑞典)研究还发现,H1N1流感疫苗的使用导致了发
伊藤色素减少症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神经皮肤综合征。目前该病病因不明,表现为特征性皮损和其他系统异常,主要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肌肉骨骼等,辅助检查中皮肤活检、染色体核型、脑影像学等多有异常,目前主要采取对症治疗,预后与多系统受累程度有关。
Prader-Willi综合征是一种基因遗传疾病,该病多伴有肌张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进行性致死性肥胖和睡眠相关呼吸紊乱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睡眠相关呼吸紊乱最常见类型。该文从Prader-Willi综合征存在睡眠相关呼吸紊乱特别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影响因素及治疗方案进行阐述,并建议对Prader-Willi综合征患儿进行多导睡眠监测以了解该患儿的阻塞性睡眠呼
目的探讨血清骨膜蛋白在毛细支气管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5月在无锡市儿童医院呼吸内科及外科住院的17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毛细支气管炎组85例(轻度毛支组40例、重度毛支组45例);普通肺炎组44例及对照组47例。分别检测患儿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例,ELISA法检测血清总IgE和骨膜蛋白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轻度毛细支气管炎组、重度毛细支气管炎组及普通肺炎组、对照
哮喘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不同哮喘患儿对药物的治疗反应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主要与个体的基因多态性有关。相关基因包括: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ADRB2)、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NR3C1)及白三烯合成酶基因(LTC4S和ALOX5)等。药物基因组学的运用是实现哮喘个体化治疗的重要因素,降低入院率和病死率,减少治疗费用。该文对儿童哮喘相关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哮喘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帮助。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常见于早产儿。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早产儿成活率逐渐升高,同时BPD发病率也逐渐增加。目前,BPD的常规治疗并不理想,故亟需寻求一种新创性疗法减轻BPD造成的呼吸系统损伤,提高生活质量。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的研究为BPD的治疗提供了新切入点。该文就
目的被诊断为癌症的患儿中五分之一死于原发病。该研究旨在探讨癌症患儿如何接受他们患病的坏消息,特别是在没有更好的治疗选择时。方法在瑞典一家儿童肿瘤中心,采访10例7~17岁的癌症患儿。录音参访内容并通过文本压缩系统分析。坏消息定义为关于可能的致命性结果的消息例如疾病复发,或者是关于治疗失败并且无更好的治疗方案的消息。结果所有的患儿希望得到真实的疾病信息,他们不希望因为他们的疾病而被隐瞒坏消息。他们更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且与后期哮喘的发生有密切联系。其具体发病机制和免疫、氧化应激等机制有关。近来研究发现谷胱甘肽可能在保持气道上皮完整性,抵御肺部损伤与炎症等方有重要的作用。该文就谷胱甘肽在毛细支气管炎发病机制中的可能的保护作用作一综述。
线粒体解偶联蛋白UCP2为线粒体内膜质子转运蛋白,通过介导"质子漏",氧化磷酸化轻度解偶联,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减少线粒体ROS产生,保护线粒体功能。线粒体解偶联蛋白由于其内源性抗氧化作用而被多个领域研究。该文就UCP2调控机制及其实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