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五代十国时期,政治上的腐朽、经济上的萧条让文化艺术不可避免的受到极大摧残,书法艺术的审美也不复唐朝鼎盛的格局。这一时期,杨凝式成为了书坛上的代表。复杂的生存环境造就了杨凝式复杂的人格,这种人格魅力使其创作出来的书法作品恬静又纵放,在中国书法史上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杨疯子”;尚意书风;禅意;佯狂
引言:
在中国书法史中,唐代与宋代是两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唐朝书法注重法度,如颜鲁公作品忠义之气贯穿其中,其铮铮铁骨,犹泣鬼神;又如柳公权作品刚正不阿,千载而下,惊动天地;宋人书法则重意趣,尚自由,强调书者在继承古人的同时,将自己的学识、审美意趣等融入到自己的书法作品中,更加注重个人感情的抒发。而恰在唐朝到宋朝过渡时期的杨凝式在书法艺术和道德上均直追前贤,成为宋人效仿的典范,成为承前启后的最佳人选。
一、杨凝式生平与学书概况
杨凝式,字景度,号虚白,华阴人,官至太子少师,人称“杨少师”。由于时局的动荡,政治的险恶,为了在政治的旋涡之间得以自保,杨凝式不得不装疯卖傻、佯狂自晦,故世人又称其为“杨风子”。
现实生活已经不能使他心神得到安宁,只有书法艺术可以慰籍他的心灵。杨凝式混世的办法,就是游览寺观和寄情书法,喜欢遨游佛寺,特别喜欢壁书。据说他居洛阳的十年间,二百余所寺院的墙壁,几乎都让他题写遍了。这种创作方法与唐代的张旭、怀素颇有相似之处,所不同的是,张旭、怀素是借酒作书表演给人看,杨凝式则是为了自我发泄胸中的逸气,这也为宋“尚意”书风的兴起开了先河。
二、杨凝式书法作品反映出的人格特征
在杨凝式流传下来的书法作品中,大有温文尔雅、含蓄内在的一面,如众所周知的《韭花贴》含蓄内敛、有着一股文人书卷气息;然而也有着狂放、浪漫之一面,如《神仙起居法》、《夏热帖》则落拓不羁,大有蔑视世俗法礼之举。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艺术风貌,表面看来格格不入,其实这与其复杂的人格特点有着紧密地联系。
(一)恬静的书法作品中透露出其“禅”意的生活态度
书法这门艺术很注重精神意识的提炼,史书所載杨凝式常于寺观墙壁长廊即兴创作,因而将宗教思想中“禅”的虚空、孤静、淡远的境界融到了书法当中,给书法注入了新的活力。
1、这一点在《韭花贴》中充分地表现出来
此帖写的是杨凝式昼寝之后,腹中饥饿,得友人送韭花而食的惬意心情。写此帖时,他心情较平静,以行楷书作之,写得很随便,却笔力稳健,于不经意处见其功力。一反唐人写行楷书行距宽字距窄、布白匀密工整之常规,而是将封闭字内、字外空间的界限打破,拓展了书法的空间意味,产生出秀丽典雅、神清气爽的感觉,观后有一种恬静之气;同时此作品重视点、线、面的结合,这种结合使看似独立的字融到到整幅作品的全部空间之中,奇妙的组合和变化,形成了千变万化的动态空间形式,显得更有立体感和流动感。
2、另外一幅代表作是《卢鸿草堂十志图跋》
整幅作品,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加强了笔势和体势上的连接,产生了起伏感,在块面统一基础上,呈现出相互呼应的生动气象;字体大小变化,错落有致;墨色浓淡相宜,富有极强的韵律感。在字里行间透出一种超然世外,物我两忘的禅学意趣。
(二)狂纵的书法作品中折射着其清醒颖悟的精神状态
如果说《韭花帖》是他在正常的意识之下的神来之笔,那么,他的行草书《神仙起居法》和《夏热帖》的恣肆散逸,恍惚变幻,则可以说是展现了他的貌似狂放怪诞实则清醒颖悟的精神状态。
正如前文所说,杨凝式所处的时代,已不再是太平盛世,随着李唐王朝的改代,特别是曾任唐哀帝宰相的父亲在朱温废唐立梁时的失节,使杨凝式心中颇觉不是滋味,故在洛阳佯作狂态,以释放心中苦闷。而草书是杨凝式用以释放心中痛楚所选择的一种形式而已。从《神仙起居法》的势不可遏,到《夏热帖》后半段的非理性,我们见到杨凝式书法性格狂纵的一面。但这种狂纵的品质尚不能与唐人相提并论,它是在闲雅与幽静本性下的佯狂。
结论:
在五代这样一段衰落、动乱的历史时期,杨凝式的出现,使衰败的书法局面中露出一丝新的转机与希望,这也使得他在书法史上的价值和意义很大。杨凝式在书法空间上的探索,比如《韭花帖》的疏朗错落、《卢鸿草堂十志图跋》的参差茂密、《夏热帖》的轻重、粗细、动静变化等为后人创作提供了借鉴的格式;他对传统书法继承和发展中所透露出的鲜明人格特征,使得了他的书法艺术必然会受后人的关注。
参考文献:
[1]朱仁夫.中国古代书法史.贵州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2]何炳武.中国书法思想史.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5.1
[3]何炳武《论杨凝式的书法艺术特色》.《华夏文化》2004年第2期
[4]崔尔平.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注.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6.1.1
[5]崔尔平.《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8.1
[6]王镛.中国书法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1
作者简介:步全坤(1987.3-),男,汉族,籍贯:山东菏泽人,齐鲁工业大学艺术学院,2015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研究方向:书法。
关键词:“杨疯子”;尚意书风;禅意;佯狂
引言:
在中国书法史中,唐代与宋代是两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唐朝书法注重法度,如颜鲁公作品忠义之气贯穿其中,其铮铮铁骨,犹泣鬼神;又如柳公权作品刚正不阿,千载而下,惊动天地;宋人书法则重意趣,尚自由,强调书者在继承古人的同时,将自己的学识、审美意趣等融入到自己的书法作品中,更加注重个人感情的抒发。而恰在唐朝到宋朝过渡时期的杨凝式在书法艺术和道德上均直追前贤,成为宋人效仿的典范,成为承前启后的最佳人选。
一、杨凝式生平与学书概况
杨凝式,字景度,号虚白,华阴人,官至太子少师,人称“杨少师”。由于时局的动荡,政治的险恶,为了在政治的旋涡之间得以自保,杨凝式不得不装疯卖傻、佯狂自晦,故世人又称其为“杨风子”。
现实生活已经不能使他心神得到安宁,只有书法艺术可以慰籍他的心灵。杨凝式混世的办法,就是游览寺观和寄情书法,喜欢遨游佛寺,特别喜欢壁书。据说他居洛阳的十年间,二百余所寺院的墙壁,几乎都让他题写遍了。这种创作方法与唐代的张旭、怀素颇有相似之处,所不同的是,张旭、怀素是借酒作书表演给人看,杨凝式则是为了自我发泄胸中的逸气,这也为宋“尚意”书风的兴起开了先河。
二、杨凝式书法作品反映出的人格特征
在杨凝式流传下来的书法作品中,大有温文尔雅、含蓄内在的一面,如众所周知的《韭花贴》含蓄内敛、有着一股文人书卷气息;然而也有着狂放、浪漫之一面,如《神仙起居法》、《夏热帖》则落拓不羁,大有蔑视世俗法礼之举。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艺术风貌,表面看来格格不入,其实这与其复杂的人格特点有着紧密地联系。
(一)恬静的书法作品中透露出其“禅”意的生活态度
书法这门艺术很注重精神意识的提炼,史书所載杨凝式常于寺观墙壁长廊即兴创作,因而将宗教思想中“禅”的虚空、孤静、淡远的境界融到了书法当中,给书法注入了新的活力。
1、这一点在《韭花贴》中充分地表现出来
此帖写的是杨凝式昼寝之后,腹中饥饿,得友人送韭花而食的惬意心情。写此帖时,他心情较平静,以行楷书作之,写得很随便,却笔力稳健,于不经意处见其功力。一反唐人写行楷书行距宽字距窄、布白匀密工整之常规,而是将封闭字内、字外空间的界限打破,拓展了书法的空间意味,产生出秀丽典雅、神清气爽的感觉,观后有一种恬静之气;同时此作品重视点、线、面的结合,这种结合使看似独立的字融到到整幅作品的全部空间之中,奇妙的组合和变化,形成了千变万化的动态空间形式,显得更有立体感和流动感。
2、另外一幅代表作是《卢鸿草堂十志图跋》
整幅作品,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加强了笔势和体势上的连接,产生了起伏感,在块面统一基础上,呈现出相互呼应的生动气象;字体大小变化,错落有致;墨色浓淡相宜,富有极强的韵律感。在字里行间透出一种超然世外,物我两忘的禅学意趣。
(二)狂纵的书法作品中折射着其清醒颖悟的精神状态
如果说《韭花帖》是他在正常的意识之下的神来之笔,那么,他的行草书《神仙起居法》和《夏热帖》的恣肆散逸,恍惚变幻,则可以说是展现了他的貌似狂放怪诞实则清醒颖悟的精神状态。
正如前文所说,杨凝式所处的时代,已不再是太平盛世,随着李唐王朝的改代,特别是曾任唐哀帝宰相的父亲在朱温废唐立梁时的失节,使杨凝式心中颇觉不是滋味,故在洛阳佯作狂态,以释放心中苦闷。而草书是杨凝式用以释放心中痛楚所选择的一种形式而已。从《神仙起居法》的势不可遏,到《夏热帖》后半段的非理性,我们见到杨凝式书法性格狂纵的一面。但这种狂纵的品质尚不能与唐人相提并论,它是在闲雅与幽静本性下的佯狂。
结论:
在五代这样一段衰落、动乱的历史时期,杨凝式的出现,使衰败的书法局面中露出一丝新的转机与希望,这也使得他在书法史上的价值和意义很大。杨凝式在书法空间上的探索,比如《韭花帖》的疏朗错落、《卢鸿草堂十志图跋》的参差茂密、《夏热帖》的轻重、粗细、动静变化等为后人创作提供了借鉴的格式;他对传统书法继承和发展中所透露出的鲜明人格特征,使得了他的书法艺术必然会受后人的关注。
参考文献:
[1]朱仁夫.中国古代书法史.贵州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2]何炳武.中国书法思想史.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5.1
[3]何炳武《论杨凝式的书法艺术特色》.《华夏文化》2004年第2期
[4]崔尔平.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注.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6.1.1
[5]崔尔平.《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8.1
[6]王镛.中国书法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1
作者简介:步全坤(1987.3-),男,汉族,籍贯:山东菏泽人,齐鲁工业大学艺术学院,2015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研究方向: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