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背景,人生经历对艺术的影响

来源 :艺术殿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tye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纵观中国的绘画史,能看到许许多多令人叹为观止的绘画作品,这些绘画作品所展现的不仅仅是时代感,还有来自内心的情感体现。而这些超乎于技巧的东西才真正是抵得住岁月考验的东西。而我想即便时光流逝,这些如同瑰宝一样的东西始终是值得人们追随和学习的。于是便出现了不断地模仿,复制,以及创新。但共同点都是在原来已有的作品的基础上进行,这可能从侧面反映出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它有无法超越的东西,可能不仅仅是技巧上的,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是一种寄居在表现手法上的观念表达。而如果我们真正的找到了这种感受和观念上的共通点,加之以独特的表现手法,那么所呈现的便会是值得期待的作品。
  【关键词】社会背景;人生经历;观念;表达;影响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艺术是一种对自己所想所感的表达,通过自己熟识或喜欢的方式。比如绘画,绘画的题裁,方式,也可以分成很多种,这在于画者的意识和组织。并且表达是一种相对主观的的存在,按照自己的态度,想法,喜好来进行。但这种表达又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比如种族,宗教,社会背景和地位,人生经历,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因为你的周边环境和经历的不同是可以塑造不同的人格的,而不同的人格会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即便是同一个人的不同时期可能对同一事物也有不同的看法。所以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之所以说到这一点是因为想要引出下面要论述的:社会背景和人生经历对艺术的影响。
  每当探索中国古代的绘画史,就会情不自禁油生敬畏之情。人们对于美通常都不会排斥,而是敞开心扉得去欣赏。而这种美也没有固定的形式,得由观者来决定,能与观者产生共鸣的就是观者认为的美。回到古代的绘画,为什么说一些作品是无法超越的。按道理说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绘画的造诣不该比以往弱呀。思来想去,可能没有谁能很好的答复,但如果作为猜想是不是可以归结到社会背景,人生经历对表达的影响呢?我想这是很有可能的。人生经历或坎坷或欣喜,给人们带来的是不同的心境,人在一直处于忧虑,痛苦的状态时,他所看到的世界可能都是不悦的。但如果一直处于温馨愉悦的氛围中,他的心情自然是爽朗的,心情爽朗时自然而然的哼哼小曲儿,扭动身躯,这是趋于心理医学方面的研究证明。如此一来,愉悦会使画者笔下的作品透露出喜悦的情趣。这是从人生经历对情绪影响所做的猜想。而社会背景更是非常突出的影响点。咱们就从离我们较近的时代举例。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人们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生命在那样的年代里显得非常脆弱,所以能活着,能终止战争可能是人们最大的期望。于是大家投入到抗战的队伍中,寻求正义与和平,这样年代的绘画作品整体上关乎战争,正义,和平。而文革带来的是文化和艺术上的停滞,流失。文革过后,文化产业的恢复期,也总有浓浓的政治意味。再继续发展,便是相对开化,民主的艺术市场,各样的艺术现象和氛围慢慢涌现出来。不同时期的艺术有各自的特点,而这样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时代的印证。这便是时代背景对表达的影响。因为人虽然是独立的个体却具有社会性,单个的人始终处于某种社会形态中,多多少少会受到社会的影响。也就是说绘画者的表达,在一定意义上是社会的印证。
  我们经常会在惊叹的同时也苦闷,为什么如今的我们达不到古人的境界。按照社会背景,人生经历对表达的影响也许可以说明的通。咱们就举个典型的例子,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其实说到这篇序,令人惊叹的不仅仅是他的书法,还有他的文学修养,即这篇序的内容。从文学的角度上来看,它和它在书法上的造诣是可以等量齐观的。而这样的作品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很大的联系。东晋时期,崇尚老庄,大谈玄理,认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消极无为。而王羲之借此序对当时的生死观进行委婉的批判,将自己对生与死的看法借以表达。他认为事物有生有灭,有喜有悲,这样的变化过程短暂而迅速,不为主观所改动,是取决于自然的造化。由此,生死是两码事,是应该重视的大事,以此来警醒后者。这便是大环境对作品的影响,因不满当时的社会风气而表达自己的想法。再从书法的角度来看,这篇序是作者在兰亭集会时心情愉悦畅饮之后写下的,可谓畅快淋漓,等酒醒后却再也写不出。在特定日子,特定情形下的书写才使得这篇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所以说不同的经历会有不同的情感抒发,是影响作品的关键。再说说徐渭,艺术家们的内心往往是敏感而细腻的,超出常人的敏感度更能帮助他们捕捉到细微的点,那些都是他们画面的独特表达。徐渭的人生经历使得他敏感而狂放,这样的心理是他优秀作品的催化剂。从早年的才名远扬到后来的命运多舛,从戎幕到牢狱,再到潦倒的晚年,最后抱愤而卒,情感,官场无一随心。可想而知经历这样命运的徐渭内心应该有无穷无尽的愤懑,想要发泄,只能借助于绘画,书法,文学。从他的绘画和书法作品中,你能深切的体会到那股积怨很久的情绪。在以工细的宫廷画主宰的时代,他不顾一切的用他自己的方式书写着情绪,有多不痛快就把笔墨挥洒得多痛快,不管那些约束,大胆落笔,直指本心,畅快淋漓。所以像徐渭这样的心境虽然能大致的感受到,却不能完全的体会到。因为很少会有人有他这样悲惨的经历。所以说不亲身经历你永远不敢说你有多懂他的内心,再加上时代不同,更使得这其中有微妙的不同。过去有它独特的体制和风俗,跟现在是无法等同的,所以后人只是在模仿和致敬徐渭,甚至还模仿的形似神不似,所以也就超越不了。这一点也进一步说明了人生经历对作品表达的影响力。
  艺术是一种表达,诉说着内心世界。艺术的形式可以是绘画,书法,音乐,戏剧,文学,舞蹈等。以上论述的是社会背景和人生经历对艺术表达的影响,当然除了这两点,还有很多影响因素,像是宗教,种族,民族,受教育程度,家庭状况等等。仅以上两点就足以使得表达的结果截然不同,更何况当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的时候呢。可想而知艺术真的是一個无法复制的东西,这便是他的魅力所在。然而在我看来,无论是精妙绝伦的艺术表达,还是通俗易懂的艺术表达都是值得尊敬的。因为你尊重的不仅仅是艺术,更是那一颗颗诚挚的内心。所以请大胆的抒发,尽情的表达,总有那么一群人能够明白你的内心独白。
其他文献
【摘要】:篁岭是一座距今有五百年历史的的徽州古村。地处石耳山脉,为典型的山居村落。独特地理环境造就了篁岭独一无二的建筑风格,使篁岭村民形成了特殊的生活方式,久而久之养成了晒秋习俗使篁岭成为了“晒秋”文化发源地。对此从篁岭的地理环境出发分析当地建筑风格和晒秋习俗的关系。  【关键词】:篁岭;传统建筑;晒秋  江西婺源向来以“中国最美乡村”闻名全国,成为国内旅游热点。在这个热门旅游景点的东北部有一个同
期刊
作者簡介:胡建清,男,1972年生,1997年湖北美术学院绘画系版画专业毕业,现为湖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美术学、水彩、版画。
期刊
【摘要】从具象雕塑的最终呈现上来说,语境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且在这一转变中,一些约定俗成的语意与表象转变成为了全新的内涵。具象雕塑艺术家作为自由的话语者之一,其经历了时代的变化,从而也就塑造出了其属于这一时代的个性特点。基于此本文针对当代具象人物雕塑的语境表现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具象;人物雕塑;语境表现;探讨分析  前言:  雕塑有着一定的时代性,同时也是保
期刊
【摘要】铜管乐是一门艺术,但是它更是一门技术,对教学程序而言,铜管乐教学必须要先练基本功,然后练习曲,之后才能形成乐曲。万丈高楼平地起,基本功的重要性不能忽视,这也是强化技术的过程,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旦发现缺点与不足,就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不能盲目练习。本文就高校铜管乐教学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高校;铜管乐;教学  引言  艺术是建立在技术的基础上的,任何高超的艺术都是以技术作为支撑的,
期刊
【摘要】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带给人们无尽的艺术享受,给人们的心灵带来巨大的震撼。但是,判断音乐作品的质量时我们不能仅仅关注演唱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在演唱过程中必须要表现出音乐作品所要表达出来的情感。情感的融入是声乐作品拥有灵魂的基础,只有融入了充足的感情,才能使听众真正的陶醉到其中。本文旨在对声乐作品中演唱技巧与情感融入的关系进行探讨,并以此找出使二者进行完美融合的方法,使声乐作品的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期刊
【摘要】中国风景油画自西方传入中国,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初期,中国的风景画家主要是学习模仿西方风景油画,印象派风景油画更是大部分画家钟爱的学习对象。因此这些画家所创作出来的作品也是多以写生为主,表现意识相对较弱。文章从中国当代风景油画创作的表现意识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从透视与构图、笔触与造型、色彩个性化与民族化、意境与情感等几个方面作了认真系统的阐述。  【关键词】油画;色彩;构图;意境  当前,
期刊
【摘要】如今,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在音乐领域中,西洋乐器也可以演奏出中国风,中国乐器也可以为西洋乐曲伴奏。各个曲风与乐器由原来的互不融合、互相排斥发展到如今的相互融合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中西方音乐都取长补短,互相完善。本文试图从西洋管弦乐器演奏与中国曲风乐曲融合这个方面进行探索,尝试了解中西音乐领域文化融合的特色。  【关键词】西洋管弦乐器演奏;中国曲风乐曲;融合  一、西洋
期刊
【摘要】当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这些理念对教师的课堂授课方式及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引导教师们开始全面推行空间开放式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地位的日渐提升,如何培养学生提高音乐素养已成为众多音乐教师的重心任务,课外活动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被日益凸显出来。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音乐教育中开展课外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音
期刊
千佛崖摩崖造像位于广元市城北嘉陵江东岸的金牛古蜀道上,始建于北魏晚期,兴盛于唐代,延续至清代,历经千年的不断开凿,现存950个龛窟,造像7000余尊,是四川开凿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石窟群。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崖的第366号窟,俗称菩提瑞像窟,位于千佛崖中段的中层,距离地面10.2米,龛窟立面呈前窄后宽,平面略成梯形,为方形平顶窟。高3.25米、前宽3.55米、后宽
期刊
【摘要】民歌与美声在现代相互融合,相互影响。作为两种具有艺术特色的唱法,民歌演唱和美声唱法在音色与演唱上都是有融合点与排斥点的。如何将民歌演唱与美声唱法相融合一直是一个难点,本文试图探讨民歌演唱与美声唱法结合以及操作方法。  【关键词】民歌演唱;美声唱法;结合;操作  一、民歌演唱特色  我国的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内涵。在古代,民歌就在人民集体劳作的时候产生了,只是因为当时的文化水平以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