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环节。而由于汉语词汇的多义性、分类界线的模糊性以及词汇所固有的文化性等纷繁而复杂,遂成为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一大难题。本文试以“哪里”一词为例,谈谈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一点看法。
关键词:对外汉语 词汇教学 文化教学
一、引言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哪里”一词一度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关于这个词还流传着一个很经典的小笑话:一个外国人夸奖中国朋友的妻子长得漂亮,这位中国朋友回答“哪里哪里”,不理解的他还指着朋友的妻子说“这里,这里,还有这里”。类似笑话还有很多,这也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并提醒我们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相关文化知识的教学的重视。此外,越来越多的学生自己也增强了学习相关文化知识的意识。而具体效果怎样,他们又是否能够拿捏得当呢?试以笔者和另一位老师分别与留学生的对话为契机,谈谈就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一点看法。
老师:学生A,你最近是不是在减肥呀?
学生A:没有呀,怎么了?
老师:我发现你瘦了,脸都变小了。
学生A:啊!是吗?谢谢!
学生B:嗯……你应该说“哪里,哪里!”
学生A:哦,对!哪里,哪里!
乍一看,似乎学生都已经掌握了“哪里”一词的文化内涵及语用规则,但当一位老师在上课时用“哪里”问到一个问题时,学生就有点摸不着头脑了。
老师:这个句子对吗?
学生:不对。
老师:哪里不对?
学生:(疑惑)到底对还是不对呀?
看似简短的两组对话却暴露了我们教学中的许多问题。
“哪里”一词主要有四种用法:①问什么处所;②泛指任何处所;③用于反问句,表示意在否定;④谦词,用来婉转地推辞对自己的褒奖。作为老师,我们必须明确应如何引导学生,如何针对不同的词、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例(2)中,老师所提的问题本身也是欠斟酌的。就问题“哪里错了?”而言,我们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问这个句子的哪个地方不对,对应“哪里”的第①个义项;一种是老师认为这个句子本身并没有错,用反问的方式提醒学生再好好思考,对应“哪里”的第③个义项。
老师的提问本身就有歧义,再让只有初级水平的留学生来理解这样的问句并做出回答是不妥当的。对汉语母语者来说,词汇教学没有多大困难,但对外汉语教学面对的是母语为非汉语者,搞好词汇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要学会一种语言,就要掌握这种语言中一定数量的词汇。虽然教材中的生词都有对应的翻译,在词义范围、感情色彩及其用法等方面也会有这样那样的区别,完全等义的词并不多,如果学生只靠译文来理解词义,并直接拿来运用,就难免会发生偏误。
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方法简单直观
一般来说,人们感知的信息材料越直接、具体、鲜明,记忆效果就越好。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生词时要增强直观性、立体感,尽量使生词与相应的情景和实物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就理解得快,记得牢,而且能够较好地排除母语的干扰。
当然,不同的词有其不同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找到最适合该词的教学方法,对于一些表事物名称或动作表情的词可以用图片展示、动作表情演示等方法进行教学,但对于一些意义比较抽象的词直接用媒介语翻译可能更为有效。
(二)教学步骤循序渐进
汉语大多数实词都不只一个义项,同一个词在不同句子里可表达不同甚至相反的含义。我们在教生词时,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先介绍学生最易掌握的意义或用法,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行适当扩展,如在教“哪里”一词时,可以先教能与学生母语对译的义项。如针对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就可以先教第①种解释,“问什么处所”相当于英语的“where”;再教第②种解释,“泛指任何处所”,相当于英语的“wherever”;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扩展到第③和第④种解释及其用法。
(三)重视语言的交际性
在学习一种语言时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个词或短语,能够跟什么词语搭配,不能跟什么词语搭配,在言语交际中应用一次比死记硬背很多次还要深刻,甚至永久难忘。对外汉语教学也不例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情景再现,动画或视频呈现,若条件允许也可以带学生走进汉语使用者的真实生活场景亲身体验。如上面例子“哪里”的第④种用法,“作谦词,用来婉转地推辞对自己的褒奖”就可以采用以上方法。
三、词汇教学离不开相关的文化教学
(一)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在对外汉语教学和口语交际过程中,学生最难理解和把握的往往不是语法问题,而是对所表达和使用的词汇及其构成语言的实际意义(特别是在词汇的附加义或引申意义)的理解与认知,这一问题也是学习汉语和口语交际时产生误解及构成障碍的核心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使学生以理解、接受词汇字面含义为基础,结合词汇和语法教学逐渐渗透相关的文化内涵。它们隐含在字面意义之中,反映的是一个民族的社会状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和心理态势等。学生只有对汉语词汇所蕴含的这些文化意义都能有所了解和认知,才能比较准确地进行表达和交际。
如果一个外国人只会说汉语,不懂中国文化(礼貌、风俗、习惯等),他跟中国人交往时就难免会出现一些尴尬、难堪的情形。若老师在讲解某一语言知识的同时能将相关文化知识介绍给学生,则可减少或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学生的语言能力也会随着文化认知能力的提高而提高。
(二)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对于留学生来说,他们学习汉语的目的是提高交际能力,因此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是语言教学的主要任务,文化教学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对待同一事物或现象会有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观点或看法。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在了解学生文化背景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在欧美许多国家,人们崇尚张扬个性,提倡充分展现自我。而我们中国人在面对表扬时,一般会很谦虚地表示:“哪里哪里,我做得不够好,还需要继续努力。”不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的中国人可能会认为美国人过于自大,而美国人则可能认为中国人有点虚伪。因此,老师在讲解相关知识时可以将两种文化背景进行对比,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切实做到因材施教。
总之,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同样,文化失去语言这一载体也将无法传递信息、表情达意,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所面对的几乎都是没有汉语文化背景的学生,因而不能忽视相关的文化知识的教学。如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要紧紧围绕词汇教学这一中心,充分发挥相关文化教学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 北
京:商务印书馆,1978.
[2]张英.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J].汉语学习,1994,(5).
[3]刘颂浩.阅读课上的词汇训练[J].世界汉语教学,1999,(4).
[4]邢志群.试论汉语语言、文化的教学体系[J].世界汉语教学,2010,
(1).
[5]万艺玲.对外汉语词义教学中的两个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7,(3).
(曹利娟 广东汕头 汕头大学文学院 515063)
关键词:对外汉语 词汇教学 文化教学
一、引言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哪里”一词一度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关于这个词还流传着一个很经典的小笑话:一个外国人夸奖中国朋友的妻子长得漂亮,这位中国朋友回答“哪里哪里”,不理解的他还指着朋友的妻子说“这里,这里,还有这里”。类似笑话还有很多,这也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并提醒我们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相关文化知识的教学的重视。此外,越来越多的学生自己也增强了学习相关文化知识的意识。而具体效果怎样,他们又是否能够拿捏得当呢?试以笔者和另一位老师分别与留学生的对话为契机,谈谈就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一点看法。
老师:学生A,你最近是不是在减肥呀?
学生A:没有呀,怎么了?
老师:我发现你瘦了,脸都变小了。
学生A:啊!是吗?谢谢!
学生B:嗯……你应该说“哪里,哪里!”
学生A:哦,对!哪里,哪里!
乍一看,似乎学生都已经掌握了“哪里”一词的文化内涵及语用规则,但当一位老师在上课时用“哪里”问到一个问题时,学生就有点摸不着头脑了。
老师:这个句子对吗?
学生:不对。
老师:哪里不对?
学生:(疑惑)到底对还是不对呀?
看似简短的两组对话却暴露了我们教学中的许多问题。
“哪里”一词主要有四种用法:①问什么处所;②泛指任何处所;③用于反问句,表示意在否定;④谦词,用来婉转地推辞对自己的褒奖。作为老师,我们必须明确应如何引导学生,如何针对不同的词、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例(2)中,老师所提的问题本身也是欠斟酌的。就问题“哪里错了?”而言,我们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问这个句子的哪个地方不对,对应“哪里”的第①个义项;一种是老师认为这个句子本身并没有错,用反问的方式提醒学生再好好思考,对应“哪里”的第③个义项。
老师的提问本身就有歧义,再让只有初级水平的留学生来理解这样的问句并做出回答是不妥当的。对汉语母语者来说,词汇教学没有多大困难,但对外汉语教学面对的是母语为非汉语者,搞好词汇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要学会一种语言,就要掌握这种语言中一定数量的词汇。虽然教材中的生词都有对应的翻译,在词义范围、感情色彩及其用法等方面也会有这样那样的区别,完全等义的词并不多,如果学生只靠译文来理解词义,并直接拿来运用,就难免会发生偏误。
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方法简单直观
一般来说,人们感知的信息材料越直接、具体、鲜明,记忆效果就越好。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生词时要增强直观性、立体感,尽量使生词与相应的情景和实物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就理解得快,记得牢,而且能够较好地排除母语的干扰。
当然,不同的词有其不同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找到最适合该词的教学方法,对于一些表事物名称或动作表情的词可以用图片展示、动作表情演示等方法进行教学,但对于一些意义比较抽象的词直接用媒介语翻译可能更为有效。
(二)教学步骤循序渐进
汉语大多数实词都不只一个义项,同一个词在不同句子里可表达不同甚至相反的含义。我们在教生词时,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先介绍学生最易掌握的意义或用法,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行适当扩展,如在教“哪里”一词时,可以先教能与学生母语对译的义项。如针对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就可以先教第①种解释,“问什么处所”相当于英语的“where”;再教第②种解释,“泛指任何处所”,相当于英语的“wherever”;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扩展到第③和第④种解释及其用法。
(三)重视语言的交际性
在学习一种语言时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个词或短语,能够跟什么词语搭配,不能跟什么词语搭配,在言语交际中应用一次比死记硬背很多次还要深刻,甚至永久难忘。对外汉语教学也不例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情景再现,动画或视频呈现,若条件允许也可以带学生走进汉语使用者的真实生活场景亲身体验。如上面例子“哪里”的第④种用法,“作谦词,用来婉转地推辞对自己的褒奖”就可以采用以上方法。
三、词汇教学离不开相关的文化教学
(一)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在对外汉语教学和口语交际过程中,学生最难理解和把握的往往不是语法问题,而是对所表达和使用的词汇及其构成语言的实际意义(特别是在词汇的附加义或引申意义)的理解与认知,这一问题也是学习汉语和口语交际时产生误解及构成障碍的核心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使学生以理解、接受词汇字面含义为基础,结合词汇和语法教学逐渐渗透相关的文化内涵。它们隐含在字面意义之中,反映的是一个民族的社会状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和心理态势等。学生只有对汉语词汇所蕴含的这些文化意义都能有所了解和认知,才能比较准确地进行表达和交际。
如果一个外国人只会说汉语,不懂中国文化(礼貌、风俗、习惯等),他跟中国人交往时就难免会出现一些尴尬、难堪的情形。若老师在讲解某一语言知识的同时能将相关文化知识介绍给学生,则可减少或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学生的语言能力也会随着文化认知能力的提高而提高。
(二)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对于留学生来说,他们学习汉语的目的是提高交际能力,因此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是语言教学的主要任务,文化教学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对待同一事物或现象会有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观点或看法。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在了解学生文化背景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在欧美许多国家,人们崇尚张扬个性,提倡充分展现自我。而我们中国人在面对表扬时,一般会很谦虚地表示:“哪里哪里,我做得不够好,还需要继续努力。”不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的中国人可能会认为美国人过于自大,而美国人则可能认为中国人有点虚伪。因此,老师在讲解相关知识时可以将两种文化背景进行对比,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切实做到因材施教。
总之,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同样,文化失去语言这一载体也将无法传递信息、表情达意,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所面对的几乎都是没有汉语文化背景的学生,因而不能忽视相关的文化知识的教学。如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要紧紧围绕词汇教学这一中心,充分发挥相关文化教学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 北
京:商务印书馆,1978.
[2]张英.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J].汉语学习,1994,(5).
[3]刘颂浩.阅读课上的词汇训练[J].世界汉语教学,1999,(4).
[4]邢志群.试论汉语语言、文化的教学体系[J].世界汉语教学,2010,
(1).
[5]万艺玲.对外汉语词义教学中的两个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7,(3).
(曹利娟 广东汕头 汕头大学文学院 515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