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施工经验,重点针对建筑地下室外墙使用小钢模板的施工通病原因及支设方法进行了改进,目的是更好地控制单面模板的支设及使用质量。
【关键词】模板支设;支撑体系;方法
某工程二期是一座综合性办公大楼,总建筑面积为46 703.12m2,结构高度为48.7m。基础埋深14.06m。某工程基坑南侧与某工程一期办公楼间最近处仅为5.0m。为保证原有建筑物的使用安全。某工程南侧外墙混凝土浇筑须采用单面模板支设,单面小钢支模作业面总长度为33.30m,作业总高度为12.60m。单层作业最大高度为4.80m。同时,在地下室非标准层施工过程中,如采用小钢模板施工会给单面模板支撑体系带来很大的难度。
1、单面支模施工通病原因预测与分析
(1)混凝土浇筑时,可能会出现较大胀模现象。其原因在于模板设计时。未充分考虑混凝土等产生的侧压力,使得单面模板支撑体系设计刚度较小,从而引发胀模甚至支撑体系整体失稳;(2)施工人员在混凝土浇筑作业时,未严格依照施工要求对混凝土进行分层浇筑。单点一次性浇筑混凝土高度过高,或振捣时间过长,导致模板侧压力过大,超出了混凝土模板支撑体系所能承载的能力,最终导致混凝土胀模;(3)墙体出现胀模、烂根、蜂窝、狗洞等现象,主要为小钢模板拼缝不严密或背楞扣件固定不牢固所致。
2、单面模板支撑体系
2.1 材料准备
模板采用小钢模板:支撑材料采用48×3.5脚手管及相应扣件;地环材料为HPB235级钢筋,且直径不小于16mm;地锚材料为HRB335级钢筋,且直径不小18姗。
2.2 施工前准备
根据现场基槽情况,首先确定需要单面模板支设的部位,在该部位底板(或顶板)混凝土浇筑前预埋地锚和地环。地环应设置在距单面支模模板背楞500~600mm处,其后设置地锚。地锚排数的设置应根据墙体混凝土浇筑的高度确定,一般墙体高度在3000~3400咖之间时,设置5或6排地锚。地锚外露长度不小于200咖,横纵间距不得大于600mm。以保证支撑体系高宽比近似1:1。
对于地质土层较好的部位,可在单面模板后的直立坡上预埋拉锚螺栓等,但应保证拉锚螺栓在混凝土墙中部位设置止水垫片,以确保外墙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不产生漏水等质量问题。
2.3 单面模板排架支设
首先使用质量合格、无裂缝等缺陷的完好脚手管穿入地环中,脚手管对接接口应避免设置在地环位置,再将每根地锚位置处树立一根立杆。为保证支撑体系底部具备足够的稳定性,不发生位移现象。应使用直角扣件将立杆与地锚进行连接。立杆应设置在地锚钢筋的后部,使其最大限度地降低位移的可能性。如扣件与脚手管间存在缝隙。可使用木楔将其缝隙填塞密实。在距楼地面200m高度设置横纵向扫地杆。扫地杆以上的横纵向大横杆的间距不得大于600mm,并均应使用直角扣件将其连接牢固。如单面模板支设面积较大、支设距离较长,应采用分层或分段的旖工方式,以确保混凝土浇筑效果。
当混凝土采用分层浇筑方法时,在上层混凝土浇筑前应首先剔除下层混凝土顶部的软弱层,直至露出密实层,并使用水泥钉固定膨胀防水条,以避免混凝土外墙接缝处发生漏水等质量问题。当混凝土采用分段浇筑方式时,横向及纵向水平杆端头应尽量相互错开100%设置。以避免支撑体系出现明显的薄弱点。分段混凝土浇筑端头可使用双层钢板网封闭。由于混凝土浇筑振捣时。混凝土会产生较大侧压力,易使墙体底部小钢模板发生胀模、跑模及上浮等现象。为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可使用钢丝绳穿过地环与单面模板支撑杆件拉结牢固,上部与模板背楞拉结,下部穿过地环,使用扣卡固定,以防止模板上浮。拉结高度在单面模板总支设高度的2/3处,钢丝绳每端至少设置2个卡扣。模板与混凝土接槎处贴海绵条。防止漏浆。
在每排地脚螺栓部位设置斜向支撑,设置时应使斜撑杆件与地面夹角不大于450,并用扣件连接牢固。为加强单面模板支撑体系的稳定性.可在支撑体系的外侧再增加两道斜撑:第一道斜撑固定在支护体系的顶部大横杆处;第二道斜撑固定在支护体系的跨中部位。要求两道斜撑与大横杆用扣件固定。为保证新增设斜撑的稳定,在两道斜撑的中部和底部分别加设两道固定支撑,固定支撑与斜撑用扣件固定牢固,且固定支撑与支护体系的扫地杆固定牢固,以使新增设支撑与原有支护体系连成整体,保证整个支护体系的完整、有效。
2.4 混凝土浇筑
工艺流程:混凝土进场检测一墙体混凝土浇筑、振捣一混凝土拆模、养护。
在墙体混凝土浇筑前,应首先使用双“F”卡,将墙体钢筋定位准确。并浇筑50mm高与墙体混凝土同配合比的砂浆,采用人工人模的浇筑方法。保证砂浆铺设均匀。浇筑砂浆可有效降低小钢模板根部由于漏浆、跑浆导致墙体出现烂根的现象。混凝土下料点应分散布置,分层浇筑高度须控制在400~500mm。分层浇筑、振捣。墙体混凝土的施工缝宜设在门洞过梁跨中的1/3区段。混凝土浇筑时要随时清理落地灰。
分段墙体混凝土采用连续浇筑的方式,每层混凝土浇筑完毕l h左右,随即进行第二层混凝土的浇筑,总间隔时间不得超过2h。
混凝土在振捣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应控制在50cm左右,门洞口两侧构造柱混凝土要振捣密实,不得漏振。每一振点的延续时间.以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为达到要求。振捣棒要避免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预埋管等,发现有变形、移位.各有关工种应相互配合进行处理。
墙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毕。整理上口甩出的钢筋,用木抹子按预定标高线。将表面找平。混凝土外墙标高用常温下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时,即可拆模,拆模应保证墙体不粘模、不掉角、不裂缝,若发生损坏,须及时修整墙面、边角。拆模后应及时喷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d,浇水次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应以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为宜。
2.5 施工过程控制措施
(1)地锚和地环的设置应在基础底板或顶板混凝土浇筑前完成,地环的下脚应设置在底板或顶板上层钢筋之下,地锚埋置深度不宜小于200mm,并与预设部位钢筋绑扎牢固;(2)在单面模板支撑体系设置及混凝土浇筑时,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施工交底内容,将模板卡扣、钢管扣件等固定牢固。同时,须严格按混凝土的浇筑要求,分层、分段浇筑,合理布置下料点,振捣时间适中;(3)相关清理、预设、合模、拆模等常规工作在此不再赘述。
3、结语
某工程二期已顺利竣工并投入使用。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对单面模板支设墙体的多次检查,未发现存在漏水、变形等质量问题。实践表明,通过上述方法进行单面模板支设施工,在严格遵循混凝土浇筑及振捣施工方法的前提下,本工程的单面模板支撑体系具备足够的强度及刚度,控制了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胀模、跑模等质量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
参考文献
[1]北京土木建筑学会.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方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2]重庆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建筑施工手册[M].第4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孙训方,方孝淑,关来泰.材料力学[M].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关键词】模板支设;支撑体系;方法
某工程二期是一座综合性办公大楼,总建筑面积为46 703.12m2,结构高度为48.7m。基础埋深14.06m。某工程基坑南侧与某工程一期办公楼间最近处仅为5.0m。为保证原有建筑物的使用安全。某工程南侧外墙混凝土浇筑须采用单面模板支设,单面小钢支模作业面总长度为33.30m,作业总高度为12.60m。单层作业最大高度为4.80m。同时,在地下室非标准层施工过程中,如采用小钢模板施工会给单面模板支撑体系带来很大的难度。
1、单面支模施工通病原因预测与分析
(1)混凝土浇筑时,可能会出现较大胀模现象。其原因在于模板设计时。未充分考虑混凝土等产生的侧压力,使得单面模板支撑体系设计刚度较小,从而引发胀模甚至支撑体系整体失稳;(2)施工人员在混凝土浇筑作业时,未严格依照施工要求对混凝土进行分层浇筑。单点一次性浇筑混凝土高度过高,或振捣时间过长,导致模板侧压力过大,超出了混凝土模板支撑体系所能承载的能力,最终导致混凝土胀模;(3)墙体出现胀模、烂根、蜂窝、狗洞等现象,主要为小钢模板拼缝不严密或背楞扣件固定不牢固所致。
2、单面模板支撑体系
2.1 材料准备
模板采用小钢模板:支撑材料采用48×3.5脚手管及相应扣件;地环材料为HPB235级钢筋,且直径不小于16mm;地锚材料为HRB335级钢筋,且直径不小18姗。
2.2 施工前准备
根据现场基槽情况,首先确定需要单面模板支设的部位,在该部位底板(或顶板)混凝土浇筑前预埋地锚和地环。地环应设置在距单面支模模板背楞500~600mm处,其后设置地锚。地锚排数的设置应根据墙体混凝土浇筑的高度确定,一般墙体高度在3000~3400咖之间时,设置5或6排地锚。地锚外露长度不小于200咖,横纵间距不得大于600mm。以保证支撑体系高宽比近似1:1。
对于地质土层较好的部位,可在单面模板后的直立坡上预埋拉锚螺栓等,但应保证拉锚螺栓在混凝土墙中部位设置止水垫片,以确保外墙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不产生漏水等质量问题。
2.3 单面模板排架支设
首先使用质量合格、无裂缝等缺陷的完好脚手管穿入地环中,脚手管对接接口应避免设置在地环位置,再将每根地锚位置处树立一根立杆。为保证支撑体系底部具备足够的稳定性,不发生位移现象。应使用直角扣件将立杆与地锚进行连接。立杆应设置在地锚钢筋的后部,使其最大限度地降低位移的可能性。如扣件与脚手管间存在缝隙。可使用木楔将其缝隙填塞密实。在距楼地面200m高度设置横纵向扫地杆。扫地杆以上的横纵向大横杆的间距不得大于600mm,并均应使用直角扣件将其连接牢固。如单面模板支设面积较大、支设距离较长,应采用分层或分段的旖工方式,以确保混凝土浇筑效果。
当混凝土采用分层浇筑方法时,在上层混凝土浇筑前应首先剔除下层混凝土顶部的软弱层,直至露出密实层,并使用水泥钉固定膨胀防水条,以避免混凝土外墙接缝处发生漏水等质量问题。当混凝土采用分段浇筑方式时,横向及纵向水平杆端头应尽量相互错开100%设置。以避免支撑体系出现明显的薄弱点。分段混凝土浇筑端头可使用双层钢板网封闭。由于混凝土浇筑振捣时。混凝土会产生较大侧压力,易使墙体底部小钢模板发生胀模、跑模及上浮等现象。为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可使用钢丝绳穿过地环与单面模板支撑杆件拉结牢固,上部与模板背楞拉结,下部穿过地环,使用扣卡固定,以防止模板上浮。拉结高度在单面模板总支设高度的2/3处,钢丝绳每端至少设置2个卡扣。模板与混凝土接槎处贴海绵条。防止漏浆。
在每排地脚螺栓部位设置斜向支撑,设置时应使斜撑杆件与地面夹角不大于450,并用扣件连接牢固。为加强单面模板支撑体系的稳定性.可在支撑体系的外侧再增加两道斜撑:第一道斜撑固定在支护体系的顶部大横杆处;第二道斜撑固定在支护体系的跨中部位。要求两道斜撑与大横杆用扣件固定。为保证新增设斜撑的稳定,在两道斜撑的中部和底部分别加设两道固定支撑,固定支撑与斜撑用扣件固定牢固,且固定支撑与支护体系的扫地杆固定牢固,以使新增设支撑与原有支护体系连成整体,保证整个支护体系的完整、有效。
2.4 混凝土浇筑
工艺流程:混凝土进场检测一墙体混凝土浇筑、振捣一混凝土拆模、养护。
在墙体混凝土浇筑前,应首先使用双“F”卡,将墙体钢筋定位准确。并浇筑50mm高与墙体混凝土同配合比的砂浆,采用人工人模的浇筑方法。保证砂浆铺设均匀。浇筑砂浆可有效降低小钢模板根部由于漏浆、跑浆导致墙体出现烂根的现象。混凝土下料点应分散布置,分层浇筑高度须控制在400~500mm。分层浇筑、振捣。墙体混凝土的施工缝宜设在门洞过梁跨中的1/3区段。混凝土浇筑时要随时清理落地灰。
分段墙体混凝土采用连续浇筑的方式,每层混凝土浇筑完毕l h左右,随即进行第二层混凝土的浇筑,总间隔时间不得超过2h。
混凝土在振捣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应控制在50cm左右,门洞口两侧构造柱混凝土要振捣密实,不得漏振。每一振点的延续时间.以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为达到要求。振捣棒要避免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预埋管等,发现有变形、移位.各有关工种应相互配合进行处理。
墙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毕。整理上口甩出的钢筋,用木抹子按预定标高线。将表面找平。混凝土外墙标高用常温下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时,即可拆模,拆模应保证墙体不粘模、不掉角、不裂缝,若发生损坏,须及时修整墙面、边角。拆模后应及时喷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d,浇水次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应以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为宜。
2.5 施工过程控制措施
(1)地锚和地环的设置应在基础底板或顶板混凝土浇筑前完成,地环的下脚应设置在底板或顶板上层钢筋之下,地锚埋置深度不宜小于200mm,并与预设部位钢筋绑扎牢固;(2)在单面模板支撑体系设置及混凝土浇筑时,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施工交底内容,将模板卡扣、钢管扣件等固定牢固。同时,须严格按混凝土的浇筑要求,分层、分段浇筑,合理布置下料点,振捣时间适中;(3)相关清理、预设、合模、拆模等常规工作在此不再赘述。
3、结语
某工程二期已顺利竣工并投入使用。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对单面模板支设墙体的多次检查,未发现存在漏水、变形等质量问题。实践表明,通过上述方法进行单面模板支设施工,在严格遵循混凝土浇筑及振捣施工方法的前提下,本工程的单面模板支撑体系具备足够的强度及刚度,控制了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胀模、跑模等质量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
参考文献
[1]北京土木建筑学会.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方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2]重庆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建筑施工手册[M].第4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孙训方,方孝淑,关来泰.材料力学[M].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