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管理类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学科。在管理学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理论素养,教学目标要理论理论联系实践,教学过程中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管理课程;教法;教学
《管理学》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导入性专业基础课,承担着通过该门课的教学,将学生引入管理科学殿堂和后续的管理课程铺垫基础的作用,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工商管理专业的兴趣与偏好,并间接地影响到工商管理等专业的教学质量。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是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二是将基本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实践,运用全面的、发展的和系统的观点观察、分析现实的管理问题,逐步树立现代管理的思想观念,培养现代管理者的素质,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人才打好基础。只有设计出科学的教学体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要让学生掌握好这门课程要做到两方面的结合,基础、原理、知识面和实践、能力的结合;“知”和“行”的结合,所谓“知”就是知道,明白。“行”就是运用,发展,做到知行合一,避免知行分离。所以,如何教学好这门课程,研究《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方法是有必要。
一、管理类课程传统教学方法的困境
1.教学形式方面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讲学生听是教学的重要形式,在一节课50分钟时间里,一般教师讲课的时间约占90%左右,剩下的10%时间才属于学生自己;整个教学过程是围绕教师展开的,教师多半是站在讲台上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的。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客观上限制了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
2.教学内容与教育方法方面。教师讲授的主要内容是前人已经总结出来的经验,即间接经验;学生偶尔也通过教学实践环节获得直接经验,但这些直接经验的获得多半是为了验证这部分间接经验和加深对这部分间接经验的理解。它将教学视为一个漏斗,把所有的学习内容都灌输到学生的脑子里,学生主要是通过记忆的方式掌握知识。但是,根据艾宾浩斯得出的遗忘规律,所记住的大部分内容都将在短时期内被遗忘掉。传统的教育方法比较强调学生通过感觉、知觉、思维、想像、注意和记忆等方式进行学习,具体体现在学生往往更注重记忆的方式,乃至于形成了所谓的上课记笔记、下课整理笔记,一个阶段之后复习笔记,临考之前背诵笔记,考试之中默写笔记、考完之后忘记笔记的现象。
3.教师的作用方面。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授课过程中,每个教师通过形象的、生动的逻辑语言,将其所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当然,在不少的场合,教师也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但从总体上来说,教师主要承担的是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中,由于是教师讲、学生听,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往往是单向的。教师在台前授课,但学生有没有听课,是否认真地听课,教师往往很难判断。
4.质量控制手段单一。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质量控制多为单一的,绝大多数的控制行为都归结为考试,而且主要是笔试。现行的考试制度,对于考核学生知识掌握的深浅和多少是十分有效的。但是,对于学生能力的考核显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因而,这种质量控制的方式很难适应当今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管理学教师教学重点的转向
1.教师要不断提高理论素养。随着当代教育的发展以及管理学课程本身的特点,教师面临的挑战和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对此,教师只有不断进行自我教育和再学习,才能把握时代脉搏,探究管理学术动态与理论前沿;只有持续进行与管理学相关学科的学习,如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统计学等,才能综合提高理论修养与专业素质,应对挑战和变化。
2.教学目标要理论理论联系实践。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听课的必要性,教师要以课堂为依托,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以理论直接联系实际,适当增加教材外的教学信息量,引进新鲜事例,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等,从客观上提高学生听课的必要性。笔者认为,从这一教学方法来说,其实是加大了对老师的要求,要求老师不仅要有好的理论修养和专业素质,同时还要关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能够将以上方面的事例与管理学的理论知识提炼结合,系统地运用到管理学的课堂当中;不仅要求老师平时注意观察、体验生活,发掘管理理论在实际生活当中的应用,而且还能编写一些生活中的故事,利用这些通俗易懂的素材讲解一些基本的管理原则,从简单的事情推出基本原则,将抽象的管理原理具体化、生动化,深入浅出,再尝试结合企业的情况上升到企业管理的层面,并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以便和他们进行更好的沟通,彻底改变学生认为的“管理学太虚”、管理学太抽象的观点。
3.教学过程中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师要深入了解教学对象管理的实践对象主要是对人的管理,如果我们不了解自己的教学对象,何谈教学效果?因此,管理学教师应该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尤其网络时代,学生的知识面更是教师所难以估量的,因此教师要树立与时俱进、向学生学习的思想,才能有利于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做到教学相长。
三、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果当今,学生普遍一“网”情深。通过互联网,教师和学生更容易实现管理资源共享。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随时共享有价值的管理资料、优秀管理网站信息、管理课件等。教师也可以直接就某些网上资料布置作业或直接要求学生到网上收集某方面资料、模拟实践等。这些为促使学生走进更为真实广阔的管理世界、自主自动地学习、知识积累提供了方便的渠道,学生的思路、分析问题的角度也更开阔和全面。
2.利用管理实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管理实验既可以采取现场实验,让学生走进工厂、单位,了解这些组织的运作流程,增加感性认识;也可以采取实验室实验,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感受、体会管理原理和方法。通过模拟实验等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应用,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如可以模拟公司的基本活动组织形式,学生们扮演企业组织当中的各种角色,如股东、董事会成员、总经理、人力资源主管等,在公司“总经理”的主持下,共同策划,共同实施,紧密协作,相互配合,解决问题。
3.设计一些团队练习和游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结合教学大纲在教学中穿插使用团队练习和游戏并就各个团队之间有所竞争,例如决策模拟游戏、海船遇险决策游戏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管理学的热情和兴趣,而且可以更深层次地引导学生思索其中蕴涵的管理思想和原理,同时也可以培育他们的团队与协作精神,并且就一定范围内的选修课上,还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使不同专业方向、不同年级的学生组成团队,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既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和社交能力等。
4.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在学习阶段往往缺乏社会经历与管理实践,他们对于管理理论的认识局限在概念化的层面上。案例教学法虽然已经获得了普遍认可和应用,但大多使用的是国内或国外的知名企业的典型案例。这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陌生和遥远,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因此,我们应该大量利用学生和教师都比较熟悉的、又有条件能够实地接触的内蒙古本地企业的案例进行案例教学,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对于管理理论与方法有切身的认识和理解,针对当前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锻炼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鼓励学生参与科研、管理竞赛和专家讲座,拓宽学生视野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鼓励学生发表科研论文,经常与学生交流学术前沿与动态等,培养学生科研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管理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管理学的热情和积极性。积极组织专家讲座,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利用经常性检查,反馈教学效果这是培养学生快速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教学过程中学生接收率的重要途径。适当增加单元测试、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环节,可以利用检查代替点名和考勤,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少英.全程互动式教学模式探讨[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6(1).
[2]柯水发.管理学互动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07(6).
[3]郭丽芳.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11).
[4]邬文兵.管理学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6(2).
[5]齐永兴.提升管理学课程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探讨[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8(3).
作者简介:曹占霞(1980-),女,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管理学理论。
【关键词】管理课程;教法;教学
《管理学》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导入性专业基础课,承担着通过该门课的教学,将学生引入管理科学殿堂和后续的管理课程铺垫基础的作用,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工商管理专业的兴趣与偏好,并间接地影响到工商管理等专业的教学质量。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是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二是将基本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实践,运用全面的、发展的和系统的观点观察、分析现实的管理问题,逐步树立现代管理的思想观念,培养现代管理者的素质,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人才打好基础。只有设计出科学的教学体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要让学生掌握好这门课程要做到两方面的结合,基础、原理、知识面和实践、能力的结合;“知”和“行”的结合,所谓“知”就是知道,明白。“行”就是运用,发展,做到知行合一,避免知行分离。所以,如何教学好这门课程,研究《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方法是有必要。
一、管理类课程传统教学方法的困境
1.教学形式方面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讲学生听是教学的重要形式,在一节课50分钟时间里,一般教师讲课的时间约占90%左右,剩下的10%时间才属于学生自己;整个教学过程是围绕教师展开的,教师多半是站在讲台上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的。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客观上限制了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
2.教学内容与教育方法方面。教师讲授的主要内容是前人已经总结出来的经验,即间接经验;学生偶尔也通过教学实践环节获得直接经验,但这些直接经验的获得多半是为了验证这部分间接经验和加深对这部分间接经验的理解。它将教学视为一个漏斗,把所有的学习内容都灌输到学生的脑子里,学生主要是通过记忆的方式掌握知识。但是,根据艾宾浩斯得出的遗忘规律,所记住的大部分内容都将在短时期内被遗忘掉。传统的教育方法比较强调学生通过感觉、知觉、思维、想像、注意和记忆等方式进行学习,具体体现在学生往往更注重记忆的方式,乃至于形成了所谓的上课记笔记、下课整理笔记,一个阶段之后复习笔记,临考之前背诵笔记,考试之中默写笔记、考完之后忘记笔记的现象。
3.教师的作用方面。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授课过程中,每个教师通过形象的、生动的逻辑语言,将其所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当然,在不少的场合,教师也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但从总体上来说,教师主要承担的是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中,由于是教师讲、学生听,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往往是单向的。教师在台前授课,但学生有没有听课,是否认真地听课,教师往往很难判断。
4.质量控制手段单一。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质量控制多为单一的,绝大多数的控制行为都归结为考试,而且主要是笔试。现行的考试制度,对于考核学生知识掌握的深浅和多少是十分有效的。但是,对于学生能力的考核显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因而,这种质量控制的方式很难适应当今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管理学教师教学重点的转向
1.教师要不断提高理论素养。随着当代教育的发展以及管理学课程本身的特点,教师面临的挑战和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对此,教师只有不断进行自我教育和再学习,才能把握时代脉搏,探究管理学术动态与理论前沿;只有持续进行与管理学相关学科的学习,如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统计学等,才能综合提高理论修养与专业素质,应对挑战和变化。
2.教学目标要理论理论联系实践。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听课的必要性,教师要以课堂为依托,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以理论直接联系实际,适当增加教材外的教学信息量,引进新鲜事例,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等,从客观上提高学生听课的必要性。笔者认为,从这一教学方法来说,其实是加大了对老师的要求,要求老师不仅要有好的理论修养和专业素质,同时还要关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能够将以上方面的事例与管理学的理论知识提炼结合,系统地运用到管理学的课堂当中;不仅要求老师平时注意观察、体验生活,发掘管理理论在实际生活当中的应用,而且还能编写一些生活中的故事,利用这些通俗易懂的素材讲解一些基本的管理原则,从简单的事情推出基本原则,将抽象的管理原理具体化、生动化,深入浅出,再尝试结合企业的情况上升到企业管理的层面,并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以便和他们进行更好的沟通,彻底改变学生认为的“管理学太虚”、管理学太抽象的观点。
3.教学过程中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师要深入了解教学对象管理的实践对象主要是对人的管理,如果我们不了解自己的教学对象,何谈教学效果?因此,管理学教师应该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尤其网络时代,学生的知识面更是教师所难以估量的,因此教师要树立与时俱进、向学生学习的思想,才能有利于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做到教学相长。
三、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果当今,学生普遍一“网”情深。通过互联网,教师和学生更容易实现管理资源共享。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随时共享有价值的管理资料、优秀管理网站信息、管理课件等。教师也可以直接就某些网上资料布置作业或直接要求学生到网上收集某方面资料、模拟实践等。这些为促使学生走进更为真实广阔的管理世界、自主自动地学习、知识积累提供了方便的渠道,学生的思路、分析问题的角度也更开阔和全面。
2.利用管理实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管理实验既可以采取现场实验,让学生走进工厂、单位,了解这些组织的运作流程,增加感性认识;也可以采取实验室实验,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感受、体会管理原理和方法。通过模拟实验等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应用,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如可以模拟公司的基本活动组织形式,学生们扮演企业组织当中的各种角色,如股东、董事会成员、总经理、人力资源主管等,在公司“总经理”的主持下,共同策划,共同实施,紧密协作,相互配合,解决问题。
3.设计一些团队练习和游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结合教学大纲在教学中穿插使用团队练习和游戏并就各个团队之间有所竞争,例如决策模拟游戏、海船遇险决策游戏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管理学的热情和兴趣,而且可以更深层次地引导学生思索其中蕴涵的管理思想和原理,同时也可以培育他们的团队与协作精神,并且就一定范围内的选修课上,还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使不同专业方向、不同年级的学生组成团队,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既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和社交能力等。
4.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在学习阶段往往缺乏社会经历与管理实践,他们对于管理理论的认识局限在概念化的层面上。案例教学法虽然已经获得了普遍认可和应用,但大多使用的是国内或国外的知名企业的典型案例。这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陌生和遥远,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因此,我们应该大量利用学生和教师都比较熟悉的、又有条件能够实地接触的内蒙古本地企业的案例进行案例教学,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对于管理理论与方法有切身的认识和理解,针对当前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锻炼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鼓励学生参与科研、管理竞赛和专家讲座,拓宽学生视野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鼓励学生发表科研论文,经常与学生交流学术前沿与动态等,培养学生科研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管理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管理学的热情和积极性。积极组织专家讲座,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利用经常性检查,反馈教学效果这是培养学生快速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教学过程中学生接收率的重要途径。适当增加单元测试、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环节,可以利用检查代替点名和考勤,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少英.全程互动式教学模式探讨[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6(1).
[2]柯水发.管理学互动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07(6).
[3]郭丽芳.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11).
[4]邬文兵.管理学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6(2).
[5]齐永兴.提升管理学课程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探讨[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8(3).
作者简介:曹占霞(1980-),女,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管理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