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不能对世界发号施令,但我们必须参与世界……在我看来,美国在世界的角色已然是参与者。”2013年2月27日,查尔斯·蒂姆西·哈格尔在就职演讲中依旧延续着其特立独行的风格。一天之前,这位66岁的“政坛老兵”总算打赢了耗时40余天的提名拉锯战,战胜了参议院内试图阻击他的昔日同党,获批入主五角大楼。正如奥巴马在提名时溢美的那样,至今体内仍残留有弹片的哈格尔深深相信“美国领导的不可或缺”,懂得“战争不止是一个概念”,代表“眼下华府亟需的两党合作传统”。相比而言,《时代周刊》给出的评价就更为简单明了:不一样的国防部长。
坎坷经历塑造其独特个性
今天看来,哈格尔的的特立独行很可能是拜其早年坎坷成长经历所赐。1946年10月4日,哈格尔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西南部小城诺斯普拉特。哈格尔的父亲是二战老兵,但由于没有稳定营生,不得不为了生计而频繁搬家,甚至一直从内州的西南迁至了东部。1962年对这个清苦却有小幸福的家庭而言可谓是一个痛苦的转折,当年圣诞节早上哈格尔的父亲突然发病去世,家庭的重担落到了哈格尔肩上。
1967年,哈格尔和弟弟汤姆一起参军、赶赴越战前线。根据哈格尔回忆,兄弟两人在越南可谓九死一生。最悬的一次发生在1968年3月,当时兄弟俩乘坐的装甲车触动地雷而爆炸起火,全身燃烧的哈格尔冒死救出了汤姆。两年多之后,佩戴着两枚紫心勋章的哈格尔退伍,并在《军人安置法案》的帮助下读到了内布拉斯加大学历史学学位。在这期间,哈格尔半工半读,他先后做过电台新闻播报员和脱口秀主持人。
至此,哈格尔性格中的一些特质已然显露,比如早熟、责任感、表现欲以及牺牲精神。随着家庭负担的减轻,哈格尔开始自由地规划人生轨迹。1971年他以新当选国会众议员约翰·迈克柯里斯特助手的身份进入华府。后者与哈格尔去世的父亲年龄相仿,也几乎充当着哈格尔的政治“教父”。1976年,迈克柯里斯特竞选参议员失败,哈格尔不得不改行成为一家轮胎公司的专职说客。1980年,哈格尔迎来了转机,经人介绍,他加盟里根总统竞选团队,得到了这位加州前州长的特别赏识。于是,在刚刚履新的里根政府中,34岁的哈格尔出任退伍军人事务管理局副局长,辅佐身为“二战老兵”的局长罗伯特·尼姆莫。意料之外的是,尼姆莫竟然极力削减为退伍军人服务的项目,这直接激怒了哈格尔,导致其于1982年辞职。
超脱政坛的哈格尔此时已然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他决定尝试与三位朋友一起投身商业,经过两年的摸索最终创办了“先锋”移动通信公司。在上个世纪90年代,先锋公司是美国数一数二的经营无线通信业务的私企,哈格尔最初投资的仅5000美元也翻倍成了百万美元。为了扩展业务,哈格尔曾出访60多个国家,最终成功地让沙特人、英国人、哥斯达黎加人用上了先锋的服务。这段海外贸易经历,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哈格尔对外交事务的兴趣。在经商挣钱之余,哈格尔仍旧关注公共事务,他曾出任美国劳军组织的执行官,以另一种方式服务于他的战友和后辈。1990年,七国集团峰会移师美国休斯敦,哈格尔被邀请出任了负责此次峰会运营的副主管。就这样,“商而优则仕”的美国政治惯常模式一再召唤着哈格尔。1992年,哈格尔出人意料地选择回到内布拉斯加,出任本地一家大型投资公司的总裁。所有人都将这个“落叶归根”式的举动解读成“为了竞选的深耕”。
遭遇人际危机
1996年,在迈克柯里斯特失手后整整20年,哈格尔终于站到了同样的起点。在政治风向显著保守化的内布拉斯加,获得共和党提名几近锁定胜券,但哈格尔当年却要迎战人气极旺的在任民主党州长本·纳尔逊。最终,哈格尔凭借超过对手近两倍的竞选经费和多个负面抹黑攻击广告,以56%比42%赢得国会参议员一席。有意思的是,纳尔逊在蛰伏四年之后也如愿当选国会参议员。两人在同时代表内州期间,虽曾承诺合作,但私人关系却“冷若冰霜”。
与本州同僚难以相处的哈格尔在本党内也遭遇了人际危机。事实上,哈格尔在财政和社会议题上秉持着标准保守立场,真正的矛盾还是出在他的独特见解和行为上。2001年年初,哈格尔就曾提交了开放对古巴出口并终止所有旅行等限制的议案,而对于朝鲜核危机,他也强调要采取多边方式加以解决。更为“过火”的是,哈格尔还是反对扩大美国对伊朗、叙利亚制裁的两位国会参议员之一。按照哈格尔的解释,他是美国参议员,而不是为了维护以色列利益的参议员。现在看来,哈格尔特立独行的根源,是其自称的所谓“有原则的现实主义”和小布什“新保守主义”外交军事战略的本质冲突,而这里的“原则”显然植根于其越战的经历。
在小布什的对伊政策上,哈格尔始终扮演着党内尖锐批评者的角色。虽然先后支持了对阿富汗和伊朗动武,但哈格尔曾多次公开批评美国的外交政策,认为武力应该在联合国框架内的外交努力无法奏效的情况下使用,并一再提醒不要让反恐战争演变为下一个“越战”。也正因此,2005年新国会一开幕,哈格尔就在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的会议室里遇到了刚刚当选联邦参议员的奥巴马。几次听证与外访之后,他们成为分享着很多共识的跨党好友。
2008年,不再谋求连任的哈格尔在麦凯恩和奥巴马之间选择了后者,当年7月哈格尔陪同奥巴马访问了中东地区。对于这次行程,奥巴马曾回忆道:“他是一个非常坚定的共和党人,但是在外交政策的各方面我们几乎都持相同的意见。”事实上,早在2000年时,哈格尔曾公开支持麦凯恩在党内初选中迎战小布什。不过,两位越战战友的友好关系断送在哈格尔对麦凯恩引以为豪的《竞选财政改革法案》的投票反对上。当奥巴马入主白宫后,卸任议员的哈格尔转入乔治敦大学教书,并出任了奥巴马情报咨询委员会的联席主席。
2013年1月7日,奥巴马宣布了这位与之“相同意见者”的防长提名,旋即遭遇共和党人和某些犹太裔民主党人的反对。对于他们而言,哈格尔的所作所为更像是变节者,要么背叛了本党,要么背叛了美国在中东最重要盟友以色列。在参议院的“批准战”中,哈格尔遭遇了艰难的“阻击”,最终由于数位资深共和党人出于情面表示支持,才以58比41得以放行。这一基本按照政党划线的投票,足见哈格尔所引发的重大分歧。 真正的挑战或在身边
这个被南卡州共和党籍国会参议员格莱厄姆称为“历史上对以色列最具敌意”的防长提名,起初在中东地区激起了极化反应: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公开表示“充满期待”,以色列方面却忧心忡忡。3月4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再次公开警告伊朗核计划正在逼近“红线”,大有要求美国特别是新防长表态的意味。而华盛顿时间3月5日,在与来访的以色列防长巴拉克会晤中,哈格尔重申了对以色列安全的重视,承诺采取一切行动阻止伊朗核计划,但也暗示仍有时间进行外交斡旋。这种论调与其说是哈氏的一贯态度,不如说更像是奥巴马对中东事务的基本判断。
从哈格尔在国会参议员生涯中的立法表态看,其在涉华议题上较为理性务实,不但没有极端举动,还曾在《金融时报》撰文称,“美国必须在对华关系中展现智慧……中国崛起已成现实,在符合各自利益的基础上发展伙伴关系,对两国都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应该正确处理好对华关系,应该首先确保亚太地区的稳定”。颇有玩味的是,哈格尔在文中虽然强调了强化盟友关系的必要性,但还是极为敏锐地告诫称,“需要防止再现中日关系史上危险的对抗”。不过,哈格尔的对华务实并不妨碍其对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认同,上任后他就表态,“美国一直也将继续作为一个亚太力量存在,亚太对于美国的安全和经济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正是我们为何在未来需要继续加深在这一地区融入的原因所在”。这个说法,与希拉里的“太平洋世纪”区别不大。
无论如何,哈格尔本来就是这么一个执拗而较真的人,他的很多观点都很特别,甚至有些“拧巴”。面对其令人费解的逻辑,出现一些自相矛盾的预判也在情理之中。目前国内有声音认为,哈格尔将在战略意义上平衡中东与亚太,从而放缓亚太再平衡;也有观点声言,哈格尔或将轻视中东,转而将更多注意力放在亚太,加速再平衡步伐。也许,我们可以先等等再做解读。目前足以明确的至少有两件事情:其一,形势比人强,哈格尔再倔强也要服从整体战略格局的塑造,接棒后的亚太战略只会在方式和程度上微调;其二,哈格尔显然是一个不太好打交道的对手。
不过,哈格尔新官上任的第三天就“摊上了大事儿”。由于两党未能就削减赤字达成一致,联邦政府不得不在2013财政开启“自动减支”程序。据悉,本次自动减支将在未来七个月砍掉850亿美元,其中460亿要从国防部的口袋里出。为了应对这场似乎注定的“财政风暴”,哈格尔在专门召开内部会议讨论后才宣称,不会影响到美国国防安全的运行与国际战略布局的推进。他的理由十分简单:以目前两院通过的2013财年约6310亿的军费估算,460亿也仅占其中的7.3%,数额较为有限,更远不会波及要害部门。但参与过12个财政年度预算拨款审议与投票的哈格尔不会不清楚另一个事实:在国防军费增长减缓的当下,如果自动减支计划长期执行,最终必然会对美国军事力量的持续化建设与发展构成蛀蚀效应。从这个意义上讲,如何凭借有限资源保持实力,显然比如何在海外使用好实力更为紧迫,这也是摆在哈格尔面前的挑战。
坎坷经历塑造其独特个性
今天看来,哈格尔的的特立独行很可能是拜其早年坎坷成长经历所赐。1946年10月4日,哈格尔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西南部小城诺斯普拉特。哈格尔的父亲是二战老兵,但由于没有稳定营生,不得不为了生计而频繁搬家,甚至一直从内州的西南迁至了东部。1962年对这个清苦却有小幸福的家庭而言可谓是一个痛苦的转折,当年圣诞节早上哈格尔的父亲突然发病去世,家庭的重担落到了哈格尔肩上。
1967年,哈格尔和弟弟汤姆一起参军、赶赴越战前线。根据哈格尔回忆,兄弟两人在越南可谓九死一生。最悬的一次发生在1968年3月,当时兄弟俩乘坐的装甲车触动地雷而爆炸起火,全身燃烧的哈格尔冒死救出了汤姆。两年多之后,佩戴着两枚紫心勋章的哈格尔退伍,并在《军人安置法案》的帮助下读到了内布拉斯加大学历史学学位。在这期间,哈格尔半工半读,他先后做过电台新闻播报员和脱口秀主持人。
至此,哈格尔性格中的一些特质已然显露,比如早熟、责任感、表现欲以及牺牲精神。随着家庭负担的减轻,哈格尔开始自由地规划人生轨迹。1971年他以新当选国会众议员约翰·迈克柯里斯特助手的身份进入华府。后者与哈格尔去世的父亲年龄相仿,也几乎充当着哈格尔的政治“教父”。1976年,迈克柯里斯特竞选参议员失败,哈格尔不得不改行成为一家轮胎公司的专职说客。1980年,哈格尔迎来了转机,经人介绍,他加盟里根总统竞选团队,得到了这位加州前州长的特别赏识。于是,在刚刚履新的里根政府中,34岁的哈格尔出任退伍军人事务管理局副局长,辅佐身为“二战老兵”的局长罗伯特·尼姆莫。意料之外的是,尼姆莫竟然极力削减为退伍军人服务的项目,这直接激怒了哈格尔,导致其于1982年辞职。
超脱政坛的哈格尔此时已然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他决定尝试与三位朋友一起投身商业,经过两年的摸索最终创办了“先锋”移动通信公司。在上个世纪90年代,先锋公司是美国数一数二的经营无线通信业务的私企,哈格尔最初投资的仅5000美元也翻倍成了百万美元。为了扩展业务,哈格尔曾出访60多个国家,最终成功地让沙特人、英国人、哥斯达黎加人用上了先锋的服务。这段海外贸易经历,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哈格尔对外交事务的兴趣。在经商挣钱之余,哈格尔仍旧关注公共事务,他曾出任美国劳军组织的执行官,以另一种方式服务于他的战友和后辈。1990年,七国集团峰会移师美国休斯敦,哈格尔被邀请出任了负责此次峰会运营的副主管。就这样,“商而优则仕”的美国政治惯常模式一再召唤着哈格尔。1992年,哈格尔出人意料地选择回到内布拉斯加,出任本地一家大型投资公司的总裁。所有人都将这个“落叶归根”式的举动解读成“为了竞选的深耕”。
遭遇人际危机
1996年,在迈克柯里斯特失手后整整20年,哈格尔终于站到了同样的起点。在政治风向显著保守化的内布拉斯加,获得共和党提名几近锁定胜券,但哈格尔当年却要迎战人气极旺的在任民主党州长本·纳尔逊。最终,哈格尔凭借超过对手近两倍的竞选经费和多个负面抹黑攻击广告,以56%比42%赢得国会参议员一席。有意思的是,纳尔逊在蛰伏四年之后也如愿当选国会参议员。两人在同时代表内州期间,虽曾承诺合作,但私人关系却“冷若冰霜”。
与本州同僚难以相处的哈格尔在本党内也遭遇了人际危机。事实上,哈格尔在财政和社会议题上秉持着标准保守立场,真正的矛盾还是出在他的独特见解和行为上。2001年年初,哈格尔就曾提交了开放对古巴出口并终止所有旅行等限制的议案,而对于朝鲜核危机,他也强调要采取多边方式加以解决。更为“过火”的是,哈格尔还是反对扩大美国对伊朗、叙利亚制裁的两位国会参议员之一。按照哈格尔的解释,他是美国参议员,而不是为了维护以色列利益的参议员。现在看来,哈格尔特立独行的根源,是其自称的所谓“有原则的现实主义”和小布什“新保守主义”外交军事战略的本质冲突,而这里的“原则”显然植根于其越战的经历。
在小布什的对伊政策上,哈格尔始终扮演着党内尖锐批评者的角色。虽然先后支持了对阿富汗和伊朗动武,但哈格尔曾多次公开批评美国的外交政策,认为武力应该在联合国框架内的外交努力无法奏效的情况下使用,并一再提醒不要让反恐战争演变为下一个“越战”。也正因此,2005年新国会一开幕,哈格尔就在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的会议室里遇到了刚刚当选联邦参议员的奥巴马。几次听证与外访之后,他们成为分享着很多共识的跨党好友。
2008年,不再谋求连任的哈格尔在麦凯恩和奥巴马之间选择了后者,当年7月哈格尔陪同奥巴马访问了中东地区。对于这次行程,奥巴马曾回忆道:“他是一个非常坚定的共和党人,但是在外交政策的各方面我们几乎都持相同的意见。”事实上,早在2000年时,哈格尔曾公开支持麦凯恩在党内初选中迎战小布什。不过,两位越战战友的友好关系断送在哈格尔对麦凯恩引以为豪的《竞选财政改革法案》的投票反对上。当奥巴马入主白宫后,卸任议员的哈格尔转入乔治敦大学教书,并出任了奥巴马情报咨询委员会的联席主席。
2013年1月7日,奥巴马宣布了这位与之“相同意见者”的防长提名,旋即遭遇共和党人和某些犹太裔民主党人的反对。对于他们而言,哈格尔的所作所为更像是变节者,要么背叛了本党,要么背叛了美国在中东最重要盟友以色列。在参议院的“批准战”中,哈格尔遭遇了艰难的“阻击”,最终由于数位资深共和党人出于情面表示支持,才以58比41得以放行。这一基本按照政党划线的投票,足见哈格尔所引发的重大分歧。 真正的挑战或在身边
这个被南卡州共和党籍国会参议员格莱厄姆称为“历史上对以色列最具敌意”的防长提名,起初在中东地区激起了极化反应: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公开表示“充满期待”,以色列方面却忧心忡忡。3月4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再次公开警告伊朗核计划正在逼近“红线”,大有要求美国特别是新防长表态的意味。而华盛顿时间3月5日,在与来访的以色列防长巴拉克会晤中,哈格尔重申了对以色列安全的重视,承诺采取一切行动阻止伊朗核计划,但也暗示仍有时间进行外交斡旋。这种论调与其说是哈氏的一贯态度,不如说更像是奥巴马对中东事务的基本判断。
从哈格尔在国会参议员生涯中的立法表态看,其在涉华议题上较为理性务实,不但没有极端举动,还曾在《金融时报》撰文称,“美国必须在对华关系中展现智慧……中国崛起已成现实,在符合各自利益的基础上发展伙伴关系,对两国都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应该正确处理好对华关系,应该首先确保亚太地区的稳定”。颇有玩味的是,哈格尔在文中虽然强调了强化盟友关系的必要性,但还是极为敏锐地告诫称,“需要防止再现中日关系史上危险的对抗”。不过,哈格尔的对华务实并不妨碍其对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认同,上任后他就表态,“美国一直也将继续作为一个亚太力量存在,亚太对于美国的安全和经济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正是我们为何在未来需要继续加深在这一地区融入的原因所在”。这个说法,与希拉里的“太平洋世纪”区别不大。
无论如何,哈格尔本来就是这么一个执拗而较真的人,他的很多观点都很特别,甚至有些“拧巴”。面对其令人费解的逻辑,出现一些自相矛盾的预判也在情理之中。目前国内有声音认为,哈格尔将在战略意义上平衡中东与亚太,从而放缓亚太再平衡;也有观点声言,哈格尔或将轻视中东,转而将更多注意力放在亚太,加速再平衡步伐。也许,我们可以先等等再做解读。目前足以明确的至少有两件事情:其一,形势比人强,哈格尔再倔强也要服从整体战略格局的塑造,接棒后的亚太战略只会在方式和程度上微调;其二,哈格尔显然是一个不太好打交道的对手。
不过,哈格尔新官上任的第三天就“摊上了大事儿”。由于两党未能就削减赤字达成一致,联邦政府不得不在2013财政开启“自动减支”程序。据悉,本次自动减支将在未来七个月砍掉850亿美元,其中460亿要从国防部的口袋里出。为了应对这场似乎注定的“财政风暴”,哈格尔在专门召开内部会议讨论后才宣称,不会影响到美国国防安全的运行与国际战略布局的推进。他的理由十分简单:以目前两院通过的2013财年约6310亿的军费估算,460亿也仅占其中的7.3%,数额较为有限,更远不会波及要害部门。但参与过12个财政年度预算拨款审议与投票的哈格尔不会不清楚另一个事实:在国防军费增长减缓的当下,如果自动减支计划长期执行,最终必然会对美国军事力量的持续化建设与发展构成蛀蚀效应。从这个意义上讲,如何凭借有限资源保持实力,显然比如何在海外使用好实力更为紧迫,这也是摆在哈格尔面前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