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扇子在古典舞中的应用价值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uablue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道具是舞者在肢体表演达到极限后的一种“延伸”,也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传递的“桥梁”,在剧目中道具的合理运用为作品增添了色彩。而在众多道具中,扇子的使用率频频增加,本文仅以抒情性为切入点分析扇子在古典舞中的应用价值,期望为以后的舞蹈学习者提供经验。
  关键词:扇子;古典舞;应用
  苏珊·朗格在《艺术问题》中说过:“一切艺术都是创造出的表现人类情感的知觉形式”。[1]作为一切“艺术之母”的舞蹈可以说是通过肢体来反映人们情感世界的一面“镜子”。道具这种作为在肢体展现到达极限后的“延伸”,也就成为了舞者内心情感与外在世界的桥梁,人与人之间感情的寄托,渲染着剧目的主题气氛。
  一、情绪的辅助
  万千世界的美好景象,往往是人们直抒胸臆的第一出发点。古人云:“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种“情不自禁”的情感抒发久远的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而这些“手舞足蹈”中不乏有道具的陪伴。作为情绪的辅助,扇子的出现为表演者情绪的抒发开启了一个“出入口”,尽管表演者本身就有着出色的神态表情,但是有了道具扇子的加入,或喜或悲的情绪都在扇子的辅助下,更直观的出现在观众的视线当中,让人印象深刻、耐人寻味。
  第十一届“荷花奖”古典舞评奖收官后,《纸扇书生》这个剧目走进了人们的视线,一个个书生的形象让观众仿佛瞬间走进了诗情画意的古代。在高潮时舞者们跟随激烈的音乐一起扇动扇子怡然自得的画面给观众一深刻的印象,所有人一起开合扇子时的气势将情绪推向了高潮,在队形流动时真的就像三五成群的书生们在一起饮酒赋对,扇子跟随表演者的头部晃动,仿佛醉在其中。纵观整个作品,舞者们的表情无一不展现了他们在吟诗作赋时的喜悦心情,而扇子的存在恰恰辅助了表演者们情绪的释放,动作酣畅淋漓、直接明了,让观众都与之产生共鸣从而感慨生活的美好。剧目《彩蝶飞舞》讲述的是春日里女子拿着团扇扑蝶的欢喜雀跃之情。这不禁让人联想起红楼梦中“宝钗扑蝶”的美好画面,大概作者的寓意也正在此处。舞者拿着小小的团扇时而挑动、时而掩面,欢喜时连扇尖都会随着舞者的情绪波动,舞动的身姿与团扇的配合将人物形象巧妙的展现出来。扇子一翻一盖仿佛真的有蝴蝶在扇下,让观众如同身临其境般不禁紧张起扇下的蝴蝶是否会飞走。这时的扇子往往具有实际意义,作为生活的常态出现在舞蹈作品中。
  二、情感的寄托
  每个事物的出现都有着一段或喜或悲的缘由,因此在有些舞蹈作品中,道具的应用体现出的不仅仅是它本身的使用价值,它承担更多的是一种情怀,或是托物言志,或是睹物思人等等。这种情感并不像“直抒胸臆”那样直白,却也有着极大的感染力。与情绪的辅助这一特征相对比,扇子在情感寄托这一应用价值中显得更为重要,无论是折扇、团扇在作品中都可以赋予它另一重身份。它往往是舞者情绪转变的重要因素,在关键时刻渲染舞台气氛将舞蹈推向高潮。
  剧目《雁丘词》中,表演者手持一把纸扇,一举一动中都表现出对扇子的珍惜,此时的“扇”则超越了它本身浅显的含意。当舞者将扇子打开背在后背一步步前行时,频频回头望向后背的动作让观众感受到仿佛后背真的有一个人存在着,这时扇子作为情感的寄托用来表达对故人的悲痛思念,让观众看了都感同身受。正应了金代文学家元好问的词作《摸鱼儿·雁丘词》中“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而在剧目《扇舞丹青》中,表演者手中的扇子像是一支“画笔”,表面看上去像是在起舞作畫一般,扇子在表演者手中灵活自如配合肢体动作让整个作品显得行云流水、张弛有度。但从更深一层的含义上讲,这何尝不是舞者借助扇子来抒发自己本身的情感,扇子成为了舞者心灵与外在世界的桥梁,无时无刻不让观众体会出舞者是多么希望自己的人生如舞蹈中那般被书画的绚丽多彩。这种托物言志、睹物思人的寓意都赋予了扇子更深一层的含义,使整个舞蹈主题得到了升华。
  三、结束语
  扇子作为情感传达的“桥梁”,以“辅助”、“寄托”的形式出现从而渲染了作品气氛,烘托了主题情感。其与舞者情绪、情感的融合凸显了扇子在舞蹈中的应用价值从而为舞蹈增添色彩。
  参考文献:
  [1]苏珊·朗格.《艺术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2]靖裕《鉴赏中国古典舞<扇舞丹青>中道具的运用》[J].戏剧之家,2017(9)
  [3] 周维萍《浅谈舞蹈道具——扇子所体现的艺术价值》[J].成才之路,2008(33):58-58
  [4] 周维萍《道具在舞蹈中的作用——扇子在舞蹈中所体现的艺术价值》[J].大江周刊(焦点),2008(9).
其他文献
摘要:19世纪英国经济、科学、文化空前繁荣。在此影响下,作家劳伦斯把理智作为压抑天性的因素加以摒弃,强调人的原始本能。在此影响下,其作品《儿子与情人》中描写的主人公保罗与母亲的“俄狄浦斯”之爱、米丽亚姆的精神之恋以及与克莱拉的占有之爱,展现了十九世纪末英国工业社会中下层人民的典型生活和特定环境下母子与两性复杂关系的交织,批判了英国的工业化物质文明和商业精神对人性的迫害。  关键词:阶级;俄狄浦斯之
期刊
摘要:张爱玲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女作家,张爱玲赴美后,文风从原来的绮丽、凄凉,变成了平淡、自然,写作的重点也放在了对个人生活的高度关注上。进入新世纪,中国大陆陆续出版了作者在美国时期书写的大量小说、散文作品,均与张爱玲的个人生活高度吻合。因此,本论文从张爱玲后期作品入手,分析作品中女性意识的成因,探究其女性意识发挥的价值。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意识;成因  一、引言  张爱玲是上海沦陷时期或
期刊
摘要:首饰叙事的本质是通过物证记录过去、当下、未来,在作品中形成时间线,在脑海中形成想象空间,是一系列以实践为基础的产物。物证既为社会的产物也包含了人类的思想,通过研究物证所传递的事件本质,理解当代百花齐放的艺术首饰存在的时代意义。该文章研究的要点在于:叙事符号背后所传递的社会意义——文化的共识与交融,通过不同的材料表现方式呈现出不同的精神面貌。  关键词:综合材料;叙事性;当代首饰  一、叙事性
期刊
摘要:当代世界主流设计趋势,“混搭”和“重置”两种手法成为主要的设计来源。由古至今,中国为各个临近国甚至在世界范围内都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资源和可供参考的典型艺术案例。中国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逐渐发展出了独特的视觉体系。这种独特的艺术表达体系毫无疑问对于当代的设计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我国艺术设计主流工作应充分参考中国古典视觉体系。  关键词:中国古典艺术;视觉设计;当代设计  一、中国古典视觉体系可
期刊
摘要:安徒生童话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作品。在众多的故事中,安徒生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主人公形象,其中有一类是和作者有相似经历的受难形象,通过对受难形象悲惨漂泊经历的描写,揭露了社会的弊端和人性的黑暗,赞扬了受难形象的内在力量,最后给予他们的诗化结局以给人们带来希望。  关键词:安徒生童话;坚定的锡兵;丑小鸭;受难形象  尽管儿童文学的总体格调是倾向于欢快明朗的,但也并不排除反映生活中悲剧的一面。对于
期刊
摘要: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是一种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影像形态,电视作品要想把握时代的真实和温度,离不开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现实主义作品的创作,要求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之上进行解读和构思,进行再创造。电视剧《小欢喜》把握住了创作中现实表现的节度,注重现实生活与艺术创作的联系,在现实主义视域的创作原则下,把握住“现实性”和“伪现实”的平衡,以一种带有现实主义视域的真实视角来构筑电视剧中的“现实世界”。  关键
期刊
摘要:巴尔蒂斯虽然将西方传统艺术继承,但是一生当中却是热爱东方的艺术,他的绘画当中将东西方的艺术融合在一起,在这样双方融合之下进行创作。巴尔蒂斯的绘画当中中国的山水画给他带来不少的启示,他将中国山水画和自身的绘画相结合,呈现出一副又一副美丽的风景画。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巴尔蒂斯;风景绘画;启示  巴尔蒂斯是法国著名的具象绘画大师。他出生在一个贵族的家庭当中,他的父亲也是一名画家,并且通过自己的
期刊
摘要:近期,随着视频播放软件的发展与众审美方式的演变,以张艺谋竖屏微电影作品为代表的竖屏电影进入到大众视野。竖屏电影作为新时期新事物,其本身存在诸多问题。本文认为在视觉观赏、拍摄制作、文化传播三大方面,竖屏电影的问题与发展值得电影界深思。  关键词:竖屏电影;历史溯源;现代发展;现实困境  一、竖屏电影的溯源与发展  竖屏电影,是近两年产生的,与传统横屏格式电影相对的概念,是电影画幅比例上的一次改
期刊
摘要:本文以合肥大学城为例,通过实地采访及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学生关于超前消费的看法进行分析,研究目前大学生使用互联网信用支付超前消费的现状及产生的问题;并寻求治理大学生超前消费的对策,希望可以推动互联网信用支付发展,优化互联网信用支付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大学生;超前消费;互联网信用支付  一、引言  互联网信用支付的出现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便利,如蚂蚁花呗、360借条等互联网信用支付工具
期刊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蓬勃发展,使得城市文化的传播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而在新媒体时代当中,人们接收信息的过程也逐渐趋于碎片化,相比于传统的电影形式,微电影如今也颇受人们的欢迎。因此,如果能够借助微电影这一形式来对城市文化进行构建和传播,那么不仅能够使得城市自身的文化底蕴得以通过视频载体传播到更远的地方,与此同时,还能够让一座城市的影响力得以不断增加。而本文也将以此为出发点,着力于探究在当前这个“微时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