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道具是舞者在肢体表演达到极限后的一种“延伸”,也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传递的“桥梁”,在剧目中道具的合理运用为作品增添了色彩。而在众多道具中,扇子的使用率频频增加,本文仅以抒情性为切入点分析扇子在古典舞中的应用价值,期望为以后的舞蹈学习者提供经验。
关键词:扇子;古典舞;应用
苏珊·朗格在《艺术问题》中说过:“一切艺术都是创造出的表现人类情感的知觉形式”。[1]作为一切“艺术之母”的舞蹈可以说是通过肢体来反映人们情感世界的一面“镜子”。道具这种作为在肢体展现到达极限后的“延伸”,也就成为了舞者内心情感与外在世界的桥梁,人与人之间感情的寄托,渲染着剧目的主题气氛。
一、情绪的辅助
万千世界的美好景象,往往是人们直抒胸臆的第一出发点。古人云:“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种“情不自禁”的情感抒发久远的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而这些“手舞足蹈”中不乏有道具的陪伴。作为情绪的辅助,扇子的出现为表演者情绪的抒发开启了一个“出入口”,尽管表演者本身就有着出色的神态表情,但是有了道具扇子的加入,或喜或悲的情绪都在扇子的辅助下,更直观的出现在观众的视线当中,让人印象深刻、耐人寻味。
第十一届“荷花奖”古典舞评奖收官后,《纸扇书生》这个剧目走进了人们的视线,一个个书生的形象让观众仿佛瞬间走进了诗情画意的古代。在高潮时舞者们跟随激烈的音乐一起扇动扇子怡然自得的画面给观众一深刻的印象,所有人一起开合扇子时的气势将情绪推向了高潮,在队形流动时真的就像三五成群的书生们在一起饮酒赋对,扇子跟随表演者的头部晃动,仿佛醉在其中。纵观整个作品,舞者们的表情无一不展现了他们在吟诗作赋时的喜悦心情,而扇子的存在恰恰辅助了表演者们情绪的释放,动作酣畅淋漓、直接明了,让观众都与之产生共鸣从而感慨生活的美好。剧目《彩蝶飞舞》讲述的是春日里女子拿着团扇扑蝶的欢喜雀跃之情。这不禁让人联想起红楼梦中“宝钗扑蝶”的美好画面,大概作者的寓意也正在此处。舞者拿着小小的团扇时而挑动、时而掩面,欢喜时连扇尖都会随着舞者的情绪波动,舞动的身姿与团扇的配合将人物形象巧妙的展现出来。扇子一翻一盖仿佛真的有蝴蝶在扇下,让观众如同身临其境般不禁紧张起扇下的蝴蝶是否会飞走。这时的扇子往往具有实际意义,作为生活的常态出现在舞蹈作品中。
二、情感的寄托
每个事物的出现都有着一段或喜或悲的缘由,因此在有些舞蹈作品中,道具的应用体现出的不仅仅是它本身的使用价值,它承担更多的是一种情怀,或是托物言志,或是睹物思人等等。这种情感并不像“直抒胸臆”那样直白,却也有着极大的感染力。与情绪的辅助这一特征相对比,扇子在情感寄托这一应用价值中显得更为重要,无论是折扇、团扇在作品中都可以赋予它另一重身份。它往往是舞者情绪转变的重要因素,在关键时刻渲染舞台气氛将舞蹈推向高潮。
剧目《雁丘词》中,表演者手持一把纸扇,一举一动中都表现出对扇子的珍惜,此时的“扇”则超越了它本身浅显的含意。当舞者将扇子打开背在后背一步步前行时,频频回头望向后背的动作让观众感受到仿佛后背真的有一个人存在着,这时扇子作为情感的寄托用来表达对故人的悲痛思念,让观众看了都感同身受。正应了金代文学家元好问的词作《摸鱼儿·雁丘词》中“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而在剧目《扇舞丹青》中,表演者手中的扇子像是一支“画笔”,表面看上去像是在起舞作畫一般,扇子在表演者手中灵活自如配合肢体动作让整个作品显得行云流水、张弛有度。但从更深一层的含义上讲,这何尝不是舞者借助扇子来抒发自己本身的情感,扇子成为了舞者心灵与外在世界的桥梁,无时无刻不让观众体会出舞者是多么希望自己的人生如舞蹈中那般被书画的绚丽多彩。这种托物言志、睹物思人的寓意都赋予了扇子更深一层的含义,使整个舞蹈主题得到了升华。
三、结束语
扇子作为情感传达的“桥梁”,以“辅助”、“寄托”的形式出现从而渲染了作品气氛,烘托了主题情感。其与舞者情绪、情感的融合凸显了扇子在舞蹈中的应用价值从而为舞蹈增添色彩。
参考文献:
[1]苏珊·朗格.《艺术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2]靖裕《鉴赏中国古典舞<扇舞丹青>中道具的运用》[J].戏剧之家,2017(9)
[3] 周维萍《浅谈舞蹈道具——扇子所体现的艺术价值》[J].成才之路,2008(33):58-58
[4] 周维萍《道具在舞蹈中的作用——扇子在舞蹈中所体现的艺术价值》[J].大江周刊(焦点),2008(9).
关键词:扇子;古典舞;应用
苏珊·朗格在《艺术问题》中说过:“一切艺术都是创造出的表现人类情感的知觉形式”。[1]作为一切“艺术之母”的舞蹈可以说是通过肢体来反映人们情感世界的一面“镜子”。道具这种作为在肢体展现到达极限后的“延伸”,也就成为了舞者内心情感与外在世界的桥梁,人与人之间感情的寄托,渲染着剧目的主题气氛。
一、情绪的辅助
万千世界的美好景象,往往是人们直抒胸臆的第一出发点。古人云:“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种“情不自禁”的情感抒发久远的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而这些“手舞足蹈”中不乏有道具的陪伴。作为情绪的辅助,扇子的出现为表演者情绪的抒发开启了一个“出入口”,尽管表演者本身就有着出色的神态表情,但是有了道具扇子的加入,或喜或悲的情绪都在扇子的辅助下,更直观的出现在观众的视线当中,让人印象深刻、耐人寻味。
第十一届“荷花奖”古典舞评奖收官后,《纸扇书生》这个剧目走进了人们的视线,一个个书生的形象让观众仿佛瞬间走进了诗情画意的古代。在高潮时舞者们跟随激烈的音乐一起扇动扇子怡然自得的画面给观众一深刻的印象,所有人一起开合扇子时的气势将情绪推向了高潮,在队形流动时真的就像三五成群的书生们在一起饮酒赋对,扇子跟随表演者的头部晃动,仿佛醉在其中。纵观整个作品,舞者们的表情无一不展现了他们在吟诗作赋时的喜悦心情,而扇子的存在恰恰辅助了表演者们情绪的释放,动作酣畅淋漓、直接明了,让观众都与之产生共鸣从而感慨生活的美好。剧目《彩蝶飞舞》讲述的是春日里女子拿着团扇扑蝶的欢喜雀跃之情。这不禁让人联想起红楼梦中“宝钗扑蝶”的美好画面,大概作者的寓意也正在此处。舞者拿着小小的团扇时而挑动、时而掩面,欢喜时连扇尖都会随着舞者的情绪波动,舞动的身姿与团扇的配合将人物形象巧妙的展现出来。扇子一翻一盖仿佛真的有蝴蝶在扇下,让观众如同身临其境般不禁紧张起扇下的蝴蝶是否会飞走。这时的扇子往往具有实际意义,作为生活的常态出现在舞蹈作品中。
二、情感的寄托
每个事物的出现都有着一段或喜或悲的缘由,因此在有些舞蹈作品中,道具的应用体现出的不仅仅是它本身的使用价值,它承担更多的是一种情怀,或是托物言志,或是睹物思人等等。这种情感并不像“直抒胸臆”那样直白,却也有着极大的感染力。与情绪的辅助这一特征相对比,扇子在情感寄托这一应用价值中显得更为重要,无论是折扇、团扇在作品中都可以赋予它另一重身份。它往往是舞者情绪转变的重要因素,在关键时刻渲染舞台气氛将舞蹈推向高潮。
剧目《雁丘词》中,表演者手持一把纸扇,一举一动中都表现出对扇子的珍惜,此时的“扇”则超越了它本身浅显的含意。当舞者将扇子打开背在后背一步步前行时,频频回头望向后背的动作让观众感受到仿佛后背真的有一个人存在着,这时扇子作为情感的寄托用来表达对故人的悲痛思念,让观众看了都感同身受。正应了金代文学家元好问的词作《摸鱼儿·雁丘词》中“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而在剧目《扇舞丹青》中,表演者手中的扇子像是一支“画笔”,表面看上去像是在起舞作畫一般,扇子在表演者手中灵活自如配合肢体动作让整个作品显得行云流水、张弛有度。但从更深一层的含义上讲,这何尝不是舞者借助扇子来抒发自己本身的情感,扇子成为了舞者心灵与外在世界的桥梁,无时无刻不让观众体会出舞者是多么希望自己的人生如舞蹈中那般被书画的绚丽多彩。这种托物言志、睹物思人的寓意都赋予了扇子更深一层的含义,使整个舞蹈主题得到了升华。
三、结束语
扇子作为情感传达的“桥梁”,以“辅助”、“寄托”的形式出现从而渲染了作品气氛,烘托了主题情感。其与舞者情绪、情感的融合凸显了扇子在舞蹈中的应用价值从而为舞蹈增添色彩。
参考文献:
[1]苏珊·朗格.《艺术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2]靖裕《鉴赏中国古典舞<扇舞丹青>中道具的运用》[J].戏剧之家,2017(9)
[3] 周维萍《浅谈舞蹈道具——扇子所体现的艺术价值》[J].成才之路,2008(33):58-58
[4] 周维萍《道具在舞蹈中的作用——扇子在舞蹈中所体现的艺术价值》[J].大江周刊(焦点),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