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对比分析笔者所在医院42例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及42例单纯性剖宫产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有经验的产科医生,剖宫产术同时选择性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关键词】 剖宫产; 子宫肌瘤剔除术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9.018
子宮肌瘤是生育期妇女的最常见的盆腔良性肿瘤,常见于30~50岁妇女。由于提倡晚婚晚育,大于30岁的分娩妇女明显增多。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孕妇有较大的上升趋势,肌瘤合并妊娠占所有妊娠妇女的0.3%~0.5%[1]。子宫肌瘤的大小、位置和类型的不同、处理的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母婴的安全。本文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42例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资料,探讨术中处理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自2000年12月-2011年12月共行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42例作为研究组,同期行单纯剖宫产4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病例均无严重的内外科合并症。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及剖宫产指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子宫肌瘤的部位和类型 位于子宫前壁的肌瘤31例,其中浆膜下肌瘤23例,肌壁间肌瘤8例。位于后壁肌瘤11例,其中浆膜下8例,肌壁间2例,黏膜下1例。肌瘤大于4 cm的32例,多发性肌瘤14例。30例术前已诊断,12例术中探查发现。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连续硬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研究组采用常规子宫下段横切口切开子宫,首先娩出胎儿、胎盘,常规缝合子宫下段切口及膀胱腹膜反折,再探查肌瘤的位置、大小和数目,征求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后,选择合适的切口。手术方法同未妊娠患者。仅1例位于子宫下段切口处的肌瘤直径大于8 cm,影响胎儿娩出,故先行肌瘤剔除,然后沿瘤腔切开子宫下段,娩出胎儿及胎盘。所有剔除术患者均于肌瘤底部肌注缩宫素20 U,肌瘤剔除后即给予5%的葡萄糖500 ml,加入垂体后叶素12 U静脉滴注,维持8 h,术后给予米索前列醇400 μg,1次/8 h,纳肛,应用2~3 d。对照组均采用连续硬膜外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手术方法及手术者资历相同。
1.4 观察指标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产褥病率、住院天数。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间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产褥病率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所有剔除瘤体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均为子宫平滑肌瘤。见表2。
3 讨论
3.1 安全性和可行性 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一直以来被业界持否定态度,认为妊娠期子宫血供丰富,同时手术会造成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危及母婴安全,除非是带蒂的浆膜下肌瘤,其他类型的均不提倡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2]。但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改善,这一手术成为可能。且并不增加手术的风险和患者的经济负担。根据北京协和医院的临床资料,可能由于子宫产生生理性的收缩和产后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术中出血量并不会增加,且此时肌瘤界限与非孕期一样清晰和易剥离,甚至少于用止血带的非妊娠期子宫肌瘤剔除术。本组所有剔除术的患者与单纯剖宫产的患者比较,术中出血量并无明显增加,与研究结果相符。
笔者认为,剖宫产留下肌瘤是留下隐患。因肌瘤影响子宫复旧,恶露时间长,甚至造成继发感染。对于有经验的产科医生,只要病例选择适当,有充分的术前评估,手术不会带来的大的风险和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并且可避免患者剖宫产术后再次行肌瘤剔除或子宫切除手术,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减少肌瘤变性甚至恶变的几率,从卫生经济学角
【关键词】 剖宫产; 子宫肌瘤剔除术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9.018
子宮肌瘤是生育期妇女的最常见的盆腔良性肿瘤,常见于30~50岁妇女。由于提倡晚婚晚育,大于30岁的分娩妇女明显增多。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孕妇有较大的上升趋势,肌瘤合并妊娠占所有妊娠妇女的0.3%~0.5%[1]。子宫肌瘤的大小、位置和类型的不同、处理的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母婴的安全。本文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42例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资料,探讨术中处理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自2000年12月-2011年12月共行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42例作为研究组,同期行单纯剖宫产4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病例均无严重的内外科合并症。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及剖宫产指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子宫肌瘤的部位和类型 位于子宫前壁的肌瘤31例,其中浆膜下肌瘤23例,肌壁间肌瘤8例。位于后壁肌瘤11例,其中浆膜下8例,肌壁间2例,黏膜下1例。肌瘤大于4 cm的32例,多发性肌瘤14例。30例术前已诊断,12例术中探查发现。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连续硬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研究组采用常规子宫下段横切口切开子宫,首先娩出胎儿、胎盘,常规缝合子宫下段切口及膀胱腹膜反折,再探查肌瘤的位置、大小和数目,征求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后,选择合适的切口。手术方法同未妊娠患者。仅1例位于子宫下段切口处的肌瘤直径大于8 cm,影响胎儿娩出,故先行肌瘤剔除,然后沿瘤腔切开子宫下段,娩出胎儿及胎盘。所有剔除术患者均于肌瘤底部肌注缩宫素20 U,肌瘤剔除后即给予5%的葡萄糖500 ml,加入垂体后叶素12 U静脉滴注,维持8 h,术后给予米索前列醇400 μg,1次/8 h,纳肛,应用2~3 d。对照组均采用连续硬膜外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手术方法及手术者资历相同。
1.4 观察指标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产褥病率、住院天数。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间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产褥病率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所有剔除瘤体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均为子宫平滑肌瘤。见表2。
3 讨论
3.1 安全性和可行性 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一直以来被业界持否定态度,认为妊娠期子宫血供丰富,同时手术会造成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危及母婴安全,除非是带蒂的浆膜下肌瘤,其他类型的均不提倡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2]。但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改善,这一手术成为可能。且并不增加手术的风险和患者的经济负担。根据北京协和医院的临床资料,可能由于子宫产生生理性的收缩和产后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术中出血量并不会增加,且此时肌瘤界限与非孕期一样清晰和易剥离,甚至少于用止血带的非妊娠期子宫肌瘤剔除术。本组所有剔除术的患者与单纯剖宫产的患者比较,术中出血量并无明显增加,与研究结果相符。
笔者认为,剖宫产留下肌瘤是留下隐患。因肌瘤影响子宫复旧,恶露时间长,甚至造成继发感染。对于有经验的产科医生,只要病例选择适当,有充分的术前评估,手术不会带来的大的风险和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并且可避免患者剖宫产术后再次行肌瘤剔除或子宫切除手术,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减少肌瘤变性甚至恶变的几率,从卫生经济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