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建筑,古城风情新作文

来源 :新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名片】
  山西省平遥县位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东部的太原盆地西南。
  平遥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国境内保存完整的明清时期古代县城的原型。
  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决议,将山西省的平遥古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有关专家考察论证后认为,平遥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中国古代县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杰出的范例,在中国历史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古城文化】
  建筑篇
  有人说,一座古城就是一本厚重的古书。这本厚重的古书,把曾经的风雨烟云不动声色地嵌入字里行间,在临风开卷的时候,让身处其间的人们仿佛置身在历史的瞬间,从时间的褶皱里品读沧桑和必然。
  高大、威武的城墙,像卫士一样,保护着古城。在现实与古朴的时光中交错,让人不禁生出一种敬畏。而城墙上的砖头被风雨侵蚀得坑坑洼洼,见证着古城岁月的沧桑。
  古朴的门店、巍峨的城楼交相辉映,似乎在诉说着这座城市昔日的繁华;来来往往的各色人群,让人眼花缭乱,抒写着这座城市今日的繁华与未来。历史气息浓重的字号和传统风格的建筑,皆让我们仿佛穿越到辉煌的晋商时代。
  平遥古城的厚重感,厚重在其古老的建筑上。城墙、民居、文庙及衙门等等古建筑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岁月荏苒,它斑驳了青砖砌就的城墙,剥蚀了朱红雕琢的城门,干枯了南门外的水井,佝偻了北面弯曲的“龟尾”,似乎一直在等待着我们这样一群来自南方的游客。这个龟背驮载着一个文化古城,驮载着一个“汇通天下”的繁华盛世。
  行走在厚重的城墙上,我感觉脚下的青砖承担了太多太多,防御敌人的垛口如今站满了慕名造访的游客,带来了喧嚣与嘈杂。也许平遥已经习惯于面对摄影师的闪光灯和游客的评头论足。在我的脚下,这高耸、伟岸、敦厚、坚实,黑褐色中带着沧桑的城墙,历经了两千多年的风雨,这城墙没有倒下,没有坍塌,没有撕裂;然后一段一段,一截一截地累积,才有了这座叫平遥的古城。行走在古城的大街小巷,扑面而来的古风古韵,朴实无华的街道,静谧的院门,使我有一种不知今夕何夕的感慨。往事越千年,在古城游览这天,我总觉得这座古城在冲着我们意味深长地微笑。
  平遥古城的厚重感,厚重在其古老的衙门文化。从城墙上下来,走进古城门楼,沿着一条青石砖铺就的道路,来到了明清时期一条商贾云集的街道。街道两旁是明清时期青砖蓝瓦雕梁画栋的老房子。那木雕的花纹和那精美的石刻艺术无不令人叹为观止。平遥县衙坐落于平遥古城中心,始建于北魏,定型于元明清。整座衙署坐北朝南,呈轴对称布局。平遥县衙作为中国现有保存完整的四大古衙之一,也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县衙。
  平遥古城的厚重感,厚重在其古老的金融史。在历史上大清国共有51家票号,山西有43家,平遥就有票号22家。俗话说:“进了平遥城,银子元宝绊倒人。”平遥的气魄缘于晋商,富可敌国的故事里流淌着现代金融的种子。由于这些大大小小的票号,使这座古城街被誉为中国的“华尔街”,这些票号是中国的银行的雏形,它们使中国的货币流通有了历史性的改革,标志着中国近代的新型金融业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商业和金融业机体中生成。在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家私人金融机构——日昇昌票号,在这里,票号商铺林立,钱财堆积,车水马龙,持续百年繁华,素有“拉不完、填不满的是平遥城”的说法。平遥人在这样贫瘠的土地上创造出“汇通天下”的奇迹。日昇昌票号成立于清道光三年,名称取“如日初升,繁荣昌盛”之意,是中国民族银行业的先河,一度操纵19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其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怪不得被余秋雨先生称之为华夏大地各式银行的“乡下祖父”(余秋雨《抱愧山西》)。我驻足在“日昇昌”金色的招牌前,禁不住自己纷飞的思绪,翻阅着古城的春秋,看到了清代的金融中心在岁月的舞台上不甘地谢幕。
  历史在这里浓缩,认知和延续我们的历史与文化,由此散發出最为醇厚的底蕴。平遥的每一条蜿蜒的街道,都渗透着沉稳;每一块斑驳的青砖,都浸渗着古朴。
  平遥古城,厚重迷人。
  故事篇
  又见平遥
  我们很少有机会这样去看一个演出,这更像一个博物馆,或者说,更像一回穿越。我们有时像一个看客,有时又像亲历者。在一个又一个互不关联的场景中,我们捡拾祖先生活的片段:清末的平遥城,镖局、赵家大院、街市、南门广场,从纷繁的碎片中窥视故事端倪。
  ——导演王潮歌
  晋商文化的繁荣发展,让平遥这座小小的县城散发着动人的光彩。
  或许于先人来说,这座小城内日复一日发生的故事太多,但对于我们来说,能够完整留存下来整座县城的发展与变迁故事实属不易。很幸运的是有这么一场大剧能够时刻地提醒我们在很多年前,在这方土地上也曾发生着这些故事。
  大型情景剧《又见平遥》从小城内一个小小的故事出发,为我们讲述了平遥人的性情,告诉世人平遥是怎样的一座小城,平遥人又是怎样的存在。
  故事讲的是,在清朝末年时,平遥某票号东家赵易硕为保护分号王掌柜的独子从沙俄安全返家,不惜抵尽家产。七年过后,赵东家本人连同同兴公232名镖师全部死在途中,而王家血脉得以延续,这样一个血气方刚的故事。
  《又见平遥》它不仅仅是一出情景剧,它突破了山水情景剧的惯有套路,全程都是走着看的。在90分钟的时间里,观众一直都在随着故事的发展转换视角,把观众置身于演出之中的方式也算是情景剧中很大的创新了,好像一瞬间就穿越了,是整个故事的参与者一般。在剧中观众可以寻觅祖先生活的片段:清末的平遥城,镖局、赵家大院、街市、南门广场等,从这些纷繁的碎片中窥视故事端倪……
  在故事里,我们看到过去的平遥,故事到了最后,又穿越回了现代,看到今日的平遥。沉甸甸的历史就这样在一瞬间滑过,一百多年的时间就这样在更换场景中一步步流失。   故事已经远去,真正留存下来的东西,想必就是平遥人的仁义之情了吧。
  站起身,从剧场里走出去,抬眼左望,你会看到平遥老城赫然耸立。面对千年老城,别忙着离开,静静驻足,心中默想一座城的历史,一个家族的传奇。
  平遥印象
  平遥,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城;一座糅和了现代气息的古城。
  除了那些形形色色的店铺,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是平遥的干净,二就是空气中弥漫的酸味。平遥的干净不是仅仅局限于某一条街道或哪一个小巷,而是整体都那么整洁,犹如空山新雨后的清新。说到酸,您可能早就猜到了,是醋酸吧!猜对了,山西是醋的王国,吃饭炒菜都离不了醋,且名目种类繁多。什么饺子醋、吃面醋、辣味醋、凉拌醋等等。商业街上走几步就会遇到一家卖醋的店铺,门口摆放了制醋作坊的缩景,精致可爱,让人既看了风景又学到了制醋的过程。
  平遥干净的背后是“乱”,这里的“乱”是错落有致的房屋街巷。宽巷子窄巷子穿插纵横,本来笔直的小巷走着走着会突然出现一段转弯,就在这转弯处会给你另一个惊喜。眼前的这户人家,应该是个大户,高挺的门楼,厚重的木门,朱漆早已脱落,只留下斑驳的裂纹。轻轻推开门,对面壁墙上的砖雕是暗八仙图案,虽历经岁月依然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房屋的共同特点都是坐北朝南,注重内采光;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陌生的造访惊醒了这老宅。主人憨笑着迎接我们的突然到来,好像早已习惯了像我们这样的游客不打招呼地出入。徜徉在这些古宅深处,仿佛时光又回到了从前。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古城人就吃定了這份古老。青石板铺就的古街已被游人打磨得光可鉴人。
  华灯初上,古城的夜色更加迷人,各家各户都亮起了灯笼,长圆不一的灯笼装点得古街更加多姿多彩,韵味十足。
  来到平遥就不能不说吃,山西人以面为主,什么刀削面、牛肉面到处可见。面可以不吃,平遥牛肉不能不品尝。平遥牛肉久负盛名,起源年代无考,史料记载,清代时已誉满三晋。平遥牛肉不加任何色素,但色泽红润,茬口鲜红,肉质鲜嫩,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组织紧密,里外软硬均匀,食之绵软可口,咸淡适中,香味醇厚,回味悠长,香飘百里。
  平遥古城,活脱脱一幅集古庙、古街、古建、古宅于一身的立体“清明上河图”。
  (本文有删改)
其他文献
那文字有一种独特的清新,小诗有一抹迷人的色彩。像在暴风雨后初夏的早晨,迎接太阳送给我的早安。尘封已久的心扉,再一次被轻轻叩开。  他——东方诗圣,泰戈尔,在灿爛辉煌的人生中创造了无比绚烂的诗篇。他的每一个文字仿佛都跳跃着自然和可爱的灵动气息。  “尽管走过去,不必为了采集花朵而徘徊。因为美丽的花儿会一路开放。”对于一个经常微笑的人来说,积极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正如泰戈尔所说。也许你会为了沿途的风景
期刊
微风吹过菩提树下,时不时掠过书页,我沉浸在仓央嘉措的世界里无法自拔。  权力、金钱和爱情流连于这个世界,每个人追求的都不一样,没有人能真正说清我们为何而生。  仓央嘉措显然放逐在爱情之中,他把一生都颠覆在整个红尘之中。  如果没有那个地位,他或许生活得很闲适,一屋一木两人即可。可佛却给了仓央嘉措最神圣的地位,那个也给了他最痛苦的煎熬的地位——达赖。  至高无上不代表幸福,有时也是一种禁锢。我不解,
期刊
清風裹挟着柳絮走遍大街小巷  凡过处  留有一地榆荚香  悄然回眸  点头展笑颜  绚烂在堂前  红紫芬芳  草木竞新妆  仰面迎风  漫天暮雪纷飞扬  无人解  树转午阴凉  生命的敬畏  本色的留恋  万般有情  只道是对春的道别与思量。且顺着铺满槲叶的山路前行  看驿站墙角的枳花,灯一样地闪  明明暗暗里,如梦中描画眉梢的素手轻抬  照罢圆镜,又拈起团扇  那时,窗棂外的新竹已齐了楼头  悄
期刊
我喜爱湖。湛蓝如玉,波光粼粼,湖是一种美丽;浩渺无际,汹涌澎湃,湖是一种庄严;為了陆地不那么干枯,为了生硬的地面活泼起来,为了短暂的焦渴的生命中不能或缺的滋润。湖是一种情意。  读湖,读湖的美丽;读湖,读湖的情韵;读湖,读湖的境界。
期刊
墙角的杂草还在疯长,却遇不见几个行走路过的脚步。倾颓的砖墙,掉漆的门窗,一个院子挨着一个院子,空空荡荡……  乡村,或孤独,或沉默,或广阔。乡村仿佛停滞了时间,却终将令我们发现,那里才是梦里的地方。于是,乡村愈显珍贵,永远地落在了人们的记忆里。  乡村印记:留存风土的温情  ·篱笆·  篱笆是乡村的另一种植物,是一道朴素的没有处心积虑的屏障,是乡村人心里的缤纷色彩。  篱笆是乡村特有的景致,代表着
期刊
斯人已远,“江湖”犹在。  近段时间,金鑫迷上了金庸。“嘿,吃我一掌,此乃‘降龙十八掌’。”接下来的对话一般分为两类:胆小的,“我要告给老师听,你又要打我”;胆大的,“来,过过招,我的‘少林罗汉拳’也绝不是吃素的”。于是教室里翻天覆地,有看热闹的,有“喊冤”的。“我的书!”“我的桌子!”……声音此起彼伏。  “接我一剑,看我的倚天剑。”仔细一看,是他的数学长尺。“着我一棒,看我的打狗棒。”转身一瞧
期刊
几千年来,中国一直是一个农耕社会,而与农田与农人相伴随的,就是乡村。如果说现代社会家庭是社会的原子,在过去,乡村就是一个社会的原子,是一个帝国最小的组成部分,是基本的税收单位。而工业化社会到现在互联网社会下,农耕对于社会以及国家的贡献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越来越多的人从乡村进入城市,也有越来越多的乡村开始消逝。乡村的未来,到底在何方?  过去的乡村  从学术角度讲,人类最开始聚居生活的聚居地,有一个
期刊
深圳市龙华区第三实验学校的同学们收到《新作文》1&2期同步作文精粹后,做了精细的研读,而他们将杂志借给另一个班读的故事,被老师创设了一个情境—— 一个借与读的故事,并写下相关作文。不失为一个品读书本的好范本。  写给借书人的一封信  ◎吴怡灵·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第三实验学校七(6)班  邻班的同学:  你好!  我是七(6)班学生吴怡灵,在此我想先表示我的感谢和荣幸,谢谢你愿意与我分享这本宝藏。翻
期刊
2019年2月5日,农历大年初一,由刘慈欣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流浪地球》上映,掀起观影狂潮,最终斩下46亿票房,夺得中国影史第二的宝座。这是中国第一部硬科幻电影,2019年,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科幻元年。  科幻,一个神秘的舶来词,以其严谨的科学基础和奇诡的想象力称雄文学界。人类历史是科学和艺术交替解释世界的历史。在漫长的古代史里,人们通过艺术去解释、认识这个世界,而步入近代以来,科学取得巨大的进步,
期刊
你是否想象过,窗外是一条蓝绿色的河,有时有天鹅飞过?  夏天里的许多美妙的事,在夏日漫长的黄昏里,就像流水一样,静静地流走了。  夏天的傍晚,是迷人的。就像天的那边打开了一扇门,遍地都是金红色的阳光,大地和河流閃耀着光芒。渐渐地,天暗下来,月亮在河水上一片片地淌过来。  夏日时光,就在热烈的阳光里和时光的流逝中散发种种风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