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确立建设西部物流中心的战略定位
2008年初,中共四川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了把四川建成西部物流中心的战略定位。3年多来,尽管经历了“5.12”汶川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是我们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决心从来没有动摇,建设西部物流中心的认识更清晰、共识更强烈。
一是实施国家战略。加快四川现代物流业发展,建设配套完善、安全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对于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实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四川既是我国临近东南亚的最大工业基地,又占据连接欧亚大陆桥和泛亚大铁路的重要通道。加快建设西部物流中心,促进国际间商品大流通,将使四川成为面向西南开放的核心腹地,推动国家西南向开放战略的全面实施。
二是实现跨越式发展。2010年,四川人均生产总值与全国平均水平之比为0.7∶1,仍为典型的低收入地区。长期以来四川经济发展之所以滞后,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位居长江上游,地处西南内陆,地形地貌复杂,运输距离长,物流成本高。2010年,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9.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7个百分点。其中,运输费用占社会物流总费用比重达69.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3个百分点。四川要达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实现跨越式发展,难点在物流、希望也在物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大幅降低物流成本,挖掘“第三利润源”、能够显著提升四川工业的竞争能力。同时,全面改善投资环境,更好地承接国内外先进产业转移,使四川经济步入持续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二、科学编制西部物流中心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推进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四川省编制了《四川省西部物流中心建设规划》,提出了“一核、一圈”和“五大体系”的西部物流中心基本框架,即把成都规划成为西部最大的区域性物流中心,依托攀枝花、自贡—泸州—宜宾、绵阳—广元、达州、南充—广安、遂宁—内江、乐山、雅安等8大次区域物流中心,形成物流圈层。打造农产品冷链物流、粮食现代物流、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第三方物流等五大物流体系。
与《西部物流中心建设规划》相配套,省发改委编制并启动实施了全省《第三方物流体系建设规划(2009—2012年)》、《“十一五”粮食现代物流规划》、《新农村市场体系发展规划(2009—2012年)》等子规划。2011年,又着手编制全省《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2—2020年)》和《“十二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三、加快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3年多来,四川省交通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超过2400亿元,先后开工建设成绵乐、成渝、兰渝等23个铁路项目,总里程超过2500公里,先后开工建设广陕、广甘、达陕等30个高速公路项目,总里程达3137公里,长江宜宾以下航道实现千吨级船舶昼夜通航,集装箱吞吐能力提升到100万标箱。成都双流机场第二跑道建成投用,成为全国第六个吞吐量超2000万人次和第四个启用第二跑道的区域性枢纽机场。西部地区第一条地铁——成都地铁1号线建成通车。综合交通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对物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制约有所缓解。
未来5年,四川省将新增铁路新线2500公里、进出川铁路4条,形成11条进出川铁路大通道,建成以成兰、兰渝、西成客专等为主线连接陕西、甘肃的北向通道;以成渝客专、成遂渝等为主线连接重庆的东向通道;以成贵客专、成昆等为主线连接云南、贵州的南向通道;以川藏铁路为主线连接西藏的西向通道;通过欧亚大陆桥和泛亚铁路连接欧洲、中东及东南亚。
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700公里、进出川高速公路大通道11条,形成18条进出川高速公路大通道,实现广元、遂宁、泸州、内江等14个次级枢纽(或重要节点城市)均有4个方向以上“十”字形交叉高速公路通车,基本实现高速公路网络化。建成4条高等级水运通道,打造泸州—宜宾—乐山和广安—南充—广元两大港口群,实现集装箱总吞吐能力超过250万标箱。新增支线机场3个、国际航线22条以上,建设成都新机场。
到2020年,依托高速铁路,四川将形成连接成都至昆明、西安、贵阳、兰州等周边省会城市的4小时经济圈,连接成渝经济区至渤海湾、珠三角和长三角经济区的8小时经济圈。同时,借助便捷的航空运输,大力发展临空产业。通过建设“大交通”,形成“大物流”,四川与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的联系交流将更加紧密。
四、推动重点物流枢纽建设
一是建设国际铁路物流枢纽。亚洲最大的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及铁路货运外绕线已建成投运,相继开通成都至上海、深圳、广州、天津、连云港等沿海港口城市的铁路货运五定班列。2011年10月,成都经阿拉山口至中亚、欧洲的铁路货运通道正式开通,每个集装箱节约运费700—3000元,通关时间从几天缩短到12小时,物流企业降低成本近三成。
二是建设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成都双流机场的航空货运处理能力已从40万吨升至100万吨,现有国内通航城市80多个,国际通航城市37个,国际客货直飞航线13条,其中香港—成都—维也纳—阿姆斯特丹—迪拜航线是西部地区面向欧洲的唯一货运直飞航线。到2015年,全省机场旅客吞吐量将达到6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55万吨。
三是建设西部公路物流枢纽。加快传化成都物流基地、达州公路物流港等建设,提升公路物流信息化水平,促进传统物流向集成化、现代化物流的转化。加快国家公路运输枢纽货运站场建设,形成以国家枢纽为龙头,次级枢纽为支撑,县乡站场为节点的物流体系。到2015年,四川省公路货运量将达到18亿吨、公路货运周转量1500亿吨公里。
四是建设长江水运物流枢纽。以泸州港、宜宾港、乐山港、广安港、南充港、广元港等“六港”为枢纽,以长江、嘉陵江、岷江等“四江”为骨架,突出水运航道优势,建设临港物流园区,发展多式联运,实现通江达海。2011年11月18日,首趟泸州港铁水联运专列从泸州港开往成都,泸州港成为全国内河唯一铁路直通堆场的集装箱港口。
五是建设成渝经济区区域物流枢纽。借助成渝双核的资本溢出和带动效益,依托内江、遂宁、南充、达州、泸州等大中城市建设物流园,打造环成渝物流圈层。
五、发展培育大型物流企业
省发改委抓住国家实施《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粮食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和《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重大机遇,制定《四川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专项投资管理办法》,采取省预算内资金配套、银企对接等方式,带动社会资金加大对物流项目的投入,进一步确保了中央投资的放大效应。近年来,在国家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四川省一批物流园区以及粮食、农产品冷链、制造业等领域物流企业做强做大。
省政府召开第三方物流发展大会,加快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组建四川物流产业集团,打造物流龙头企业,带动物流产业从制造业中逐步分离。目前,全省拥有国家A级物流企业51家,其中4A级物流企业12家、3A级物流企业24家。积极吸引世界100强和国内50强物流企业进入四川。目前,四川省已聚集了UPS、日本近铁、嘉里大通等外资物流企业43家,中远洋、中外运、远成物流等国内大型物流企业20多家。全球四大航空巨头和国内十大快递企业全部入驻成都,丹麦马士基、法国达飞海运集团等多家物流公司,已入驻宜宾等次区域物流节点城市。
六、营造加快物流发展的环境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1〕38号)文件下发后,四川省高度重视,积极贯彻落实,在物流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物流车辆便利通行、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取得较好成效。
省政府建立西部物流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由省领导任组长,研究、指导和协调全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成立省现代物流协会,强化行业自律发展。召开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会议,出台《关于加快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意见》等政策,完善银企合作平台,强化保障要素供给,促进物流企业加快发展。积极开展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有效降低物流通行费用。
实施物流税收试点,40余家重点物流企业参加了全国物流企业营业税试点。成都、遂宁、内江等市出台具体政策措施,在供地、融资、生产要素保障等方面扶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开展物流统计等基础性工作,2009年以来,省发改委、统计局、物流协会联合定期向社会发布物流统计数据,引导物流市场健康发展。
通过抓好以上工作,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四川省物流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物流运行效率显著提高。2010年,全省物流业增加值957.29亿元,增长15.4%,增幅比全国高2.3个百分点。建设西部物流中心,已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当前,我们将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启动建设成渝经济区、灾后发展振兴、支持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跨越式发展、国内外产业加快向西部转移等重大历史机遇,深入实施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按照省委、省政府做出的加快“两化”互动、“三化”联动、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部署,着力围绕产业发展物流,打造与四川省优势产业、开放型经济相适应的物流网络;着力围绕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发展物流,建设面向全国、辐射欧亚的西部物流中心;着力围绕民生发展物流,使现代物流业成为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保障。
2008年初,中共四川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了把四川建成西部物流中心的战略定位。3年多来,尽管经历了“5.12”汶川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是我们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决心从来没有动摇,建设西部物流中心的认识更清晰、共识更强烈。
一是实施国家战略。加快四川现代物流业发展,建设配套完善、安全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对于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实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四川既是我国临近东南亚的最大工业基地,又占据连接欧亚大陆桥和泛亚大铁路的重要通道。加快建设西部物流中心,促进国际间商品大流通,将使四川成为面向西南开放的核心腹地,推动国家西南向开放战略的全面实施。
二是实现跨越式发展。2010年,四川人均生产总值与全国平均水平之比为0.7∶1,仍为典型的低收入地区。长期以来四川经济发展之所以滞后,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位居长江上游,地处西南内陆,地形地貌复杂,运输距离长,物流成本高。2010年,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9.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7个百分点。其中,运输费用占社会物流总费用比重达69.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3个百分点。四川要达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实现跨越式发展,难点在物流、希望也在物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大幅降低物流成本,挖掘“第三利润源”、能够显著提升四川工业的竞争能力。同时,全面改善投资环境,更好地承接国内外先进产业转移,使四川经济步入持续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二、科学编制西部物流中心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推进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四川省编制了《四川省西部物流中心建设规划》,提出了“一核、一圈”和“五大体系”的西部物流中心基本框架,即把成都规划成为西部最大的区域性物流中心,依托攀枝花、自贡—泸州—宜宾、绵阳—广元、达州、南充—广安、遂宁—内江、乐山、雅安等8大次区域物流中心,形成物流圈层。打造农产品冷链物流、粮食现代物流、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第三方物流等五大物流体系。
与《西部物流中心建设规划》相配套,省发改委编制并启动实施了全省《第三方物流体系建设规划(2009—2012年)》、《“十一五”粮食现代物流规划》、《新农村市场体系发展规划(2009—2012年)》等子规划。2011年,又着手编制全省《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2—2020年)》和《“十二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三、加快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3年多来,四川省交通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超过2400亿元,先后开工建设成绵乐、成渝、兰渝等23个铁路项目,总里程超过2500公里,先后开工建设广陕、广甘、达陕等30个高速公路项目,总里程达3137公里,长江宜宾以下航道实现千吨级船舶昼夜通航,集装箱吞吐能力提升到100万标箱。成都双流机场第二跑道建成投用,成为全国第六个吞吐量超2000万人次和第四个启用第二跑道的区域性枢纽机场。西部地区第一条地铁——成都地铁1号线建成通车。综合交通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对物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制约有所缓解。
未来5年,四川省将新增铁路新线2500公里、进出川铁路4条,形成11条进出川铁路大通道,建成以成兰、兰渝、西成客专等为主线连接陕西、甘肃的北向通道;以成渝客专、成遂渝等为主线连接重庆的东向通道;以成贵客专、成昆等为主线连接云南、贵州的南向通道;以川藏铁路为主线连接西藏的西向通道;通过欧亚大陆桥和泛亚铁路连接欧洲、中东及东南亚。
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700公里、进出川高速公路大通道11条,形成18条进出川高速公路大通道,实现广元、遂宁、泸州、内江等14个次级枢纽(或重要节点城市)均有4个方向以上“十”字形交叉高速公路通车,基本实现高速公路网络化。建成4条高等级水运通道,打造泸州—宜宾—乐山和广安—南充—广元两大港口群,实现集装箱总吞吐能力超过250万标箱。新增支线机场3个、国际航线22条以上,建设成都新机场。
到2020年,依托高速铁路,四川将形成连接成都至昆明、西安、贵阳、兰州等周边省会城市的4小时经济圈,连接成渝经济区至渤海湾、珠三角和长三角经济区的8小时经济圈。同时,借助便捷的航空运输,大力发展临空产业。通过建设“大交通”,形成“大物流”,四川与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的联系交流将更加紧密。
四、推动重点物流枢纽建设
一是建设国际铁路物流枢纽。亚洲最大的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及铁路货运外绕线已建成投运,相继开通成都至上海、深圳、广州、天津、连云港等沿海港口城市的铁路货运五定班列。2011年10月,成都经阿拉山口至中亚、欧洲的铁路货运通道正式开通,每个集装箱节约运费700—3000元,通关时间从几天缩短到12小时,物流企业降低成本近三成。
二是建设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成都双流机场的航空货运处理能力已从40万吨升至100万吨,现有国内通航城市80多个,国际通航城市37个,国际客货直飞航线13条,其中香港—成都—维也纳—阿姆斯特丹—迪拜航线是西部地区面向欧洲的唯一货运直飞航线。到2015年,全省机场旅客吞吐量将达到6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55万吨。
三是建设西部公路物流枢纽。加快传化成都物流基地、达州公路物流港等建设,提升公路物流信息化水平,促进传统物流向集成化、现代化物流的转化。加快国家公路运输枢纽货运站场建设,形成以国家枢纽为龙头,次级枢纽为支撑,县乡站场为节点的物流体系。到2015年,四川省公路货运量将达到18亿吨、公路货运周转量1500亿吨公里。
四是建设长江水运物流枢纽。以泸州港、宜宾港、乐山港、广安港、南充港、广元港等“六港”为枢纽,以长江、嘉陵江、岷江等“四江”为骨架,突出水运航道优势,建设临港物流园区,发展多式联运,实现通江达海。2011年11月18日,首趟泸州港铁水联运专列从泸州港开往成都,泸州港成为全国内河唯一铁路直通堆场的集装箱港口。
五是建设成渝经济区区域物流枢纽。借助成渝双核的资本溢出和带动效益,依托内江、遂宁、南充、达州、泸州等大中城市建设物流园,打造环成渝物流圈层。
五、发展培育大型物流企业
省发改委抓住国家实施《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粮食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和《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重大机遇,制定《四川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专项投资管理办法》,采取省预算内资金配套、银企对接等方式,带动社会资金加大对物流项目的投入,进一步确保了中央投资的放大效应。近年来,在国家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四川省一批物流园区以及粮食、农产品冷链、制造业等领域物流企业做强做大。
省政府召开第三方物流发展大会,加快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组建四川物流产业集团,打造物流龙头企业,带动物流产业从制造业中逐步分离。目前,全省拥有国家A级物流企业51家,其中4A级物流企业12家、3A级物流企业24家。积极吸引世界100强和国内50强物流企业进入四川。目前,四川省已聚集了UPS、日本近铁、嘉里大通等外资物流企业43家,中远洋、中外运、远成物流等国内大型物流企业20多家。全球四大航空巨头和国内十大快递企业全部入驻成都,丹麦马士基、法国达飞海运集团等多家物流公司,已入驻宜宾等次区域物流节点城市。
六、营造加快物流发展的环境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1〕38号)文件下发后,四川省高度重视,积极贯彻落实,在物流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物流车辆便利通行、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取得较好成效。
省政府建立西部物流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由省领导任组长,研究、指导和协调全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成立省现代物流协会,强化行业自律发展。召开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会议,出台《关于加快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意见》等政策,完善银企合作平台,强化保障要素供给,促进物流企业加快发展。积极开展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有效降低物流通行费用。
实施物流税收试点,40余家重点物流企业参加了全国物流企业营业税试点。成都、遂宁、内江等市出台具体政策措施,在供地、融资、生产要素保障等方面扶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开展物流统计等基础性工作,2009年以来,省发改委、统计局、物流协会联合定期向社会发布物流统计数据,引导物流市场健康发展。
通过抓好以上工作,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四川省物流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物流运行效率显著提高。2010年,全省物流业增加值957.29亿元,增长15.4%,增幅比全国高2.3个百分点。建设西部物流中心,已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当前,我们将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启动建设成渝经济区、灾后发展振兴、支持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跨越式发展、国内外产业加快向西部转移等重大历史机遇,深入实施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按照省委、省政府做出的加快“两化”互动、“三化”联动、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部署,着力围绕产业发展物流,打造与四川省优势产业、开放型经济相适应的物流网络;着力围绕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发展物流,建设面向全国、辐射欧亚的西部物流中心;着力围绕民生发展物流,使现代物流业成为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保障。